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日记】关于生存意义

- 微风恒久 LV.连长
- 2014/12/21 13:27:52
昨晚W子突然问我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人生存的意义.....她说遇到很多朋友亲人去世,突然觉得,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就跟没有出现过一样,那么为什么要生存呢?人到底为什么要生存呢?
人总会去想这个问题的...尽管没有正确的答案,但是总需要给自己一个‘答案’的。而我当然是想过这个问题,但是一直并没有用语言去表达过....因为这个给自己的答案并不是标准答案,将这个所谓的答案给别人了,也不一定是别人的答案......我当然知道人总会有天会死去。我经历的死亡并不是特别多,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接触到的死亡也会越来越多.....这大概也是迫使这个常常喜欢看综艺节目的女孩开始思索这个没有答案的问题。而我也将自己的‘答案’给了W子作为参考....
人确实死了以后什么也做不来,什么也感觉不了,生命的记忆就像一场幻觉一样消失了。但是消失了并不代表不存在,每个人能留在这个世界上的东西都不一样,有的可能是举世震惊的什么名作艺术品,有的可能只有微不足道的记忆......但是无论多小的颤动,都有可能在另一个地方引起一场飓风,这也是我们常常听到的‘蝴蝶效应’,留下的东西影响力有多大,没有人可以用一个具体的标准去判断。人一出生就与家人朋友联系起来,并且互相影响.......无论留下的是惊世的艺术品还是微小的记忆.....这些都是人给世界给别人带来的一些影响。只要有人保留了对我的记忆,那么我就是对那个人有了一点影响.......当然,作为一个思想还算积极向上的人,我当然希望能对别人有正面的影响.......这就是我对生存意义的其中一个答案吧。另一个答案就是对自己而言的.......好好的生活,去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做一些让自己感觉到快乐和有意义的事情,例如画画吧~画画对一些人来说毫无意义吧.....画这些东西又不能吃不能卖不能怎么样,为什么要花时间去做这些无意义的事情呢?因为快乐啊,这个理由已经足够了......能见到我快乐,那么我们的朋友和亲人就觉得快乐,那么画画带来的快乐就像蝴蝶效应一样扩散开来.....如果有一个如电视剧般的痴情男子将我的快乐当做他的生存意义,那么我的快乐就成了另一个人的生存意义了= =....开玩笑啦,我觉得我不会赞同我喜欢的人有这样的想法。生命是自己的,所以自己的想法很重要。
我可能真的比一般孩子早熟,我残留的记忆中,我想人生存要干什么...应该是小学时候的事情了,当然直到现在也会想这个问题,每次答案总会有些变化的.......小学的时候算是刚刚开始觉得自己喜欢画画吧,看到栩栩如生的图画就会觉得很厉害......所以看到一些几百年前的名家画作,就觉得很神奇,明明已经死了几百年,为什么看到那些画,会让人觉得就像昨天画出来一样呢?自己是不是也能像这些名人一样,死了几百年后还能有人记住自己存在过呢?......长大后,渐渐知道并不是那么容易成为所谓的名家,但是即使是平凡的人,也有自己的生存理由,就像一个平凡的母亲或者平凡的老师,也像蝴蝶效应一样影响着下一个名家的诞生和成长,尽管母亲和老师也许平凡得很......人与人的交集也算是生存的一个重要意义吧。
虽然我知道我的理解不一定适合W子。但是我也明白在大三这个时期,确实会让人迷茫,因为身边所有人似乎以为这种学生的生活能直到一辈子,从来不考虑如果明天就毕业,你能如何生存下去......在思考生存意义之前,请好好考虑一个更粗俗的问题,就是怎么样生存下去......一样技能和一份工作是很重要的。如果只懂得去思考生存的意义,那么恐怕直到自己饿死的时候也不一定能找到答案.......我们寝室里,在我观察里,一个不太谈论自己的事情,但应该也有自己的打算,一个虽然在读动画系,但是却已经打算往公务员管理层方面努力,不断参加各种管理的培训班和英语班.....而我,也算是有点能打工的技能,也算是有些作品,工作经验上也稍微有一些.....反观W子,是我们之中最没有打算的.....至今也找不到目标.....
跟她谈论了很久,她眼睛有点红了,擦了擦眼睛.......还有一年半的时间,大学的时光还有一年半,请好好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想做什么,找到目标后,就全力去做吧!!在往自己的路奋斗的过程中,也希望能见到身边的朋友能快乐地找到自己的路!加油吧!W子!!

