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與辛棄疾元夕詞比較

- 独立苍茫子 LV.连长
- 2015/2/13 22:45:39
今附兩詞於下:
永遇樂.元夕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
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
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瑕,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撚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雲鬟雪鬢,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易安《永遇樂.元夕》與稼軒《青玉案.元夕》皆聞名於世,著於詞壇,曆世稱頌者甚蕃。今余以鄙薄之才,試比較之。猶以管窺而表一孔之見也。余竊以為較比兩詞,當從詞之語句(即今人所謂修辭)、意境、詞旨、作成年代等相證發較比,及知人論世,方不差失詞之真諦也。拙文從上數項,分別較論之,引前人之經典,與余所拙見相闡發,搏諸君子共指證也。
首先,就語句意境言。易安永遇樂起始二句,當化用宋廖世美好事近及南梁江文通怨別詩(1),其所造意境宏大,色彩絢麗,而於此上而生出“人在何處”句,更顯易安懷夫之情,亦含哀己孤身飄零之意。蓋宏大之境忽發悲情,更增其壯矣。而染柳煙濃句乃渲染春意,吹梅笛怨則蓋用太白詩句(2),若隱若現,以寓淡淡離思之情也。至元宵三句,“次第豈無風雨”與融和天氣相對比,更語含雙關意,竊以為暗有黍離悲新國之感也。“來相召”三句,雖表為易安怕遇風雨,其實為靖康之難,丈夫甍逝,無心賞燈之故而故作推辭也。著者按:“謝他酒朋詩侶”之“謝”猶妙,蓋易安為嗜酒朋交之人(參其《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及《如夢令.昨夜風疏雨驟》可證之),然終能謝其寶馬香車之邀,實為不易也。然此亦表亡國喪夫之痛、所創之深也。
縱觀易安上闋,鋪敘中並寓悲情,乃景情交融之代表也,余竊以為有美成風韻。而以元宵繁盛之樂景以襯己亡國喪夫之哀情,尤王夫之所云倍增其哀也。反觀辛詞上闋,多用典故,用典本稼軒詞所長,今細釋繹之,以與易安詞相較比也。“東風”二句,引東京夢華錄之事,化用蘇味道詩句“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之句,造出佳節萬燈簇簇、火樹銀花之境也。其中以星如雨目燈之多,此比喻以為一絕。“寶馬”句則可參郭利貞上元詩(3),而此三句者,俱為描述元宵盛況也。而“鳳簫”三句,更將此情境推至高潮。(玉壺可參武林舊事元夕條,魚龍舞可參漢書西域傳贊)余謂稼軒上闋,盡其鋪敘之能事,則有耆卿之風。而元宵盛況後,稼軒遂由群體轉為個體,讀至“笑語盈盈暗香去”句,尚覺元宵喜慶之意。然最後三句,冠絕古今,其對比與以賓襯主之法,以述尋他千百度苦而未得,本已悵惘之情,然忽覺其正於闌珊顒望,自元宵盛況至最終悲喜交雜,稼軒一情三唱,自覺盪氣迴腸也。然其中余以為“驀然”一詞勾描尋覓之人不意之態,深以為妙,然結局卻是,那人正於燈火闌珊處,遠望而不可即,所尋渺渺,忽猶目前,卒章顯詞之意境,於細微處見真意,何其絕妙也!
而又細釋易安下闋,其上闋以人我元宵之別相對比以顯其孤寂,而下闋“中州盛日”三句,余以為記得一詞尤應注意,記得乃作者思古而哀今也。而後“鋪翠冠兒”三句,果是易安對當年汴京繁華之懷想,而“如今憔悴”三句,則有念今容難勝舊貌,蓋易安此時已過知天命之年,猶老婦矣,故怕見夜間出去,此謂應不為“懶得”之意,而竊以為應有害怕之意,故只合作“聽人笑語”之態,亦表其今昔盛衰之感,人我苦樂之別。而此三句以平淡入調,更顯易安遣詞造句之造詣,哀情之深也!
以修辭之法總以上述,則易安以今昔對比、人我對比為主,夾鋪敘夾抒情;而稼軒詞與之則有不同,稼軒上闋則主以鋪敘為主,乃後下闋卒章顯志,一鳴驚人。
