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第一次作品)

- 天马行空 LV.连长
- 2014/11/21 22:49:10
惟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人才有真进步 鲁迅
鲁迅先生笔尖发出呐喊声在喧嚣的车鸣声中渐渐的停息,韩寒的“人之初,性本善”的布沉于杯底,已然是病态万千,郁郁而不浮,李敖百本‘危言’书籍能发出点点声音的却只剩下零星。
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很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百年前鲁迅先生的文字上透发出的悲凉在即将开口的我的心中划下点点心痛。我沉默,但是我不充实,我开口却一样空虚。我们已经习惯沉默,却永远鲜少开口,偶尔开口却总是移花接木地造出故事来,不但歌颂生平,还粉饰黑白,扭曲事实。大多数人在事实面前安静的等着看着,一直到自己是成为默剧的主角时,才发现自己已然无法开口。于是我想赶在我还没成为主角之前,勇敢的敲击镌刻着礼仪法规的青铜大钟,不为名利,只想履行在我心中的一句话____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真如鲁迅先生所言的,不断发生的社会现象,纵使你是才华横溢也难以粉饰这些事实。撇开这些事实去空谈要实现社会和谐又有什么作用?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而你要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就需要开口,尝试将麦克风送给每一个人的手上,而不是发展空谈主义,不俯身倾听心声又怎么能了解草根人士的辛苦,不亲身经历又怎么知道底层阶级的无奈。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因为举报”官二代”而被跨省追捕的事件发生,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要禁言了?假若这只是意外事件,那么我们又为什么对不断发生的车撞人事件渐渐无语。
我们不断期待英雄的出现,但却从来不去成为一个英雄,就连尝试去吃螃蟹的勇气也缺乏。我们期待社会和谐,但我们却很少和谐社会,我们期待法律健全,但我们却不敢提出意见,我们期待未来,但我们却不知道因为我们的害怕而逐渐失去未来。为民请命的人不是没有,但是当他们想为民请命时却已经被悄悄的扼杀在摇篮中。
只是一味的歌颂美好,或者一味的逃避是无法让中国人真正耸立在世界园林中的。经济的繁荣是无法掩饰人文精神的贫瘠,但是人文精神的瑰丽却可以使经济飞腾。要引领广东的发展,更大的是中国的发展,尤为关键的是为给‘思想解放’一个大舞台。
思想解放的提出者是梁启超。从清朝末期至迄今,思想是不断的解放了,但是解放了的思想又归于何处?难道我们只能选择去继续沉默,去感受心里面那点点自欺欺人的充实感吗?归结于一句,没有舞台,也没有表演者,空留一地白纸黑字。
依我愚见,思想解放的表现,最早奋发于五四运动。数千年荣耀,近百年屈辱,四万万同胞团结一致。那时,学生是先锋队,而今学生却鲜少开口。国之繁华是每一代人士奋斗而生的,就如火箭由多级动力装置所推进。前一代人不断鞭策我们,望我们以自己数十年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而我们又怎么鞭策我们的下一代,难道就靠我们的沉默,我们那自欺欺人的充实感?百年之后,国之繁华又何去何从?
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
就如大多数人所言,空有报国之心,成才之志,杰出之才,又有何用,只能郁郁而不得志?
恰因如此,所以我们还在寻找发展的道路,我们跋涉于泥泞之中,寻找光明,却不知道我们和光明逐渐擦肩而过。
鲁迅的民族魂是一个民族的精髓,体现一种民族精神,是民族存在的精神支柱。
一个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论经济如何繁华,只要精神贫乏那么便会在一刹那间灰飞烟灭。我们习惯了写歌功颂德华丽异常的文章,却害怕写出自己心里的真心话,如果连语言都欺骗自己的民族,那么我们的魂又如何发扬,我们的国家又将如何?
一股冷气已然不知不觉中渗入社会。越来越多的人着凉,捂住嘴巴而害怕冷风吹袭。看着渐行渐远的魂,许多国人选择沉默,我想开口挽留魂,却发现单凭己力实为单薄,故此少年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为何所忧?魂!
