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希望能手牵手在太阳下散步——2011年10月读书录
  • 浏览:1247 评论:8 人

  • 国庆毫无疑问是回到了汕头,旷掉星期五的英语课,身怀着民族自豪感,陪伴着天宫一号的升空坐上了29号晚回汕的包车。有着天宫一号的陪伴,总比想着同时刻有动车地铁在开动有安全感得多。这种难得一遇的交通安全期段,旷掉一节这学期还没有上过的英语课自然是种十分明智的选择。
    广州下了一整天的雨,大雨滂沱的夜晚拖着行李箱搭车自是十分不便,而带来广大的第三把伞早与我失散在开学初的一个雨天。受到强台风纳沙的影响,汕头已经有了好几个秋风怒号不见阳光的阴天。若要论是否有雨,则似乎眼泪都被阴沉的天裹走了去。于是很久没能连续几小时看一本书的我,在初回到汕头的两个下午和晚上,开着房间里的白炽灯看完了日本东野圭吾写的《白夜行》。
    只希望能手牵手在太阳下散步,仔细想来,倒是很久没见过阳光了。这个很久还有多久呢,或许还会回广州,照下来的便不是家乡的阳光。
    文章标题献给这本书,很普通的一句话,但在看完整本书后,却被这句话捶打到了心灵深处,整部小说的基调也敲实在这一句话上。“白夜行”这个小说标题的噱头在文章终章诠释得淋漓尽致,桐原亮司和西本雪穗19年来的互相守护,为彼此在漫无边际的长夜中提供了星星点点的亮光。这两个被压榨在社会阴暗面的最深处的孩子,为了彼此的生存,又为了彼此的强大,从都是小学五年级的孩子开始,在表面上毫不相交的生活面上,用反抗社会黑暗所产生的力量,支撑着彼此行走在从未见过生活阳光的阴暗中。
    “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西本雪穗
    这是一部充满犯罪的小说,整本书共有13章,基本每一章都有罪案的发生,而直到全书结束,警方掌握的罪案也不过全书里的寥寥几件,这是我所看到的其他侦探悬疑小说里没有的现象——有些罪案,永远只有当事人和死者知道了,其实这才是社会的真相。小说中呈现的日本70~80年代(书中未给明,我根据书中内容百度查阅资料后大致确认时段)社会,表面上欣欣向荣,但背里藏着的阴暗与污垢,却不由让人绝望。
    这本书的叙述手法十分高明,13章里基本每一章都是由不同的人作为叙事主角展开叙述,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时间跨度长达19年的故事。由于每一个叙事主角的身份和经历不同,全书每章节都留有伏笔和悬念,让人在阅读后面章节时才想通前面章节的事情而不禁拍手叫好。也正由于每一个叙事主角的不同,读者才能知道串联起整个故事的,那些警方所不知的犯罪与阴谋。
    阅读这本书必须十分认真,因为它很多悬念的揭示都是一带而过之后不再提及,不跟上书中作者的步伐的话可能会对之后的章节莫名其妙,但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书中的细枝末节驱散掉重重迷雾,逐渐梳理出事实真相后总能让人在兴奋之余有所兴叹,这可以说是阅读这本书的最大乐趣所在,也正是此让人欲罢不能。而更为难得的是,小说精心的布局并不会使小说本身显得浮夸,而是使故事本身在情节的展开中愈发显得结实与沉重。可以说,没有天才横溢的叙述手法,是没法让读者如此主动地参与到故事的发展之中,见证男女主角从小学五年级开始19年的成长过程的。
