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琴醉眼、雨冷香魂、桃花乱落——关于李贺

- fei8692 LV.连长
- 2015/9/27 7:31:01
按照惯例,写在前面的废话:
文学版应该有不少人文学院的同学吧?
那些布置的作业里面,读书笔记,文学评论什么的总有不少吧?
其中大多数交到老师手中,获得一个分数,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总感觉,只有是用心写的文字,受到这样的待遇都可惜了。
那么,就发到论坛试试吧。
好吧,考完两科,混乱的大脑倒是清醒不少。
从作业里挑了一篇似乎能见人的,讲李贺的。
其实我关于诗词的知识相当匮乏,这篇完全是凭感觉写出来的,所以,有高手发现什么错误的话,请手下留情……(当时写的时候,别人告诉我,我才知道“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一句后来有被多次化用)
毕竟是要上交的作业,文字有种有点“别扭”的正式的感觉。
讲到李贺,好吧,再废话两句。
唐诗背得不多,会背的却大半都是李贺的诗。为什么这么喜欢李贺?因为他追求极致,偏执更甚于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因为他诗中有“浓烈”的悲欢色彩,让人深陷其中;因为他才华斐然,英年早逝——被人低估。
——————
提起李贺,首先便想到他的“诗鬼”之名。的确,他为人传道的一些鬼诗的那种幽僻诡谲的风格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南山田中行》中的“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透出一种彻入脊髓的森然鬼气来,令人顿生寒意;又如《苏小小墓》中,“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清冷幽怨,缠绵曲折。但这并不意味着李贺只会写鬼诗,他的其它类型的诗也是极为出色的,比如与鬼诗相对应的写仙灵的诗句。请看看下面的两句诗: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这是李贺《梦天》的末两句,在唐诗里面,从视角来看,很难找到比这两句诗更宏大的意象了。世间更变千年,天上不过弹指一挥间,而九州和大海,像是几点烟尘和杯中倾倒的清水而已,这样的想象,决非寻常诗人所能达到。当然,如果说单凭这一首还不足以说明什么,那么下面这几句应该更为出名才对。
“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这是《浩歌》中的句子。千年时光倏然而过,世间迥然另一番景象。与此相比,个人的悲喜荣辱又算得了什么呢?初唐的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以直白的语言道出了与天地相比个人的人生短暂与悲哀,浅显的语言中带有极强的感染力。而李贺的诗则本身具有丰富的语言内涵,像是“王母桃花千遍红”,天上蟠桃三千年一熟,人世间便已不知道几番沧海桑田,天上桃花花开花落,地上千万年恍然而过,这一句,意境独特而令人震撼,带给人强烈的感官冲击力。
在对于李贺的评价中,有这么一说:“有太白之语,却无太白之才。”诚然,李白的诗句浑然天成,诗中大家的胸襟气魄令人瞻仰不已。而对比之下,李贺的诗会显露出雕琢太过,不够圆滑的缺点,但只要稍微知道李贺的生平,就应该谅解这一点。李贺出生中唐,其时盛世已衰;生父早亡,家道衰落,妻子新婚不久便故去,后又迫不得已寄人篱下,可谓坎坷;体弱多病,二十七岁便英年早逝。不同于可以早年游遍大江南北留下诸多佳作的李白,李贺的人生中,不幸总是接踵而至。同时,对于一位诗人来讲,二十七之前岁能作出这些诗来,便足以称为天才了,至少小时候便已崭露才华的李贺,就曾令韩愈赞誉不已。李贺以如此年龄被公认为一派大家,在历史上绝对是罕见的。