文将于此而止,只愿中国社会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学会开口,学会说真话。经济与人文逐步发展进步,那么国之繁华也将会屹立亿万年而不倒!
鲁迅先生笔尖发出呐喊声在喧嚣的车鸣声中渐渐的停息,韩寒的“人之初,性本善”的布沉于杯底,已然是病态万千,郁郁而不浮,李敖百本‘危言’书籍能发出点点声音的却只剩下零星。
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很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百年前鲁迅先生的文字上透发出的悲凉在即将开口的我的心中划下点点心痛。我沉默,但是我不充实,我开口却一样空虚。我们已经习惯沉默,却永远鲜少开口,偶尔开口却总是移花接木地造出故事来,不但歌颂生平,还粉饰黑白,扭曲事实。大多数人在事实面前安静的等着看着,一直到自己是成为默剧的主角时,才发现自己已然无法开口。于是我想赶在我还没成为主角之前,勇敢的敲击镌刻着礼仪法规的青铜大钟,不为名利,只想履行在我心中的一句话____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真如鲁迅先生所言的,不断发生的社会现象,纵使你是才华横溢也难以粉饰这些事实。撇开这些事实去空谈要实现社会和谐又有什么作用?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而你要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就需要开口,尝试将麦克风送给每一个人的手上,而不是发展空谈主义,不俯身倾听心声又怎么能了解草根人士的辛苦,不亲身经历又怎么知道底层阶级的无奈。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因为举报”官二代”而被跨省追捕的事件发生,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要禁言了?假若这只是意外事件,那么我们又为什么对不断发生的车撞人事件渐渐无语。
我们不断期待英雄的出现,但却从来不去成为一个英雄,就连尝试去吃螃蟹的勇气也缺乏。我们期待社会和谐,但我们却很少和谐社会,我们期待法律健全,但我们却不敢提出意见,我们期待未来,但我们却不知道因为我们的害怕而逐渐失去未来。为民请命的人不是没有,但是当他们想为民请命时却已经被悄悄的扼杀在摇篮中。
只是一味的歌颂美好,或者一味的逃避是无法让中国人真正耸立在世界园林中的。经济的繁荣是无法掩饰人文精神的贫瘠,但是人文精神的瑰丽却可以使经济飞腾。要引领广东的发展,更大的是中国的发展,尤为关键的是为给‘思想解放’一个大舞台。
思想解放的提出者是梁启超。从清朝末期至迄今,思想是不断的解放了,但是解放了的思想又归于何处?难道我们只能选择去继续沉默,去感受心里面那点点自欺欺人的充实感吗?归结于一句,没有舞台,也没有表演者,空留一地白纸黑字。
依我愚见,思想解放的表现,最早奋发于五四运动。数千年荣耀,近百年屈辱,四万万同胞团结一致。那时,学生是先锋队,而今学生却鲜少开口。国之繁华是每一代人士奋斗而生的,就如火箭由多级动力装置所推进。前一代人不断鞭策我们,望我们以自己数十年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而我们又怎么鞭策我们的下一代,难道就靠我们的沉默,我们那自欺欺人的充实感?百年之后,国之繁华又何去何从?
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
就如大多数人所言,空有报国之心,成才之志,杰出之才,又有何用,只能郁郁而不得志?
恰因如此,所以我们还在寻找发展的道路,我们跋涉于泥泞之中,寻找光明,却不知道我们和光明逐渐擦肩而过。
鲁迅的民族魂是一个民族的精髓,体现一种民族精神,是民族存在的精神支柱。
一个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论经济如何繁华,只要精神贫乏那么便会在一刹那间灰飞烟灭。我们习惯了写歌功颂德华丽异常的文章,却害怕写出自己心里的真心话,如果连语言都欺骗自己的民族,那么我们的魂又如何发扬,我们的国家又将如何?
一股冷气已然不知不觉中渗入社会。越来越多的人着凉,捂住嘴巴而害怕冷风吹袭。看着渐行渐远的魂,许多国人选择沉默,我想开口挽留魂,却发现单凭己力实为单薄,故此少年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为何所忧?魂!
文将于此而止,只愿中国社会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学会开口,学会说真话。经济与人文逐步发展进步,那么国之繁华也将会屹立亿万年而不倒!