    这部小说悬念留得非常的美妙,即使到全文结束,很多东西依旧要靠读者自己去发挥思考和想象,所以引发对这部小说多种层面的解读。在我写这篇书评的时候,对于小说人物的全名自然记得不清,懒得在书中翻阅(因为出现了一次全名以后出现一般就只有姓氏了),于是在百度的时候点进了“白夜行吧”,光看标题就发现读者对人物性格感情有很多不同的争论。但我并不愿意去看别人的解读,无论是在写书评前还是写书评后,对于一部小说,一个人只需要是一个哈姆雷特就够了。
    我总觉得为悬疑小说写书评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书评难免剧透,而一旦剧透,未免破坏了不小心看到书评而正打算看小说的读者的乐趣。所以我会尽量避免透露悬念,看过小说和没看过小说的人来看这篇书评,我相信会是完全不同的理解。至于涉及重要悬念的部分我会用白色字体打出,反白请慎重。
    小说里的主人公是没有爱情的,虽然有爱情的芽,但社会的阴暗并不容许它们的滋长。私人侦探今枝直巳在调查西本雪穗时,曾表明西本雪穗和高宫诚离婚,并迟迟不接受篠冢康晴的提婚是因为她有自己所爱的人。当时今枝直巳推论西本雪穗是爱上了篠冢一成,但他并不知道西本雪穗一直是个细心到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人,即便后来西本雪穗有勾引过篠冢一成,但也有她为了保护自身而考虑的因素。不过说西本雪穗有爱着别人我觉得是没错的,虽然在地底下互相依赖的桐原亮司和西本雪穗生活在不同层面,小说作者更是没有一点提及到他们之间的感情,但要说他们之间没有爱情却是不可信的,19年来的互相依赖,故事最后桐原亮司为了保护西本雪穗而自杀,和平素端庄有礼的西本雪穗离开时的犹如白色幽灵的背影,还有上边引用的那段犹如全书中心的独白,便是他们两个感情的见证。
    但如果说西本雪穗对篠冢一成没有感情,川岛江利子的事情也是说不通的。但是我想,桐原亮司是西本雪穗身在阴暗处的真爱,明知没有结果没有未来的真爱;而篠冢一成,却是西本雪穗希望作为普通女孩子的对白马王子的追求,那个竟然会从一开始就对西本雪穗的美貌看不上眼的,优秀的男子。这种几乎没有根据的推论似乎过于大胆,但从一个人的心理出发,我却觉得是一种很自然的推断。
    桐原亮司是一个很有趣的人物,我说的有趣是指他的性格的多样化,而不似西本雪穗那样性格鲜明。他的剪纸艺术是他自身浪漫情怀的体现,故事的最后他也因为送给儿童的剪纸暴露了自己的踪迹。桐原亮司是一个有担当有头脑的人,如果让他成长在健康的环境下,想必是个有风范有魅力的栋梁之才。说桐原亮司没有朋友,倒不如说他很清楚自己要不起朋友,所以他与所有人的沟通交流都宛如透着一面冰墙发出。他算是个为了生存必须追逐金钱的人,但在离开电脑店时,他却没有把电脑店折现,而是把电脑店留给了一直关心他照顾他的田村有彦夫妇,并在离开之前剪纸送给了他们,虽然他并没有明说,但这送给他们两人的结婚礼物,也饱含着桐原亮司对最终没法获得田村有彦夫妇友谊的惋惜。
    整部小说的逻辑都十分严密结实,基本没有让人会觉得突兀的地方。不过依旧有两个地方让我不太满意,一是整个案件警方侦破的唯一物证竟然是来自高尔夫球棍不小心砸坏的花盆,这种偶然未免太过戏剧化,而出现这种差错对人物性格来说也不太可能。而根据花盆里的物证找到的埋在土壤里的尸体也未免搞笑,用那土壤种了那么多年花,难道会发现不了尸体?