其次,余將考較其詞旨及創作年代也。論其創作年代,據張端義貴耳集上載“(易安)南渡以來,常懷京洛事,晚年賦元宵永遇樂詞”,而據其歌舞昇平慶元宵之景,則其作成之年乃應為紹興九年左右。而據上述分析,永遇樂詞旨應為易安自南渡以來,其夫亡故,委身于張汝州而意不合,後離異之。(參王灼《碧雞漫志》卷二,引羅大經《鶴林玉露》)感茫茫孤身一人,國恨家愁,無所依靠。忽遇元宵佳節,憶昔繁華故夢,有此所感。實為思亡夫而哀自孤也!反觀稼軒青玉案一詞,後人考釋其年代,眾說紛紜,或說其作於中晚年間,據近人鄧廣銘先生《稼軒詞編年箋注》載其疑作於首官臨安時,余深以為是。蓋稼軒此詞上闋尤多鋪敘,而詞中元宵盛況,亦非後期地方之所能比,況其詞猶偏香豔,與後期悲壯沉鬱之詞風迥異,反與其南歸後首詞《漢宮春.春已歸來》相近,因以其為稼軒早期所作。而關於此詞詞旨,歷代學者各持其說,不能定矣,而近代梁啟超所評為“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吾竊以為深得其旨。人以為稼軒此詞,主旨有二:一則為其自詡清高,不與朝中奸佞之人同流合污,大有屈子“眾人皆醉我獨醒,舉世皆濁我獨清”之意,然余以為其為抒不遇之憤更甚。如按此主旨,則其于臨安為官,以上美芹十論並九議,故不為當朝者用,眾裡尋他,可謂對自身之才自信之言,亦可謂自慰之言,而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則有自憐之意,以高潔之志混於人跡叢中,未為明君所尋,實可自憐也。余謂此亦頗合啟超先生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之說也。二則為愛情說,謂稼軒尋覓佳人,苦不得,而悵然若失之際,忽逢於燈火闌珊處。然余深感此說流於表面,難達稼軒深意。但據鄧廣銘《辛稼軒年譜》載稼軒南歸後娶范邦彥之女,而侍妾亦眾多,恐由此而生出此說耶?俟通治文史之士後證之。
縱觀易安與稼軒之元夕詞,雖同以元夕為主題,然詞旨迥異,所託不同。非深較比無以知之也。
綜上論述,易安與稼軒之元夕詞,其意境一遼闊深沉、一綺麗繁盛;其語句修辭,一今昔對比,融鋪敘抒情於一體,直抒胸臆,一則群單對比,以鋪敘用典造就意境,卒章顯志;其情感詞旨,則一悲壯,一悵然,一哀濃,一愁淡;一強烈深沉,一委婉含蓄;一哀亡國喪夫,華年消逝,一哀懷才未遇,自詡高節矣。
(1) 宋廖世美好事近:落日水溶金,天淡暮煙凝碧。
江淹休上人怨別詩:日暮碧雲合,佳人殊未來。
(2) 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詩》: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3) 郭利貞上元詩:九陌連燈影,千門度月華。傾城出寶騎,匝路轉香車。
文軒寫於廣州大學文清樓
辛卯年五月二十日
PS:上了大學這麼久唯一的一篇所謂的學術小論文……
永遇樂.元夕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
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
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瑕,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撚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雲鬟雪鬢,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易安《永遇樂.元夕》與稼軒《青玉案.元夕》皆聞名於世,著於詞壇,曆世稱頌者甚蕃。今余以鄙薄之才,試比較之。猶以管窺而表一孔之見也。余竊以為較比兩詞,當從詞之語句(即今人所謂修辭)、意境、詞旨、作成年代等相證發較比,及知人論世,方不差失詞之真諦也。拙文從上數項,分別較論之,引前人之經典,與余所拙見相闡發,搏諸君子共指證也。
首先,就語句意境言。易安永遇樂起始二句,當化用宋廖世美好事近及南梁江文通怨別詩(1),其所造意境宏大,色彩絢麗,而於此上而生出“人在何處”句,更顯易安懷夫之情,亦含哀己孤身飄零之意。蓋宏大之境忽發悲情,更增其壯矣。而染柳煙濃句乃渲染春意,吹梅笛怨則蓋用太白詩句(2),若隱若現,以寓淡淡離思之情也。至元宵三句,“次第豈無風雨”與融和天氣相對比,更語含雙關意,竊以為暗有黍離悲新國之感也。“來相召”三句,雖表為易安怕遇風雨,其實為靖康之難,丈夫甍逝,無心賞燈之故而故作推辭也。著者按:“謝他酒朋詩侶”之“謝”猶妙,蓋易安為嗜酒朋交之人(參其《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及《如夢令.昨夜風疏雨驟》可證之),然終能謝其寶馬香車之邀,實為不易也。然此亦表亡國喪夫之痛、所創之深也。
