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真照相馆

- 健康美丽 LV.连长
- 2015/9/25 19:36:47
“我要走了。”
“去哪里?”
“香港。”
“要去多久啊?”
“大概七年左右。”
“期间不回来吗?”
“看情况吧。”
“我可以去看望你吗?”
“当然可以。别哭,傻丫头。”
“我们去照一张相吧。”
“去童真照相馆?”
“嗯,做个记念。”
秋日的暖和晒倒在地上,那一丝阳光从幽静的空气中穿过玻璃窗使简单的房间焕发出朝气。在墙角的大懒猫咪地一声把我由甜美暖和的梦幻中引到清爽泛黄的现实画面,一片光澄澄的,我端正身体坐在床上伸伸懒腰,那只猫咪有样学样真讨厌。我刷洗好,一边吃着干巴巴的面包一边喝水,猫在一角懒洋洋地呆着看着我。离开家乡来番禺工作已经三年七个月了,我在适应这个城市的脚步,书店、咖啡厅成了我周末的去处,我喜欢静静地一个人专注地看书和默默地写些故事,如果那些场所能有点悠闲音乐播放就更不错了。见天气不错,我想今天还是出去室外走走散散步会更好些,心情的愉快像一只“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小鸟站在鸟笼门口轻轻地站着然后拍动成长了的翅膀飞向自由自在的天空中去。我吃完早餐,换上外套,穿上布鞋就出门了。走之前把充足的猫粮倒在餐碟上,猫咪已经是我这些年在异乡唯一的亲人了。我的家乡遥远得像梦中的绿洲,是梦幻的,也是海市蜃楼,在梦里相见,在现实中分离。我多次在梦中遇见我的母亲和其他亲人,母亲看着我却认不出我,而在她身边的儿子不是我而是另一个和我长得差不多的人。每次发这样的梦醒来我总是含着泪水苏醒,我的枕头湿了。
我走在阴凉的街道上,到处是繁华的商店,各种不同的流行曲从手机销售店的音响向外扩散,吵杂的混合在一起,弥漫了整条大街,我鸡皮疙瘩的很不舒服。我热爱宁静,我并不讨厌热闹,我喜欢读书,尤其是一个人静静地读,平时上班也很少主动与别人交谈,如果有人主动和我交谈,我也会跟他聊一会儿。我这个人故事不多,就偏偏喜欢听故事,这样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家乡的说书人,饭后人们围在榕树下听着那些人鬼情魅的故事入迷得如痴如醉。现代文明使农村转向城市,城市在热闹地发展,农村在不断地缩减,到处都是喧闹,那里都是改造,一切都在向前推进,工业化是一个潘多拉的盒子,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人们的生活数字化,距离缩短了,内心的交流却少之又少。我爱农村的纯朴生活但我不得不从农村走出来,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打拼,皆因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多,这种意愿更多的是来自物质的需求而并非精神的享受。农村可以给我悠闲的生活,城市给的是满身的疲惫。我此时四处张望,人群与车流交错,我在路上左右两顾,那些车辆来回不断,而我原地不动,一下子迷失自我,失去了与这个城市保持的重心。从大道走入小巷,越走越深,兜过几个弯,像是走进一座迷宫似的,我头脑晃动,眼前忽明忽暗,一下子闪出儿时的我,一下子又看到一条孤寂的旧巷,两旁是生锈的铁闸门和林立的老房子,寂静荒凉的小巷尽头是一团黑暗,阳光透不进来,我突然之间饿了,四肢乏力,回头看来路已远,唯有前行找出口。正当我万念俱灰时无意中邂逅到一间照相馆,吃力地抬头一看那招牌有点晕光——“童真照相馆”,陈旧的木板模糊的字体多少让人心酸,同时心里疑问难道这店铺只拍儿童相片的吗?这也未免太偏僻了吧。这里像被城市高楼大厦层层包围,裹成一个与世隔绝的乌托邦小区。
因为好奇,我在眼前天旋地转的情况下走了进去。一位老翁端正地坐在里面的木椅上悠然品茶。我上前问好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他坦言自己就是店主,看出我有点头晕,便上前扶持,直至我坐好在椅子上。他打开桌上的饼干盒,并沏茶一杯特地给我品尝,亲切地说:“随便,当是自己家一样就行。”我不好意思地吃了三四块饼干,体力就恢复过来了,意识随之清醒过来,这杯乌龙茶也给我提神了。这时我才开始观察店主,他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翁,两鬓斑白,从炯炯的眼神里透出一种难以抵抗的光芒但不乏温和的力量,让我看出一种信念,举止大气,仿佛是一位慷慨的富人从来不计较施与的巨大和获得的稀少,但从他朴素的衣着又不像。