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神话整理

- lizhaoli LV.连长
- 2015/5/11 4:36:12
序章 天下大乱劫数生,灵根孕育源流出(一)
歌曰:
盘古开天地,造山坡河流。
划州来住人,造海来蓄水。
盘古开天地,分山地平原。
开辟三岔路,四处有路通。
盘古开天地,造日月星辰。
因为有盘古,人才得光明。
盖闻天地二气未分开之时,后来的人们把这一时期叫作“元气鸿蒙”。那时候还没有天地日月,整个宇宙的形状就像一个鸡卵一样,其色玄黄难辨。大约经历四次大劫后,混沌的形状就像巨大的车盖一样,上无所系,下无所依,而混沌之外呢,辽阔得没有边际,圣人谓之“玄玄太空”,而玄玄太空无声无息。混沌里面却是元气浩浩,像水波一样荡漾其中;但是下无山岳,上无列星。元气或坚刚或大柔,最后那些辗转无方的元气聚集在混沌的中央,于是孕育了盘古真人;话说盘古诞生,螟涬为之退却,于是盘古游乎其中,自号“元始天王”。盘古见天地相连,于是左手执凿,右手持斧,或用斧劈,或以凿开,凭借自身的神力,加上坚持不懈,天地这才分开。于是乎,天地二气或升或降,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降为地,混沌从此分开了。然而天地刚刚开辟出来,还不是很稳定,于是盘古头顶着天,脚踩着地,后来的人们知道了,就把这叫做“顶天立地”;盘古一日长高一丈,于是乎天一日高一丈,地一日加厚一丈,如此经历了十万八千岁,后来贤人才有“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的感慨。最后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脊,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而他的灵魂精神,遇到了贞洁的圣女太元,便从她的口中钻了进去,然后圣女太元就孕育了一大群的神佛,其中她最先孕育的就是元始天尊了。
话说天地始分,乾坤肇立,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万物于是开始萌芽,然后便有了人类。人作为万物灵长,秉承天地二气而生,或凡或圣,心有七窍者,便可修炼成仙。而人与神之间的战争从此伊始,或明或暗,一直没有停过;而神惩罚人类最善用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便是发动天劫。
劫数分许多种,从人的寿命无量岁中,每一百年减一岁,如此减至十岁,称为减劫。再从十岁起,每一百年增一岁,如此增至八万岁,称为增劫,一增一减之间,便是一小劫。合二十小劫为一中劫;中劫又分成、住、坏、空四种。把这四种中劫合在一起,便是一大劫。小天劫又称小三灾,为刀、馑、疫;大天劫又称大三灾,为水、火、雷。一个小劫约为一千六百八十万年;一个中劫约为三万三千六百万年;一个大劫约为十三万四千四百万年。然而,世事无常,人类之间由于征战不断而坏了梅花易数,从而导致劫数提前;况且,人类常常触怒天威,神仙们虽然无法让中劫和大劫提前或延后,可是他们可以依仗无上的法力将小劫随意支配。于是乎,人类的生存处境一直很困难。