- yands28
- 2014/12/21 18:59:33
对一般人来讲,人生存的意思,就是做开心的事,
家人开心,朋友开心,自己开心,
当然,这太泛了,而且总会有自相矛盾的时候,
所以人生存着,有时候会很郁闷,
哈哈
家人开心,朋友开心,自己开心,
当然,这太泛了,而且总会有自相矛盾的时候,
所以人生存着,有时候会很郁闷,
哈哈

- laigt4769
- 2014/12/22 9:18:46
生存的意义如果上升到宏观的高度,或许是另外一个光景。
假想一下,地球上如果没有生命,没有生存和传承,由于缺少植物、细菌形成的大气成份无法阻拦紫外线和太阳风,水汽从大气层的顶部向外太空蒸发,当然也就不会有海洋和河流。
没有了生命,山川将很快被风化,地球表面除了广阔的沙漠、奇形怪状的山峰、深不见低的大裂谷、陨石坑一般的盆地之外,一无所有~
假想一下,地球上如果没有生命,没有生存和传承,由于缺少植物、细菌形成的大气成份无法阻拦紫外线和太阳风,水汽从大气层的顶部向外太空蒸发,当然也就不会有海洋和河流。
没有了生命,山川将很快被风化,地球表面除了广阔的沙漠、奇形怪状的山峰、深不见低的大裂谷、陨石坑一般的盆地之外,一无所有~

- fei8692
- 2014/12/22 21:24:00
啊com,简单的就是日常生活中找一个人陪你过一生,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话就用开复说的扩大你的影响力,人应该都去学习生死学直面生死。其实人也就在这一遭。

- 云水飘飘
- 2014/12/23 17:44:45
搵啖食;閑到蛋疼。簡而言之。

- hqxy
- 2014/12/24 6:11:11
3# 原原
莫非你是地理学院的~~
莫非你是地理学院的~~

- 天马行空
- 2014/12/24 19:49:24
生命是自己的,所以自己的想法很重要。所以你对人生的答案给不了别人,也不能给别人~~
在思考生存意义之前,请好好考虑一个更粗俗的问题,就是怎么样生存下去......难道思考生存意义之后再思考怎么样生存下去不是更好么?至少可以两者结合起来~~
好像很多人都想着死后还能流芳千古,为何一定要他人的纪念来证明自己曾经存在过呢?这就好像你画画一定要有旁人看着,这样才能证明你画了,岂不多此一举,画画开心,那是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紧要吧。
最后,人生嘛,做自己愿意做,乐于做的事情~~
在思考生存意义之前,请好好考虑一个更粗俗的问题,就是怎么样生存下去......难道思考生存意义之后再思考怎么样生存下去不是更好么?至少可以两者结合起来~~
好像很多人都想着死后还能流芳千古,为何一定要他人的纪念来证明自己曾经存在过呢?这就好像你画画一定要有旁人看着,这样才能证明你画了,岂不多此一举,画画开心,那是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紧要吧。
最后,人生嘛,做自己愿意做,乐于做的事情~~

