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涩日记

- eltooo LV.排长
- 2015/9/17 22:08:17
一、自修
他如往常一样前往考研自修室自修,自从他宿舍三人决定考研后。
说真的一句,他对考研没有一个多少的把握。他在班上的成绩是数一数二的,不过是倒数那种。他的两位室友就不同了,是实力派,有一位还获得二等奖学金,另一位保持在班上的前几名。他明白这些就更加自卑了,反过来成了一种动力,他变得勤奋许多。
这样他们仨就组成了考研三人组,开拓升学深造的道路。
大学三年级的课程比大学一二年级的课程相对少一些,但压力却不少啊!任课老师会在课堂上点名或提问,为的是确保课堂的质量,上课学生的人数也是考查的重要项目之一。学生逃课,一是打击任课老师的士气,二是学生学少了很多知识。话虽如此,但某些品学兼优的学生时有逃课,常来上课做笔记的学生也不见得学业成绩比逃课的学生更好。他就是一个典型的常做笔记的学生,可是学业成绩一直没有起色,学得很吃力,学习的脑袋就是转不灵。现在他要准备考研了,有时也逃课了,他的成绩反而有了稍微的提升。是的,他日夜都钻进书堆中,看了很多专业论文,也阅读很多书籍,印象最深的是刘院长的《杂剧形成史》,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是一部权威的戏剧学术专著。手头的《人间词话》是他决心去研究的。他翻查了大量的诗词作品和中国文学史资料,逐字逐句去分析、解读、批注及纠正。
正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他一直没有拍拖,他多么想在大学的美好时光当中谈恋爱,可是缘分一直没有来。大学一年级的时候他曾经爱过广中医的某位女生,他很认真地追求她,但人家的门槛高,怎么有心都被她拒之门外。使他的心很伤,或许上天就是要安排某些人相遇相识但偏偏不给他们相爱,擦肩而过最后成为陌路人,上天喜欢这种玩笑。
大二学年,他尚未从初恋失败的惨痛经历走出来之情况下,毅然加入学校团委学生会。在学生会里他认识了一位非常风趣十分健谈的女生,她是旅游学院的同级学生。他们刚认识的时候,他第一眼就觉得她真美,那时他的欣赏为主导多于对她的爱慕,感觉没有发生。刚认识不久就在某天晚上约了出来在星夜下的校道漫步聊了很多话题,多年后当他再回忆起这晚的情景甜滋滋又涌上心头了。后来,一天晚上他与一位师弟漫步公寓区聊天,正好看见她与一位男生在宿舍楼下柔和的街灯光中相拥亲吻,他在一旁四米处看着呆着想——他与她最近的距离只是友情。大概今生有些事是不可强求的。之后,他以朋友之礼与她相待,是大学里经常说笑非常要好的知心朋友。
现在都大学三年级了,虽然他仍有想拍拖的心,但已经是力不从心。因为考研是需要全副身心投入的。宿舍三人已成为考研敢死队,日日夜夜沉浸在书海中,那些硬如砖块的文学理论他都是不甚理解、似懂非懂中塞进脑袋里的。
纪副院长举办考研讲座,为考研的中文系学生开出一张书单:《诗经》、《西厢记》、《红楼梦》、《苏东坡传》等十部书籍。除了《诗经》,其他的他多数没有认真读过,尤其是《红楼梦》这部奇书,使他敬而远之。纪副院长又重申了一句话——“没有读过《红楼梦》的学生称不上中文系学生”,这句话特别深刻地刺中他的心,久久不能平复。为什么对没兴趣的书籍还要埋头苦心地去研读呢?(可是他得知道在浩瀚的文学史上只有《红楼梦》这部经典成为了一门单独的学说——“红学”)难道中文系学生就非得按着老师的书单去办事?考研的意义在哪里?就是死读书行吗?他在思考着。在回宿舍的路上,他一边思考着院长刚才的话,一边听着走在前面的两位男同学高谈阔论那些从古到今的文学经典和文学理论。他默默地听,静静地思考,伴随而来的是内心一阵又一阵的不安。

- songmoses
- 2015/9/18 6:30:28
二、遇见
他无精打采地回到宿舍,而他的一位室友却在电脑前浏览着什么。他说:“你怎么比我还快呢?”室友头也不转过来就说:“我是有车一族,当然比乌龟快很多啦!”他说:“你一回来就对着电脑不看书,可不像你哦,今天太阳从西边升起咯。”室友站起来转过身,拍拍他的肩膀:“男人专心做大事,我是在当当网订书呢——刚才院长跟我们下的书单,我还有两三本没有看过。”他心想,这位低调的室友居然只有两三本没看过,心里佩服起来但口里却说:“你能看得完刚才的书单,可还有时间和心思复习考研资料吗?”室友笑了笑淡定地吐出十个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他暗暗生怕的是自己办不到,鞋也没脱就爬上床上休息十分钟,想想未来种种可能,当他的视线再次清晰时,立刻起床左手一抓拿过书桌上的两本书直奔考研自修室去了。
其实一开始考研,他就在选学科的问题上徘徊,他的两位室友都决定报考中国古代文学,容易考上并且颇有兴趣。而他呢?一直对诗歌情有独钟,尤其喜爱《诗经》和李义山的诗,能背出好几百首古诗,这是连任课老师都不知道的,可是他就是这么喜欢诗歌,倾注了多年的精力,他不知道因何,反正就喜欢钻进诗歌之中,如今成了一种习惯,融入了生活。如果有人知道有这样的一位诗歌爱好者,或许会认为,他的生活一定非常浪漫写意。说真的,打从心底说,他的生活一点都不浪漫,一点也不写意。他羡慕诗人那种丰富多彩的画卷人生,可惜他不是诗人。他的生活缺乏激情,总是平平淡淡地重复着每一天,没有过多的期望,只好思想上沉浸在诗歌之中,抑或品味诗歌背后的历史故事,他就已经心满意足了,谁都知道他没有大起大落,他对自己的要求只是要耐得起寂寞,哪怕一个人。虽说如此,他还是多么期盼着浪漫的到来,作为一位正常的男生,要浪漫总得先有一个心仪的对象吧,她的这个座位一直虚席以待。