第一次大天劫,是为水灾。雷震子下凡,却被伏羲的父亲钢叉一叉,关在了铁笼里。伏羲的父亲准备吃了雷震子,于是要去坊市买些东西回来,临行前劝告伏羲和女娲,“切不可给他水喝!”见子女点头答应,伏羲的父亲这才走开。可是在伏羲的父亲走后,雷震子却是央求二人给他水喝,“给我一碗水喝吧,我快渴死了!”伏羲二人想起父亲的话,摇头不答应;“给我一盏水喝吧,我快渴死了!”伏羲不答应,女娲却是有些意动;“给我一滴水喝吧,我快渴死了!”女娲心中不忍,伏羲也觉得一滴水应该没有关系,于是给了雷震子一滴水。雷震子因此坏了铁条,离了铁笼,拔下一颗尖牙对二人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我现在给你们一颗尖牙,你们将它种在地上,念动咒语‘寅时种,卯时生,辰时开花,巳时结果’。然后便可得一囊,躲过一劫。”说完就走了,伏羲的父亲回来,听闻事情的经过,喊了一声“糟了”就忙着打造铁船;而伏羲二人将尖牙埋于地下,念动咒语,果然得一瓜囊,只是瓜囊内遍布尖牙,伏羲二人就将管囊底部凿开一个洞,将尖牙都掰断弄走。与此同时,雷震子回去天庭,禀告玉帝,玉帝便赐他一件碧绿琉璃盏,盏内有三江四海五湖之水,命他只许倒半盏。可是雷震子不听帝偈,硬是将一盏倒完,那洪水直漫到南天门才算停止。地上生灵死伤无数,人类几乎死绝,由于伏羲和女娲躲在瓜囊里,所以没有死去;而伏羲的父亲坐在铁船上,虽然没有被淹死,可是玉帝见洪水滔天,就命十大金乌齐出,将洪水烤干,洪水退却后,伏羲的父亲直接从天上摔了下去,摔坏了铁船,也摔死了伏羲的父亲。就这样,天底下的人类只剩下了伏羲和女娲二人。
“看来人类要灭绝了!”众神都暗暗叹息。
就在伏羲和女娲步行全天下寻找其他人类的时候,他们路遇了灵龟。话说这灵龟因为洪水突然退却,从天上摔下来,摔坏了龟壳,所以龟壳上显出了“八卦阵图”。灵龟告诉他们,“全天下只剩下你们两个人类了,想要繁衍生息,你们只能结成姻缘才行。”女娲不从,出了三大难题,灵龟一一帮伏羲解决。自此,伏羲不仅和女娲繁衍了人类,更习得八卦阵,懂得了占卜之术。后来人们就称伏羲为“人文始祖”;后来也就有了“女娲造人”的传说。
话说后来,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共工败北,故发怒去触不周山,不周山是八大天柱之一,位于西北方向,被共工一撞,顿时天就往西北方向倾倒,太阳月亮和星星都聚集在了西北方向,地向东南方向塌陷,所以江湖泥沙都往东南方向汇集。就这样,四极不稳,神州分裂,天也不能完全覆盖整个大地,而大地也不能完全承载整个生灵,而这时候,由于共工的行为触怒了上天,玉帝派下黑龙降水,派下白鳌作乱,所以地上洪水泛滥肆虐,猛兽也出来祸害人间。女娲于是杀白鳌取其足支撑天地,又杀黑龙来普济冀州,然后又练就五彩石,将天上的窟窿补上。人类于神仙之间,和平相处了大约一千年的时间。可是到了轩辕时期,人类族群之间征伐不断,黄帝联合炎帝先是攻打蚩尤,蚩尤请求神仙帮助抵挡了炎黄部落一段时间,可是黄帝善于御兽,他收服了熊罴貔貅虎五神兽,然后在逐鹿之野打败了蚩尤,神仙为之震怒,再次降下大雨,地上洪水再次泛滥,幸好有炎帝坐镇,洪水才算是止住了,可是后来,炎帝被黄帝所杀,洪水无人能治。到了唐尧虞舜时期,鲧被尧任命去治理洪水,洪水难治,传闻一指甲息壤就能化成一座山,一撮息壤就能化作一个大洲,于是鲧上天去偷息壤,被玉帝知道了,于是玉帝教祝融把鲧给杀了,并且再次命令十大金乌齐出,这就是人类遭受到的第一次馑灾了。那时候天上十个太阳,把土地烘烤得皲裂开来,庄稼不生,于是尧便让后羿射下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照明;后来,西王母知道了这件事,便偷偷分化了后羿和他妻子嫦娥,西王母假装给后羿一包“飞升灵药”,暗地里又唆使嫦娥偷药,嫦娥心动,于是偷取了灵药,独自飞升,却没想到被西王母困在了月球上,从此“碧海青天夜夜心”。没有了十大金乌,人间再次洪水泛滥,舜命令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得到一龙一龟的帮助,灵龟背上有河图,禹依照河图将天下分为九州,开辟了九条水道,修筑了九处湖泽堤障,测量了九大山系;而那条灵龙则用龙尾帮禹开砸河流,设置堤防,并帮助禹得到量天尺测量天地。于是天下大治!