    二是剪刀从未被警方发现,但警方在见到剪刀的一刹那却显得早已知道十分了然于胸的样子。或许这不能算是逻辑不严密,毕竟从剪纸艺术推断出有把好剪刀十分自然,也有可能是后来警方对田村有彦夫妇那里套出来的证供只是书中没有说明,但无论如何没有见过就表现得十分坦然总觉得情感上并不合理。
    至于另一个让我想吐槽的地方就是,西本雪穗试图让受强暴的篠冢美佳振作起来的方式,是在深夜脱光自己衣服压在她身上并叫她想象被强暴就是这个样子,我真的不明白这样的方法对振作一个受强暴的少女有什么实际作用,或许在日本的观念里,惊栗多了就能不懦弱吧。

    其实我总觉得自己生活在别处的,就如我不可避免地在国庆后重回广州一样。
    即便这里开始有了数不尽的晴天,但手牵手在太阳下散步依旧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哪怕这里有上灿烂千阳。其实若非因为了解一个人不能给我以如此的力量,以致一直勉励着自己去守候到毕业的那一天。
    只望那日不再是白夜行,而是你赋予我的灿烂千阳。
    我自己也说不好是书本身的原因还是因为回到广州,我足足用了一个多星期才看完了卡勒德.胡塞尼的《灿烂千阳》,这部背景远在阿富汗的小说。它以两位女性的视角,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跨度,通过反映最底层人民的生活展露了长期战乱与各种思想流派的轮流统治对阿富汗人民生活的巨大破坏。在这里,无论是宗教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抑或是社会主义,都不能给阿富汗人民带来生活的安定与幸福。阿富汗夹在美国与苏联的博弈之中,各种流派各种阶层轮番上台,所带来的只是各种纷争和更多的战乱。
    它本已沦落成大国对决中的一颗棋子,再也无能为力决定自己的幸福与安定。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走出了自己的国度,它们所谓的民主和制度优势都荡然无存,只是在虚伪的旗号下侵蚀弱国发展成自身可供利用可供牺牲的一份力量。它盼望着美国的救济苏联的救济来拯救它在动乱下日渐凋零的民生,但我认为,这些所谓的救济,倒不如说是美国苏联的国防支出之一。
    一直以来,让我欣赏让我过瘾让我看得欲罢不能的小说大有所在,但真正能够震撼我打动我的小说却是屈指可数。犹记得当初看卡勒德.胡塞尼的处女作《追风筝的人》时,那在战争背景下的友情背叛与赎罪,那在现实基础下无能为力的纯洁友善,那真挚动人的情感让人久久无法释怀,竟让我这远在他方的异国人也对阿富汗战争生出一股痛恨。埃米尔和哈桑分开的那个场景,所带给我的震撼和冲击,让我至今想起都有一丝伤感。那才让我明白,原来对于友情的描绘,能够比爱情来得更真挚动人感人至深,其中的纯洁,较之爱情也有着不同的魅力。
    所以还是带有期待地看《灿烂千阳》这卡勒德.胡塞尼的第二部小说的,中译版一翻开就是长达4页的各种评论节录,这种浮夸真的很能破坏一本书的格调的。看过前面4页的评价,基本都评说《灿烂千阳》和《追风筝的人》相当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由于都是翻译,所以对于笔法成熟的褒扬我就无法分辨,但对于小说本身,我觉得还是逊于《追风筝的人》的。我倒更觉得全书结束时作者本人的致谢更为切合,他明确表示说自己在写这部小说过程中曾信心动摇甚至有一两次心灰意冷。我觉得这与作者本人身为男性却以两位女性为主角有关。