李贺的神鬼志怪诗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描写美好飘逸的“仙灵”,一类写幽怨的凄凉的“鬼怪”。《天上遥》、《梦天》、《浩歌》等属于前者,《南山田中行》、《秋来》等属于后者。但这样的分类不仅仅体现在神鬼诗中,在李贺的其他诗作中也表现出这样的倾向。如《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想象宏大,极尽华美壮丽。而《金铜仙人辞汉歌》中,首句“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末句“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全篇渲染出一种凄凉幽暗的氛围来。换成是其它诗人,也许还会写昔时乐景衬今时哀情,但对于李贺来说,非鬼魂不能衬其凄凉,也有诗人多愁善感的气质的缘故。李贺自己的诗中就有写道:“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诗中应该包含了他对自身的嘲笑,徒作鬼诗,徒作伤心语,却停不住如此。“诗鬼”李贺的诗中,有四字真言,“鬼、泣、血、死”,而《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所作诗多用“花,冷,葬,魂”字,诗中亦时有自嘲语,如此看来,两人的倒真颇有相似之处。
所以说,比较起来,李贺的诗中,带有乐观精神的诗句写的大多非实物,只是丰富的想象中的景象而已,这些想象却是诗人向往却难以触及的。而着力描写身边实物的句子,却折射出了诗人孤寂的内心世界,正如《秋来》一诗:“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不是我去凭吊鬼魂,鬼魂应该来凭吊更为孤独寂寞的我,这种意思,算得上是诗人的一种挣扎之语吧。
当然,李贺一生的命运,在我们这些观者眼中,却已然无法有什么改变。但是倘若读到他某些诗句,却仍然能得到某种感动:“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致酒行》 ) ”因怀才不遇而感到哀愤,却也不会只听“主人”讲了一个故事便振作起来吧?但看到最后两句的时候却忽然明了——“少年心事”,其实李贺,一直只是一位二十余岁的少年而已。 如果说其他诗人这个时候,还在“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话,李贺却早已淋漓尽致地写完了孤独悲苦,此中“少年”二字,不知道他写来,是否会感到某种无可奈何的苦涩?
即使是有些难过,却还是不得不以下面这首诗作为结束。身体不好的李贺,是否在妻子逝去之后,便预见到了自身的命运呢?这是他的《将进酒》:“琉璃锺,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至少,纵观唐朝,李贺的诗显得十分独特而绚丽。像那暮春的飞落的桃花一般,那么地惹人注目。
文学版应该有不少人文学院的同学吧?
那些布置的作业里面,读书笔记,文学评论什么的总有不少吧?
其中大多数交到老师手中,获得一个分数,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总感觉,只有是用心写的文字,受到这样的待遇都可惜了。
那么,就发到论坛试试吧。
好吧,考完两科,混乱的大脑倒是清醒不少。
从作业里挑了一篇似乎能见人的,讲李贺的。
其实我关于诗词的知识相当匮乏,这篇完全是凭感觉写出来的,所以,有高手发现什么错误的话,请手下留情……(当时写的时候,别人告诉我,我才知道“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一句后来有被多次化用)
毕竟是要上交的作业,文字有种有点“别扭”的正式的感觉。
讲到李贺,好吧,再废话两句。
唐诗背得不多,会背的却大半都是李贺的诗。为什么这么喜欢李贺?因为他追求极致,偏执更甚于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因为他诗中有“浓烈”的悲欢色彩,让人深陷其中;因为他才华斐然,英年早逝——被人低估。
——————
提起李贺,首先便想到他的“诗鬼”之名。的确,他为人传道的一些鬼诗的那种幽僻诡谲的风格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南山田中行》中的“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透出一种彻入脊髓的森然鬼气来,令人顿生寒意;又如《苏小小墓》中,“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清冷幽怨,缠绵曲折。但这并不意味着李贺只会写鬼诗,他的其它类型的诗也是极为出色的,比如与鬼诗相对应的写仙灵的诗句。请看看下面的两句诗: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这是李贺《梦天》的末两句,在唐诗里面,从视角来看,很难找到比这两句诗更宏大的意象了。世间更变千年,天上不过弹指一挥间,而九州和大海,像是几点烟尘和杯中倾倒的清水而已,这样的想象,决非寻常诗人所能达到。当然,如果说单凭这一首还不足以说明什么,那么下面这几句应该更为出名才对。