再后来,神仙们更是参与了世俗权力的战争,他们希望通过控制人类帝王达到控制世俗的目的。例如周历九年,天降昭告暗示周文王讨伐纣王,武王行船到黄河中流,有一条白鱼跃上武王船中,武王拾之以祭祀苍天,渡过黄河后,有一团火从天而降,落到武王的屋檐上,化为乌鸦,颜色为火红色,发出巨大的声响,八百诸侯见此,对武王说:“可以讨伐纣王了。”武王却是摇摇头道:“你们不了解上天的旨意,还不可以。”于是班师回朝,过来两年纣王杀了比干,囚禁了箕子,太师疵、少师强抱着他们的乐器逃到了周国,武王这才兴师牧野,灭绝了殷商。后来姜尚问武王为什么不在上天降谕的时候讨伐纣王,武王说:“我若是那时候讨伐纣王,固然能打败殷商,可是天下却不是我的,那时候比干还在,又有箕子、太师疵、少师强辅佐他,比干必定南面称孤,而比干有七窍玲珑心,日后得道成仙,那么天下必定为天上的傀儡,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再比如殷帝武乙,做了一个木偶,谓之“天神”,武乙与“天神”较量,“天神”输了,武乙便侮辱它;武乙还用皮革做了一个口袋,里面装满了鲜血,他把这个口袋挂得高高的,从下面射它,说这是“射天”。就这样,武乙触怒了神仙,武乙在河渭之间打猎的时候,玉帝便命令雷震子将他劈死了。再比如,宫女踩着褒国二龙的唾液而生了褒姒,周幽王宠她而亡国;再比如,秦朝三十六年,流星坠落在东郡,上面写有“始皇帝死而地分”七个大字;再比如,鲁哀公十四年猎获麒麟……其实,这一切都是神仙们与人间争斗的表现,于是后来也有了“国家将亡,必生妖孽”的说法。
虞舜将天下分为十二州;到了夏禹时期,天下又重新分成九州;再后来天下又分成了四大部州:东胜神州,西牛贺州,南瞻部洲,北俱芦洲。
(这是小弟发表在纵横中文网上的小说,名为《禅释天下》,大家都是兄弟姐妹,请多多指教,顺便投个收藏票呗。
http://book.zongheng.com/book/127226.html)

- shanzhuang
- 2015/5/11 8:27:04
序章 天下大乱劫数生,灵根孕育源流出(二)
一日,九曜星、五方将、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汉群神都聚集在了凌霄殿上。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驾坐金阙云宫凌霄宝殿,忽然丘弘济真人启奏道:“万岁,通明殿外,有千里眼、顺风耳求见,听天尊宣诏。”
“朕命千里眼、顺风耳二将监听天下,今日进奏,怕是人间有事发生了。”玉帝顾盼左右,对文武仙卿说完,才重新对丘弘济真人道:“着宣来。”
千里眼、顺风耳宣至凌霄殿下,礼拜毕,恭谨道:“小臣千里眼、顺风耳启奏大天圣主玄穹高上帝君:前者蒙玉帝圣谕,差我等监听天下,小臣不敢有稍时惫懒,现如今天下有事发生,不敢私专,故前来启奏。近因天下无道,诸侯间互相攻伐,致使士兵死于沙场,百不存一;百姓饿死,十不存一。白骨路边随便可见,无人收拾,千里之内没有鸡鸣,至此人间无人信神,宗庙隳颓,香火断绝,亦没有牺牲供奉,臣今启奏,伏望圣裁。恳请天兵,恢复天下,庶使海岳清宁,下元安泰。奉奏。”
“既然天下无道,为何这才来启奏?”玉帝问道。
“禀玉帝,不是我等隐瞒不报,而是因为‘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天下无道却是天上这一两日之事,所以才来报迟了。”千里眼,顺风耳恭敬道。
“原来如此,这样说来却是不能责怪你们。”玉帝点点头对千里眼、顺风耳说完,然后环视左右,问道:“方才千里眼、顺风耳所言,相信众爱卿也有所耳闻,现人间道如此不堪,依众仙卿看,是否该降下天象,昭示世人:圣人将出,引领正道。圣人千年一出,如接踵;贤人百里一现,如摩肩。人世间已是千年无圣人出世了,也难怪会世风日下,古风不再了。”
这时,从文物仙卿班里闪出太白长庚星,仰俯启奏道:“十方世界内只有佛与仙与神圣三者,才能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他们或居于阎浮世界之中,或住在古洞仙山之内,却没有厮混于迷界的道理,所以圣人一出,以后必定位列仙班,人世间何愁不治?只因那世间的人带业往生,红尘太重,心中又有七情六欲,身患贪、嗔、痴三毒,故身重如泰山,是故不能白日飞升,凡人心无七窍,难得正果;玉帝若是想要下元安泰的话,还需寻找一人下界,为天下领袖,才能教下界向善,还我上天威严。”
玉帝闻言甚喜,道:“金星言之有理,只是依卿所奏,何人能够担此重任,到人世间走一遭?”
众仙不语,暗暗抱怨太白长庚星多嘴。他们谁也不愿意到凡间去,毕竟那要再次堕落轮回,最后苦心修炼才能证得罗汉果,如果稍有不慎,恐入了六道,那可是永世不得翻身了,哪里能及得上做神仙自在?所以文武仙卿皆不愿领命。
玉帝南面端坐,心里暗暗不高兴,眉头不禁皱了起来,道:“众仙卿无人能替朕解忧吗?”