- m冒泡泡
- 2014/11/22 7:41:03
散文很散啊

- 912058701
- 2014/11/22 15:53:04
顶下,再顶一下

- gameland
- 2014/11/23 13:48:44
嗯,其实我觉得内容很符合心怀天下版啊,不过放在文学版也是很好的。
怎么说呢。
我赞同楼主的观点,但是却不赞同用鲁迅说事吧。鲁迅无法复制,他的人和他的思想他的文章都是那个时代特有的产物,代表的是那个时代的特点,不能够完全适用于现在。
所以大概是我自己的观点主导吧,每次看到有人用很激烈的口吻提到鲁迅和他的思想,他对国人的批判时,心下就有点不赞同。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我很小的时候的想法了。
现在的我,觉得眼光不应该只放在国家上,而应该放在整个人类身上吧。科技日新月异,这个世界无奇不有,每一天都有我们不知道的物种在消失,或许有一天就轮到人类了。这一天或许很漫长很漫长,漫长到亿万光年之后,也或许很短暂,短暂到就是明年。
总之,我的想法就是,不存在一国之差异,不存在一民族之差异,人类这个物种本身就是一体的,无法脱离彼此。当世界只剩下自己一个人时,那种空荡的恐惧是无法想象的。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好,也在不断地谴责国人的素质,但是,一方面,如果我们能够真的做些什么,就更好了。不去恐惧报复,不去害怕道义,单纯地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另一方面,这也不是纯粹国人就有的劣根啊,为什么我总看到的都是说中国人才有的,为什么大家没有想到,那是人类特有的劣根呢。
时光倒流两三百年,现在文明有教养的欧洲人或美国人在工业时代初起的时候,也是和现在的某些国人一样啊。
劣根都是存在的,只不过别人已经用了百年的时间遏制了这种劣根,用法律用教育去遏制。但是我们还没有足够的时间,自五四启蒙思想以来,还不到一百年。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要从思想上改变封建的劣性,哪有那么容易。
啊,不过说起来,现在的欧洲或美国也有很多这样的事情啊==
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执,有阳光的地方必定也有阴影。
怎么说呢。
我赞同楼主的观点,但是却不赞同用鲁迅说事吧。鲁迅无法复制,他的人和他的思想他的文章都是那个时代特有的产物,代表的是那个时代的特点,不能够完全适用于现在。
所以大概是我自己的观点主导吧,每次看到有人用很激烈的口吻提到鲁迅和他的思想,他对国人的批判时,心下就有点不赞同。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我很小的时候的想法了。
现在的我,觉得眼光不应该只放在国家上,而应该放在整个人类身上吧。科技日新月异,这个世界无奇不有,每一天都有我们不知道的物种在消失,或许有一天就轮到人类了。这一天或许很漫长很漫长,漫长到亿万光年之后,也或许很短暂,短暂到就是明年。
总之,我的想法就是,不存在一国之差异,不存在一民族之差异,人类这个物种本身就是一体的,无法脱离彼此。当世界只剩下自己一个人时,那种空荡的恐惧是无法想象的。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好,也在不断地谴责国人的素质,但是,一方面,如果我们能够真的做些什么,就更好了。不去恐惧报复,不去害怕道义,单纯地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另一方面,这也不是纯粹国人就有的劣根啊,为什么我总看到的都是说中国人才有的,为什么大家没有想到,那是人类特有的劣根呢。
时光倒流两三百年,现在文明有教养的欧洲人或美国人在工业时代初起的时候,也是和现在的某些国人一样啊。
劣根都是存在的,只不过别人已经用了百年的时间遏制了这种劣根,用法律用教育去遏制。但是我们还没有足够的时间,自五四启蒙思想以来,还不到一百年。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要从思想上改变封建的劣性,哪有那么容易。
啊,不过说起来,现在的欧洲或美国也有很多这样的事情啊==
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执,有阳光的地方必定也有阴影。

- tdxl2010
- 2014/11/24 1:18:13
或者可能是,然而未必见得

- bushibayun
- 2014/11/24 11:59:28
国家是什么,人民又是什么,民族又是什么,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元朝过去了,明朝的老百姓照样种地生活,到了清人统治,老百姓照样是这样子生活~
或许当时如果大东亚共荣圈的蓝图实现了,今日的中国照样也是中国人的世界~
回想以前,我们比利比亚好不了多少,就是多了一点历史积淀而已~
梁启超提倡君主立宪,我想这是最好的方式,但是历史总是阴差阳错~
元朝过去了,明朝的老百姓照样种地生活,到了清人统治,老百姓照样是这样子生活~
或许当时如果大东亚共荣圈的蓝图实现了,今日的中国照样也是中国人的世界~
回想以前,我们比利比亚好不了多少,就是多了一点历史积淀而已~
梁启超提倡君主立宪,我想这是最好的方式,但是历史总是阴差阳错~