- paul0166
- 2014/12/25 15:17:21
附上之前写的一篇与此帖主题相近的文章,虽然切入点不是很一样,不过还是有些想法挺相似的:
为什么我们要追问人生的意义呢?
人永远都是意义的追问者,与动物相比,也很只有人才会去追问人生的意义。即使大象对同伴的死亡表现出悲伤,并守护其遗体,但是这也是单纯的悲伤,并不能因此无追问生命存在的意义,更不可能意识到自己终会死亡,没有了追问,又哪来的对生命的明晰,因而也就永远不明白它的存在对于这个世界意味着什么,包括它自然而然的对于这个种族的繁衍。
只有当我们想更好地使用某个物体的时候我们才会去探寻这个物体的存在意义,同样,我们要“使用”我们自己,即更好践行生命这个主体;因为践行,所以我们需要追问人生的意义何在?未经追问的人生,当生命终了时会发现自己一生多半是按照父母或他人的意愿来活着,真正属于自己的想做的事情几乎没有,这种人生的存在只是为了满足他人的对自己的期望罢了,纯粹是为了他人而活着,不是真正的人生意义,这种对生命的践行对自己而言,也许比自杀还有悲哀。冯友蘭在“貞元六書”之《新原人》第三章《境界》一文中曾提出四種人生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按照父母與社會之欺許生活的人,其一生所為不出“功利”二字,且最終是指向利己,這種人生,可以積極奮鬥,可以“成功”,可以是英雄人物,風流才子,但其意義也止於“取”與“占”。
生命主体的存在已经是一种状态,而其意义与本质是存在以后慢慢寻找的过程;生命的最初并不在于对生命意义的探寻。无可否认,我们每个人都是存在的主体,意识里需要肯定自己的存在,否则便会陷入恐慌与虚无,而在于意识到生命将会死亡的不可超越性,并对随之而来的恐惧的追问,这样才开始了追问人生的意义。而只有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客观世界并与之共存,即通过劳动确证自己,自己的存在也才有可能被认可。而动物同样作为一种有生命可言的物种,其本身的意识并不能认识到自身存在这个事实,从而通过劳动确证自己对于动物也就是无稽之谈了。
随即,我们应该讨论如何践行生命的意义?
从改变客观世界的角度来说,首先,我们应该有自我的意识,即确认我们是独立存在的主体;然后就是这个主体能够认识什么?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每个主体对这三个问题的追问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答案。大多数人的行为都不自觉地被限制在已经成形的文化价值观中,并且每一种文化都会从群体的角度来阐释人生意义,但是这种人生意义是得不到实践的,其作用是为个体在探寻人生意义时提供方向。忽视个体的生命意义已經沒有意義可言,直接把群体的生命意义强加在个人身上,那是非常恐怖的事。没有人比你自己更清楚自己想要做什么,应该做什么,真正的意义一定是属于自己的。
我们所寻找的人生意义应该是自己生命的能动性与改造客观世界的结合点,这种人生意义不仅作用于自身,同时也是作用于客观世界,即我们生存其中的自然与社会;只作用于自身的人生意义并没有消除因为得不到确认自身存在所产生的恐惧。最近欣赏了《生命同春》的摄影展,其中图片拍摄取景近乎完美,只是当时觉得似乎主题在于阐释生命犹如春天百花盛开一样绚烂之极,总觉得还少了点什么,其实不然,作品更深层次的含义是春天作为四季播种的“奉献”,于是有了秋天的硕果累累。没错,生命的意义通过实现其价值来体现,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奉献,这种奉献不仅是证明自己的价值,更是帮助他人。這就是馮友蘭所說的“道德境界”。
有一次问年过半百的父亲:你觉得你这辈子就是差不多这样子了么?开这件小店赚钱供你们读书,希望你们将来有个好工作,等你们成家的时候,我倒想回去老家池塘边的那个小屋住……我想,父亲这辈子的意义就在于尽他力所能及帮助我们成长吧!对于建筑工人,通过自身辛劳并供子女上学这就是他的人生意义,因为他没有能力去经营企业;对于科学家,恐怕一辈子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发现为人类的进步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因为他有这个能力,这种高于建筑工人的能力;老师的人生意义莫过于看到自己桃李满天下的会心一笑,作为老师,也只能选择为他人的成长提供帮助……无可否认的是:老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与进步的纽带,最高的人生价值的实现在于帮助他人更好的成长,所以老师的价值也就理所应当地作为至高的人生意义而存在。
