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一池最温柔的废话
  • 浏览:292 评论:6 人
  • 标注:
    1、题目倒不是原创。因为很喜欢野象小姐的文《倾一池温柔的废话》,所以借用了她的题目。
    2、很长,闲话多,废话更多,没兴趣者不用看下去了。也没必要看个开头和结尾,因为这篇文章,其实是没有开头结尾的,它不连贯,只是想到什么说什么。




                                                                倾一池最温柔的废话


    【壹 . 我们相识四年】

        前段时间,有天晚上Q,看到许久没私聊过我的Christine一连发了好几句语气强烈的话找我——
        “在?”
        “我说你到底在不在啊!”
        “每次真正需要你的你时候你怎么都不在!在的话快点打电话给我!”
        我立刻拿起手机打过去,电话那端传来的声音有些凝重,又带点儿烦躁的茫然。
        先该如何去定义我们的关系?
        无法不带犹豫地说出是“好友”,但也绝非普通的朋友。如果说“好友”是一起逛街一起吃饭一起行走会打闹会吵架也会和好的人,那么我们不是,相识四年以来,我们从不曾一起做过这些事。连彼此的喜好都不了解。
        但如果说“普通朋友”是不交心不聊天不清楚对方的做事风格的话,我们自然更不属于普通朋友。
        我们交心,她最隐秘的事情只有我知道,我最糟糕阴暗的一面这几年来她一直目睹着。但也只限于交心耳。
        我们跳过了所有“好友”的相识相知步骤,直接进入了最深层的程度。
        大抵相遇得不是时候。
        初识时,我们高一。她是年级里的风云人物,转学生,漂亮女生,放肆大胆而略带不羁,英语能力出众;我是年级里备受争议的人,有好友掏心掏肺,也有人不屑到极点,隐忍,也狂妄。她纵然流言满身,但还是追捧众多;我纵然得到可以不顾是非黑白去维护的友谊,但还是排斥为主。
        而且最初的我们,还没见过彼此就已经开始讨厌对方了。
        然而有些人注定被缘分青睐。后来的换班、同桌,我们还是开始半自愿半被迫地深入了解对方,不约而同地改观,于是亲近、交心,成为朋友。
        如今回想起来,感慨良多,沉吟良久,却也只能写下“我们相识四年”这样外矫情内沧桑的标题。
        所以,当我听到电话里她诉说的那些罔顾伦理的事情时,虽然初听有点难以接受,但我理解她只对我说的信任。
        见怪不怪了,大概是我身边遇到的很多人总带上了生活复杂的底色,于我而言,生活高于小说。
        常常感到无能为力,帮不了自己在意的人,只能做到安静倾听长久陪伴。
        我一直所扮演的,都是这样一个角色:纵然平日里几月半年都不联系,但当你打电话突然诉说时,我能够自然而然地倾听,能够在你一转身时露出微笑,告诉你我还在。