我越是看着他的双眼越觉得自己的渺小,这不是物质上和实体上的,而是精神上的尤其是心灵上的。他饱满的精神和我颓废的面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跟我说:“小兄弟,我从你的口音听出你不是本地人哦。”我有点紧张,同时他的话使我觉得自卑,因为我一直害怕本地人会排斥我这个外来工,口齿不清,一个一个地吐字回答:“是……的……我……是……潮……汕……人……”店主点了点头,接着拍拍我的肩膀,好像对我说:“小兄弟,别怕。”店主说:“哦,离开家乡来番禺工作不容易哦。”我听出他的话在肯定我,也说出我这些年来藏在心里的感想。我低头不语,店主继续说:“多久回家一次啊?”我坦白地说:“出来工作三年多,没回家。”店主眼里带着一丝疑惑好奇地问:“潮汕离广州不远,为什么假期不回家呢?家人会担心的,孩子。”多有力地掷向我心底的一句话啊,这些年从来没有一个人包括我的领导和同事都没有说过什么关心我的话。如今是一位上了年纪的陌生人对我嘘寒问暖,我顿时觉得室外的阳光特别的暖和,好像孩提在海口沙滩玩耍的午后一样使我难忘。我放下对陌生人的防备,被老人真诚所感动同时怀着对家人无尽愧疚地说:“我赚的钱不多,怕回家见乡亲父老。每个月都寄钱回去。如果我假期回去一趟,来回车费都三百多,还不如我留在番禺过日子好。”老店主不带责备语气温和地说:“年轻人要多换角度思考,有时候老人家是希望孩子多陪陪他们的,总比你的几百块要好很多。”我默许地点了点头。老店主说:“那么今年春节一定要回家哦!”接着就呵呵大笑,我也微笑了。我试图从他的眼睛里寻找一个自己,那个童真的我。我四处打量着照相馆,木质装修的外墙看起来经历了一段悠久历史,让我想起小学时候经常经过的那座古老大屋长满藤蔓的外墙,那时候经常偷偷地在外面看着屋内大院果树长满的果实,口水垂涎,一点也不敢翻墙偷吃,望梅止渴的我常常成为伙伴口头和心里的懦夫。左边靠墙的是一面大镜子,有两米高,能完全照出一个人的全身,镶嵌的边框像小家碧玉的化妆箱花纹,既小巧又高雅,经过木匠的精心雕琢。而右边是前台,上层是玻璃构造,下层是木制的,前台后的相架排满了老照片。在照相馆里面有一块大红布挂着,红色背景前有一张三分米高的横板凳,对前三米半有一台木制座楼机,应该和老店主的年纪相仿。我走过去坐在横板凳上,店主童真地问是否来一张大头像,我说好啊。“坐定。”店主说,“看前面,对着镜头,一、二、三。好的。”我问:“什么时候能拿照片呢?”店主说:“一个星期吧。”我不敢碰那台座楼照相机,就如同不敢轻举妄动稍微触碰博物馆陈列的各式珍贵的展品那样。我转移注意力,在相架前浏览着,有店主年轻时和摄影发烧友一起在海边的合照,有一张男孩登上万里长城的阳光灿烂,有一张相片使我眼前一亮,是一张“全家福”,于是我问:“相片中的那对男孩女孩是兄妹吧?”
她与他的家族是世交,她与他的爷爷是同生共死的抗日战友,她与他青梅竹马。他们之间有很多不言而喻,也有很多理想当然,在他们两小无猜还不知道爱情为何物时,那情感的幼苗暗地里在她那细小的心灵一天天地萌发,小孩当中英伟高大的他在她认识的朋友当中总是多出一些柔情多给一点关心,小朋友在玩耍嬉戏之中难免会有身体的接触,大人们大多不以为然,他们牵过手吻过额头,那些细小的动作和无心的接触都会在小朋友的心里泛起涟漪甚至心如鹿撞。
他们生于同年,他只比她大两个月,他是信宜人,她是番禺人,虽然有地域的分隔,但注定他们会相识。他叫谢力源,喻意谢何两家人来往不断;她叫何晓茵,父辈想她懂得知恩图报。他们两家时常来往,在假期的时候谢爷爷总会带着力源来番禺住在何爷爷的家里做客。他们在屋子里玩玩具,堆积木,拿上手风琴吹起一首首任意的歌曲。而他们的长辈在倾谈彼此的近况和各种的见闻,有时候一句不经意的言语把话题转到他们的孩子身上,“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不就是一对亲兄妹吗?”“嘿,我认为他们更像……”,接着两位老人家对视片刻从对方的眼神看出那深沉的意思不禁呵呵一笑。午茶过后两位老人带着他们的孙子兴致勃勃地来到童真照相馆拍下了这两个孙子的第一张合照。

- 五阿哥
- 2015/9/26 2:30:24
