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为心声,文以载道--忧郁不独是文学的别名
  • 浏览:1451 评论:3 人
  • 回话题为“沾上文学是否快乐”一文。
      文学如花,花香,文学亦香,花不解语,文学解语。
      文学是什么,言之有物,作以为文。人有七情六欲,以言具之不可得,于是作文以表之。
      文学不仅限于明媚的忧伤,以45度仰望梧桐树叶落飘零(小四粉别激动)。正如你可以拥有苏东坡高歌大江东去的铜板琵琶铁血豪情,也可以心怀柳三变浅吟低唱执红牙玉板的旖旎柔情,文学书写情怀,能针贬时弊,也能抨击不公。
      有人为他人的不公报打不平,为他人不幸而同情,自然也有人为自己垂帘神伤,顾影自盼,如同受伤的动物独自在角度舔伤口。因为这个世界充斥不公是个事实。从此看忧郁也不过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可能我也不过是五十步笑一百步,毕竟我也不时感慨于“落得个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但是,地老天荒,美人迟暮,喂有文学,常读常新。在有限的岁月里,诉以真挚,表以理智,挖掘出无限的意蕴,这难道不才是文学的魅力所在吗?
      姑且不论忧郁是否应该,哀伤是否值得,但追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心境,哪怕在泛黄的时光中,依然胜似闲庭信步,笑看秋月春风,像大侠般那样的气质才醉人啊!
    后记:无限度的伤春悲秋只能说不成熟啊,但用阅历来换取的成熟,却背上生活不公的枷锁,不能不说上帝老头的残忍阿,这又怎是一句“人生就是上帝咬过的苹果,越是破碎越是意味上帝对你的亲睐”可以掩盖?哎,剪不断理还乱愁的“当悲伤逆流成河”啊……

    那些为了忧伤而忧伤的文学作品(如小四的)只是满足一下小女生的多愁善感,不成熟的人会以为那种伤感也是一种美妙的心境,进而无限度的伤春悲秋,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现在我都不认为那是文学作品,徒有文学之名,没有文学之魂。哪怕拥有再忧伤的故事情节,也应该像楼主说的“依然胜似闲庭信步,笑看秋月春风,像大侠般那样的气质才醉人啊!”那样(没有文采,唯有借用楼主的话了)。忧伤,绝不应该是文学的主旋律,哪怕所述之事是何等的凄凄惨惨戚戚。文学不是让人逃避现实的栖息地,而是让人冲破现实枷锁的精神武器。

    文学当然不全是忧郁的啦,很多人的文字都能够让人觉得温暖、激动人心。
    这是鼓舞和激励。
    心中有所感,述诸笔端。如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