站在太白金星身后的托塔天王捅了捅他的背脊,道:“你看,这是你惹的祸,怪不得别人,如今玉帝发怒,你看如何收场?”
太白长庚星再次从仙班里出来,礼拜毕,道:“天庭恐怕很难找出个合适的人手来,一则地位显赫如四大天王者,有着保卫天庭的职责,须臾不能离也;二则如马赵温关之流,他们原是武夫道人,后来虽然修炼成仙,若是再遣他们下凡,也是不能为帝王之相,就算派下去也是不济事的。所以玉帝若是想要寻个合适人选,还得到西方如来处一趟。”
玉帝闻言大喜,道:“爱卿言之有理,事不宜迟,朕这就起驾前往西方灵山。”
众仙口里称善,皆去准备仙驾,不多时,玉帝即乘了鳯辇,匆匆西去。人间有玉辇,天上却有鳯辇,又称帝辇,玉帝出巡,满天都会现出瑞气,人间见到了便是万道金光,有人认为那是火烧云或者是太阳的晕圈,其实那都是玉帝帝辇行走时带起的仁风,在帝辇的左边,是五瘟五岳,在帝辇的右边,是六丁六甲,在前面拉辇的是九条彩凤,彩凤鸣叫着高亢的祥音,在后面跟随的是九条青龙,青龙散播着祥瑞的雾霭,这些都象征着玉帝的尊贵地位。
大约一个时辰,玉帝按下祥云,到了灵山脚下,抬头看去,只见那灵山的顶颠接连着霄汉,天地元气在其间流转不定,千年青松下有优婆讲经,万年翠柏之间有罗汉行走,白鹤与青鸾围着鹫岭或山亭翩翩飞舞,而玄猴则摘些仙果挨着献紫英的寿鹿坐着,共同听取佛法。时有幽鸟声声叫唤,如倾如诉;又有钟磬声响,还有朗诵经书的声音。
“果然不愧是清虚灵秀地,俨然有庄严大觉的佛家风范。”玉帝赞叹一声,抬步就要往里走去。
这时候,突然传来一道声音:“奉我佛法旨,特来迎接大天圣主玄穹高上帝君。”
玉帝转头一看,原来是比丘尼尊者。
“如来怎么知道我要来此?特命你在此等候?”玉帝问道。
“我佛法力无边,普阅周天之事,遍识周天之物,广会周天之种类,掐指一算,故知道玉帝来此,所以命我来接引玉帝到我佛如来处。”比丘尼道。
“有劳尊者了。”
玉帝跟着比丘尼尊者到了如来宝刹前,见到了端坐在莲花座上的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尊者,只见他皮肤细薄润泽,不沾下世尘垢;浑身冒着金光;两手、两肩、颈项、双颊、顶上肉等七处,隆满清净;他的舌头特别软而长,出口能够覆盖他的脸庞及至发梢;牙白齿齐;眼睛成绀青色,像青色的莲子一样;眉间有白毛,柔软如兜罗锦,长一丈五尺,右旋卷收。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细薄皮相、身金色相、七处隆满相、牙白相、齿齐相、大舌相、目广青莲华相以及白毛相。
“玉帝何事,劳烦亲驾下临?”如来道,声音似远非远,似近非近;像是在耳畔,又像是在天边响起。
传闻如来于无量世中从来不出恶言,只说实在话和美语,不谤正法,远离粗恶语,制止一切恶言,证得道果之后,便洪声圆满如天鼓响,微妙最胜如隔叶黄鹂之音,使闻者爱乐得益无量。
“诸恶莫作,从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可是人世间常常触犯‘五戒’,不肯奉行‘十善’,所以朕想命人下界引领正道,可是众仙之中无人能担此重任,特地向佛祖讨要一人。”玉帝道。
“所谓的五戒就是去杀、盗、淫、妄语、饮酒,大概内容跟人世间的仁、义、礼、信、智相同。而所谓的十善,则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悭贪、不嗔恚、不愚痴。能够做到的大概只有圣人了吧。所以,玉帝所说不无道理,只是有些过了。以我所闻所见,天下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北俱芦洲者,虽好杀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无多作践;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南瞻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我这里有三千诸佛、五百罗汉、八大金刚、四菩萨、更有揭谛、比丘僧尼等众,不知玉帝欲意借谁?”释迦牟尼佛道。
