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汉

- boxueessay LV.连长
- 2015/2/13 13:08:03
————————————————————————————————————————————
——且评吕雉
“吾微贱之时,娶于阴氏。”
东汉开国之君光武皇帝刘秀对光烈皇后阴丽华情深意切,曾在诏书中这般昭告天下:你是我贫贱时娶的正妻。即便他在建武二年,权益之下封郭孝通为后,十五年后还是以“既无关雎之德,而有吕、霍之风,岂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为由废除了她,立阴丽华为后。
时光倒流回西汉。
同样是贫贱夫妻,吕雉却远远没有阴丽华这样的运气。刘秀诏书中的“有吕、霍之风”,其中的“吕”,指的便是吕雉。即便是在思想开放的如今,吕雉也一向是被人们说成是“最毒妇人心”的代表。然而,史书上的历史不过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女孩,人们对于历史总是有选择性地遗忘。人人都记得“人彘”的阴狠,斥其为“毒妇”,却无人想起刘邦逃命途中把结发妻子吕雉推下车时的凉薄;所有人都说赵王刘如意死得蹊跷,却从没有人想起之前戚夫人的步步紧逼;白登山之围,刘邦以大汉公主和亲匈奴,来换得自己这个帝国的苟延残喘,长乐宫,不过是一墙之隔,他与戚夫人在殿内饮酒,殿外,是吕雉以国母之尊跪着为女儿哀求,只愿刘邦还念着些许旧情。彼时,当她连额头都磕破、鲜血直流时,她的心中,又是何等的悲凉?
这些,没有人会记着,也没有人会愿意记着,流传千百的史书之上,男人的权威之下,一个女人这样卑微的存活。
这个浑身笼罩着耀眼光芒的吕雉,至始至终不过是求得一个“活”字罢了。
她以微弱之躯,凭着胸中丘壑和几分胆识,在这个乱世中,想要活下去,而已。
一、贫贱下嫁,颠沛流离
古代的婚姻大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吕雉父亲在筵席上一眼相中了刘邦的面相,并被其爽朗大气的风度所折服,不过一面之缘,便甘愿把女儿嫁于彼时还是不学无术家穷四壁的刘邦。吕雉出嫁时不足二十,刘邦既年长她十多岁,又已经勾搭寡妇有了私生子,无论如何都不是良配。初时,吕雉堪称为贤妻良母。她作为一个少妇,却对刘邦的私生子照顾周到,没有任何苛刻之举,刘邦在外游手好闲惹是生非,几个月都不回一趟家,吕雉却安安分分地待在家中亲自教导一对儿女、下田干活,不让丈夫有后顾之忧。
刘邦在做泗水亭长期间,一次往郦山押送劳役,路上不断有人逃逸,作为主管的他难逃死罪,便索性带着十几个没有逃走的人跑到芒砀山落草为寇。身为丈夫的刘邦可以不顾家人死活一走了之,作为妻子的吕雉却因此而被投进了监狱。
无论哪个年代,监狱里的日子都是不好过的。尤其是在当时,吕雉作为一个弱女子,无依无靠之下会受到怎样的虐待和凌辱,可想而知。但这些“小细节”,史书上永远都是一笔带过。某次,沛县监狱中的一个狱卒任敖,和刘邦关系不错,看到其他狱卒在虐待吕雉,一怒之下竟然打伤了那个狱卒。从这里我们可以想象吕雉在狱期间究竟过着怎样非人的生活,能够让男人都看不下去。
后来,在萧何的周旋之下吕雉出狱了,紧接着就跟随刘邦辗转各地,随战军中,历经了刀光剑影硝烟战火,一路上颠沛流离。后经彭城之战,吕雉和刘邦以及一对儿女走失,又不幸撞上了项羽的军队,成为了人质。这场人质生涯一过就是两年多,项羽和刘邦逐鹿中原争夺天下,对于他背后的女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好的待遇,吕雉多次徘徊在生死边缘。其间项羽曾把她押到两军对阵面前,威胁刘邦要烹杀了他妻子(所谓烹杀,一种酷刑,把人放在大锅中用柴火慢慢地烧水来煮,直至死亡),刘邦丝毫不放在眼中,对项羽表示要杀就杀。
我不知道那时被绑在城墙之上的吕雉——一个才二十多岁的柔弱少妇,迎着猎猎大风,脚下是万丈高墙和森然铁骑,抬眼看着自己丈夫满不在乎的轻慢笑容时,心里究竟有多哀凉和绝望。哀莫大于心死,便是如此。
她是一个女人,顶得住牢狱之灾,捱得过人质生涯,因为那都是不相干的旁人施加给她的痛苦,但再如何刚毅果断、有谋略、有胆识,却终究是难以承受来自最亲近之人的淡漠。不要说她后来如何无情地对刘氏宗族赶尽杀绝,刘邦首先就对她无义。直至划分了楚河汉界,两军罢兵言和,项羽才把吕雉归还给刘邦。但当她风尘仆仆地回到军中时,面对的不是丈夫的迎接,而是得知刘邦的身边早就有了更为年轻貌美的戚夫人。逃亡途中吕雉被关押在项羽那儿,不在刘邦身边,他就曾把自己的一对亲生儿女推下疾行的车子,只为了减轻重量好让车子跑得更快,不顾儿女和结发之妻的死活,却宁肯带上一个偶遇的貌美少女,刘邦性格中复杂的一面可以窥见一些。