他思想的火花从辛波丝卡开始,在图书馆无意中轻轻地翻过某本诗集,在上帝没有指引地设定的瞬间,翻到那一页,他先是无所事事地看几眼,无心亦无意,他也想不到,人生就是因为这随意的翻阅改变了,当文字与心灵触碰,在闪亮的眼光中擦出思想的火花,正如那首诗的名字一样美丽——“一见钟情”。遇上辛波丝卡,改变了他的人生,文学的魅力足以改变一个人的思想乃至整个生命(我们通常称之为命运),“我偏爱写诗的荒谬胜过不写诗的荒谬”,对他而言,“我偏爱读诗的荒谬胜过不读诗的荒谬”,一拍即合,有些人我们早该遇见,有些文学作品我们也应该早点读到。纵横古今,相隔时空,阅读让人发现人,找到伙伴,让我们的精神世界不再孤单空虚,“天涯若比邻”就是这个道理。是辛波丝卡点燃他对外国文学的热爱,若果他没有读过她的诗,或许就不用在选学科上烦恼了。但是,如果他没有读过她的诗,那么他同样不会作出考研的选择吧。
当他从走廊走过来,仍然不加留意,当他自己感到那一刹那的心动时,当他知觉要留神,回头一看,只见那一头乌黑的秀发消失在转角处,他的心在追,那眼睛不能到达的地方,双脚却怯懦地止步于原地没有跟上去,只剩下无边无际的遐想。说起来也奇怪,他这些日子都有这种感觉,走在路上总回想那张被秀发遮住半边的脸蛋,可认真地想,画面却模糊了。
学校为了考研的学生有一个更好的环境,把考研自修室从文清楼七楼调整到三楼,远离了江边游船的鸣笛声,靠近了商业中心,课室宽敞了一些。他和室友都把自己的书籍和资料统统搬到三楼自修室去,他们戏称此为“战略转移”,但万万想不到的是给他遇上了她,他映入她的视线。
转移阵地的第二天,他迫不及待地前往自修室复习,当然是在没有逃课的情况之下,他也不太想逃课了,怕对不起老师更对不起自己。当他从文新楼轻轻松松地走在路上,发现午后的阳光特别的怡人,不炫耀的柔光给了他力量。他默念辛波丝卡早期的诗歌,一切如诗歌般激动人心、奋发向上。他轻轻地打开门,小心翼翼,像自己正踩在易碎的玻璃板上那样战战兢兢,怕发出半点声音都会影响到室内正在认真学习的同学们。他实在太小心了,所以他在进入室内走十步的这段时间都没有人发现他的存在。他眼前一亮的是,打开门的那一刻,熟悉的长长的秀发出现在他的眼前,仿佛之前在哪里擦肩而过,他认定了这种感觉,慢慢走近,看到她的侧脸,然后是在她两米半后的背影,他恍如在梦中遇见花仙子,不敢相信但心里蹦蹦地跳想着一定是这样的。她纤细的手拿起笔在本子上写写画画,全神贯注,置身于知识的海洋之中,周围的事物无法打扰她专注的心思。他经过她身旁,用余光观察她红润的脸蛋,似曾相似,在转角处遇见的那位女生一定就是她。他在她前面的第二个座位坐下,他和她的距离只有一个座位,他的心急速跳动着,一时之间难以平复,唯有打开枯燥无趣的理论书以缓解调剂心情。他紧张到不敢回头望她,生怕被发现他留意着她。他看书看到晚上七点才走,当他离开自修室的时候,她早已离开了——去了吃饭同时也回去休息了吧——他想。他走出自修室马上狂奔商业中心找个地方解决晚饭,他难以抑制今天的喜悦,这种心情如同正午的太阳强烈刺眼,商业中心的灯火引领着他,他回头一看零星灯光的教学楼,是一片汪洋中屹立不倒的灯塔,是茫茫人海里幸福的导航。他吃完晚饭就回宿舍洗澡,之后回自修室复习。晚上在自修室的同学可多了,大家都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深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就有回报。他见到她也来了,她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低着头,看着书,手中的笔基本没有停过。晚上十二点她才安静地离开自修室,而他早在十一点就回去休息了。后来有天晚上他在十二点左右才走,才知道她每天都是在这个时候回去宿舍的。
寒窗苦读的人,十年如一日。谁都想未来更美好,不是吗?十五天之后,他在晚自修的时候觉得太累了,走到走廊上散心,直到面向江边的架空层围栏处,看着夜色昏沉,心里略带倦意,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解放?在他一个人发呆的时候,一把温柔的女声:“你在这里想什么啊?”他转过头来一看,原来是她。“没什么,觉得累了就出来透透气,”他低声说。她左手拨了一下被风吹乱的头发,右手递来一盒牛奶给他,“给你的,补充营养。”他很惊讶但好意不好拒绝,就接过来了,说:“你常常给男生送牛奶的?”她听了之后笑了笑说:“你在哪里见到的?常常?你经常看到我送牛奶吗?”他不好意思脸有点红像路上的街灯,接着说:“不好意思,我猜的。”她说:“你也别紧张,我是见你这么勤奋学习,特地奖励你的,你可是第一位获奖者哦。”他用调皮的语调开玩笑地说:“你就是传说中的牛奶MM嗬。”他看着她,她看着他,他们都笑了。
第二天一早,她没有课,来到自修室,没有人,只见她的书桌上放着一份早餐和一盒牛奶,她从心底里微笑。
他无精打采地回到宿舍,而他的一位室友却在电脑前浏览着什么。他说:“你怎么比我还快呢?”室友头也不转过来就说:“我是有车一族,当然比乌龟快很多啦!”他说:“你一回来就对着电脑不看书,可不像你哦,今天太阳从西边升起咯。”室友站起来转过身,拍拍他的肩膀:“男人专心做大事,我是在当当网订书呢——刚才院长跟我们下的书单,我还有两三本没有看过。”他心想,这位低调的室友居然只有两三本没看过,心里佩服起来但口里却说:“你能看得完刚才的书单,可还有时间和心思复习考研资料吗?”室友笑了笑淡定地吐出十个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他暗暗生怕的是自己办不到,鞋也没脱就爬上床上休息十分钟,想想未来种种可能,当他的视线再次清晰时,立刻起床左手一抓拿过书桌上的两本书直奔考研自修室去了。
