此情可待,不成追忆
  • 浏览:1996 评论:3 人
  • 朋友问,是否有想过给30岁或者40岁的自己写一封信,抑制住强烈地关掉聊天窗口的冲动,闭目凝神,仔细思索了10分钟。一年多以前的《写给未来的自己》,被朋友敏锐地察觉和识破:只是假借自我的名义对另外一个人吐露心扉,自然名不副实;半年前的《近未来》写道,对于30岁的构想还可以是这样的:有一天躺在家里的沙发上,在迷迷糊糊当中突然惊醒过来,望着窗外和煦的阳光以及婀娜的春风,对自己说,今天我30岁,是我一生中的黄金时代,其实这也并非自己审慎地构想,只是因为在那之前重读《黄金时代》,所以一时心血来潮,漫不经心地慨叹一番而已。所以,当此刻一本正经地坐在电脑前,面目冷峻,眉头紧锁,会给未来的自己投递一封怎样的信件?


        翻看以前的日志,纵是回忆离情多,如今却也只觉得云淡风轻,斑斓不惊。回想从前的自己如此激越地向往昔投掷一枚枚重炮炸弹,并由此带来内心的撕裂和虚假疼痛,现在会反问,是否有权利向记忆进行肆无忌惮地索取。高晓松说,爱情并没有什么值得歌颂的,对于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成长以及伴随成长而来的记忆和流逝的时光。我在想,其实成长和记忆也没有什么值得歌颂的,对于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你还能在这个世界上安心惬意地留存多长时间。所以首先,希望我还拥有未来,并且在未来能幸运地看到这篇文字。

    想起另外一个朋友说,我写的东西透着一股少女气息和情怀,初听的当下只是迷惑不解,并且忍不住莞尔一笑,后来依旧迷惑不解,因为始终无法揣测和参透少女情怀是为何物。如果可以,我更愿意赋予它天真烂漫的意味,很早之前就自作多情或者坦率真诚地以此自诩,而且坚定地认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并不会发生转变,由此,我也会负载上它高贵或者卑微的质感奔向未来日子,并且一如既往地在生活中留下痕迹与烙印。记得他说,自己对于人世总的来说是持悲观、消极和怀疑态度的,但是当面对活生生的每一个人,却又总是情不自禁地以最大的善意去设想对方的为人和品质。我想,他应该是一个天真烂漫的人。希望,若干年后的自己,也依旧能够如此。

        今天朋友问起,一段真挚的感情往往能打动我们,打动我们的是情感本身呢?还是产生这种情感的人儿让我们感叹其纯真?我说,如果自己曾经拥有过真挚感情,那么感动只是因为它激荡起了对于过往的追忆,所以打动我们的非以上两者;如果自己未曾拥有,那么感动主要建立在对它的一种幻想、憧憬或者愿望,打动我们依旧非以上两者;作为一个从来不曾爱恋过的人,上述说辞等同于信口开河。但是,偶尔当然也会有对于感情的美好想象和愿景。希望对方能够察眼意,懂眉语,一举一动,示之以色,无不头头是道,彼此之间可以沉默是默契,絮语是柔肠,一切流动而自在。 当见到她回眸微笑,便可觉一缕情丝摇人魂魄,当久别重逢,便会觉耳中惺然一声,不知更有此身矣。希望,有生之年,此情可待,不成追忆。

      最后,说好在未来给我寄信的朋友,希望你不要食言。

    在青春飞扬的日子谈一场风花雪月的恋爱,路过了,爱过了,笑过了,痛过了,才会懂得。
    二十岁要有梦,三十岁要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