“下界人常说佛祖慈眉善目,以慈悲为怀,今日观容听声,果然如此。我听闻目犍连尊者,自从证得罗汉果之后,便拥有了天眼的神通,能看透世间所有事物的远近、粗细和短长,也能彻见未来世众生的生死之时,我希望能得目犍连尊者一用。”玉帝道。
佛祖叹息一声,摇摇头道:“目犍连尊者已在伊私阇梨山下被裸形外道所杀。”
“敢问如来,目犍连尊者号称如来座下神通第一,为何会死在外道之手?”玉帝道。
“一切诸报,皆从业起;一切诸果,皆从因起;一切诸业,皆从习起。’目犍连尊者遇见辟支佛之前还是个渔夫,杀生太多,所以就算佛法无边,也终究逃不过业报。”佛祖道。
“目犍连尊者为了法献身,也算是功德圆满。朕又听闻迦叶尊者清贞守素,无爱无欲,佛祖也曾经分其半座,愿得迦叶尊者一用。”玉帝道。
佛祖道:“迦叶已经堕落六道,转生轮回去了。”
“我又听说迦叶尊者是最早跟在佛祖座下的,号称‘头陀第一’,又怎么会堕落于六道之中的呢?”玉帝道。
古往今来有十界,又称迷与悟之世界,分为十类:地狱界、饿鬼界、畜生界、修罗界、人间界、天上界、声闻界、缘觉界、菩萨界、佛界。其中,前六界为凡夫迷界,亦即六道轮回的世界,后四界乃圣者的悟界;所以又可以称为六凡四圣。
“奈何平地不肯立,走上百尺高竿头。’迦叶自愿去六道之中修行,希望佛法能更进一步。”佛祖道。
“既然如此,那么该让谁去下界弘扬正道?正道若是不弘毅,那么天下又该如何?”玉帝道。
如来合掌道:“陛下宽心,贫僧举一人,可入下界为圣。”
“所举何人?”玉帝道。
如来不作回答,却是朝座下听讲佛法的僧众道:“道名,可在?”
话毕,从下面走出一人来,只见那人身上彩光变幻不断,从赤转橙,橙转黄,黄转绿,绿转青,青转蓝,蓝转紫,紫又再转赤,变化之间,妙用无穷。不止是彩光变化不定,就连他的身形外貌都是千变万化,一会儿变成猿猴,一会儿变成人形,一会儿变成菩提树……
当此人出现的时候,万兽皆伏,就连灵山脚下待命的龙凤都在索索发抖,所过之处,梵音阵阵,使人听了心平气和;所到之处,霞光掩映,让人看了心生敬畏。
见此,玉帝大惊,脱口问道:“这是何物?”
“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赢、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赢、非鳞、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如来道。
“敢问是哪四猴?”玉帝道。
“第一是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第二是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此四猴者,不入十类之种,不达两间之名。灵明石猴乃斗战胜佛悟空也;六耳猕猴在假扮悟空时已被其一棒打死。而这厮亦非其他两猴,故我也不知道他是何物。”
“既然不知他是何物,可知他从何处来?又要到何处去?”玉帝问道。
“我也不知道他从何处来,要到何处去。只因前期我在宣讲‘混元道果’之时,忽闻梵音阵阵,彩光不断,我往那处一瞧,便见到他了。这厮也不自去,我宣讲《楞严经》的时候,他也坐在下面;我宣讲《涅槃经》的时候,他还是坐在下面。我观其神情严肃,似我佛门弟子,所以把他留在了身边。”如来道。
“原来如此,其可有法号?”玉帝道。
“世人皆谓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而这厮却是千变万化,似道无常。‘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唤其为‘道名’,另外,我见这厮修为不低,故赐法号尊者。”如来道。
