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内心
  • 浏览:921 评论:9 人
  • 收摊后和棠棣的同事在红棉路的7仔集合。鳗鱼来电:“想去北亭买水果,一起去?”我掂量手中的文学社宣传单,看着橘色的路灯在夜色中显现出浓厚的冷意。
        “下次吧。”然后被她心神领会地轻轻摁断了电话。她的体谅让我一如既往的感动。还有愧疚。
          兵分两路。我被分去和悱、宵夜三个人一起去男生宿舍派单。屁颠屁颠地来到B12。二楼住的是土木学院。一土木男一听到是文学社,竟然马上抢过我手中的传单端详良久,当即报了名。
        对面是人文学院,我们鱼贯而入。客气的招呼,冷淡的回应。
        去了其他宿舍,看到的无非就是魔兽、2K12、三国杀,还有一个是苍老师。
        我们迈出宿舍,笑着轻轻地把门掩上。

        今天听到了一句话:“以前学生的社团中,诗社和文学社人气往往都非常的高,但是现在这类社团恐怕都不存在了。”
        我苦笑了。
        想想这几天的招新情况,感慨良多。
        尽管之前都进行了尽力的宣传,但还是收市惨淡啊。
        不知书友会、知行读书社那边怎么样?
        看到了百团大战第一天同事发的微博:
        “今天是社团招新第一天。1.学生社团虚假的繁荣。2.文学类社团门可罗雀,举步维艰。不仅社会,大学也是如此浮躁功利。3.一团生的火焰好过一千个死的灵魂。4.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如果真是自己的热爱,不必理会他人的说项和冷眼。”
        除了像AC、桌游、双节棍这些好玩的社团热闹点外,其它的社团恐怕都是看热闹的多,参与的少吧?同时,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是不是我们做得还不够好?

    我想,已经没人想要棠棣,只要功利了。
    诗歌?在大学早已被掐断了生命。(无疑,诗让人太反动。)
    文学?《沙漏》、《左耳》、张小娴就是文学。
    ————————————————————————————
    斗胆问问,棠棣的存在是苟且偷生,还是奄奄一息?
    棠棣有过一次属于自己的声音吗?
    棠棣为谁而活,为何而活?
    ————————————————————————————
    唐棣之花,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而远。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其实我一直觉得阅读是一件近乎私密的事情。
    大庭广众之下谈起来颇为不太好意思,虽因为工作关系我经常这样谈起,但本心里说,还是更喜欢一个人读写,然后贴出去给人看,至于别人看了觉得怎样,有没有人看,其实没有多大的关系。
    知己和理解这种东西,得之欣然,失之淡然。
    所以大概文学社的没落也是如此吧,盛世时期的人心总是过于浮躁,主动或被迫地,找不出时间来阅读。
    而真正喜欢阅读的人,大抵比较自我而且随性,甚至清高也可以,总不太愿意随便与人分享。
    这其实很不好。

    做好自己就是最好的宣传。我看过棠棣文学社的杂志,里面的文章还是有质量的。我们总是在关心没人气的事,但是作为棠棣人,应该多点想想建设自身的事。会员无疑是一个协会的血液,足协的人数多了吧,这是人家找对了路,能吸引学生参加,人数多,有活动,证明人家有计划有头脑有能力,能让这几百人都有条不紊地完成一场活动。棠棣人做好自己还要认真地学习别的协会,学习才能保持进步,才会不落后与其他协会。一个协会内部要团结,凝聚力量干大事,有创意但不要花巧,能给学生亮点,提高关注度。
    我是希望棠棣文学社更好的,这不是私情而是一种责任心的驱使。

    2# 束负


        所以我们今年更换新鲜血液后,一直在寻求改变。
    现在面临很大的挑战,但也是一个转机。
    我只想把现在的每一件事尽力最好。对现在的棠棣人来说,也是这样想这样做的。
    去年我们失去了自己的声音,特别对于会员亏欠太多。
    办自己的报纸、“文字漂流”活动,我们会为愿意追随棠棣的人付出更多。

    3# 渔歌悠扬。


      “知己和理解这种东西,得之欣然,失之淡然。”
    这就是我认识的鱼子酱。
    说实话,我希望自己写的东西得到共鸣。不多,一两个就行。
    就像知己,能有一两个就已经很好了,实在不必太多。
    朋友之乐,贵在那份踏实的信赖(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