    【贰 . 最后的朱丽叶】

        毕业后回母校两次。场景不同,心境都是一样的茫然。
        母校其实名声很大,但是地处位置实在偏僻得让人不敢恭维。每次去都花费了好几小时找路。第一次去时打的,花了三十多块,心疼得不行。
        那时夏季,转身后大风就迎面扑来,吹起衣袂裙摆和鬓角碎发,我抬起手压住额前的刘海,也挡住眼前灿烂的阳光,举目望去,空旷的广场,如同倒置的月牙一样的校门无声伫立,红墙黑瓦、墙上攀附着的茂盛藤蔓、阳光如同碎金一般撒下。缓步至校门口,静静地看着这久违了的一切,只觉得记忆中纷纷涌涌地想要浮现出什么,这一瞬的对视胜过千言万语。
        门口站岗的保安大叔还是一如既往地严肃认真,面对着那时我的“就是毕业生回母校探望下而已啊”的请求无动于衷,并报以怀疑的目光,“探望什么?现在周末放假,学生和老师都回家了。”,我颇激动地跳起来,“大叔你不相信我么?我以前的班主任是XXX语文老师是XXX数学老师是XXX历史老师是XXX……”话还没说完,旁边经过的家长就“扑哧”一声笑了出来,边用含着笑意的目光瞅了瞅我。保安大叔还是木着一张脸,一脸公事公办的正义模样,说着一定要有老师来指明才能进去。我无奈之下只好翻开手机盖找以前老师的电话,边嘀嘀咕咕地抱怨着:“这年头,回母校连保安大叔都不认识偶了,情何以堪啊……”
        笑闹一场之后顺利进去。
        经历过一些事情还才能真正明白,笑永远比哭管用。
        哪怕是一样的容貌身段,但是你在笑,那就讨人喜欢。
        所以如今的我永远都会是爱笑的。
        物是人非我就不提了,都是一样的场景一样的感慨。要用文字叙述的话,需细想,也觉得累。
        曾经一直都是独来独往,完全与现在的我不一样。因为那时的我,自从最好的三个朋友一个考上了别的学校一个转去了理科班一个远在TJ后,我就没有人可以任我依赖任我放肆了。
        影响至今。
        最怕什么,最依恋什么,就最展示什么。
        小孩子得不到糖吃时会怎样?不是大吵大闹,而是装作最不喜欢吃糖的样子。
        伪装了三年,本以为艰难,其实真正到了那一步也就万事简单了,无非坚持而已。
        从来就没有什么得到了后再失去是最痛苦的,得到就得到了,失去就无所谓,就算痛苦也是可以忍受和控制的。
        也或许是这个原因吧,那时候遇到了FYY,你们在内的这一帮人,是彼时的我最后的温柔守护,也是我最后的自信。
        所以即便是现在散了,但只要人还在,就可以满心庆幸,想起就不会觉得孤单。
        那段时光是特别的,因而你们也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取代。
        若汐、哥哥、洋子、冰、该隐、清颜、乐乐、达西、淙安。
        只是,过去之后再回首,才发现这一段风景即便再美好,依依不舍的也只剩下我一人了。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何处是归程。


    【叁 . 风铭记你温柔的气息】

        英国著名的意识流作家伍尔芙曾说道,让我们记住共同走过的岁月,记住爱,记住时光。
        我多么想成为不凋谢的奥兰多,哪怕用永生寂寞如雪来换取。
        去年,临近毕业的五月暖风和煦,鸟声碎,花影重。那时的我们在高三教室的走廊外背书复习,远远的隔着一整栋教学楼的中庭那儿,非毕业班的五个年级在举行英文歌曲大赛。西域男孩的My love算是经典老歌了。在傍晚温和的暮光下,那个参赛的低年级男生的歌声随风飘来,低低的,悠扬的,连逝去的时光都在他的歌声中披上了怀旧的金沙。
        年华似水,或许爱才是我们过去存在的唯一意义。
        你无数次复习到深夜,直到教室里只剩下你一个人。满室明晃晃的灯光,映照得走廊里越发空荡得寂落。直到重点班的灯光也落幕了,直到保安上楼赶人,因为他要锁整栋教学楼了,直到此时已经是凌晨了。你才匆忙收拾东西,还抱上几本练习一步并两步地跑下楼梯,就算没有灯光你也能记住每一个转角。出了教学楼,就是一条长达百米的宽阔校道,两旁树影深翠,在夜色中就如同上苍划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你大步向前奔跑,冬夜的冷风刮入骨髓,转过栽着十三棵紫荆花树的小路后,就是高三女生宿舍之楼。
        每次转弯前你都忍不住朝后看一眼,那一长溜的路灯次第亮起,又次第熄灭,明明灭灭之间如同你变幻莫测的未来。
        就算有不愉快的,有难以忍受甚至难以坚持的,宿舍里偶尔也是可以欢声笑语的。
        那些融入进去的大笑和闲谈,只要不安静下来就不会小心翼翼。有时甚至想,这样也挺好的。也会有温馨温暖的时刻。
        你习惯一时兴起,被感动得想哭。
        相比起接受新知识,其实你还是更喜欢不断地复习巩固。高三一整年日复一日地做题讲题,或许枯燥,但是充实。那时希望可以长长久久。
        高考前夕你太过于紧张了,是那人安慰你说,没有人会怪你,你的梦想也不会因为一张废纸就停止。
        于是你瞬间安心下来。反而还能够笑嘻嘻地和他打趣。
        考试其实很顺利,有会做的,也有不会做的,有满怀把握的,也有毫无把握的。考完后只觉得恍然若梦。
        紧接着就去参加毕业典礼了,礼堂里放着李叔同填词的《送别》,这首骊歌一直是你的最爱,曲调悠扬古朴,词风典雅阔达。
        你在礼堂前久久伫立,几度想要落泪,但更多的冲动还是忍不住略带惆怅地微笑。
        有同学笑着形容那种不可置信的感觉:就好像今晚还要晚读一样。
        是啊,一不小心我们就毕业了呢。
        晚上是家人来接你,收拾行李用了两个多小时,装了四个蛇皮袋。其中有一袋全部都是书,很给面子地在拖上车子前一米处裂开了,书散了一地,你蹲在地上一本本捡起来拍去灰尘,倒把自己呛住了。
        旁边警卫亭的昏暗灯光照出你一脸黄。可是这种橙黄的光芒却是你最喜欢的。
        稳妥不带侵略性。
        等到家时已经是深夜十二点多了,你在路边小摊草草吃了些东西,至今记得板烧茄子很美味,就是有些油腻,而炒粉不太好吃。
        迎着夜风,你忍不住畅快地笑,生命中有些事情是可以随着时间而彻底改变的。
        哪怕改变前和后是两个极端。但没有和你一同经历过的人,谁也不会相信的。
        曾经一直很安静,但现在不想这样了。
        回家后一觉好睡,大梦一场,醒来仿佛换了天地。六年来第一次无拘无束。
        这就是你,这也就是我。哭还是笑,其实都是同一个人。