其实一开始考研,他就在选学科的问题上徘徊,他的两位室友都决定报考中国古代文学,容易考上并且颇有兴趣。而他呢?一直对诗歌情有独钟,尤其喜爱《诗经》和李义山的诗,能背出好几百首古诗,这是连任课老师都不知道的,可是他就是这么喜欢诗歌,倾注了多年的精力,他不知道因何,反正就喜欢钻进诗歌之中,如今成了一种习惯,融入了生活。如果有人知道有这样的一位诗歌爱好者,或许会认为,他的生活一定非常浪漫写意。说真的,打从心底说,他的生活一点都不浪漫,一点也不写意。他羡慕诗人那种丰富多彩的画卷人生,可惜他不是诗人。他的生活缺乏激情,总是平平淡淡地重复着每一天,没有过多的期望,只好思想上沉浸在诗歌之中,抑或品味诗歌背后的历史故事,他就已经心满意足了,谁都知道他没有大起大落,他对自己的要求只是要耐得起寂寞,哪怕一个人。虽说如此,他还是多么期盼着浪漫的到来,作为一位正常的男生,要浪漫总得先有一个心仪的对象吧,她的这个座位一直虚席以待。
他思想的火花从辛波丝卡开始,在图书馆无意中轻轻地翻过某本诗集,在上帝没有指引地设定的瞬间,翻到那一页,他先是无所事事地看几眼,无心亦无意,他也想不到,人生就是因为这随意的翻阅改变了,当文字与心灵触碰,在闪亮的眼光中擦出思想的火花,正如那首诗的名字一样美丽——“一见钟情”。遇上辛波丝卡,改变了他的人生,文学的魅力足以改变一个人的思想乃至整个生命(我们通常称之为命运),“我偏爱写诗的荒谬胜过不写诗的荒谬”,对他而言,“我偏爱读诗的荒谬胜过不读诗的荒谬”,一拍即合,有些人我们早该遇见,有些文学作品我们也应该早点读到。纵横古今,相隔时空,阅读让人发现人,找到伙伴,让我们的精神世界不再孤单空虚,“天涯若比邻”就是这个道理。是辛波丝卡点燃他对外国文学的热爱,若果他没有读过她的诗,或许就不用在选学科上烦恼了。但是,如果他没有读过她的诗,那么他同样不会作出考研的选择吧。
当他从走廊走过来,仍然不加留意,当他自己感到那一刹那的心动时,当他知觉要留神,回头一看,只见那一头乌黑的秀发消失在转角处,他的心在追,那眼睛不能到达的地方,双脚却怯懦地止步于原地没有跟上去,只剩下无边无际的遐想。说起来也奇怪,他这些日子都有这种感觉,走在路上总回想那张被秀发遮住半边的脸蛋,可认真地想,画面却模糊了。
学校为了考研的学生有一个更好的环境,把考研自修室从文清楼七楼调整到三楼,远离了江边游船的鸣笛声,靠近了商业中心,课室宽敞了一些。他和室友都把自己的书籍和资料统统搬到三楼自修室去,他们戏称此为“战略转移”,但万万想不到的是给他遇上了她,他映入她的视线。
转移阵地的第二天,他迫不及待地前往自修室复习,当然是在没有逃课的情况之下,他也不太想逃课了,怕对不起老师更对不起自己。当他从文新楼轻轻松松地走在路上,发现午后的阳光特别的怡人,不炫耀的柔光给了他力量。他默念辛波丝卡早期的诗歌,一切如诗歌般激动人心、奋发向上。他轻轻地打开门,小心翼翼,像自己正踩在易碎的玻璃板上那样战战兢兢,怕发出半点声音都会影响到室内正在认真学习的同学们。他实在太小心了,所以他在进入室内走十步的这段时间都没有人发现他的存在。他眼前一亮的是,打开门的那一刻,熟悉的长长的秀发出现在他的眼前,仿佛之前在哪里擦肩而过,他认定了这种感觉,慢慢走近,看到她的侧脸,然后是在她两米半后的背影,他恍如在梦中遇见花仙子,不敢相信但心里蹦蹦地跳想着一定是这样的。她纤细的手拿起笔在本子上写写画画,全神贯注,置身于知识的海洋之中,周围的事物无法打扰她专注的心思。他经过她身旁,用余光观察她红润的脸蛋,似曾相似,在转角处遇见的那位女生一定就是她。他在她前面的第二个座位坐下,他和她的距离只有一个座位,他的心急速跳动着,一时之间难以平复,唯有打开枯燥无趣的理论书以缓解调剂心情。他紧张到不敢回头望她,生怕被发现他留意着她。他看书看到晚上七点才走,当他离开自修室的时候,她早已离开了——去了吃饭同时也回去休息了吧——他想。他走出自修室马上狂奔商业中心找个地方解决晚饭,他难以抑制今天的喜悦,这种心情如同正午的太阳强烈刺眼,商业中心的灯火引领着他,他回头一看零星灯光的教学楼,是一片汪洋中屹立不倒的灯塔,是茫茫人海里幸福的导航。他吃完晚饭就回宿舍洗澡,之后回自修室复习。晚上在自修室的同学可多了,大家都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深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就有回报。他见到她也来了,她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低着头,看着书,手中的笔基本没有停过。晚上十二点她才安静地离开自修室,而他早在十一点就回去休息了。后来有天晚上他在十二点左右才走,才知道她每天都是在这个时候回去宿舍的。