“既然你叫他来,是否保举的那人就是他了?”玉帝道。
“这厮无端由来,故我猜测他是因劫而生,应劫而出,引领天下正道非他莫属了。”如来道。
“下界有句话叫做‘乱世出英雄’,现在天下大乱,而他刚好又在这时候出现,说不定真是为此而生的,果真如此才好,让我来问问他。”玉帝道。
“道名尊者,你可愿意堕落迷界,披艰扫秽,平涤四洲?”玉帝对道名尊者如是说。
道名尊者这时候变成一个人的形状,点点头,却是不说话。
“玉帝莫怪,这厮从出生到现在,虽然通人事,能察理,却是不会说话。看来他也懂得修行之理。”如来道。
修行的道理很简单,说破根源,就是把精气神谨固牢藏不要漏泄了,说来简单,做起来却是很难,世人多喜欢呈口舌之利,泄露了精气神,所以难以成仙。
“既然如此,我也不多问了,选个时间着令他下界去罢。”玉帝道。
玉帝说完,摆驾回天庭去了。如来对南海观世音菩萨道:“劳烦你走一趟人间,护送道名尊者投胎去罢。”
观世音菩萨双手合什,道:“尊法旨。”
道名似乎懂人言,对如来躬了躬身,化作一道七彩霞光不见了。
一日,九曜星、五方将、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汉群神都聚集在了凌霄殿上。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驾坐金阙云宫凌霄宝殿,忽然丘弘济真人启奏道:“万岁,通明殿外,有千里眼、顺风耳求见,听天尊宣诏。”
“朕命千里眼、顺风耳二将监听天下,今日进奏,怕是人间有事发生了。”玉帝顾盼左右,对文武仙卿说完,才重新对丘弘济真人道:“着宣来。”
千里眼、顺风耳宣至凌霄殿下,礼拜毕,恭谨道:“小臣千里眼、顺风耳启奏大天圣主玄穹高上帝君:前者蒙玉帝圣谕,差我等监听天下,小臣不敢有稍时惫懒,现如今天下有事发生,不敢私专,故前来启奏。近因天下无道,诸侯间互相攻伐,致使士兵死于沙场,百不存一;百姓饿死,十不存一。白骨路边随便可见,无人收拾,千里之内没有鸡鸣,至此人间无人信神,宗庙隳颓,香火断绝,亦没有牺牲供奉,臣今启奏,伏望圣裁。恳请天兵,恢复天下,庶使海岳清宁,下元安泰。奉奏。”
“既然天下无道,为何这才来启奏?”玉帝问道。
“禀玉帝,不是我等隐瞒不报,而是因为‘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天下无道却是天上这一两日之事,所以才来报迟了。”千里眼,顺风耳恭敬道。
“原来如此,这样说来却是不能责怪你们。”玉帝点点头对千里眼、顺风耳说完,然后环视左右,问道:“方才千里眼、顺风耳所言,相信众爱卿也有所耳闻,现人间道如此不堪,依众仙卿看,是否该降下天象,昭示世人:圣人将出,引领正道。圣人千年一出,如接踵;贤人百里一现,如摩肩。人世间已是千年无圣人出世了,也难怪会世风日下,古风不再了。”
这时,从文物仙卿班里闪出太白长庚星,仰俯启奏道:“十方世界内只有佛与仙与神圣三者,才能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他们或居于阎浮世界之中,或住在古洞仙山之内,却没有厮混于迷界的道理,所以圣人一出,以后必定位列仙班,人世间何愁不治?只因那世间的人带业往生,红尘太重,心中又有七情六欲,身患贪、嗔、痴三毒,故身重如泰山,是故不能白日飞升,凡人心无七窍,难得正果;玉帝若是想要下元安泰的话,还需寻找一人下界,为天下领袖,才能教下界向善,还我上天威严。”
玉帝闻言甚喜,道:“金星言之有理,只是依卿所奏,何人能够担此重任,到人世间走一遭?”
众仙不语,暗暗抱怨太白长庚星多嘴。他们谁也不愿意到凡间去,毕竟那要再次堕落轮回,最后苦心修炼才能证得罗汉果,如果稍有不慎,恐入了六道,那可是永世不得翻身了,哪里能及得上做神仙自在?所以文武仙卿皆不愿领命。
玉帝南面端坐,心里暗暗不高兴,眉头不禁皱了起来,道:“众仙卿无人能替朕解忧吗?”
站在太白金星身后的托塔天王捅了捅他的背脊,道:“你看,这是你惹的祸,怪不得别人,如今玉帝发怒,你看如何收场?”