回来后的吕雉经历了种种风霜,容貌自然不如从前,和年少的戚夫人一对比,高下立现。“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凡刚毅果断之人必定也有点心高气傲,对于古代女子来说,最大的羞辱不过两点,一是没名没份,二是贬嫡为妾。她是刘邦的结发之妻、糟粕之妻,刘邦芒砀起事用的是她的嫁妆,手下第一批兵马是她的家奴,大将韩信是她最先慧眼识人留下的,陈平是她替刘邦招揽的,掌握长安一半兵马的中尉是她的亲哥哥,更别提自嫁刘邦以来,她从未过上一天舒坦日子,相夫教子、下田耕地、替刘邦善后、代他坐牢、随他从军、因他被项羽当做人质……这么多年,漫长的岁月中风霜剑影,刘邦怀揣着夺取天下的雄心壮志征战南北,她作为正妻为丈夫的事业出谋划策,以柔弱之躯随侍左右,从不曾主动离开过。如今,刘邦坐拥半壁江山,手下名将良兵比比皆是,身侧又有如花美眷,她对于刘邦,已然没有可用之处。
一句“益疏”,短短两字透露出无限哀凉。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叫夫婿觅王侯。
二、步步惊心,如履薄冰
刘邦的性格中有着非常复杂的一面,他亦并不是愚笨之人。
吕家的势力早已渗透到方方面面,立正妻吕雉为后,不可逆转,不容置疑。
昔日满清顺治皇帝欲立宠妃董鄂氏为皇贵妃时,董鄂氏曾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皇上欲置臣妾于炭火其上耶?”对于最爱的人,往往不是把她置于风尖浪口,让她成为众矢之的,而是护她于身后,保她周全。皇帝的女人不好做,而其中最难做的,便是皇后。后宫女人间的战场虽无硝烟战火,却在举手投足、一笑一瞥间杀机暗现,一句话便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死,这里充满着投毒、暗杀等等一切上不得台面的肮脏手段。所有心计和手段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成的,性格的改变也非大事方可颠覆。
没有了年轻美貌,没有了可以利用的势力,没有了刘邦的宠爱,在后宫这种由累累白骨作为地基的地方,她如果不争,便只有死路一条。活过了战乱,岂甘心于在太平盛世中死去,吕雉,为了活,只能一步步走下去。
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一不小心,便万劫不复。
“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我偏爱吕雉,但纵然我不以挑剔的眼光去看戚夫人,亦觉得她对吕雉只有四个人可以形容——欺人太甚!后宫之间哪个嫔妃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当太子,我承认戚夫人别无选择,她也想做太后,只能千方百计让刘邦立自己的儿子为东宫之主。所有人都这样为戚夫人开脱,说她没有错,是吕雉太过于狠毒、复仇心太强。
但是,从来没有一个人设身处地地为吕雉想过。男人没有,就连女人也极少极少。太多太多的女子痛骂、指责吕雉的残忍,显示自己的善良。
我只想问,如果你是吕雉,你听从父母之命嫁给一个大自己十五岁还有个私生子的男人,这个男人不学无术、最喜羞辱读书人、爱沾花惹草、本性贪生怕死而又自私冷漠,你认了,只想好好过日子,于是你尽心尽力地相夫教子,善待他的私生子,维护这样一个摇摇欲坠的家庭。他带人起义,你因为被舍弃在监狱里,受尽凌辱,你也认了,出来后立刻随军南北,看着丈夫的军队一日日壮大,却还是免不了颠沛流离被项羽追着打。你把儿女托付给他,指望着作为父亲的他会好好对待自己的亲生小孩,却不料他宁可带上一个偶遇的陌生少女,也不愿意因为儿女拖累了自己的性命。你在项羽军中作为人质,做苦役干重活脏活,他却在万里之外怀抱着新得的少女出双入对,当你被敌军绑到他面前,威胁着要烹杀时,时隔两年你再次见到的丈夫,脸上却挂着漫不经心的笑容,带着些许轻慢、些许无赖,几乎是懒洋洋地说,你爱杀就杀吧。当所有这些深入骨髓的痛苦和恨意都经历过去之后,你以正妻的身份成为了皇后,贵为国母,却留不住一颗男人的心,却保不住自己的女儿。你眼看着那少女在他耳边日日吹枕头风,你看着他也心动了千方百计想要废了你的儿子,你急得一个个去找大臣商议,几乎无能为力。夜色如水,长乐宫中笑语喧哗,不过是一墙之隔,殿里的他搂着宠妃笑看歌舞升平,殿外的你直挺挺地跪在寒意料峭的地上,长跪不起,一直用力磕头,直到额头额破鲜血直流,你仍旧不管不顾,只是苦苦地哀求着他不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匈奴人,用女儿的一生幸福来换取短暂的平安享乐。
你是否还会用这样不带掩饰的厌恶眼光看吕雉,你是否还会用这样轻慢的口吻说她是一个毒妇?