寒窗苦读的人,十年如一日。谁都想未来更美好,不是吗?十五天之后,他在晚自修的时候觉得太累了,走到走廊上散心,直到面向江边的架空层围栏处,看着夜色昏沉,心里略带倦意,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解放?在他一个人发呆的时候,一把温柔的女声:“你在这里想什么啊?”他转过头来一看,原来是她。“没什么,觉得累了就出来透透气,”他低声说。她左手拨了一下被风吹乱的头发,右手递来一盒牛奶给他,“给你的,补充营养。”他很惊讶但好意不好拒绝,就接过来了,说:“你常常给男生送牛奶的?”她听了之后笑了笑说:“你在哪里见到的?常常?你经常看到我送牛奶吗?”他不好意思脸有点红像路上的街灯,接着说:“不好意思,我猜的。”她说:“你也别紧张,我是见你这么勤奋学习,特地奖励你的,你可是第一位获奖者哦。”他用调皮的语调开玩笑地说:“你就是传说中的牛奶MM嗬。”他看着她,她看着他,他们都笑了。
第二天一早,她没有课,来到自修室,没有人,只见她的书桌上放着一份早餐和一盒牛奶,她从心底里微笑。

- kelejia
- 2015/9/18 18:59:56
三、实习
大四上学期的实习开始了,他不得不暂时离开那个依恋着的考研自修室一段时间,是舍不得这里的学习环境同时也舍不得这里的同学。早在大一的时候,他就通过家教中介到天河区一位初中生家中进行辅导教育,赚得的钱用于帮补日常生活费,那时的他开始体验到出来社会工作赚钱并不容易。如今的实习如同学生一条腿踏入社会,谁也无法回避,成长是硬道理,他早有心理准备。考研对于他来说,并不是对就业的恐惧和逃避,而是想更深入地、更专业地学习研究诗歌,将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诗歌理论专著。
令他振奋不已的是对未来的憧憬,工作和学习在实习期间得两面兼顾,在社会中很多人都是这样子的,活到老学到老,更何况他是年轻人,精力充沛的青春期有的是满满的正能量。工作和学习的互相补充形成他勇往直前的动力。他一开始是这样想的,这种想法没有错,而无奈的是现实与理想的距离,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表述,新事物(或者用美好的理想代替这个词会更佳)在前进的道路上总是曲折发展的。
他那一班学生们的捣蛋鬼马,是他们跟他认识的第一面就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童真”。学生们根本不把这位实习老师放在眼中,课堂上随意吵骂,理由很简单,因为大家都是学生,他们不由一位高年级的学生管。他为了改变课堂现状下了很大的功夫,为了改变他们的幼稚想法花了很多的心思,同时每晚都要备课,精神在十多个小时处于紧张状态,他无法用剩余的时间来复习考研资料了,尽管他带了几本考研的书来到实习学校的宿舍,可一页都没有翻开过。他剩余的时间只能用于看电脑里的电影消遣或者呼呼大睡到梦乡神游。经历十五天与学生的接触,他了解到学生们只是贪玩,如果好好引导他们,即使不拿出老师的威严,只要建立起朋友关系,同样可以让他们接受他的意见,那么他们在学习过程亦乐在其中。他下课之后卸下老师的严肃,在课间和学生们聊起自己大学的所见所闻,有时候学生们还盘根究底问个为什么,激发了学生们向往大学校园的动力。在放学后,他又经常到课室监督卫生工作,告诉学生们爱卫生的重要性,要从小开始,从身边事做起,还聊起大家的趣事来。他很久没有运动了,学生们见他来到篮球场上看他们打球,就大声吼起来:“老师您也来吧!”他接过球和他们打成一片。
他一直在想着她,空闲的时候会想一想,休息前想一想,梦中与她相遇千百次,现实中却与她那么远,他会想此时此刻的她会在哪里做些什么呢,思念是磁铁吸引对面的一根针。虽然他和她的共同经历并不多,从他与她第一次交谈算起来才四五个月,闪过的画面如剪接的电影片段,是在自修室里他注视她认真复习的神态,是走廊上的幽默对话,是回宿舍路上的喃喃细语。他们没有牵过手,没有向对方许下过承诺,一切都顺其自然,凭着感觉走,有时候他们会在心里隐约地感受对方的重要,有点超越友情,可是又不是爱情,纠结在其中,置身于迷雾中听到对方的声音但不知往哪里走才可以找到对方,沉默是平静的软弱。至今他们仍然不知道对方的手机号码,在这个拥有七千万人口的城市里又该如何联系沟通呢?
他本来以为自己只是轻微感冒了,没有引起多大的注意,吃点感冒药应该没事的。实习第二十一天白天他显得很精神,病痛全走,走起来步伐轻盈,面对每个人都面带微笑。可是,晚上半夜他在睡梦中,突如其来的疾病向他迎面扑来,把他从那个梦中一手拖到惨痛的现实之中,他开始连续咳嗽,一个咳嗽可以持续十多分钟,咳嗽与咳嗽之间只隔两三分钟,咳到心肺都快要吐出来了。痛苦的咳嗽让他彻夜无眠,他还时不时往厕所洗手盆呕吐,一股长久的绝望笼罩在他混乱的头脑,他胡思乱想——难道这一回真的挂了?这场病痛来得太突然了,使他措手不及,白天还好好的,想着,想着,掉进黑暗的漩涡,渐渐地失去知觉……而与他同一小组的男同学依然打着鼻鼾熟睡着一点都不察觉。直到东方既白,那男同学才醒来,发现同室的他昏倒靠在墙上,马上送他到附近的医院就诊。经过医生诊断,是感冒菌感染肺部,开了消炎药,吩咐吊完针后要注意休息。他带病回到实习学校继续工作,即使实习小组的五位同学百般规劝。
就在实习期间,全国研究生考试进行网上报考工作,病中的他做出决定,报考中山大学外国文学系。
大四上学期的实习开始了,他不得不暂时离开那个依恋着的考研自修室一段时间,是舍不得这里的学习环境同时也舍不得这里的同学。早在大一的时候,他就通过家教中介到天河区一位初中生家中进行辅导教育,赚得的钱用于帮补日常生活费,那时的他开始体验到出来社会工作赚钱并不容易。如今的实习如同学生一条腿踏入社会,谁也无法回避,成长是硬道理,他早有心理准备。考研对于他来说,并不是对就业的恐惧和逃避,而是想更深入地、更专业地学习研究诗歌,将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诗歌理论专著。