这时照相馆老店主望了望我一眼,专注的眼光穿透眼镜片流露出丝丝的希望和那遥远的希冀,就说:“这张相片至今保存着,就在那个位置,很小的一张。”我抬头一看那张相片,是一对可爱活泼的儿童,背景是人工画。我猜测是照相馆下画已久的背景。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撤销番禺县,设立番禺市,由省直辖。广东沿海城市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兵,一场比革命更深刻的变革正在珠江三角洲这片沃土中绽放吐艳。以前的市桥不能算是番禺的中心城镇,没有现在那么繁华昌盛,当然也没有我们现在很多人都知道的大北路、易发商业步行街等等。阿茵最爱吃的是五羊雪糕,店主清楚记得。我知道这个品牌的雪糕在广州人心中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但我知道阿茵那么喜欢吃它是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的。店主看出我的心思,于是继续说下去。
那时候商业商铺方兴未艾,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开始代替守旧封闭的计划经济,番禺迎来了改革的春风。但是在小村小巷还是有小贩一边推着装有保温木箱的自行车一边吆喝售卖廉价的冰棍,一毛钱一条,吃得小孩子乐呵呵的。小小年纪的阿茵体弱多病,一次竟然发起高烧。力源正好住在何家。阿茵看完医生后睡不着觉,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数绵羊没有一点用。力源见状,心生一计,用说故事来催眠她吧。力源说的故事正是阿拉伯故事《一千零一夜》,“从前有位国王遇上恶魔,自此不相信女人的忠贞,为了惩罚那些女人,他每天都要娶一位新娘为妃,第二天就杀死她。”阿茵害怕地说:“好残忍的国王啊!”力源说:“是的。全国进入恐慌。一段日子之后宰相再也找不到女人献给国王了,正在发愁。她的女儿挺身而出,要成为国王的妻子,于是进宫向国王说故事,讲了一千零一夜,改变了国王和国家的命运。”阿茵佩服地说:“她真勇敢!”说了三个小时的故事后,阿茵仍然没有睡着,力源心想她比故事中的国王还厉害,于是问:“你怎么了?”阿茵靠近力源的右耳低声说:“我睡不着,是因为想吃冰棍哦。”力源说:“我请你吃雪糕吧。”阿茵只吃过冰棍没吃过雪糕,好奇心又起地说:“好啊!我们勾勾手,就这样定,我的病好了,你请我吃雪糕。”接着阿茵就乖乖地睡着了。一个星期后,阿茵痊愈了,力源果然买来两个五羊雪糕,一人一个。结果这个贪吃的阿茵说两个我都要。阿源拿她没辙,只好拱手相让。阿茵笑嘻嘻的拿着两个雪糕,一口这个,一口那个,赞口不绝,越吃越爱吃,吃成一个大花猫。何爷爷偷偷地拍下这张可爱的相片。
我很想看看,问店主店里有那张相片吗?店主说没有,这件事是他听回来的,那张相片他在何爷爷家里看过而已。
何谢两位爷爷很喜欢喝早茶,常常兴致勃勃的带着阿源、阿茵去广州。那时出广州没有地铁,从番禺到广州需要转两三趟公交车,出去广州一趟需要三四个小时。公交车是铁壳的,没有空调,座椅是木制的,热的时候打开窗户外面的风呼呼地吹进来能解热解闷,冷的时候关上窗不觉寒意。那时候经常坐公交车上下班的人们可以购买月票,可以省不少钱在那个生活水平较低的年代里,当然现在广州市民广泛使用的羊城通就方便多了。那时候是天黑黑的坐车出广州,路过的是街灯和黑影,好不容易才到达目的地喝上一杯早茶。茶楼的生意很兴旺,场面座无虚席,热腾腾的蒸汽笼罩整个室内,服务员推着餐车到处流转,顾客很有礼貌地去挑选自己喜欢的茶点。喝早茶是广州人的乐趣和习惯,一家老少坐在一起吃上一盅两件是一种简单实在的幸福。阿茵对着爷爷撒娇说:“爷爷,我要吃虾饺和干蒸。”何爷爷说:“好的,等餐车过来就点你最爱吃的。”阿茵说:“我饿了,要马上。”阿源说:“何爷爷,我去拿吧。”他拿着餐卡走到服务员的餐车前点了早点。拿着热腾腾的两笼早点回来放在桌面,阿茵马上进攻伸出筷子夹着虾饺放入口中,认真咀嚼,大声叫好。何爷爷说孙女吃慢点,不够再点,一定要吃饱哦。阿茵感到丝丝的暖意,是桌上美味的早点,是爷爷温馨的关怀,更是阿源体贴的照料,她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啊。吃完早餐还有时间,先不着急回番禺,他们去越秀公园观光。全公园内山水相依,风光自然。草木葱茏、鸟语花香。繁密的树木、茂盛的竹林、绽放的鲜花,无不彰显着越秀公园作为岭南名胜的风采神韵。观光后,阿茵觉得口感,谢爷爷吩咐阿源去买点饮料。五分钟后阿源提着两个塑料袋和两瓶矿泉水回来,矿泉水交给两位爷爷,阿茵好奇地问:“力源哥,塑料袋里黑色的液体是什么?”阿源说:“可口可乐。你一定喜欢。”于是他向阿茵示范往塑料袋里插入吸管,用嘴一吸,喝到这可口的饮料了。阿茵学着,一喝马上喜欢上了,甜甜的还有汽,味道很好,又解渴,快乐像汽水里的泡泡涌上心头。阿源说这饮料外国人都很喜欢,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阿茵没有心思听他的话只顾着喝可乐。