“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这是《浩歌》中的句子。千年时光倏然而过,世间迥然另一番景象。与此相比,个人的悲喜荣辱又算得了什么呢?初唐的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以直白的语言道出了与天地相比个人的人生短暂与悲哀,浅显的语言中带有极强的感染力。而李贺的诗则本身具有丰富的语言内涵,像是“王母桃花千遍红”,天上蟠桃三千年一熟,人世间便已不知道几番沧海桑田,天上桃花花开花落,地上千万年恍然而过,这一句,意境独特而令人震撼,带给人强烈的感官冲击力。
在对于李贺的评价中,有这么一说:“有太白之语,却无太白之才。”诚然,李白的诗句浑然天成,诗中大家的胸襟气魄令人瞻仰不已。而对比之下,李贺的诗会显露出雕琢太过,不够圆滑的缺点,但只要稍微知道李贺的生平,就应该谅解这一点。李贺出生中唐,其时盛世已衰;生父早亡,家道衰落,妻子新婚不久便故去,后又迫不得已寄人篱下,可谓坎坷;体弱多病,二十七岁便英年早逝。不同于可以早年游遍大江南北留下诸多佳作的李白,李贺的人生中,不幸总是接踵而至。同时,对于一位诗人来讲,二十七之前岁能作出这些诗来,便足以称为天才了,至少小时候便已崭露才华的李贺,就曾令韩愈赞誉不已。李贺以如此年龄被公认为一派大家,在历史上绝对是罕见的。
李贺的神鬼志怪诗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描写美好飘逸的“仙灵”,一类写幽怨的凄凉的“鬼怪”。《天上遥》、《梦天》、《浩歌》等属于前者,《南山田中行》、《秋来》等属于后者。但这样的分类不仅仅体现在神鬼诗中,在李贺的其他诗作中也表现出这样的倾向。如《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想象宏大,极尽华美壮丽。而《金铜仙人辞汉歌》中,首句“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末句“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全篇渲染出一种凄凉幽暗的氛围来。换成是其它诗人,也许还会写昔时乐景衬今时哀情,但对于李贺来说,非鬼魂不能衬其凄凉,也有诗人多愁善感的气质的缘故。李贺自己的诗中就有写道:“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诗中应该包含了他对自身的嘲笑,徒作鬼诗,徒作伤心语,却停不住如此。“诗鬼”李贺的诗中,有四字真言,“鬼、泣、血、死”,而《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所作诗多用“花,冷,葬,魂”字,诗中亦时有自嘲语,如此看来,两人的倒真颇有相似之处。
所以说,比较起来,李贺的诗中,带有乐观精神的诗句写的大多非实物,只是丰富的想象中的景象而已,这些想象却是诗人向往却难以触及的。而着力描写身边实物的句子,却折射出了诗人孤寂的内心世界,正如《秋来》一诗:“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不是我去凭吊鬼魂,鬼魂应该来凭吊更为孤独寂寞的我,这种意思,算得上是诗人的一种挣扎之语吧。
当然,李贺一生的命运,在我们这些观者眼中,却已然无法有什么改变。但是倘若读到他某些诗句,却仍然能得到某种感动:“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致酒行》 ) ”因怀才不遇而感到哀愤,却也不会只听“主人”讲了一个故事便振作起来吧?但看到最后两句的时候却忽然明了——“少年心事”,其实李贺,一直只是一位二十余岁的少年而已。 如果说其他诗人这个时候,还在“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话,李贺却早已淋漓尽致地写完了孤独悲苦,此中“少年”二字,不知道他写来,是否会感到某种无可奈何的苦涩?
即使是有些难过,却还是不得不以下面这首诗作为结束。身体不好的李贺,是否在妻子逝去之后,便预见到了自身的命运呢?这是他的《将进酒》:“琉璃锺,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至少,纵观唐朝,李贺的诗显得十分独特而绚丽。像那暮春的飞落的桃花一般,那么地惹人注目。