令他振奋不已的是对未来的憧憬,工作和学习在实习期间得两面兼顾,在社会中很多人都是这样子的,活到老学到老,更何况他是年轻人,精力充沛的青春期有的是满满的正能量。工作和学习的互相补充形成他勇往直前的动力。他一开始是这样想的,这种想法没有错,而无奈的是现实与理想的距离,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表述,新事物(或者用美好的理想代替这个词会更佳)在前进的道路上总是曲折发展的。
他那一班学生们的捣蛋鬼马,是他们跟他认识的第一面就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童真”。学生们根本不把这位实习老师放在眼中,课堂上随意吵骂,理由很简单,因为大家都是学生,他们不由一位高年级的学生管。他为了改变课堂现状下了很大的功夫,为了改变他们的幼稚想法花了很多的心思,同时每晚都要备课,精神在十多个小时处于紧张状态,他无法用剩余的时间来复习考研资料了,尽管他带了几本考研的书来到实习学校的宿舍,可一页都没有翻开过。他剩余的时间只能用于看电脑里的电影消遣或者呼呼大睡到梦乡神游。经历十五天与学生的接触,他了解到学生们只是贪玩,如果好好引导他们,即使不拿出老师的威严,只要建立起朋友关系,同样可以让他们接受他的意见,那么他们在学习过程亦乐在其中。他下课之后卸下老师的严肃,在课间和学生们聊起自己大学的所见所闻,有时候学生们还盘根究底问个为什么,激发了学生们向往大学校园的动力。在放学后,他又经常到课室监督卫生工作,告诉学生们爱卫生的重要性,要从小开始,从身边事做起,还聊起大家的趣事来。他很久没有运动了,学生们见他来到篮球场上看他们打球,就大声吼起来:“老师您也来吧!”他接过球和他们打成一片。
他一直在想着她,空闲的时候会想一想,休息前想一想,梦中与她相遇千百次,现实中却与她那么远,他会想此时此刻的她会在哪里做些什么呢,思念是磁铁吸引对面的一根针。虽然他和她的共同经历并不多,从他与她第一次交谈算起来才四五个月,闪过的画面如剪接的电影片段,是在自修室里他注视她认真复习的神态,是走廊上的幽默对话,是回宿舍路上的喃喃细语。他们没有牵过手,没有向对方许下过承诺,一切都顺其自然,凭着感觉走,有时候他们会在心里隐约地感受对方的重要,有点超越友情,可是又不是爱情,纠结在其中,置身于迷雾中听到对方的声音但不知往哪里走才可以找到对方,沉默是平静的软弱。至今他们仍然不知道对方的手机号码,在这个拥有七千万人口的城市里又该如何联系沟通呢?
他本来以为自己只是轻微感冒了,没有引起多大的注意,吃点感冒药应该没事的。实习第二十一天白天他显得很精神,病痛全走,走起来步伐轻盈,面对每个人都面带微笑。可是,晚上半夜他在睡梦中,突如其来的疾病向他迎面扑来,把他从那个梦中一手拖到惨痛的现实之中,他开始连续咳嗽,一个咳嗽可以持续十多分钟,咳嗽与咳嗽之间只隔两三分钟,咳到心肺都快要吐出来了。痛苦的咳嗽让他彻夜无眠,他还时不时往厕所洗手盆呕吐,一股长久的绝望笼罩在他混乱的头脑,他胡思乱想——难道这一回真的挂了?这场病痛来得太突然了,使他措手不及,白天还好好的,想着,想着,掉进黑暗的漩涡,渐渐地失去知觉……而与他同一小组的男同学依然打着鼻鼾熟睡着一点都不察觉。直到东方既白,那男同学才醒来,发现同室的他昏倒靠在墙上,马上送他到附近的医院就诊。经过医生诊断,是感冒菌感染肺部,开了消炎药,吩咐吊完针后要注意休息。他带病回到实习学校继续工作,即使实习小组的五位同学百般规劝。
就在实习期间,全国研究生考试进行网上报考工作,病中的他做出决定,报考中山大学外国文学系。

- lena_sll
- 2015/9/19 5:57:08
四、迎战
一个月的实习终于结束了,回到学校他第一时间直奔考研自修室。他如同以往那样小心地走进去,她不在里面复习,他想她大概实习还没有回来呢。他的座位依然在那里,幸好没有人搬动,他坐下,想抽出那本《李商隐诗选》来阅读,可是书在哪里呢?该不会被偷了吧,那是爷爷送给他的,一直很爱惜,现在不见了。他仔细地想,在这么多本书中,价值最高的是几本理论书籍,如果是偷也轮不到《李商隐诗选》,估计是被朋友借了吧,他这样一想,心里平静了很多。接着就复习到晚上七点才离开自修室。
吃完晚饭,他走到文清楼三楼走廊处,对着江边,迎着呼呼而来的风,那风景依然撩人心弦。忽然在后面一把熟悉的声音念起:“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正是李商隐诗中的名句。他转过头来,原来是她。他说:“你实习回来了?”她说:“我早就实习完了。”他说:“看不出哦。”她说:“已经一个月没在自修室见到你咯,以为你当逃兵了。”他说:“怎么可能?我可是一位坚毅的男生,决定的事情绝不放弃。”她说:“说笑了,我知道你去了实习。还偷偷地借了你的书来看。刚才念的那一句,我最喜欢。”他心想他也是,就说:“你不是读理科的吗?怎么会爱上文学了?”她好奇地问:“理科生就不能读诗歌哦?”他说:“不一定,例如你。”她说:“我就这么特别吗?连举例也只能用我。”他说:“因为你无法代替。”她听到这话之后脸红转过身微微笑了一下说:“我回去复习了,要抓紧时间,还有两个月就考试了。”他跟在她后面回自修室复习了。
他实习完回到学校后的一个月里,他们俩经常晚上一起走在校道回宿舍的路上,在路上他们聊建筑、聊文学、聊理想、聊未来、聊生活……逐渐地加深了彼此的了解。