我稍稍抬头往上看另一张,那是室外拍的,我就问店主:“这不就是南京中山陵吗?”店主戴上仿金边框眼镜靠近过去认真的看,口里清楚地吐出两个字“是啊!”接着他低声说:“还记得是十七年前,他们的爷爷带他们去华东五市旅游……”
那一年,他们九岁,跟随他们的爷爷坐飞机到华东旅游。两个奔奔跳跳的孩子来到南京中山陵,爷爷带他们来是为了陶冶他们的爱国情操。他们看到中山陵那么的高,但对于孩子们来说这算什么呢。他们一步一步地往上走,一边心里默数,总共数到三百九十二级。爷爷在后面看着孙子们丝毫没有萌生劳累,反倒脸上露出欢喜。阿茵问:“中山陵气势宏伟,这里究竟是什么地方啊?”阿源答:“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阿茵:“孙中山,我听过,但不太了解。你看爷爷还没有走上来呢?”阿源:“傻丫头,你一点都不懂历史,一点都不懂革命,但总会有人记得先辈们创造的业绩的。”阿茵:“你在叽里咕噜地说啥呀?”阿源:“没事,反正你不懂。”在旅店就餐的时候,他们吃的主食是白粥和馒头,何爷爷坐在阿茵的旁边并低下头语重心长地对她说:“我以前到上海出差公干,每顿三个馒头和一碗汤,五十块的工资,其中三十多块寄回家作家用,其余的十多块就留着给自己当生活费。日子是这样熬过来的。”阿茵一脸感动地说:“爷爷,你辛苦了。”爷爷释怀说:“吃得苦中苦啊!”阿茵神情认真地说:“我要读好书,以后让爷爷过上好生活。”爷爷笑得眯起双眼略带一点泪水:“我的乖孙呵!我只想我们一家人平平安安。”达到上海,是个繁华的大都市,高楼大厦都是半殖民时期留下的岁月痕迹,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都隐藏在无数个漆黑的静夜里。长辈们晚上想到外滩去看夜景,两个小孩留在旅店里玩耍,阿茵说:“大人们都出去了,很闷啊,我们玩什么好呢?”阿源动动眉头笑着说:“我们比一比写日记吧,都来华东第三天了,有不少新鲜的见闻。”阿茵嘟起嘴说:“你欺负我,明明知道人家写作文不好。”阿源拍拍胸膛说:“不怕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诗仙李白就是从小认真读书才写出名垂千古的好诗。你不是说过要好好读书让你爷爷过上好日子吗?”阿茵点了点头说:“那我们马上开始写吧。”当长辈从外滩回来时,两个孩子在各自的床铺上早已入睡了。桌面安静地放着两本作业本,两位老人饶有兴趣地翻开来查阅对比,阿源的字迹刚劲有力,文笔神采飞扬,而阿茵的呢就逊色多了,句不成章,缺乏整体美感。何爷爷对谢爷爷说你的孙子有出息啊,希望他以后能多多关照他的傻孙女啊。这声寄托飘散到灯光下,尝试祝愿触不到的未来。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撤销番禺县,设立番禺市,由省直辖。广东沿海城市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兵,一场比革命更深刻的变革正在珠江三角洲这片沃土中绽放吐艳。以前的市桥不能算是番禺的中心城镇,没有现在那么繁华昌盛,当然也没有我们现在很多人都知道的大北路、易发商业步行街等等。阿茵最爱吃的是五羊雪糕,店主清楚记得。我知道这个品牌的雪糕在广州人心中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但我知道阿茵那么喜欢吃它是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的。店主看出我的心思,于是继续说下去。