縱觀易安上闋,鋪敘中並寓悲情,乃景情交融之代表也,余竊以為有美成風韻。而以元宵繁盛之樂景以襯己亡國喪夫之哀情,尤王夫之所云倍增其哀也。反觀辛詞上闋,多用典故,用典本稼軒詞所長,今細釋繹之,以與易安詞相較比也。“東風”二句,引東京夢華錄之事,化用蘇味道詩句“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之句,造出佳節萬燈簇簇、火樹銀花之境也。其中以星如雨目燈之多,此比喻以為一絕。“寶馬”句則可參郭利貞上元詩(3),而此三句者,俱為描述元宵盛況也。而“鳳簫”三句,更將此情境推至高潮。(玉壺可參武林舊事元夕條,魚龍舞可參漢書西域傳贊)余謂稼軒上闋,盡其鋪敘之能事,則有耆卿之風。而元宵盛況後,稼軒遂由群體轉為個體,讀至“笑語盈盈暗香去”句,尚覺元宵喜慶之意。然最後三句,冠絕古今,其對比與以賓襯主之法,以述尋他千百度苦而未得,本已悵惘之情,然忽覺其正於闌珊顒望,自元宵盛況至最終悲喜交雜,稼軒一情三唱,自覺盪氣迴腸也。然其中余以為“驀然”一詞勾描尋覓之人不意之態,深以為妙,然結局卻是,那人正於燈火闌珊處,遠望而不可即,所尋渺渺,忽猶目前,卒章顯詞之意境,於細微處見真意,何其絕妙也!
而又細釋易安下闋,其上闋以人我元宵之別相對比以顯其孤寂,而下闋“中州盛日”三句,余以為記得一詞尤應注意,記得乃作者思古而哀今也。而後“鋪翠冠兒”三句,果是易安對當年汴京繁華之懷想,而“如今憔悴”三句,則有念今容難勝舊貌,蓋易安此時已過知天命之年,猶老婦矣,故怕見夜間出去,此謂應不為“懶得”之意,而竊以為應有害怕之意,故只合作“聽人笑語”之態,亦表其今昔盛衰之感,人我苦樂之別。而此三句以平淡入調,更顯易安遣詞造句之造詣,哀情之深也!
以修辭之法總以上述,則易安以今昔對比、人我對比為主,夾鋪敘夾抒情;而稼軒詞與之則有不同,稼軒上闋則主以鋪敘為主,乃後下闋卒章顯志,一鳴驚人。
其次,余將考較其詞旨及創作年代也。論其創作年代,據張端義貴耳集上載“(易安)南渡以來,常懷京洛事,晚年賦元宵永遇樂詞”,而據其歌舞昇平慶元宵之景,則其作成之年乃應為紹興九年左右。而據上述分析,永遇樂詞旨應為易安自南渡以來,其夫亡故,委身于張汝州而意不合,後離異之。(參王灼《碧雞漫志》卷二,引羅大經《鶴林玉露》)感茫茫孤身一人,國恨家愁,無所依靠。忽遇元宵佳節,憶昔繁華故夢,有此所感。實為思亡夫而哀自孤也!反觀稼軒青玉案一詞,後人考釋其年代,眾說紛紜,或說其作於中晚年間,據近人鄧廣銘先生《稼軒詞編年箋注》載其疑作於首官臨安時,余深以為是。蓋稼軒此詞上闋尤多鋪敘,而詞中元宵盛況,亦非後期地方之所能比,況其詞猶偏香豔,與後期悲壯沉鬱之詞風迥異,反與其南歸後首詞《漢宮春.春已歸來》相近,因以其為稼軒早期所作。而關於此詞詞旨,歷代學者各持其說,不能定矣,而近代梁啟超所評為“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吾竊以為深得其旨。人以為稼軒此詞,主旨有二:一則為其自詡清高,不與朝中奸佞之人同流合污,大有屈子“眾人皆醉我獨醒,舉世皆濁我獨清”之意,然余以為其為抒不遇之憤更甚。如按此主旨,則其于臨安為官,以上美芹十論並九議,故不為當朝者用,眾裡尋他,可謂對自身之才自信之言,亦可謂自慰之言,而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則有自憐之意,以高潔之志混於人跡叢中,未為明君所尋,實可自憐也。余謂此亦頗合啟超先生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之說也。二則為愛情說,謂稼軒尋覓佳人,苦不得,而悵然若失之際,忽逢於燈火闌珊處。然余深感此說流於表面,難達稼軒深意。但據鄧廣銘《辛稼軒年譜》載稼軒南歸後娶范邦彥之女,而侍妾亦眾多,恐由此而生出此說耶?俟通治文史之士後證之。
縱觀易安與稼軒之元夕詞,雖同以元夕為主題,然詞旨迥異,所託不同。非深較比無以知之也。
綜上論述,易安與稼軒之元夕詞,其意境一遼闊深沉、一綺麗繁盛;其語句修辭,一今昔對比,融鋪敘抒情於一體,直抒胸臆,一則群單對比,以鋪敘用典造就意境,卒章顯志;其情感詞旨,則一悲壯,一悵然,一哀濃,一愁淡;一強烈深沉,一委婉含蓄;一哀亡國喪夫,華年消逝,一哀懷才未遇,自詡高節矣。
(1) 宋廖世美好事近:落日水溶金,天淡暮煙凝碧。
江淹休上人怨別詩:日暮碧雲合,佳人殊未來。
(2) 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詩》: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3) 郭利貞上元詩:九陌連燈影,千門度月華。傾城出寶騎,匝路轉香車。
文軒寫於廣州大學文清樓
辛卯年五月二十日
PS:上了大學這麼久唯一的一篇所謂的學術小論文……