    【肆 . I am who i am】

        也许,cry on my shoulder早已经在我口中提得泛滥了。
        但再多的言语也无法诉说这首歌带给我的震撼和感动。歌词仿若量身打造。每一句,每一个单词,都能引起共鸣。
        ——
        “一场暴风雨贯穿了整个孤独的夜晚,你可以离家,但请别躲藏起来。
        当夜晚对你来说变得寒冷和忧伤,当白天对你来说变得艰难。起码我还在,并保证我永不会躲起来。”
        你不相信,也不并想要了。生命中最大的温暖永远只能自己给予自己。
        歌曲方面。一向听得很杂。
        中文的,日文的,英文的,韩文的,阿拉伯语的,法语的,德语的,西班牙语的,泰文的,梵语的,林林总总。
        音乐不需要歌词,旋律就是最好的沟通。
        或许年少时还会矫情,逃课,离家,彻夜通宵闲逛,躺在草地上听歌睡觉,毫不估计形象和眼光。
        如今即便是矫情也带上了种懒散。
        我一直文艺,只是越发倦怠于写字了。
        用键盘打字比亲手写下来更有感觉。
        我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更加看不清自己,无时无刻不在矛盾中,什么是我,我到底是谁。
        好还是不好,优点什么,缺点什么,令你讨厌还是喜欢,反感还是亲近。阴暗还是光明。善还是恶。认真还是假装。
        也许索性不思考是最好的,因为既然性格已成定型,那么无所谓改变,也就坦然了。
        爱接受就接受,不接受就没缘。仅此而已。
        全世界人谁最重要。
        所有物似人非的景色里,最不变的会是什么。
        我们都不知道答案。因为这些问题永远没有答案。
        生活平凡,人生如寄,我会遇见很多很多的人,会经历形形色色的事,会感受无数场悲欢离合,会在演出之后即便不愿退场也必须要谢幕了。

    【伍 . 呓语】

        我想知道是怎样,我想知道是什么原因,我想知道他们去了哪儿,那些我们在一起的时光,那些我们共同吟唱过的歌谣。
       







    说真话,太长了,只能用做英语快速阅读那样速度来看,或者是暴殄天物,但我喜欢刚性点的文章。

    7# Bazzi


    呀,认真看的自然会看,无论我一天写一千字还是一万字。
    虽说文章是要有人看才真正有存在的价值,但是又何必为了这个价值而特意去改变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