那时候商业商铺方兴未艾,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开始代替守旧封闭的计划经济,番禺迎来了改革的春风。但是在小村小巷还是有小贩一边推着装有保温木箱的自行车一边吆喝售卖廉价的冰棍,一毛钱一条,吃得小孩子乐呵呵的。小小年纪的阿茵体弱多病,一次竟然发起高烧。力源正好住在何家。阿茵看完医生后睡不着觉,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数绵羊没有一点用。力源见状,心生一计,用说故事来催眠她吧。力源说的故事正是阿拉伯故事《一千零一夜》,“从前有位国王遇上恶魔,自此不相信女人的忠贞,为了惩罚那些女人,他每天都要娶一位新娘为妃,第二天就杀死她。”阿茵害怕地说:“好残忍的国王啊!”力源说:“是的。全国进入恐慌。一段日子之后宰相再也找不到女人献给国王了,正在发愁。她的女儿挺身而出,要成为国王的妻子,于是进宫向国王说故事,讲了一千零一夜,改变了国王和国家的命运。”阿茵佩服地说:“她真勇敢!”说了三个小时的故事后,阿茵仍然没有睡着,力源心想她比故事中的国王还厉害,于是问:“你怎么了?”阿茵靠近力源的右耳低声说:“我睡不着,是因为想吃冰棍哦。”力源说:“我请你吃雪糕吧。”阿茵只吃过冰棍没吃过雪糕,好奇心又起地说:“好啊!我们勾勾手,就这样定,我的病好了,你请我吃雪糕。”接着阿茵就乖乖地睡着了。一个星期后,阿茵痊愈了,力源果然买来两个五羊雪糕,一人一个。结果这个贪吃的阿茵说两个我都要。阿源拿她没辙,只好拱手相让。阿茵笑嘻嘻的拿着两个雪糕,一口这个,一口那个,赞口不绝,越吃越爱吃,吃成一个大花猫。何爷爷偷偷地拍下这张可爱的相片。
我很想看看,问店主店里有那张相片吗?店主说没有,这件事是他听回来的,那张相片他在何爷爷家里看过而已。
何谢两位爷爷很喜欢喝早茶,常常兴致勃勃的带着阿源、阿茵去广州。那时出广州没有地铁,从番禺到广州需要转两三趟公交车,出去广州一趟需要三四个小时。公交车是铁壳的,没有空调,座椅是木制的,热的时候打开窗户外面的风呼呼地吹进来能解热解闷,冷的时候关上窗不觉寒意。那时候经常坐公交车上下班的人们可以购买月票,可以省不少钱在那个生活水平较低的年代里,当然现在广州市民广泛使用的羊城通就方便多了。那时候是天黑黑的坐车出广州,路过的是街灯和黑影,好不容易才到达目的地喝上一杯早茶。茶楼的生意很兴旺,场面座无虚席,热腾腾的蒸汽笼罩整个室内,服务员推着餐车到处流转,顾客很有礼貌地去挑选自己喜欢的茶点。喝早茶是广州人的乐趣和习惯,一家老少坐在一起吃上一盅两件是一种简单实在的幸福。阿茵对着爷爷撒娇说:“爷爷,我要吃虾饺和干蒸。”何爷爷说:“好的,等餐车过来就点你最爱吃的。”阿茵说:“我饿了,要马上。”阿源说:“何爷爷,我去拿吧。”他拿着餐卡走到服务员的餐车前点了早点。拿着热腾腾的两笼早点回来放在桌面,阿茵马上进攻伸出筷子夹着虾饺放入口中,认真咀嚼,大声叫好。何爷爷说孙女吃慢点,不够再点,一定要吃饱哦。阿茵感到丝丝的暖意,是桌上美味的早点,是爷爷温馨的关怀,更是阿源体贴的照料,她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啊。吃完早餐还有时间,先不着急回番禺,他们去越秀公园观光。全公园内山水相依,风光自然。草木葱茏、鸟语花香。繁密的树木、茂盛的竹林、绽放的鲜花,无不彰显着越秀公园作为岭南名胜的风采神韵。观光后,阿茵觉得口感,谢爷爷吩咐阿源去买点饮料。五分钟后阿源提着两个塑料袋和两瓶矿泉水回来,矿泉水交给两位爷爷,阿茵好奇地问:“力源哥,塑料袋里黑色的液体是什么?”阿源说:“可口可乐。你一定喜欢。”于是他向阿茵示范往塑料袋里插入吸管,用嘴一吸,喝到这可口的饮料了。阿茵学着,一喝马上喜欢上了,甜甜的还有汽,味道很好,又解渴,快乐像汽水里的泡泡涌上心头。阿源说这饮料外国人都很喜欢,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阿茵没有心思听他的话只顾着喝可乐。
我稍稍抬头往上看另一张,那是室外拍的,我就问店主:“这不就是南京中山陵吗?”店主戴上仿金边框眼镜靠近过去认真的看,口里清楚地吐出两个字“是啊!”接着他低声说:“还记得是十七年前,他们的爷爷带他们去华东五市旅游……”