所有的这一切,所有死死拽紧衣角都抑制不住的哭泣,所有鲜血淋漓的哀求,所有的胆颤惊心小心翼翼,别人都看不见,别人都不知道,别人也都不在乎。所有人都只看到你对戚夫人的残忍,他们看不到如果是你输了,以戚夫人的狭隘心肠会如何对待你;所有人都只看到你对刘氏宗族的赶尽杀绝,他们看不到你的丈夫至始至终是如何罔顾你的安危;所有人都只看到你发动政变垂帘听政时的独裁专断,他们看不到你在位期间汉朝国力日益强盛,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坚实基础。
他们最看不到的,是你明明身似油煎、心比黄莲苦,却一脸淡漠倔强,从不示弱于人前。
人人皆有同情弱者的天性,哪怕这个弱,只是表面上的弱。
吕雉不是心狠手辣之辈,她本性纯善,她最开始时对刘邦的私生子一直悉心照顾。就算是后来,当她手上沾满了鲜血,心中填满了仇恨,也只是对戚夫人这样而已,其余姬妾她均没有太过为难,她杀尽刘氏宗族,也只是在发泄她心中对于刘邦的仇恨。一个人究竟要被逼到何等地步,才能做出这样的“人彘”创举。一个女人究竟要经历了多少痛苦,才能脱胎换骨?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三、身似油煎,心比黄莲苦
年少时我读史记,读吕雉,为司马迁的观点所左右,认为吕雉不过是有足够的好运气,随便嫁的男人却是开国之君,她只不过是沾了刘邦的光而从麻雀变为凤凰,后来又因为要心怀不满而对戚夫人母子赶尽杀绝,我开始认为她目光短浅,封尽诸吕,却没想到自己死后吕家的破落。
中学时再读吕雉,有了自己的看法,觉得司马迁那老头子毕竟还是古人也毕竟还是男人,在对待女人方面果然观念陈腐。我开始觉得吕雉这个女人非同寻常,在一个男权主义的社会中她能做到这般地步,必定是有自己的过人之处。
如今再读吕雉,心中渐渐泛起的,是仿佛可以和她感同身受的酸楚和哀凉。多少次我读到史记上那对于她的短短评价,司马迁言语中透露出的不屑和批判,多少次我看到写吕雉的历史小说中关于她颠沛流离的一生的描述,多少次我看到周围所有人对于吕雉这个人物的厌恶,我就忍不住想要哭,忍不住觉得满心酸涩。为什么别人看不到你的好,为什么他们不理解你的痛,为什么他们全都是在指责你,而没有一个人,去试着体谅下你,去试着探究下你转变的原因。历史上的后宫中,对待宠妃残忍的人比比皆是,为什么独独是你,要身负这样的千古骂名?
吕雉不才,不过是想要在乱世中保全一点点微薄的幸福。开始想要保全一个三口之家,后来想要保全自己的一对儿女,最后希望的,仅仅是自己能够在后宫中有安身之处。高处不胜寒,皇后这个位置从来都不好坐,东宫这个地方一向是所有人都在觊觎着,一个失去了帝王的爱怜的女人,还能够这样步步为营,慢慢走到了巅峰,她是第一个。
她最大的不幸有两点,一是遇到了刘邦,二是满心维护的儿子太过于心软,理解不了母亲的苦心。这个世界终究是男人的世界,作为她依靠的两个男人都不成事,所以吕雉还是输了。
吕雉死后,吕家满族抄斩。
她于乱世中孤独孑立,身似浮萍,步步惊心,终究还是没能护住自己所在意的所有人。
千万人往矣,再无一人有吕后之风。
——End——
后记:
我只想说我对这排版彻底绝望了绝望了绝望了绝望了!!!!!!!!!
半个小时了都排不出我想要的结果啊坑爹!!!!!!!!
这篇东西其实是写作课的作业啊,原文更长,多处引用,如今放上来的已经是我把很多引用除去、又删减了的版本。
只是,这么长,放这里还真想想有没有有耐心看完。= =
娃儿们,对文学要有耐心啊……
大概是从高一还是什么时候开始,我对吕雉的感情就是欣赏、赞叹、喜爱了,而不是从前的厌恶和批判。
越来越了解关于她的事迹,从历史冰冷的寥寥笔墨中勾勒出她的所思所感、所处的环境,逐渐开始心疼、酸楚,仿佛感同身受。变得当别人指责她时,自己会抑制不住地发火生气。
千百年来女人的心其实都是一样的,无论时一夫多妻制度下教导出来的产物,还是如今开放自由的女性,在感情方面其实都是一样的。需要有多能够忍耐,才能一步步走到那个位置。
我一想起来就觉得酸涩。
不过对于她来说,最不需要的就是同情、怜悯之类的了,哪怕是再多的敌意都好过去面对这样的怜悯。她需要的,或许就是理解和支持吧。
她是汉朝历史上不可或缺的浓墨重彩的一笔,以一介女流的身份,跻身于男人最高统治的世界中。她是第一个,但她永不是最后一个。在她之后,出现了更多有名有姓、血肉丰满、性格坚毅的女性,在历史上赫赫有名,或褒贬不一,或流芳千古。
独独她,让我心疼。
其后的女子或多或少都得到过那个最高统治者的喜爱,唯独她,刘邦至始至终都辜负了她。
有人说,吕雉最大的幸运都是遇到了刘邦这样的潜力股。
在我看来这完全就是笑话,刘邦是她最大的不幸。否则,不入皇家,不做皇后,以吕雉之才,她何愁找不到一个就算不爱她至少也尊重她的男子作为丈夫?
悔叫夫婿觅王侯。
宁愿一生平淡、举案齐眉。
不过,如果历史真的变成这样,她也就不是吕雉了。
得失总是双生双克。她得到了荣耀,失去了幸福;她失去了名声,得到了权势。
我爱这样的吕雉,我爱这样的她。

