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来关注一下,这些服务我们的小贩。
  • 浏览:593 评论:7 人
  • 下午,走着聊着,突地同学推了我一把,紧接着身后从右方嗖地扑过一群人,还没反应过来,又听到左边砰地一声。小偷要抢劫我东西啦?!警察抓小偷啦?!枪击案件?!——那瞬间在脑袋瓜里划过的三个第一反应把自己吓傻了。

        咔哒咔哒,听着心跳在迅猛地跳着踢踏步,在它清晰的跳动声中,我慢慢跳出应激的紧张状态,开始清楚知道这究竟是杂么回事。——左边,玉米到了一地,那个熟悉的玉米大叔,连着他的小小摩托车,倒在地上,眼睛里是惊恐。然后一切在无声中,好像秒表也停止了跳动。我们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又不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

        刚刚事件中,路过的几个女生,都静止了,有个女生被撞倒了点腰,我们还好,差点,幸好就差了,只是在惊吓中。除了女生的啊的一叫,除了那砰的一声,之后,便是无声的空气和似乎因为加速而后遗的泄下了时间。一个身着绿装的城管,什么也没说,只是拿着录像机,对着玉米大叔的事件现场录像,然后一辆警车在大路边停下,又下来一批公务人员,跑过来。我们受吓又同情玉米大叔,竟然忘记了移步,站在事故现场的危险范围内。还好担心的事情——抗争、打架都没有发生,玉米大叔走回掉在一米处的小腰包,想来里面一定是装着今天赚来的钱吧。拍了拍,又回去,扛起跟他一起滑倒在地的小摩托。几个城管走上去,也是什么都没讲,把玉米丢进他摩托车后那口支撑生计的锅。没有抗争,一切在刹那的紧张后竟然如此舒缓下来。学生们细细说着同情玉米大叔的话,然后便也从惊呆的神情回复自然,继续自己原来的轨迹。
        
          玉米大叔没有嘶喊,也许他知道既然已经倒了,反抗也是徒然;城管公员们没有发声,其中一个蹲下来把玉米那么轻轻地丢回锅里,让我觉得他们似乎也是怀有些同情的。当然以上是我的猜想,基于移情的猜想,如果感情时共通的,我想便是如此吧。这个情景让我们觉得有点怪,这件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呢?为什么要发生呢?

        也许,跟玉米大叔买熟了玉米,我们喜欢他的玉米、喜欢他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喜欢他那么好讲价好商量好随意,混入我们方便的情感,会让我在这件事情上首先带有偏袒。但我们又为什么会偏袒呢?
        
        有一个小孩、一句话、一个场景一直叫我深深地记住了,每次回想依旧感触不尽——在不久也不近的上学期,一个周六的中午,不知是去听什么课了,回来的路上,路过我们的马路。玉米大叔的小孩,扎着辫子的小男娃。那天的前一天,我见他在树边独个玩,就跟他聊过,他告诉我他停学了,下学期才去上,现在如果上学的话是读着小学一年级的年龄。而那天中午,我路过刚好听到父子两的对话。爸爸说:孩子,我收摊了。那小男娃马上地有点惊恐地问:爸爸,是不是城管来了?那一瞬,我的心就那么唐地酸了。玉米大叔听到应该也是这种心情吧,也许会比我们路人甲更重吧?只听他有点意外有点无奈地长呵呵了几声,说“不是,城管来了,我们收摊,回家。”我依旧是路人甲,就这么走过。而玉米大叔的小孩,依旧每天在那里游荡,不知道现在是否回到课堂跟小伙伴玩。后来才知道,这些小摊的小孩多会帮忙“守风”,像小哨兵一样城管来了就告诉大人逃跑。最近几天连续遇着小摊“逃捉历险现场”,我终于相信,这些,不是电影。。。还记得几年前的一步香港电影应该是《宝贝计划》吧也有这样的场景,当时被演员精彩的很有“功夫”观感的逃脱镜头笑翻了。现在,面对现场直播版本,却是这般沉重和无言。

        有时候走过这条“小北亭”大道,看着小摊贩们买的东东,觉着挺好的。下午上课时路过,看着买绿豆饼的阿姨和叔叔扛着那箱子在摆放,想着那一箱子也许就是他们生存的支撑,就凭着买这一个个的小饼,每个挣得不知有没有几毛钱.......心酸总是一阵阵不经意地扫过,我更佩服他们的坚强和不屈,即便生活让他们不得不这样子。每天早上,很早地,整条道也排开了早餐小档...常常还有许多许多无意邂逅的感动,我细数不过来,但我都记着,在某些时候,便跳出来,他们是感动的味道——那些点点小生活里的感动,那些坚强的、乐观的感动吧!

        今天的事件,之后便浮出之前种种记想的片刻,交织在一起,似乎压的自己有点点难受。然后感叹着,一面是感觉着自己生活的幸福,一面又为自己没有力量帮助这些人而无奈。

      这些小摊贩为什么不能再校园里经营呢?他们为学生提供了方便呀。只要他们诚信经营同时注意好卫生和不吵人,那其存在是合理性的啊。有许多的管理、规定显得那么没道理、没人情。也许吧,只是因为身穿公服,只是因为执行命令吧。那些城管真的很愿意甘心地当凶狠的什么角色吗?应该不是吧,不然怎么会有之后帮忙丢回玉米的小镜头呢?其实,为什么不可以采用更加轻巧又考虑以人为本的方式呢?比如,划出一块小地方,给小摊们摆放,收取合理的管理费,制定一些基本的约定、规定,这样不是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吗?
      我不知道这样的改变还要走多久,在台湾,有夜市、还有晨暮市场,这样就不会吵闹到居民休息、也收管理、也有规定,在台湾的这些市场走着,很干净、很热闹。那些难管理的路摊问题再这些人性化市场的设置中不就找到解决的出口了吗?问题不是解决得好不好,而是有没有为事件的经受者做考虑和努力。弱势的小摊并不代表就要被限制权力,弱势小摊的经营也有尊严,一个文明的管理,应该考虑如何服务好管理的对象而非如何管制。

        我知道我的胡思乱想无法帮助到玉米大叔的孩子不要再受“城管阴影”,只是在心里祝愿他不会因为这样的环境而成长出对社会的不满甚至是走向反社会。这不是这个年龄的孩子的经历,但是他却经历着。我希望明天太阳升起,那条路,还有你们——那些可爱的小摊(这些小摊都是很文明的呀!)。 愿景里,所有的人都可以过得快乐,有尊严的、轻松的快乐,特别是,像玉米大叔的小男娃——那些城市新居民的孩子。

    “只要他们诚信经营同时注意好卫生和不吵人”
    请楼主举例说明他们如何注意卫生,如何不吵人————你早上去看看地面的卫生情况,去问问小北亭两旁的宿舍的童鞋是否没有被打扰吧。

    情和理,两难全。
    感情上同情他们,但是理智上他们的确给周边带来了不便和滋扰。
    世界本来就是这样无奈的。

    问题是规划。
    现在我很难相信红棉路的小贩有多黑心,这样他们就不会有生意可做,损人不利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