那一年,他们九岁,跟随他们的爷爷坐飞机到华东旅游。两个奔奔跳跳的孩子来到南京中山陵,爷爷带他们来是为了陶冶他们的爱国情操。他们看到中山陵那么的高,但对于孩子们来说这算什么呢。他们一步一步地往上走,一边心里默数,总共数到三百九十二级。爷爷在后面看着孙子们丝毫没有萌生劳累,反倒脸上露出欢喜。阿茵问:“中山陵气势宏伟,这里究竟是什么地方啊?”阿源答:“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阿茵:“孙中山,我听过,但不太了解。你看爷爷还没有走上来呢?”阿源:“傻丫头,你一点都不懂历史,一点都不懂革命,但总会有人记得先辈们创造的业绩的。”阿茵:“你在叽里咕噜地说啥呀?”阿源:“没事,反正你不懂。”在旅店就餐的时候,他们吃的主食是白粥和馒头,何爷爷坐在阿茵的旁边并低下头语重心长地对她说:“我以前到上海出差公干,每顿三个馒头和一碗汤,五十块的工资,其中三十多块寄回家作家用,其余的十多块就留着给自己当生活费。日子是这样熬过来的。”阿茵一脸感动地说:“爷爷,你辛苦了。”爷爷释怀说:“吃得苦中苦啊!”阿茵神情认真地说:“我要读好书,以后让爷爷过上好生活。”爷爷笑得眯起双眼略带一点泪水:“我的乖孙呵!我只想我们一家人平平安安。”达到上海,是个繁华的大都市,高楼大厦都是半殖民时期留下的岁月痕迹,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都隐藏在无数个漆黑的静夜里。长辈们晚上想到外滩去看夜景,两个小孩留在旅店里玩耍,阿茵说:“大人们都出去了,很闷啊,我们玩什么好呢?”阿源动动眉头笑着说:“我们比一比写日记吧,都来华东第三天了,有不少新鲜的见闻。”阿茵嘟起嘴说:“你欺负我,明明知道人家写作文不好。”阿源拍拍胸膛说:“不怕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诗仙李白就是从小认真读书才写出名垂千古的好诗。你不是说过要好好读书让你爷爷过上好日子吗?”阿茵点了点头说:“那我们马上开始写吧。”当长辈从外滩回来时,两个孩子在各自的床铺上早已入睡了。桌面安静地放着两本作业本,两位老人饶有兴趣地翻开来查阅对比,阿源的字迹刚劲有力,文笔神采飞扬,而阿茵的呢就逊色多了,句不成章,缺乏整体美感。何爷爷对谢爷爷说你的孙子有出息啊,希望他以后能多多关照他的傻孙女啊。这声寄托飘散到灯光下,尝试祝愿触不到的未来。

- 那那林
- 2015/9/26 12:27:35
有一年暑假,力源一个人坐客车来何家寄宿,何爷爷一见到阿源就欢悦起来十足一个小孩子。但何爷爷接着又忧心起来,为什么谢爷爷没跟着来呢,不禁担心起来问阿源。力源说他爷爷刚去北京旅游,他替爷爷问候何家的人。何爷爷松了一口气,请阿源坐下喝茶。阿茵听到源哥来了,马上从楼上奔下来,阿源还没有把茶喝完,阿茵就拉着他出去外面骑车兜风。力源坐在鞍座上驾驶自行车,阿茵坐在后面的座椅上,直奔大夫山去了。阿茵把头挨着力源的背后,一股温暖从阿源身上传递到阿茵,自行车驶得很稳当,给她一种安全感,很贴心,即使在烈日之下,力源的背后流出汗水,阿茵就是喜欢阿源身上的这一股厚实的男人味。沿路的起伏就像爱情那样波动勾画出弧形美,周围的环境映射出心灵的安舔,“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邓丽君甜美的歌声在她的脑海里回荡——这样她搂着他的腰就更紧了。阿源怕冷场,沿途一边骑车一边说冷笑话,她一边听一边心里乐滋滋的,用鼻子发音“嗯”。这一路他们一起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的誓言谁也没有说出口,他和她心里都明白彼此的想法。一心去爱,无心去猜。阳光明媚的早上,和着和煦的微风,树木忙着当公园里人们的保护伞,行人三三两两一队,儿童奔奔跳跳拿着小气球,他们到达大夫山了,嗅到一种软绵绵的味道,这就是爱。他们停好车,走到湖边草坪坐下,看着平静的湖面倒映着起伏的山景和高低的树荫,所有的东西都是美好的,如果一切都停止在这一刻,该是多好啊。阿茵把右手放在力源的左手上,一瞬间,他们不约而同地对视着,电光火石般触电了,两对嘴磁铁一样吸引着慢慢靠近,闭上眼睛,接吻了起来,这一刻他们等了多久了。阿茵心想,从此刻起她就只属于他一个人的了,他一定和她有着同样的想法。他们第一次亲吻足足持续了七分钟,没有彩排,很逼真,很亲切,又有谁知道阿茵等了这一刻已经很多年了,而且她首先采取主动的。长时间的热吻使两个人有点窒息,但谁都不想先放开,因为等到这一刻两人费了很多的工夫,正所谓相爱每刻值千金啊。相隔两地使她受了不少的苦,她越来越感受到相处时间的可贵。他此次来番禺单枪匹马显出他很重视两家的感情,他更想有所担当,尤其在这场异地恋的关系上。他帅气,她美丽;他才气,她傻气;他严肃,她认真。正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啊。他是这样想的,她也是。旁边的游人都无法体会,只有他和她明白这个吻的意义和这段爱情的美妙。阿茵察觉身边有人走过,害羞地把自己的嘴收回去,这样的热吻结束了。力源有点意犹未尽,初吻这样送出去了,付出的爱有回报了,喜悦绽放在脸容上,情不自禁地又亲了一下阿茵的脸蛋。阿茵的脸红了,热乎乎的,心跳絮乱,扑通扑通地加快脉搏跳动频率。阿茵依靠在力源的肩膀上轻轻地说:“我要和力源哥你一辈子好。”