- penglaicao
- 2015/9/27 10:26:49
记起一句话: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这样的学校,兢兢业业数十载,也难说肯定能遇到一个天赐奇才。自始至终买一个福彩号码,或许能在临终前中个二奖。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我认知中的大家大多此类情况,人力有时尽啊...
这样的学校,兢兢业业数十载,也难说肯定能遇到一个天赐奇才。自始至终买一个福彩号码,或许能在临终前中个二奖。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我认知中的大家大多此类情况,人力有时尽啊...

- 夕颜烟
- 2015/9/28 8:16:49
毛主席跟楼主一样很喜欢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正是化用李贺的诗句。
我尤其喜欢李贺的“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很有气势同时充满神话的奇幻色彩。
我尤其喜欢李贺的“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很有气势同时充满神话的奇幻色彩。

- nick259695
- 2015/9/28 15:34:31
额,为什么一定要讲到那位.......

- lgnil
- 2015/9/29 10:26:02
因为他化用得最妙咯。

- 绿百合
- 2015/9/30 0:01:11
看了樓主的文章數次,第一次看時本欲馬上評論,然而又想看看其他人是怎麼說的。等了一天,鮮有評論之人。或許大家都忙著期末考試吧。在細味了樓主文章數次後,決定還是要說一下。因為此處關於古典文學詩詞的評論文章實在太少,鄙人兩年前也曾經寫過一些,可供交流。
其實我一直都覺得,好的文章一定會有人欣賞的,分數其實從側面上來說也反映了老師對於本篇文章的一個意見。不過,在這幾年的求學生涯中,我還是比較喜歡陳詠紅老師的做法,除了給分數,也會給評語,最後還發還給你。好了,廢話少說,還是來談談這篇文章吧。
樓主說到昌吉比杜甫還要偏執,這其實是有一定的個人原因的,歐陽修曾經提出過詩窮而後工的詩學理論,而這個理論的前因又因於韓愈的不平則鳴,我們縱觀李賀的人生遭遇,他本是李唐貴族旁支,然而至他父親一代已是沒落,家道之中落本就是一個不幸,而第二個不幸也源自于他的父親,古時因避諱,李賀因他父親名李進而不得參加科舉考試,這等於是斷送了他的仕途,家庭的不幸與仕途無望加深了他的悲劇色彩,他的一生基本上都是在陰鬱中度過的,而李賀他偏偏性格上就是一個桀驁不馴的人,他對自己的才能其實是很自信的,因此我們看到李商隱為李賀寫的李賀小傳裏面就以他被天帝接去的傳說來鋪陳他的才華。所以,李賀的個性偏執我認為是由此而來的。
另外,說回他的詩歌的藝術風格,樓主也在文中說到,李賀的詩有李白之語,卻無李白之才。其實主要是因為李賀的創作過程。李賀詩歌的創作,據史書記載,他是專門有一個瓶子來收集偶爾想到的奇特詩句,然後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翻出來看,通過不斷的積累,於是他的詩歌給我們的感覺就是多奇語。而說到李白,順帶說說,正如樓上所說,毛澤東一生喜歡三李,即李白李賀李商隱,於是,郭沫若爲了拍毛的馬屁,專門寫了一本名為《李白與杜甫》的書,書中的主要傾向便是貶杜揚李,李白他確實有才,這個已是公論,但是王世貞也曾說過:“百首以後,青蓮較易厭”,而王安石甚至說,其識污下,詩詞十句九句言婦人酒耳。李白是有才的,他的才在於他能夠即席揮毫,利用他的天馬行空繪製鴻篇,但這也導致了他藝術上的不穩定,以及他詩歌比喻的重複使用,因此,王世貞才會感歎,李白的詩讀上一百首後,你便會厭倦了。李白的詩,今傳世的大概有九百五十首左右,而九百五十首裏面有那麼一百首是佳作,也可稱得上是大師了。胡扯了這麼多,還是說回李賀吧,不知道樓主有沒有看過三家評注李長吉歌詩以及錢鍾書先生的談藝錄呢?錢鍾書先生的談藝錄裏面有幾個章節是專門談論李賀詩歌的藝術手法的,推薦樓主可以去看看,此處便不再贅述了。