太白长庚星再次从仙班里出来,礼拜毕,道:“天庭恐怕很难找出个合适的人手来,一则地位显赫如四大天王者,有着保卫天庭的职责,须臾不能离也;二则如马赵温关之流,他们原是武夫道人,后来虽然修炼成仙,若是再遣他们下凡,也是不能为帝王之相,就算派下去也是不济事的。所以玉帝若是想要寻个合适人选,还得到西方如来处一趟。”
玉帝闻言大喜,道:“爱卿言之有理,事不宜迟,朕这就起驾前往西方灵山。”
众仙口里称善,皆去准备仙驾,不多时,玉帝即乘了鳯辇,匆匆西去。人间有玉辇,天上却有鳯辇,又称帝辇,玉帝出巡,满天都会现出瑞气,人间见到了便是万道金光,有人认为那是火烧云或者是太阳的晕圈,其实那都是玉帝帝辇行走时带起的仁风,在帝辇的左边,是五瘟五岳,在帝辇的右边,是六丁六甲,在前面拉辇的是九条彩凤,彩凤鸣叫着高亢的祥音,在后面跟随的是九条青龙,青龙散播着祥瑞的雾霭,这些都象征着玉帝的尊贵地位。
大约一个时辰,玉帝按下祥云,到了灵山脚下,抬头看去,只见那灵山的顶颠接连着霄汉,天地元气在其间流转不定,千年青松下有优婆讲经,万年翠柏之间有罗汉行走,白鹤与青鸾围着鹫岭或山亭翩翩飞舞,而玄猴则摘些仙果挨着献紫英的寿鹿坐着,共同听取佛法。时有幽鸟声声叫唤,如倾如诉;又有钟磬声响,还有朗诵经书的声音。
“果然不愧是清虚灵秀地,俨然有庄严大觉的佛家风范。”玉帝赞叹一声,抬步就要往里走去。
这时候,突然传来一道声音:“奉我佛法旨,特来迎接大天圣主玄穹高上帝君。”
玉帝转头一看,原来是比丘尼尊者。
“如来怎么知道我要来此?特命你在此等候?”玉帝问道。
“我佛法力无边,普阅周天之事,遍识周天之物,广会周天之种类,掐指一算,故知道玉帝来此,所以命我来接引玉帝到我佛如来处。”比丘尼道。
“有劳尊者了。”
玉帝跟着比丘尼尊者到了如来宝刹前,见到了端坐在莲花座上的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尊者,只见他皮肤细薄润泽,不沾下世尘垢;浑身冒着金光;两手、两肩、颈项、双颊、顶上肉等七处,隆满清净;他的舌头特别软而长,出口能够覆盖他的脸庞及至发梢;牙白齿齐;眼睛成绀青色,像青色的莲子一样;眉间有白毛,柔软如兜罗锦,长一丈五尺,右旋卷收。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细薄皮相、身金色相、七处隆满相、牙白相、齿齐相、大舌相、目广青莲华相以及白毛相。
“玉帝何事,劳烦亲驾下临?”如来道,声音似远非远,似近非近;像是在耳畔,又像是在天边响起。
传闻如来于无量世中从来不出恶言,只说实在话和美语,不谤正法,远离粗恶语,制止一切恶言,证得道果之后,便洪声圆满如天鼓响,微妙最胜如隔叶黄鹂之音,使闻者爱乐得益无量。
“诸恶莫作,从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可是人世间常常触犯‘五戒’,不肯奉行‘十善’,所以朕想命人下界引领正道,可是众仙之中无人能担此重任,特地向佛祖讨要一人。”玉帝道。
“所谓的五戒就是去杀、盗、淫、妄语、饮酒,大概内容跟人世间的仁、义、礼、信、智相同。而所谓的十善,则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悭贪、不嗔恚、不愚痴。能够做到的大概只有圣人了吧。所以,玉帝所说不无道理,只是有些过了。以我所闻所见,天下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北俱芦洲者,虽好杀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无多作践;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南瞻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我这里有三千诸佛、五百罗汉、八大金刚、四菩萨、更有揭谛、比丘僧尼等众,不知玉帝欲意借谁?”释迦牟尼佛道。
“下界人常说佛祖慈眉善目,以慈悲为怀,今日观容听声,果然如此。我听闻目犍连尊者,自从证得罗汉果之后,便拥有了天眼的神通,能看透世间所有事物的远近、粗细和短长,也能彻见未来世众生的生死之时,我希望能得目犍连尊者一用。”玉帝道。
佛祖叹息一声,摇摇头道:“目犍连尊者已在伊私阇梨山下被裸形外道所杀。”
“敢问如来,目犍连尊者号称如来座下神通第一,为何会死在外道之手?”玉帝道。
“一切诸报,皆从业起;一切诸果,皆从因起;一切诸业,皆从习起。’目犍连尊者遇见辟支佛之前还是个渔夫,杀生太多,所以就算佛法无边,也终究逃不过业报。”佛祖道。
“目犍连尊者为了法献身,也算是功德圆满。朕又听闻迦叶尊者清贞守素,无爱无欲,佛祖也曾经分其半座,愿得迦叶尊者一用。”玉帝道。
佛祖道:“迦叶已经堕落六道,转生轮回去了。”
“我又听说迦叶尊者是最早跟在佛祖座下的,号称‘头陀第一’,又怎么会堕落于六道之中的呢?”玉帝道。
古往今来有十界,又称迷与悟之世界,分为十类:地狱界、饿鬼界、畜生界、修罗界、人间界、天上界、声闻界、缘觉界、菩萨界、佛界。其中,前六界为凡夫迷界,亦即六道轮回的世界,后四界乃圣者的悟界;所以又可以称为六凡四圣。
“奈何平地不肯立,走上百尺高竿头。’迦叶自愿去六道之中修行,希望佛法能更进一步。”佛祖道。
“既然如此,那么该让谁去下界弘扬正道?正道若是不弘毅,那么天下又该如何?”玉帝道。
如来合掌道:“陛下宽心,贫僧举一人,可入下界为圣。”
“所举何人?”玉帝道。
如来不作回答,却是朝座下听讲佛法的僧众道:“道名,可在?”
