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作家
  • 浏览:1509 评论:8 人
  • 梦想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支柱,而圆梦则是生命意义的某种诠释。
    激情与执着,是当下许多文学青年所追逐的人生目标。

    写作是一种心灵的需要,的确可以带给人许多愉快和享受,但也需要自己牺牲很多世俗性的乐趣。
    想成为一名作家或诗人,首先要把功名利禄看的淡泊,崇尚精神、品德、智慧和思想。在人文空气越来越稀薄的生命高原上,甘于寂寞与孤独。
    这是一个作家或诗人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和价值观念。

    第二,从爱好写作到成为作家,这个过程艰辛而困苦。
    文学的成功是无止境的,一代代的名家既是丰碑又是高墙,丰碑可供后人敬仰与追随,高墙又使很多人畏惧和退缩。所以,对于想迈进这个门槛的人来讲,打好基础十分重要。除了不断地充实知识、砥砺品学,常与文友切磋,常向编辑请教,还要经常发表习作,经常参加文学创作与交流的活动。

    第三,现在的作家和记者,已不像以往那样是无冕之王,所到之处倍受尊重与景仰。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作家必须依附社会环境、文化市场和游戏潜规则而生存。否则,单靠写作能够维持养家糊口,满足衣食住行的也就令人十分佩服了。这也是大多数作家弃文从商、从政的根本原由。毕竟我们不是余秋雨、海岩、铁凝、陈忠实、迟莉、刘震云等等那样的“大家”。

    多读:博览群书,积累语言,增加内部积累;
    多思:遇到问题,包括见闻,都要善想;
    多看:积累见闻,积累素材;
    多听:积累见闻,积累素材;
    多学:学习一些写作方法;
    多写:练习笔头,提高写作水平。
    我想坚持以上六多,就是作家之路,至于何时走到,那要看你的速度了。你的悟性,你的韧性都可以制约你的速度。

    转自网络

    沈从文对“作家”有非常深的体认,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作家观。他认为一个作家应有的素养包括:对文学的充分了解;对现实深入细致的观察;“诚实”地做一切作家应该做的事情;对文学需有宗教般的信仰,永不满足,永远进取;把文学当成一种事业。沈从文的这些观点至今仍有着积极的意义。

    我就一直很排斥做作家,当写作由爱好转为一种生存的饭碗和保障时,功利性增强,更加迫切,更加丢弃不了,那么文字必定会受到影响吧。




        作家不一定以此来做饭碗,相反的是,作家的含义是给予自己一个使命感。
    作家不是谁把写作当做饭碗都能称为作家的,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先驱,唤醒普世民众。
    也许您认为当代的作家不配这个称号吧,但我觉得,作家不再是一种职业,它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6# 芹菜【Merry】


        哈哈,老实说,我没想得那么深,也从没想过配不配什么得问题。
      我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我自己不喜欢也不会选择做作家,纯粹是因为如果我的主要职业是作家的话,那么我必定要为了钱财发愁,那么我的写作我的文字可能就会因为我这种急切的心理而带上了功利性,这是我不想要的结果。所以我不会选择作家这条路。
      再说了,做作家多无趣啊,还是记者好玩。写作什么的,有感而发,对于我深爱的东西,我会尽量让它纯粹些。
      当然,其他作家怎样,会不会这样,作家对于时代的含义如何,配不配,我想过,但我的意思不是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