店主说,“这两个孩子经常来这里拍照留念,他们俩感情很好,我想他们是能在一起的。每张照片记录着当时的心情,我每次翻开,总感觉到一种久违的亲切”,接着提起茶壶把茶水倒进我的杯中,有唏嘘地说了一句:“然而……”我的心仿佛突然被揪起来,这个故事似乎有了转折。
新旧世纪交界,科技蓬勃发展,电脑开始走进千家万户,网络联通全球,按道理来说,世界越来越小了。数码产品开始代替旧式设备,人们热衷于数码相机的便捷轻巧,菲林照相机逐渐被人们淘汰,传统的照相业走向下坡。照相成为千家万户的爱好,不再是专业摄影师的专利,普通人只要有一台数码相机就可以成为摄影专家。大部分的照相馆都在转型谋求出路,不肯改变的只会被时代淘汰,童真照相馆还是一成不变,走自己的路,拍摄传统照片,脱离时代潮流,逐渐被人们遗忘。因为他们的爷爷都喜欢来童真照相馆,怀旧成为了遗传基因,他们俩常常在暑假来照相馆拍照,那时候学生放假,力源来何家住宿,假期可以和晓茵朝夕相对,他们越来越亲密,旁边的陌生人都清楚他们的关系,投以羡慕的目光:“金童玉女,实在般配。”家里人当然明白也没有反对他们来往,这份情缘是百年修来的福气,为两家人带来预想的喜庆。
童真照相馆收藏着很多他们学生时期留影的个人照和合照,我更加铁定了这段美满的姻缘。老店主“吁”的一声吹散我头上神奇的幻想。
在他们十六岁那一年,谢家的人再次来到番禺探望何爷爷,何爷爷是欢喜的,这个消息对谢、何两家来说都是好事,然而唯独一人伤心了。消息是力源要到香港读书。阿茵听到之后跑入房间里嚎啕大哭。力源哥各种关心的画面不停地在她的脑海中回放,所有美好的事她第一时间就想到力源哥,不在她身边时也想第一时间打电话告诉他。她这个傻丫头一直以为信宜与番禺交界,一两个小时的车程就到了。她从来没有去过信宜,只乖乖地留在番禺等待她心爱的情郎——力源哥。她对力源哥太信任了,也对自己太自信了。无论如何,力源哥去到哪里,她的心就一定在那里。力源成了她又一双眼睛,是辽阔的海,是无边无际的天。这样的信念是美丽的。好事多磨。现在考验来了,就是让他们分开,起码是七年。在力源的面前是求学和爱情两条路,他毫不犹豫地、理直气壮地选择了前者。力源十岁第一次去香港就认定了那里是他发展的福地,他学识渊博、交友甚广,在香港这个繁荣的大都市必定能一展拳脚、宏图大展。随着岁月的流逝,时间的推移,他这颗雄心勃勃、这份壮志凌云,心跳得越来越强烈了,他必须冲破界限,十六岁的他恨不得马上飞奔香港。可是他有没有想过一个人的感受呢?那个人就是晓茵,那个最爱他的人,一位值得他终身厮守的人。她为他掉眼泪,为他做过很多荒唐的事,在他眼中她是多么的傻气,恰恰这是至纯至真的爱。他会不会想到他一走就给她留下一大片空白,明天之后又是明天,这样的等待谁能熬得住经受得起时间的考验呢?她能。那他呢?阿茵没有想太多,她知道这是上天冥冥的安排,好让心更坚定,彼此更接近真爱。直至心里平静下来,她想这并非什么生离死别,力源哥会回来的。她止住泪水、停住哭声,出来客厅和家人、客人共进晚餐。力源在她家逗留了两天。这两天里阿茵整天都粘着力源,担心他一下子就不见了。他们这两天都在番禺地区闲逛,她总是挑好的给他,用自己储蓄的零用钱和压岁钱为他添衣加物。力源会很不情愿地损她:“你太像我妈了。”阿茵嘻嘻笑说:“那不好吗?又多了一位照顾你的人呢。”她从服装店的橱窗拿下一件羽绒服,“天冷就一定要穿够。”力源眉头紧锁略带愠色讲:“香港的天气和番禺相差不多,最多穿一件毛衣就足够。”“怕有冷空气嘛!”“我会照顾自己的,不用你操心。况且我是去求学,而不是你想象中那样去度假。”阿茵嘟起嘴无言的“你欺负人”。
店主说,“这两个孩子经常来这里拍照留念,他们俩感情很好,我想他们是能在一起的。每张照片记录着当时的心情,我每次翻开,总感觉到一种久违的亲切”,接着提起茶壶把茶水倒进我的杯中,有唏嘘地说了一句:“然而……”我的心仿佛突然被揪起来,这个故事似乎有了转折。
新旧世纪交界,科技蓬勃发展,电脑开始走进千家万户,网络联通全球,按道理来说,世界越来越小了。数码产品开始代替旧式设备,人们热衷于数码相机的便捷轻巧,菲林照相机逐渐被人们淘汰,传统的照相业走向下坡。照相成为千家万户的爱好,不再是专业摄影师的专利,普通人只要有一台数码相机就可以成为摄影专家。大部分的照相馆都在转型谋求出路,不肯改变的只会被时代淘汰,童真照相馆还是一成不变,走自己的路,拍摄传统照片,脱离时代潮流,逐渐被人们遗忘。因为他们的爷爷都喜欢来童真照相馆,怀旧成为了遗传基因,他们俩常常在暑假来照相馆拍照,那时候学生放假,力源来何家住宿,假期可以和晓茵朝夕相对,他们越来越亲密,旁边的陌生人都清楚他们的关系,投以羡慕的目光:“金童玉女,实在般配。”家里人当然明白也没有反对他们来往,这份情缘是百年修来的福气,为两家人带来预想的喜庆。