然而一天晚上,一个紧急的电话到来给他,他马上走出自修室,撤离学校,坐上最后的夜班车前往番禺区市桥何贤医院。他来到医院的时候,看到一班亲友围在病床旁边,他走上前,旁边的人让开了说:“来见你爷爷最后一面吧。”他拿起爷爷的右手还有轻微的温度但僵硬了,只见爷爷眼角流出来的泪水还没有干,仔细地看着爷爷慈祥的脸孔。他的泪水不停地涌上来,放开手,转身就离开了病房,久久不能平复的心情是永远治不好的伤口。走在灰色的通道上,黑色的背影不断地拉长,无论向前走或向后走,都不能到达爷爷现在所处的地方,那个叫天堂的净土。走到三楼的楼梯口,他听到妇婴部出来阵阵婴儿哇哇的喊声,原来生与死就在几层楼之间,他的心只能往下沉远离人间的快乐。爷爷很喜欢他念李商隐的诗歌,此时他心里默念——“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他又忍不住哭起来了。他还记得在一年前爷爷对他说:“乖孙,你要带你的女朋友回来看看我哦。”当时他许下承诺一定让爷爷喝到他的喜酒。人不在了,承诺永远就不会兑现。
他唯有用学习来止住自己亲情的伤痛,他一有时间就往自修室钻,一坐就是一整天,连中午饭也不吃,有时候还在自修室过夜。在后面一直关注他的她,心里又苦又酸,这段日子都是她买早餐给他的,不然他早就垮掉了。一天天的苦战导致他生病了,可他仍然坚持着,吃点药就没事,又可以使他安安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复习。
月明星稀,他走出自修室到走廊的架空层休息,他实在太累了。这段时间(自从他爷爷去世后)他变了,成了一个学习狂人,忽略了一些人,无视了一些事,天天长时间阅读书本,手中的签字笔像一个电动机在笔记本上沙沙作业,头脑超负荷接收知识,眼睛出现疼痛发红的症状,不定时进餐(有时候甚至一天只吃一餐)导致他的胃隐隐作痛。他也意识到这不是办法——硬着头皮熬了一段时间,而考研一天一天地逼近,如果身体在考前垮掉,一年多的努力学习岂不是白费了吗?!调整作息、劳逸结合保持最佳的备战状态,穷则变,变则通,找准节拍和步法。他听到在走廊某处有人低声哭泣抽噎,时停时起,恰如这个季节刺骨的寒意。他细听,听出是她的哭声。他走近一点,见她双手摆放在栏杆,对着外面的夜色,她瘦小的身体如此脆弱,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出单薄,坚强只是她对着大家迎面微笑的假面具。他曾听人说过,哭泣是情感的宣泄;而此时此刻他领会到女生的哭泣是最深刻的语言。他该如何安慰她呢?(在这方面他没有经验也缺少技巧,都怪他在大学没有上好心理学的课)他止步在她身后,什么也没说,只仔细地听着哭泣声,心里掀起波浪好像晚风拍打江面起起伏伏。等她平稳过渡止住哭声,鼻子酸酸地吸了两下,左手抹掉眼角的泪水,那泪滴如点点萤火飘散到空气中。她转过身,两人的眼睛正对着,哭过的样子十分可爱又叫人不得不怜惜。她反应过来用一种使他倍感信任的语气说:“没事,刚才风吹痛了眼睛。”还没说完就自然微微一笑。他没有提出怀疑,有意地像一只树懒那样伸了伸懒腰,惹得她捂住嘴巴偷笑。她回自修室走在前面,他如同被牵着跟在后面。
大战在即,还有两个星期,考研自修室的同学们却在这个关键时刻分裂为两派——革命派和维新派。维新派是一帮以逸待劳的同学,他们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休息,因为这长时间的备考已经使他们筋疲力尽了,如果不减慢速度,恐怕走不到考研那一天;最后两个星期的时间内他们决定每天只复习三个小时,其他时间一律休息或自由把握。而革命派呢,依然坚持八小时复习规律,不能在考前打乱自己的阵脚,每天都要保持着良好的状态和昂扬向上的精神,虽然每天会苦闷一些,但稳打稳扎的阵地战在最后关头尤其显示出它内在的作用。
考试的前一天,学校方面为布置考场迎接研究生考试将所有课室和自修室都封闭了,原来人气旺盛的考研自修室人去室空,只剩下一座座书山屹立不倒。他没有心思在宿舍继续埋首书堆,于是一个人游荡在校道上漫无目的。他忆起这一年多来在自修室奋发的岁月,如今眼看大战在即,一些人一些事触碰到心灵的最深层,时间将画面交错转换,过去的记忆与眼前的景物像两片黑色相底重叠在阳光的曝晒下显现出色彩,意想不到的是她心事重重似的从远处走过来。他多么幸运在最美好的时光遇见她,与她一起在考研自修室为理想为未来为生活不懈奋斗,无论是悲是喜都有她在,有她体贴的言语,有她窝心的关怀,因为她,他才有无穷的动力。唯独她由始至终让他心动。日子悄然而逝,重温这段时间经历的一切,他无悔亦无憾,这是他大学时期过得最充实的时光。人生从来都不是用得失来衡量的,你得到某种东西也就意味着你会失去另一种东西,而关键是你舍得吗?你愿意为自己的追求付出代价吗?如今理想照进现实,阳光撒播到每一个角落,视线清晰了许多,他知道同时明白自己放不下的是她。没有鲜花的浪漫,没有诺言的确定,没有时间的保证,幸福真的能被紧紧握在手中吗?“亲爱的,我多么幸运,人海中能够遇见你;亲爱的,我多么盼望,从此刻起和你分享所有感觉”多么动听多么熟悉的旋律在他脑海中回响,莫名的情感像离开又想再回来,正如女诗人辛波丝卡所言“时机尚未成熟,成为他们既定的命运,缘分将他们推近、驱离”。他深知这次遇见或许是最后一次,他仍怀着自己未完成的情感梦想,她与他相向而行,他太多的话哽咽在胸怀,来到面前,看着她闪亮的大眼睛一时之间说不上话。这两分钟沉默的对视被她主动地打破了:“你也出来透气散心?”他点头说:“嗯,冬日暖和,偶尔几朵白云,送来温润的微风,是个好天气!遇见你真好!”她稍微地侧了一下左脸说:“哈,看出你对考研的把握和信心了。”他无法掩饰心中的感受:“我对你充满信心,你一定能考好的。”