- 白色冬天
- 2015/2/13 18:17:27
光环的背后,往往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吕后,的确不易...

- 风露华浓
- 2015/2/14 10:24:54
不认识
没耐心
没耐心

- cozig
- 2015/2/15 2:51:36
以前听高中语文老师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读大学的时候也是这样。老师说,这句话是胡适之先生提出的。后来看一本关于胡适之先生的书,才知道真正的版本——“时事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历史不是,因为它总有一个真想。”这句话我相信是真的,是出自胡适之先生的。
楼主的观点比较新颖,道出自己的感受。让我翻开《史记》和《汉书》认真看看史书的记载,你令我有再次翻开史书的冲动。到时再把我的意见反馈给你。
楼主的观点比较新颖,道出自己的感受。让我翻开《史记》和《汉书》认真看看史书的记载,你令我有再次翻开史书的冲动。到时再把我的意见反馈给你。

- PeterXu
- 2015/2/15 18:00:35
4# 诗情画意
哈哈,所以我才说史书上的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女孩。历史总有一个真相,哪怕这个真相无人知道永远湮没在时光中。
哈哈,所以我才说史书上的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女孩。历史总有一个真相,哪怕这个真相无人知道永远湮没在时光中。

- 张老师
- 2015/2/16 4:37:16
每位历史人物都有时代的烙印,吕雉的变化——有一位柔弱的女子变成一个心狠手辣的皇后,是与她的经历和时代分不开的。假若她不曾嫁给刘邦,或者她会是一位令人敬仰的女子。可是历史中的偶然事件都带有必然性,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 bjdfw
- 2015/2/16 23:47:46
师妹真的是一位文采非常棒的人,要是我还是学生,立马会追的(淡定,千万别给x看到了),所以各位混在文学版的少年们,加油啦

- louis100
- 2015/2/17 16:25:58
可以预测,楼主会是毒妇人心,,,

- 岁月流声
- 2015/2/18 0:53:56
8# 不是帅哥
不知道凭什么预测呢??
我只能说,吕雉在男权社会下的历史早已被人歪曲了,本来面目也是。那些史书上的史料不知道楼主有没有加以考证过,如果只是当其为一篇普通的小说,这当然可以,但如果是把其作为一篇研究吕雉的文章,则有点掺杂个人情感而显得武断不客观了……
不知道凭什么预测呢??
我只能说,吕雉在男权社会下的历史早已被人歪曲了,本来面目也是。那些史书上的史料不知道楼主有没有加以考证过,如果只是当其为一篇普通的小说,这当然可以,但如果是把其作为一篇研究吕雉的文章,则有点掺杂个人情感而显得武断不客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