童真照相馆收藏着很多他们学生时期留影的个人照和合照,我更加铁定了这段美满的姻缘。老店主“吁”的一声吹散我头上神奇的幻想。
在他们十六岁那一年,谢家的人再次来到番禺探望何爷爷,何爷爷是欢喜的,这个消息对谢、何两家来说都是好事,然而唯独一人伤心了。消息是力源要到香港读书。阿茵听到之后跑入房间里嚎啕大哭。力源哥各种关心的画面不停地在她的脑海中回放,所有美好的事她第一时间就想到力源哥,不在她身边时也想第一时间打电话告诉他。她这个傻丫头一直以为信宜与番禺交界,一两个小时的车程就到了。她从来没有去过信宜,只乖乖地留在番禺等待她心爱的情郎——力源哥。她对力源哥太信任了,也对自己太自信了。无论如何,力源哥去到哪里,她的心就一定在那里。力源成了她又一双眼睛,是辽阔的海,是无边无际的天。这样的信念是美丽的。好事多磨。现在考验来了,就是让他们分开,起码是七年。在力源的面前是求学和爱情两条路,他毫不犹豫地、理直气壮地选择了前者。力源十岁第一次去香港就认定了那里是他发展的福地,他学识渊博、交友甚广,在香港这个繁荣的大都市必定能一展拳脚、宏图大展。随着岁月的流逝,时间的推移,他这颗雄心勃勃、这份壮志凌云,心跳得越来越强烈了,他必须冲破界限,十六岁的他恨不得马上飞奔香港。可是他有没有想过一个人的感受呢?那个人就是晓茵,那个最爱他的人,一位值得他终身厮守的人。她为他掉眼泪,为他做过很多荒唐的事,在他眼中她是多么的傻气,恰恰这是至纯至真的爱。他会不会想到他一走就给她留下一大片空白,明天之后又是明天,这样的等待谁能熬得住经受得起时间的考验呢?她能。那他呢?阿茵没有想太多,她知道这是上天冥冥的安排,好让心更坚定,彼此更接近真爱。直至心里平静下来,她想这并非什么生离死别,力源哥会回来的。她止住泪水、停住哭声,出来客厅和家人、客人共进晚餐。力源在她家逗留了两天。这两天里阿茵整天都粘着力源,担心他一下子就不见了。他们这两天都在番禺地区闲逛,她总是挑好的给他,用自己储蓄的零用钱和压岁钱为他添衣加物。力源会很不情愿地损她:“你太像我妈了。”阿茵嘻嘻笑说:“那不好吗?又多了一位照顾你的人呢。”她从服装店的橱窗拿下一件羽绒服,“天冷就一定要穿够。”力源眉头紧锁略带愠色讲:“香港的天气和番禺相差不多,最多穿一件毛衣就足够。”“怕有冷空气嘛!”“我会照顾自己的,不用你操心。况且我是去求学,而不是你想象中那样去度假。”阿茵嘟起嘴无言的“你欺负人”。

- 5120gp
- 2015/9/27 6:58:36
还不知道你是哪个学院的呢,感觉你写的东西很好,不过,我无法像你那样列出来。你上一篇叫做《青涩日记》吧,我特别喜欢那种淡淡的,从容不迫的描述,特别是最后那里,恰如其题,青涩。呵呵~我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只知道我的感觉随着你的文字,渐入佳境,很微妙很微妙~
加油哦!
加油哦!

- 沐春风
- 2015/9/27 20:57:19
4# 唐素芬
谢谢你。我是人文学院的。我也很喜欢自己创作的《青涩日记》。
《童真照相馆》已经全篇上载,请查阅。希望能让你感受温情。
谢谢你。我是人文学院的。我也很喜欢自己创作的《青涩日记》。
《童真照相馆》已经全篇上载,请查阅。希望能让你感受温情。

- zfk
- 2015/9/28 12:45:47
6# 诗情画意
已经看完了,人文学院的学子果然了得,我觉得你写的东西和某类杂志上的短篇小说很相似,兴许你可以去投稿哦!
已经看完了,人文学院的学子果然了得,我觉得你写的东西和某类杂志上的短篇小说很相似,兴许你可以去投稿哦!

- 王照飞
- 2015/9/28 23:46:01
7# 唐素芬
谢谢你。我会尝试去投稿的。我要继续努力创作。
谢谢你。我会尝试去投稿的。我要继续努力创作。

- yan
- 2015/9/29 21:51:57
在一起、在一起

- 萧瑟梧桐
- 2015/9/30 7:04:56
9# 小季布
多数人都会关注故事人物最后有没有在一起。
多数人都会关注故事人物最后有没有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