她眼睛又亮了亮:“承你贵言,难得被你看得起。我总觉得心里缺了些什么,似乎有个未了的心愿。你呢?”他内心在交战,勇气打败了怯懦占了上风,终于掏出那句话认真清楚地说:“能接受我一个十秒钟的拥抱吗?当作我友好的请求吧,好吗?”她的脸蛋仿佛被冬日烫红了,轻轻地点了点头默许了。他迟钝地会意了,动作生硬地张开双臂,想顾及她的感受使行为不要太拘谨,当双手环抱着她的腰间,他的感情不能自已,毕竟是他的初拥,是他第一次如此亲近女生。她一开始也有点难为情,虽然没有挣扎,但心里上上下下地不安。在他怀里,温暖开始扩散,她慢慢地体会并且理解这种浅浅的爱的温度,消融她的戒心,一下子入迷了,自觉地把自己的额头靠在他的胸怀,是在漫长的海上漂泊找到一个可以长久停靠的口岸。他的左心房加速跳动,他知道自己的身躯更强大,心胸更广阔,使她永受护荫,不受伤害。十秒一下子就过去了,一分钟过去了,五分钟也过去了……这宁静的校道上没有其他人,整个世界仿佛只剩下他们,他们多么希望这个世界能永远停留在这十秒钟,不,他们已经拥抱了十分钟。他察觉自己已超时违背了初衷(从情感方面是许可的,不该太自责);她心灵多了一种满足,适可而止就好了,不贪婪。他们互相松开,红着脸,不约而同地说了声再见,挺起胸膛眼看前方,路还漫长呢,记住那相拥的温暖,珍藏那段他们的独家记忆,不要忘记他给她的呵护和她对他的温柔,告别了即使从此以后不再遇上。
二零零九年一月十日全国研究生考试正式开考,百万考生充满信心踏入考场,不以成败论英雄,只求问心无愧。
一个月的实习终于结束了,回到学校他第一时间直奔考研自修室。他如同以往那样小心地走进去,她不在里面复习,他想她大概实习还没有回来呢。他的座位依然在那里,幸好没有人搬动,他坐下,想抽出那本《李商隐诗选》来阅读,可是书在哪里呢?该不会被偷了吧,那是爷爷送给他的,一直很爱惜,现在不见了。他仔细地想,在这么多本书中,价值最高的是几本理论书籍,如果是偷也轮不到《李商隐诗选》,估计是被朋友借了吧,他这样一想,心里平静了很多。接着就复习到晚上七点才离开自修室。
吃完晚饭,他走到文清楼三楼走廊处,对着江边,迎着呼呼而来的风,那风景依然撩人心弦。忽然在后面一把熟悉的声音念起:“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正是李商隐诗中的名句。他转过头来,原来是她。他说:“你实习回来了?”她说:“我早就实习完了。”他说:“看不出哦。”她说:“已经一个月没在自修室见到你咯,以为你当逃兵了。”他说:“怎么可能?我可是一位坚毅的男生,决定的事情绝不放弃。”她说:“说笑了,我知道你去了实习。还偷偷地借了你的书来看。刚才念的那一句,我最喜欢。”他心想他也是,就说:“你不是读理科的吗?怎么会爱上文学了?”她好奇地问:“理科生就不能读诗歌哦?”他说:“不一定,例如你。”她说:“我就这么特别吗?连举例也只能用我。”他说:“因为你无法代替。”她听到这话之后脸红转过身微微笑了一下说:“我回去复习了,要抓紧时间,还有两个月就考试了。”他跟在她后面回自修室复习了。
他实习完回到学校后的一个月里,他们俩经常晚上一起走在校道回宿舍的路上,在路上他们聊建筑、聊文学、聊理想、聊未来、聊生活……逐渐地加深了彼此的了解。
然而一天晚上,一个紧急的电话到来给他,他马上走出自修室,撤离学校,坐上最后的夜班车前往番禺区市桥何贤医院。他来到医院的时候,看到一班亲友围在病床旁边,他走上前,旁边的人让开了说:“来见你爷爷最后一面吧。”他拿起爷爷的右手还有轻微的温度但僵硬了,只见爷爷眼角流出来的泪水还没有干,仔细地看着爷爷慈祥的脸孔。他的泪水不停地涌上来,放开手,转身就离开了病房,久久不能平复的心情是永远治不好的伤口。走在灰色的通道上,黑色的背影不断地拉长,无论向前走或向后走,都不能到达爷爷现在所处的地方,那个叫天堂的净土。走到三楼的楼梯口,他听到妇婴部出来阵阵婴儿哇哇的喊声,原来生与死就在几层楼之间,他的心只能往下沉远离人间的快乐。爷爷很喜欢他念李商隐的诗歌,此时他心里默念——“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他又忍不住哭起来了。他还记得在一年前爷爷对他说:“乖孙,你要带你的女朋友回来看看我哦。”当时他许下承诺一定让爷爷喝到他的喜酒。人不在了,承诺永远就不会兑现。
他唯有用学习来止住自己亲情的伤痛,他一有时间就往自修室钻,一坐就是一整天,连中午饭也不吃,有时候还在自修室过夜。在后面一直关注他的她,心里又苦又酸,这段日子都是她买早餐给他的,不然他早就垮掉了。一天天的苦战导致他生病了,可他仍然坚持着,吃点药就没事,又可以使他安安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复习。