- twtvt
- 2014/11/25 7:46:25
4# 渔歌悠扬。
非洲、中东的人,我们常常认为他们比我们落后得多,但是人家知道民主是什么,还有条件争取,这说明什么(或许说明了他们的政府不够高压,手段不够狠)?再说,台湾,不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么,两党轮流执政的雏形已经呈现了,谁说中国人不能搞民主~?
不是素质问题,是教育教化的问题,是统治者怎么设定一个国家走向的问题。我们这个高压环境,大声疾呼的才是SB,那谁想当SB~
非洲、中东的人,我们常常认为他们比我们落后得多,但是人家知道民主是什么,还有条件争取,这说明什么(或许说明了他们的政府不够高压,手段不够狠)?再说,台湾,不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么,两党轮流执政的雏形已经呈现了,谁说中国人不能搞民主~?
不是素质问题,是教育教化的问题,是统治者怎么设定一个国家走向的问题。我们这个高压环境,大声疾呼的才是SB,那谁想当SB~

- ytpnwx1
- 2014/11/25 21:45:08
想不到,想不到啊,广大居然还有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人。而且一个帖子就让我看到两个。lz跟渔歌。
非常赞同楼主的观点,时人多沉默啊。要么在沉默中爆发,要么在沉默中死亡。为了有朝一日能够有力的爆发,我一直在努力的修学储能。三十年的高速发展,缔造了中国今时今日之繁荣。而高度的繁荣之下,孕育着极具破坏力的种子。这颗种子在媒体,特别是在互联网的发展下,渐渐萌芽。在未来必将喷薄而出。那时候中国将面临一场严峻的危机。届时时势造英雄,届时思想的先驱们将不再沉默!
在富强方面,更挺赞同渔歌的观点,今之天下,于互联网和运输业之飞速发展中已逐步全球化,世界是平的。若单以一国之崛起为目标则局限于爱国精神,有可能导致损害他国利益以增己国之利益。这个属于重商主义,在15,16世纪的西方,已为众经济学家所证实是行不通的,其中包括亚当~斯密。如何才能做大全球这一块蛋糕,避免零和游戏,实现真正的共赢,答案很可能是在中国。
现在,中国要做改革很难。因为各家已经知道他们的利益在哪里,他们会维护他们的利益,不接受变动。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的第一次破后而立。文革之后80年代是新中国第二次破后而立。中国还将有第三次破后而立,但这需要时间积淀。而这一次,破的将是唯物主义,立的将是文革中被我们抛弃的精神文化。
非常赞同楼主的观点,时人多沉默啊。要么在沉默中爆发,要么在沉默中死亡。为了有朝一日能够有力的爆发,我一直在努力的修学储能。三十年的高速发展,缔造了中国今时今日之繁荣。而高度的繁荣之下,孕育着极具破坏力的种子。这颗种子在媒体,特别是在互联网的发展下,渐渐萌芽。在未来必将喷薄而出。那时候中国将面临一场严峻的危机。届时时势造英雄,届时思想的先驱们将不再沉默!
在富强方面,更挺赞同渔歌的观点,今之天下,于互联网和运输业之飞速发展中已逐步全球化,世界是平的。若单以一国之崛起为目标则局限于爱国精神,有可能导致损害他国利益以增己国之利益。这个属于重商主义,在15,16世纪的西方,已为众经济学家所证实是行不通的,其中包括亚当~斯密。如何才能做大全球这一块蛋糕,避免零和游戏,实现真正的共赢,答案很可能是在中国。
现在,中国要做改革很难。因为各家已经知道他们的利益在哪里,他们会维护他们的利益,不接受变动。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的第一次破后而立。文革之后80年代是新中国第二次破后而立。中国还将有第三次破后而立,但这需要时间积淀。而这一次,破的将是唯物主义,立的将是文革中被我们抛弃的精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