其實我一直都覺得,好的文章一定會有人欣賞的,分數其實從側面上來說也反映了老師對於本篇文章的一個意見。不過,在這幾年的求學生涯中,我還是比較喜歡陳詠紅老師的做法,除了給分數,也會給評語,最後還發還給你。好了,廢話少說,還是來談談這篇文章吧。
樓主說到昌吉比杜甫還要偏執,這其實是有一定的個人原因的,歐陽修曾經提出過詩窮而後工的詩學理論,而這個理論的前因又因於韓愈的不平則鳴,我們縱觀李賀的人生遭遇,他本是李唐貴族旁支,然而至他父親一代已是沒落,家道之中落本就是一個不幸,而第二個不幸也源自于他的父親,古時因避諱,李賀因他父親名李進而不得參加科舉考試,這等於是斷送了他的仕途,家庭的不幸與仕途無望加深了他的悲劇色彩,他的一生基本上都是在陰鬱中度過的,而李賀他偏偏性格上就是一個桀驁不馴的人,他對自己的才能其實是很自信的,因此我們看到李商隱為李賀寫的李賀小傳裏面就以他被天帝接去的傳說來鋪陳他的才華。所以,李賀的個性偏執我認為是由此而來的。
另外,說回他的詩歌的藝術風格,樓主也在文中說到,李賀的詩有李白之語,卻無李白之才。其實主要是因為李賀的創作過程。李賀詩歌的創作,據史書記載,他是專門有一個瓶子來收集偶爾想到的奇特詩句,然後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翻出來看,通過不斷的積累,於是他的詩歌給我們的感覺就是多奇語。而說到李白,順帶說說,正如樓上所說,毛澤東一生喜歡三李,即李白李賀李商隱,於是,郭沫若爲了拍毛的馬屁,專門寫了一本名為《李白與杜甫》的書,書中的主要傾向便是貶杜揚李,李白他確實有才,這個已是公論,但是王世貞也曾說過:“百首以後,青蓮較易厭”,而王安石甚至說,其識污下,詩詞十句九句言婦人酒耳。李白是有才的,他的才在於他能夠即席揮毫,利用他的天馬行空繪製鴻篇,但這也導致了他藝術上的不穩定,以及他詩歌比喻的重複使用,因此,王世貞才會感歎,李白的詩讀上一百首後,你便會厭倦了。李白的詩,今傳世的大概有九百五十首左右,而九百五十首裏面有那麼一百首是佳作,也可稱得上是大師了。胡扯了這麼多,還是說回李賀吧,不知道樓主有沒有看過三家評注李長吉歌詩以及錢鍾書先生的談藝錄呢?錢鍾書先生的談藝錄裏面有幾個章節是專門談論李賀詩歌的藝術手法的,推薦樓主可以去看看,此處便不再贅述了。

- hqxy
- 2015/9/30 16:10:10
6# Dicky
谢谢指点,关于李贺的诗的评注看过一些,《谈艺录》就没看过了。因为自知知识不足,所以只敢浅谈不敢多说恐贻笑大方。
倒是对你的诗词的评论文章感兴趣~
谢谢指点,关于李贺的诗的评注看过一些,《谈艺录》就没看过了。因为自知知识不足,所以只敢浅谈不敢多说恐贻笑大方。
倒是对你的诗词的评论文章感兴趣~

- 丫丫不捣蛋
- 2015/10/1 10:30:55
说化用得好,貌似算对的.....
不过因为格律的问题,诗化诗其实不难,诗化词才难。并且那位只是一字未改借来用,所以,只能说接得好吧……

- wzdssg
- 2015/10/1 21:57:21
3# 诗情画意
二楼高级黑吗?呵呵~
二楼高级黑吗?呵呵~

- 凄夜雪
- 2015/10/2 15:19:37
9# 冉闵
各抒己见,兄台兼听则明啊。
各抒己见,兄台兼听则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