读小说时能感受到一种斧工过后略显刻意的沉闷,用大量篇幅所描绘的玛丽雅姆和莱拉的成长经历事实上是十分相似的,由于着意于对三十年间阿富汗社会背景的变迁的反映,小说本身的节奏显得比较缓慢和沉闷,积蓄太久的高潮并没有十足的爆发力,更像是一种对小说变成流水账的力挽狂澜,悬念设置也缺乏令人称奇的地方,何况在书中前4页的评论里还十分不厚道地做着剧透(当然,要是看我的书评就被剧透得更严重了这是必然的)。当然,这些问题产生于作者对所描绘的阶层的生活不够熟悉,在追求社会意义的着力下就使小说本身略微缺乏表现力,但小说本身的丰富度思想性和故事性,其中闪烁着的人性真善美和勇于抗争的寸许光芒,还是让这部小说值得一读的。
    《灿烂千阳》的主干故事发生在喀布尔,它的书名来自诗人米尔扎.穆罕默德.阿里.赛依伯的《喀布尔》的两句诗:“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诗人在诗中用太阳比喻美丽的喀布尔妇女,由此也理解了书名的含义。卡勒德.胡塞尼是呼唤人们关注阿富汗的现状的,也在书名里表现出对阿富汗妇女的关怀,作者在书中寄寓着美好的希冀,有着改善阿富汗妇女地位的信心,即便小说里的现实永远是那么地残酷:伊斯兰传统下的重男轻女,妇女无权决定自己的婚姻,出门时必须有男性家属的伴同,出门时必须遮住自己的面目不能被其他男人见到,否则妇女就要受到巡街警官的一番毒打。就算妇女有短暂时光赢得自身地位的提升,但在圣战组织的获胜伊斯兰传统的贯彻落实下,阿富汗妇女的地位又被打入地底——甚至给妇女看病的医院是那么破陋不堪没有麻醉剂没有任何医疗器材,而正规医院却不允许接纳女性病人。女性没有自己的独立人权,即便遭遇再大的家庭暴力,政府也依旧视之平常,哪怕男性杀了自己的妻子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战争是一件撕裂法纪毁坏道德践踏生命的事情,但却让人们在失去中呼唤出自己的良性与真知——在什么都可以被毁灭的时候,我们才会明白让世俗的眼光束缚住自己是多么可笑。作为哈米尔(即私生女)的玛丽雅姆是她父亲扎里勒光辉生命中的一个污点,为了摆脱这个污点,扎里勒从未承认玛丽雅姆的存在,他把她和她的母亲养在城郊的一个破泥屋里,并在她母亲死后为了尽快摆脱她而把她嫁给了远在喀布尔的比她大10多岁的拉希德。而直到战争让扎里勒失去儿女让他开始变得贫困时,他才发现以往自己为了名声而抛弃玛丽雅姆是多么可笑,可惜,他一辈子再也不能得到那个曾经那么敬重他的女儿的原谅,她不再见他,直接撕碎了他留下的信。
    玛丽雅姆的一次对母亲的反抗对父亲的信任,换来了母亲的死亡与自己的被嫁,由此以后她只会默默承受生活带给她的诸多苦难。不同于玛丽雅姆,莱拉却具有着反抗与独立精神,在战争中贞操又算什么呢?她并不后悔自己与塔里克发生关系,有什么比爱情的恰到其处更迷人呢?哪怕后来她嫁给拉希德——在塔里克逃至国外传言已死自己父母因流弹双亡的时候,也只是为了使自己肚子里的孩子能够存活下来而忍辱负重。她敢于与拉希德对抗哪怕一次次被揍打得遍体鳞伤,她逐渐赢得了玛丽雅姆的友谊,甚至在女儿长大时策划离开拉希德出逃还拉上了玛丽雅姆一起。
    没有人甘于一辈子被压迫,沉默中的爆发也是作者寄希望于其中的力量。玛丽雅姆终于一铲子打死了拉希德,毫无牵挂的她主动承担了罪责而让莱拉自由地去实现自己的幸福。玛丽雅姆毫无疑问地被判处了死刑,但她却成了莱拉心中的光明与力量,犹如一千个灿烂的太阳陪伴她同行,促使她在阿富汗局势有所改善妇女地位再度提高时,选择返回阿富汗,用自身从身为教授的父亲身上学到的东西,为阿富汗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事情总归会见好,终有一日,一千个灿烂的太阳将会照耀整片阿富汗的土地,不是吗?