每一个个体在生命终了时,其生平对其所在的世界的价值奉献都是对生命意义的一种诠释,这是一种不能衡量对错而只能定性其是否与其文化主流价值相符合的诠释抑或是在某种程度上引领者文化前进的步伐。
寻找生命意义的过程是无止境的,也因为找到了而失去了意义,当你开始寻找时,那个过程才是意义的起点。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目标固然重要,但是前进的道路上风景也是值得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来欣赏的,或许随着前进的步伐,目标有所改变,但是我们前进路上所收获的永远都是最珍贵的。
其实,适合自己与社会的奉献价值才是真正的人生意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想明白:自己这辈子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当该做的都做了之后,我想,这辈子的意义就在这里了。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践行生命的路上通常是艰辛的,也许很多人在激情四射的时候已经想着偷懒;在低落的时候已经打算放弃,也因此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该怎样做”,但是我们大多很少经历“成为”,当它终于到来的时候我们就不知所措了。
既然生命有终点,为何我们不再慢一点?
想着死亡,从而超越死亡。亚当夏娃偷吃了禁果之后,上帝对人类的惩罚——不让他俩吃生命的果实——也不过如此——即使我们吃不了生命的果实不能延长生命那又怎样呢?因为偷吃禁果而原罪,但也因此我们拥有了智慧,我们几乎不能把握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增加他的高度。只是世人总是自寻烦恼,因而多少误了妨碍了生命的拓宽;佛门中人大多都能够放下,因而生命得以延长。难道我们不应该放弃很多不是那么重要的东西么?也许有人说,生老病死本是天意,由不得自己,这其实也是放不下吧,既然改变不了,那自己就尽力让自己内心平静,接受智慧的洗礼,让内心无所畏惧,因而少了些怒气,多了些能量维持生命的灯火……
为什么我们要追问人生的意义呢?
人永远都是意义的追问者,与动物相比,也很只有人才会去追问人生的意义。即使大象对同伴的死亡表现出悲伤,并守护其遗体,但是这也是单纯的悲伤,并不能因此无追问生命存在的意义,更不可能意识到自己终会死亡,没有了追问,又哪来的对生命的明晰,因而也就永远不明白它的存在对于这个世界意味着什么,包括它自然而然的对于这个种族的繁衍。
只有当我们想更好地使用某个物体的时候我们才会去探寻这个物体的存在意义,同样,我们要“使用”我们自己,即更好践行生命这个主体;因为践行,所以我们需要追问人生的意义何在?未经追问的人生,当生命终了时会发现自己一生多半是按照父母或他人的意愿来活着,真正属于自己的想做的事情几乎没有,这种人生的存在只是为了满足他人的对自己的期望罢了,纯粹是为了他人而活着,不是真正的人生意义,这种对生命的践行对自己而言,也许比自杀还有悲哀。冯友蘭在“貞元六書”之《新原人》第三章《境界》一文中曾提出四種人生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按照父母與社會之欺許生活的人,其一生所為不出“功利”二字,且最終是指向利己,這種人生,可以積極奮鬥,可以“成功”,可以是英雄人物,風流才子,但其意義也止於“取”與“占”。
生命主体的存在已经是一种状态,而其意义与本质是存在以后慢慢寻找的过程;生命的最初并不在于对生命意义的探寻。无可否认,我们每个人都是存在的主体,意识里需要肯定自己的存在,否则便会陷入恐慌与虚无,而在于意识到生命将会死亡的不可超越性,并对随之而来的恐惧的追问,这样才开始了追问人生的意义。而只有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客观世界并与之共存,即通过劳动确证自己,自己的存在也才有可能被认可。而动物同样作为一种有生命可言的物种,其本身的意识并不能认识到自身存在这个事实,从而通过劳动确证自己对于动物也就是无稽之谈了。
随即,我们应该讨论如何践行生命的意义?
从改变客观世界的角度来说,首先,我们应该有自我的意识,即确认我们是独立存在的主体;然后就是这个主体能够认识什么?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每个主体对这三个问题的追问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答案。大多数人的行为都不自觉地被限制在已经成形的文化价值观中,并且每一种文化都会从群体的角度来阐释人生意义,但是这种人生意义是得不到实践的,其作用是为个体在探寻人生意义时提供方向。忽视个体的生命意义已經沒有意義可言,直接把群体的生命意义强加在个人身上,那是非常恐怖的事。没有人比你自己更清楚自己想要做什么,应该做什么,真正的意义一定是属于自己的。
