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永远的思念
  • 浏览:744 评论:7 人
  • 清明——永远的思念
    清明,缠绵的阴雨天气如期而至。
    淅淅沥沥的小雨就是清明的主题曲。屋檐下,雨水滴落的声音,沉重且又清晰可闻;眺望,视线里尽是灰色,天空垂下诸多的细线,像一张网。
    每年的这个时候,南方的世界都是完全“浸泡”在水里,可思念像是镀了鳞、长了鳍的鱼,向着家的方向,穿破渔网,归心似箭。
    近几日,离家较近的同学都回家扫墓了,QQ空间里频繁出现着他们在家扫墓的动态,看着看着我念家的心又荡起了一层层的涟漪。今年是我第一次不在家里过清明节,绵绵的细雨只能让人的思念益加浓重。今天,我电话回去,寒暄几句之后,问起了家里的事。
    妈妈说今年的五色糯米饭跟往年一样特别鲜香诱人。每逢清明,我们家乡的人都会选好优质的糯米,采用紫蕃藤、黄花、枫叶和红蓝,浸泡出液后分别拌着糯米,过了一定的时间再拿到锅里蒸好。熟了之后,不仅是色彩斑斓,而且味道香纯,这就是呈黑、黄、紫、红、白五种颜色的五色糯米饭。我们十分喜好五色糯米饭,不仅拿出来招待亲友,我们还拿来祭祀祖先,祈求祖先保佑五谷丰登。不仅是妈妈做好了, 我们那里的家家户户每年都会在这段时间做好五色糯米饭,记忆里我们小时候经常个个拿着彩色的糯米团边走边吃,比比谁家的饭更黑、更黄、更紫、更香。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五色糯米饭是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
    爸爸说工地的活都停下了,工头放了他们几天的假。我们清明最主要的还是到山上扫墓,一年扫一次,每次去的时候都要费很大的人力去开路和清除杂草。爸爸早已磨好锄刀,各位叔叔伯伯们也不约而同都做好了扫墓的准备。虽然每一年都下一些雨,但还是抵挡不住我们上山扫墓的脚步。几代人的兄弟姐妹集聚一堂,大家商量着各种安排,买菜、做饭、工具、路径??????我的家族里就有近两百人,除了一些在外打工、读书的人外,再留下一些老幼在家,每年都有几十人浩浩荡荡地出发去扫墓。路上,年长的伯伯和祖辈的人就显得心事重重,年轻一辈的我们也显得规规矩矩。每年我们都到坟前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上香祈祝,燃纸钱金锭。
    年近九十的老爷子,我问他今年还上不上山去扫墓,虽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他还是肯定得斩钉截铁,他说老了就慢点走会走到的。记得几年前,奶奶患病,爷爷带我上山采药,一路上翻过了好几座山头,日落的时候我们还在山上。后来奶奶寿终正寝,爷爷三番五次上山找了一块风水宝地,为奶奶再建一个安身所。春风吹了几年却终究不见坟上多出杂草,后来才知道爷爷经常去山上。他说人生苦短,恍惚间春去冬来,物是人非,能来就来,看一眼少一眼。
    清明之时,我们家乡喜忧参半,忧是怀念故人,喜是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花红柳绿、春风习习,没有谁想错过这么好的时光。最难忘的是跟着伙伴们一起迎着春风放飞自己亲手做的风筝。那时家里穷还没有给小孩子们买风筝的钱,不过不要紧,我们找来一些木枝、纸、浆糊、绳子,不花多少时间就做成一个风筝。然后拿着自己的作品,在河堤上先是迎风起跑,再放开风筝??????我们奔跑着、欢笑着,其乐融融。翩翩起舞的风筝拖着长长的尾巴与云共舞,我们绽开的笑脸、跳跃的身姿是村里亮丽的风景。平凡朴实的童年,却让我们回味无穷。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我们的家乡四面环山,村口有一条自西向东流的小溪,村庄里永远是那么的宁静、祥和。大城市里的车水马龙、灯红酒绿总让我想起我那远方的故乡:每天早晨,雄鸡报晓,霞光万道,我们背着书包唱起童谣走向学堂,爸爸妈妈也拿着工具开始他们辛苦劳动的一天;中午,要么万里无云,碧空如洗,要么蓝天白云相互映衬;傍晚,夕阳西斜,百鸟归林,炊烟四起,有着穿着围裙出来唤孩子回家吃饭的母亲在门口张望;夜晚,最后西落的那道日光燃起了万家灯火,这时会在院子里的树下给我们讲故事;夜深人静的时候天上月明星稀,迷人的夜色又安详地带着人们进入梦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又是清明时节,想寄一份思念到家乡。

    通过手机
    假期太短,来回便花去两天.不然真想会老家看看的.
    以前摘山上的小草莓吃.现在还念念不忘.
    上次回老家几乎都是雨天.没看到星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