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乡间
  • 浏览:3757 评论:9 人

  •   和我来自同一类地方的人,也许会说,“我是农村来的”。但是,我觉得“农村”这个词,用得太唐突,而且,读来似有种不自信且带点自卑的感觉。所以,不是那么喜欢。我喜欢的叫法是,“乡间”。“乡间”这个词,相较之而言,不仅同样留有泥土与芳香的气息,而且有淡淡的诗意味儿,绵远而悠长。
      乡间有什么?苍翠且连绵的青山,婉转且细长的溪流,还有那纵横漫布的羊肠小道与灿若灯火的漫天繁星,直叫人不禁想起那颇有气势的一副对联,上联曰: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下联曰:地为琵琶,路为弦,何人敢弹?这可是城市的夜空所不能给人的联想啊!
      乡间还有什么?人。没错,就是辛勤劳作的耕田人。同样地,我不喜欢唤他们为“农民”,在我眼里,“耕田人”这个词,更亲切,也更贴近他们的职业。小时候的我,喜欢看那些脚上裹着泥巴裤的耕田人,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披着斜斜的余晖,扛着残留着泥土的锄头,叼着自己卷的土烟,徐徐地归来。而宁静的村庄,则炊烟袅袅,饭香与菜香一齐在空气中夹杂着散开,这对归来之人是一种亲切的迎接,也示意贴心的犒劳已准备妥当。
      调皮的孩子,在乡间是屡见不鲜的。晚归的大人们,疲惫之余,早已将饭菜备好。可是,孩子们呢,却因贪玩而迟迟未归。这时候,村子里,就会想起一阵阵的呼喊声。母亲们和奶奶们便会施展她们带点生气的嗓子,提高分贝地喊儿唤女呼孙。有的母亲和奶奶手中还会拿着一根小小的枝条。等找到调皮的孩子后,就假意地恐吓一下,或者形式性地打几下,警告他们以后要按时回家吃饭。记得,我当时是个喜欢猫在老人堆里的孩子,所以,常常在奶奶家里呆着。一到吃饭的时候,我母亲的嗓门就得响彻全村。等她逮到我后,就会用生气的口吻,一路上没完没了地教训我,直到我端起了饭碗,砸吧砸吧地吃起饭来,她才肯罢口。
    作为一个孩子,生活在乡间,其实,是很有趣的。
    曾有一次,我和一个挚友兼闺蜜去大夫山游玩。路过游乐园的时候,她有点感伤地对我说,“我感觉童年好惨白,因为我从来就没有见过游乐场,更没有玩过里面的任何一种游戏。”听到这样的话,我当即就反对道,“我们有我们自己的娱乐方式啊。”
    可不是么,我们的娱乐方式可多了。那些捉迷藏,跳绳,跳石子之类的就不多说了。其实,比起城市的孩子,我们还多了一些冒险的游戏。我们爬树,游泳,钓鱼,捉壁虎,金龟子,螃蟹,放吊捕鸟,设鼠夹捉老鼠,还敢去捅马蜂窝.....这些不都是城市的孩子所没有体验或者说鲜少体验过的吗?城市的孩子一定程度上是温室里的花朵,从小就被保护着,虽说很安全,但是,却可能会少了一份冒险的体验,多了一份无法体味别样乐趣的缺憾。他们肯定不知道,在树上随风摇曳是什么感觉;捉到一只野味是什么心情;把马蜂窝捅下来该有多兴奋......
    我很感激,我的童年是在乡间度过的。直到现在,我仍时常想起小时候做的各种疯狂的事情。虽然,我是女孩子,但是,小时候却特别好动。不像其他的女孩子,喜欢在家里洗衣服做饭,我喜欢的是去山上砍柴,拔野笋,捡野菌,去河里摸水螺,捞虾,捉螃蟹,钓鱼。由于我的这些爱好反常于一个女孩该有的样子,所以,我母亲很是反对。不过,村里的人倒把这传为笑谈。他们来到我家,总是会问我母亲一句,“你家的山东西呢?”其实,大家心里都知晓,只是想笑嘘一番罢了。关于这一点,我母亲没少骂我,但是,我就是不听。
    记得有一次,我母亲又就我去砍柴的事,骂了我一顿,这一次,我委屈到哭了。于是,就谋划了个离家出走的闹剧。被骂完后,我就悄悄离家了,坚定决绝地消失了整整一天,目的就是和我母亲赌气,让她着急。其实,我根本没勇气离开村子,只是不回家,到田野里闲逛去了。结果,天黑了。我又听到我母亲的声音响彻全村了,她离我很近。我听到她一路喊我的名字,见人就问,“有没有看到我女儿?”人家说没有。再叫,她的声音就越发急切,到最后,腔调已经带上了要哭的味道。这时,我的鼻子也一阵酸涩,但是,就是不现身。想来,当时年纪虽尚小,我的自尊心却极强。听着我母亲的脚步更近了,我索性就向前跑了。但是,被我母亲看到了。于是,我们就这样开始了一场追逐,我在前面跑,我母亲在后面追。最终,我被捉了。回道家里,我以为,母亲又会狠狠的骂我一顿,没想到,她居然低声下气地想我道歉。一时间,我心里的委屈一下子就被溶解掉了,眼泪不住地往下流。而母亲则不断地往我碗里夹菜,叫我快吃。说到这里,我特别想重复那句话:可怜天下父母心。从此,我记住了,父母是永远爱我的。
    童年时的我,在大人的眼中总体来说,还是很乖巧的,只是,我心里对这份扣过来的荣耀有点过意不去,因为,我也没少干坏事。比如,到山上砍柴的时候,偷过人家的地瓜,桃子李子;捉迷藏的时候,弄烂过人家的茅厕门;游泳的时候,常常潜到水底摸人家的脚,目的就是吓唬胆小的;还干过塞人家烟囱的勾当。总之,对于乖孩子的称谓,实在有愧。不过,话说回来,那都是孩童的天性使然啊!现在想想,实在忍俊不禁。
    我对童年有很多美好的回忆,就像海子经常说他对土地的情怀,他说过,如果要写,他一辈子都写不完,写不完他对黑土,麦子,母亲的情感。而我不管写得完写不完我对童年,对乡村的回忆。我都希望自己一点点将它们,以文字的形式定格在纸张上,然后装订起来,到了黄昏之年,慢慢翻阅,慢慢回首,慢慢在回首中幸福而宁静地老去死去......
    (不知道这样的帖子可否放在文学版?)

    你离家出走,你躲着。后来你逃,你妈妈追。那一段写得很精彩啊!
    从乡间来到闹市的女生特别的纯、特别的真。

    嗯,怎么我以前都没有想到“乡间”这个词呢?

    我以前也是一直说来自农村,但是却没有感到一点自卑。走到哪里,我都会很骄傲的说自己来自农村。
    虽然现在我是在城市里挣扎和漂泊,但是我却希望在我老去的那个时候,能在农村里生活。但是,或许在那个时候,我所在的农村也可能已成过去,不再是那个田野间飘着稻草香味的农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