    让我们同卡勒德.胡塞尼一起为阿富汗祈祷,没有人是战争的胜利者,但也没有任何一场战争能够毁灭人。哪怕有利益的斗争,但争到最后,我们却只能发现自己希望的,只是手牵手在太阳下散步。
    只可惜,在战争之前,和谈总是那样的脆弱。

    那就反抗吧,反抗俗不可耐的宿命,发出自由的呼喊。直到每个人都吼出不容忽视的抗争,抢来民权,抢来自由,抢来每个人的和平共处。
    为公平而战,因战而渴求和平。
    这个可悲的循环与宿命,又有谁能打破呢?
    哪怕你是齐天大圣美猴王孙悟空。
    网络小说有一个特点,想象奇特背景宏大主题鲜明而单一语言风格强烈,今何在的《悟空传》也是如此。作者在小说中完美代入了《西游记》的背景,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把西游写成了神玩弄世人的阴谋和西游众人苦苦挣扎天意意欲随心所欲活出自身的反抗。西游成了神的一个阴谋,它是神的一次欺骗,把拥有毁灭天地力量的孙悟空变成他们之下没有独立思想的一尊活佛,打压试证独我之道的金蝉子转世唐僧。《西游记》里的人物性格在《悟空传》里面被完全颠覆,《悟空传》里的西游是一场与天与神的抗争,何谓天意,不过是强权不顾人权的胡乱安排——唯有人间的不幸,才有神界足够的香火。读《悟空传》是令人意外的,我们为何信天为何信神而不信自己,所谓的宿命只不过是神仙的游戏,那我们又何必甘当棋子,而不指天自宣——“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悟空传》是一曲关于反抗命运的悲歌,人与天斗,妖与天斗又哪有那么容易?全书情节安排颇有禅念,但其中透露出来的却是讽刺禅的意味,诸多豪气而霸道的宣言是它能让读者热血沸腾的原因,而对传统的另类颠覆也是它在网络上成功吸引诸多读者的原因。那个五百年前和五百年后的孙悟空,那个被金箍扣住而散失记忆散失勇气而无法再与诸多仙佛抗衡的孙悟空,安于天命和不甘天命的孙悟空的抗争。《悟空传》里孙悟空最大的对手不是别人,正是自己,当命运把你打压得遍体鳞伤面目全非,你还敢依旧爬起来,顶天立地,指天高呼,我不信天吗?你是选择丢失自我过自在神仙生活,还是坚持自我哪怕那接踵而来的诸天神佛?
    谁叫天庭把握众生,还叫那玉皇大帝喜怒无常。
    风云骤变,阴晴圆缺。
    那些孤灯奋战辗转反侧的夜晚终于是把时间的步伐带到了10月的末尾,昼伏夜出的生物也算经历过一场场白夜行了——在台灯路灯白炽灯下,阳光怎么也找不到当时睡在床上的我,直到它洒向另一个半球。
    好吧上一段自然是夸张手法,随着11月的到来天气也逐渐转凉,体育的游泳—排球课也终于离开了泳池去到了排球场。10月份的最后几天开始在看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不过由于工作比较多也只看到了50多页。感觉内容还算有趣至此不觉得有什么难理解的地方,不过记那些****而来的又臭又长的名字真有点让人叫苦不堪,感觉整本书26万字下来恐怕得有1万字是人物名字。
    自古逢秋悲寂寥,怎么感觉心境也有点跟随着苍凉起来呢。
    喂,谁来手牵手一起去太阳下散步?
    2011年10月31日

    其实我发现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我总在这里发大长篇啊╮(╯_╰)╭
    明知道一长就没什么人看了TAT
    好吧小小声说一句word字数统计里说这篇9320字……
    恩简单点就是该书评里包含:《白夜行》、《生活在别处》、《灿烂千阳》、《悟空传》四本书

    很欣喜。分享也是一种快乐。
    之前一直为自己忙而找借口不写东西。
    其实还是因为自己懒了。
    要改掉这个坏习惯。

    读完楼主的读书笔记,感觉是在督促我奋发,我也希望能抽出一点时间来写Pamuk《白色城堡》的读后感。
    楼主的文采很好,读起来没有修饰雕琢,很清新自然。这是我要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