月明星稀,他走出自修室到走廊的架空层休息,他实在太累了。这段时间(自从他爷爷去世后)他变了,成了一个学习狂人,忽略了一些人,无视了一些事,天天长时间阅读书本,手中的签字笔像一个电动机在笔记本上沙沙作业,头脑超负荷接收知识,眼睛出现疼痛发红的症状,不定时进餐(有时候甚至一天只吃一餐)导致他的胃隐隐作痛。他也意识到这不是办法——硬着头皮熬了一段时间,而考研一天一天地逼近,如果身体在考前垮掉,一年多的努力学习岂不是白费了吗?!调整作息、劳逸结合保持最佳的备战状态,穷则变,变则通,找准节拍和步法。他听到在走廊某处有人低声哭泣抽噎,时停时起,恰如这个季节刺骨的寒意。他细听,听出是她的哭声。他走近一点,见她双手摆放在栏杆,对着外面的夜色,她瘦小的身体如此脆弱,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出单薄,坚强只是她对着大家迎面微笑的假面具。他曾听人说过,哭泣是情感的宣泄;而此时此刻他领会到女生的哭泣是最深刻的语言。他该如何安慰她呢?(在这方面他没有经验也缺少技巧,都怪他在大学没有上好心理学的课)他止步在她身后,什么也没说,只仔细地听着哭泣声,心里掀起波浪好像晚风拍打江面起起伏伏。等她平稳过渡止住哭声,鼻子酸酸地吸了两下,左手抹掉眼角的泪水,那泪滴如点点萤火飘散到空气中。她转过身,两人的眼睛正对着,哭过的样子十分可爱又叫人不得不怜惜。她反应过来用一种使他倍感信任的语气说:“没事,刚才风吹痛了眼睛。”还没说完就自然微微一笑。他没有提出怀疑,有意地像一只树懒那样伸了伸懒腰,惹得她捂住嘴巴偷笑。她回自修室走在前面,他如同被牵着跟在后面。
大战在即,还有两个星期,考研自修室的同学们却在这个关键时刻分裂为两派——革命派和维新派。维新派是一帮以逸待劳的同学,他们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休息,因为这长时间的备考已经使他们筋疲力尽了,如果不减慢速度,恐怕走不到考研那一天;最后两个星期的时间内他们决定每天只复习三个小时,其他时间一律休息或自由把握。而革命派呢,依然坚持八小时复习规律,不能在考前打乱自己的阵脚,每天都要保持着良好的状态和昂扬向上的精神,虽然每天会苦闷一些,但稳打稳扎的阵地战在最后关头尤其显示出它内在的作用。
考试的前一天,学校方面为布置考场迎接研究生考试将所有课室和自修室都封闭了,原来人气旺盛的考研自修室人去室空,只剩下一座座书山屹立不倒。他没有心思在宿舍继续埋首书堆,于是一个人游荡在校道上漫无目的。他忆起这一年多来在自修室奋发的岁月,如今眼看大战在即,一些人一些事触碰到心灵的最深层,时间将画面交错转换,过去的记忆与眼前的景物像两片黑色相底重叠在阳光的曝晒下显现出色彩,意想不到的是她心事重重似的从远处走过来。他多么幸运在最美好的时光遇见她,与她一起在考研自修室为理想为未来为生活不懈奋斗,无论是悲是喜都有她在,有她体贴的言语,有她窝心的关怀,因为她,他才有无穷的动力。唯独她由始至终让他心动。日子悄然而逝,重温这段时间经历的一切,他无悔亦无憾,这是他大学时期过得最充实的时光。人生从来都不是用得失来衡量的,你得到某种东西也就意味着你会失去另一种东西,而关键是你舍得吗?你愿意为自己的追求付出代价吗?如今理想照进现实,阳光撒播到每一个角落,视线清晰了许多,他知道同时明白自己放不下的是她。没有鲜花的浪漫,没有诺言的确定,没有时间的保证,幸福真的能被紧紧握在手中吗?“亲爱的,我多么幸运,人海中能够遇见你;亲爱的,我多么盼望,从此刻起和你分享所有感觉”多么动听多么熟悉的旋律在他脑海中回响,莫名的情感像离开又想再回来,正如女诗人辛波丝卡所言“时机尚未成熟,成为他们既定的命运,缘分将他们推近、驱离”。他深知这次遇见或许是最后一次,他仍怀着自己未完成的情感梦想,她与他相向而行,他太多的话哽咽在胸怀,来到面前,看着她闪亮的大眼睛一时之间说不上话。这两分钟沉默的对视被她主动地打破了:“你也出来透气散心?”他点头说:“嗯,冬日暖和,偶尔几朵白云,送来温润的微风,是个好天气!遇见你真好!”她稍微地侧了一下左脸说:“哈,看出你对考研的把握和信心了。”他无法掩饰心中的感受:“我对你充满信心,你一定能考好的。”她眼睛又亮了亮:“承你贵言,难得被你看得起。我总觉得心里缺了些什么,似乎有个未了的心愿。你呢?”他内心在交战,勇气打败了怯懦占了上风,终于掏出那句话认真清楚地说:“能接受我一个十秒钟的拥抱吗?当作我友好的请求吧,好吗?”她的脸蛋仿佛被冬日烫红了,轻轻地点了点头默许了。他迟钝地会意了,动作生硬地张开双臂,想顾及她的感受使行为不要太拘谨,当双手环抱着她的腰间,他的感情不能自已,毕竟是他的初拥,是他第一次如此亲近女生。她一开始也有点难为情,虽然没有挣扎,但心里上上下下地不安。在他怀里,温暖开始扩散,她慢慢地体会并且理解这种浅浅的爱的温度,消融她的戒心,一下子入迷了,自觉地把自己的额头靠在他的胸怀,是在漫长的海上漂泊找到一个可以长久停靠的口岸。他的左心房加速跳动,他知道自己的身躯更强大,心胸更广阔,使她永受护荫,不受伤害。十秒一下子就过去了,一分钟过去了,五分钟也过去了……这宁静的校道上没有其他人,整个世界仿佛只剩下他们,他们多么希望这个世界能永远停留在这十秒钟,不,他们已经拥抱了十分钟。他察觉自己已超时违背了初衷(从情感方面是许可的,不该太自责);她心灵多了一种满足,适可而止就好了,不贪婪。他们互相松开,红着脸,不约而同地说了声再见,挺起胸膛眼看前方,路还漫长呢,记住那相拥的温暖,珍藏那段他们的独家记忆,不要忘记他给她的呵护和她对他的温柔,告别了即使从此以后不再遇上。
二零零九年一月十日全国研究生考试正式开考,百万考生充满信心踏入考场,不以成败论英雄,只求问心无愧。

- 张泽华
- 2015/9/20 0:28:08
只求问心无愧!

- nuskin
- 2015/9/20 14:26:51
顽固派路过

- bjdfw
- 2015/9/21 6:15:19
顽固派,,,,

- 晓晓溪
- 2015/9/22 2:15:34
引人入胜!写得太好了!加油!

- nice2008
- 2015/9/22 15:21:29
生活往往陷入平淡,觉得既庆幸又可惜

- as1985
- 2015/9/23 8:23:15
不错不错~很细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