话毕,从下面走出一人来,只见那人身上彩光变幻不断,从赤转橙,橙转黄,黄转绿,绿转青,青转蓝,蓝转紫,紫又再转赤,变化之间,妙用无穷。不止是彩光变化不定,就连他的身形外貌都是千变万化,一会儿变成猿猴,一会儿变成人形,一会儿变成菩提树……
当此人出现的时候,万兽皆伏,就连灵山脚下待命的龙凤都在索索发抖,所过之处,梵音阵阵,使人听了心平气和;所到之处,霞光掩映,让人看了心生敬畏。
见此,玉帝大惊,脱口问道:“这是何物?”
“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赢、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赢、非鳞、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如来道。
“敢问是哪四猴?”玉帝道。
“第一是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第二是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此四猴者,不入十类之种,不达两间之名。灵明石猴乃斗战胜佛悟空也;六耳猕猴在假扮悟空时已被其一棒打死。而这厮亦非其他两猴,故我也不知道他是何物。”
“既然不知他是何物,可知他从何处来?又要到何处去?”玉帝问道。
“我也不知道他从何处来,要到何处去。只因前期我在宣讲‘混元道果’之时,忽闻梵音阵阵,彩光不断,我往那处一瞧,便见到他了。这厮也不自去,我宣讲《楞严经》的时候,他也坐在下面;我宣讲《涅槃经》的时候,他还是坐在下面。我观其神情严肃,似我佛门弟子,所以把他留在了身边。”如来道。
“原来如此,其可有法号?”玉帝道。
“世人皆谓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而这厮却是千变万化,似道无常。‘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唤其为‘道名’,另外,我见这厮修为不低,故赐法号尊者。”如来道。
“既然你叫他来,是否保举的那人就是他了?”玉帝道。
“这厮无端由来,故我猜测他是因劫而生,应劫而出,引领天下正道非他莫属了。”如来道。
“下界有句话叫做‘乱世出英雄’,现在天下大乱,而他刚好又在这时候出现,说不定真是为此而生的,果真如此才好,让我来问问他。”玉帝道。
“道名尊者,你可愿意堕落迷界,披艰扫秽,平涤四洲?”玉帝对道名尊者如是说。
道名尊者这时候变成一个人的形状,点点头,却是不说话。
“玉帝莫怪,这厮从出生到现在,虽然通人事,能察理,却是不会说话。看来他也懂得修行之理。”如来道。
修行的道理很简单,说破根源,就是把精气神谨固牢藏不要漏泄了,说来简单,做起来却是很难,世人多喜欢呈口舌之利,泄露了精气神,所以难以成仙。
“既然如此,我也不多问了,选个时间着令他下界去罢。”玉帝道。
玉帝说完,摆驾回天庭去了。如来对南海观世音菩萨道:“劳烦你走一趟人间,护送道名尊者投胎去罢。”
观世音菩萨双手合什,道:“尊法旨。”
道名似乎懂人言,对如来躬了躬身,化作一道七彩霞光不见了。

- kevinxu
- 2015/5/12 0:15:32
歌 有些字词需要再斟酌 感觉是在凑字数

- coomady
- 2015/5/12 13:15:46
我总觉得是给小孩子看的神话故事

- lunwen983
- 2015/5/13 11:21:42
咳咳,楼上的楼上的唉……
不说了
不说了

- andiy1573
- 2015/5/13 19:23:28
= = 神话这种东西。其实也有部分“存在必合理”的理由的。

- lgnil
- 2015/5/14 11:30:55
一直觉得论坛上的x泽找枪手了。

- 祝福你
- 2015/5/15 0:50:08
8# lmax
那你觉得是谁
那你觉得是谁

- yuiop
- 2015/5/15 15:59:07
9# vegX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