- jingying
- 2015/2/14 3:52:34
沙发啦。。。

- 杏帘诗
- 2015/2/14 17:22:03
“蓦然”一词,余以为乃忽有所感(直觉)而回首一望。

- 凄夜雪
- 2015/2/15 13:19:14
试之,不甚爽

- 575902499
- 2015/2/15 21:50:15
LZ是091 or 092 ?同是元夕词,那堪此情不同

- 一束阳光
- 2015/2/16 11:48:58
当年学《青玉案.元夕》才知稼轩词也有细腻一面。
而清照先生的词是我最喜欢的清新风,最近在吸收中。
发现记忆啊,没有初中小学那么好了,
只依稀留下印象“绿肥红瘦”。
而清照先生的词是我最喜欢的清新风,最近在吸收中。
发现记忆啊,没有初中小学那么好了,
只依稀留下印象“绿肥红瘦”。

- luhao123
- 2015/2/17 4:37:26
5# xiaoziyun1122
为什么你会觉得我是091或者是092呢??难道我就不可以是101或者102吗??
为什么你会觉得我是091或者是092呢??难道我就不可以是101或者102吗??

- lxd89
- 2015/2/18 2:49:52
6# 乌拉拉
发现记忆没有初中小学那么好是正常的,因为初中小学是属于知性教学,而现在是属于理性教学
发现记忆没有初中小学那么好是正常的,因为初中小学是属于知性教学,而现在是属于理性教学

- dengginger
- 2015/2/18 12:39:51
7# Dicky
因为我们这个学期的作业就是这个啊!!!!!
因为我们这个学期的作业就是这个啊!!!!!

- yanjiankui
- 2015/2/19 7:57:33
9# xiaoziyun1122
那请问我可以是093或者是094吗??
那请问我可以是093或者是094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