我们所寻找的人生意义应该是自己生命的能动性与改造客观世界的结合点,这种人生意义不仅作用于自身,同时也是作用于客观世界,即我们生存其中的自然与社会;只作用于自身的人生意义并没有消除因为得不到确认自身存在所产生的恐惧。最近欣赏了《生命同春》的摄影展,其中图片拍摄取景近乎完美,只是当时觉得似乎主题在于阐释生命犹如春天百花盛开一样绚烂之极,总觉得还少了点什么,其实不然,作品更深层次的含义是春天作为四季播种的“奉献”,于是有了秋天的硕果累累。没错,生命的意义通过实现其价值来体现,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奉献,这种奉献不仅是证明自己的价值,更是帮助他人。這就是馮友蘭所說的“道德境界”。
有一次问年过半百的父亲:你觉得你这辈子就是差不多这样子了么?开这件小店赚钱供你们读书,希望你们将来有个好工作,等你们成家的时候,我倒想回去老家池塘边的那个小屋住……我想,父亲这辈子的意义就在于尽他力所能及帮助我们成长吧!对于建筑工人,通过自身辛劳并供子女上学这就是他的人生意义,因为他没有能力去经营企业;对于科学家,恐怕一辈子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发现为人类的进步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因为他有这个能力,这种高于建筑工人的能力;老师的人生意义莫过于看到自己桃李满天下的会心一笑,作为老师,也只能选择为他人的成长提供帮助……无可否认的是:老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与进步的纽带,最高的人生价值的实现在于帮助他人更好的成长,所以老师的价值也就理所应当地作为至高的人生意义而存在。
每一个个体在生命终了时,其生平对其所在的世界的价值奉献都是对生命意义的一种诠释,这是一种不能衡量对错而只能定性其是否与其文化主流价值相符合的诠释抑或是在某种程度上引领者文化前进的步伐。
寻找生命意义的过程是无止境的,也因为找到了而失去了意义,当你开始寻找时,那个过程才是意义的起点。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目标固然重要,但是前进的道路上风景也是值得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来欣赏的,或许随着前进的步伐,目标有所改变,但是我们前进路上所收获的永远都是最珍贵的。
其实,适合自己与社会的奉献价值才是真正的人生意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想明白:自己这辈子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当该做的都做了之后,我想,这辈子的意义就在这里了。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践行生命的路上通常是艰辛的,也许很多人在激情四射的时候已经想着偷懒;在低落的时候已经打算放弃,也因此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该怎样做”,但是我们大多很少经历“成为”,当它终于到来的时候我们就不知所措了。
既然生命有终点,为何我们不再慢一点?
想着死亡,从而超越死亡。亚当夏娃偷吃了禁果之后,上帝对人类的惩罚——不让他俩吃生命的果实——也不过如此——即使我们吃不了生命的果实不能延长生命那又怎样呢?因为偷吃禁果而原罪,但也因此我们拥有了智慧,我们几乎不能把握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增加他的高度。只是世人总是自寻烦恼,因而多少误了妨碍了生命的拓宽;佛门中人大多都能够放下,因而生命得以延长。难道我们不应该放弃很多不是那么重要的东西么?也许有人说,生老病死本是天意,由不得自己,这其实也是放不下吧,既然改变不了,那自己就尽力让自己内心平静,接受智慧的洗礼,让内心无所畏惧,因而少了些怒气,多了些能量维持生命的灯火……

- lenovohr
- 2014/12/26 1:57:05
。。。
楼主的图片有感觉
楼主的图片有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