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毛心路历程】——思想汇报节选
  • 浏览:1421 评论:8 人
  • ——————————————————
          因为今晚要写党员转正申请,所以翻出了以前的思想汇报看看有什么可以引用的部分。自从成为积极分子开始,已经写了快两年的思想汇报,除非很忙,否则我都是很认真地写,还会保留电子版。虽然不免会出现一些假大空的话,但很多都是自己当月的心声,隔了这么久来看,别有一番滋味。

          最近水版流行“独扣扣不如众扣扣”,本着分享原则,故截取几段上来。不过大概有人不想看,但没关系,肯定有人想看的,这点自信还是要有的。


        【09年10月】
    以前那个懒散的我,很喜欢一句话:要眠即眠,要坐即坐。热即取凉,寒即向火。当时喜欢它是因为觉得那就是我想要的生活,无拘无束,不必受限于人于事。而这一个月来的生活方式,则让我更加喜爱这句话了。这句话表达的是一种平常心,而这世上是没有绝对的事物存在的,所以我以前所追求的不受限始终还是一种相对状态而已。既然外界无法给予我们绝对的自由,那自然是必须通过内心修养来达到这种境界。当我真正感受过什么是忙碌时,我对私人时间和自由状态的理解反而更为深入了。所以我才想用这八天时间,澄清自己的内心。为自己营造一份安宁自在的内在感受。我想,真正的自在其实还是取决于自身的态度。


    【10年1月】

        回来时带了一本书,是新闻中心编辑的一本国庆特辑,我参与了部分收集文稿和后期的校对工作,也因此自己的名字得以在编辑人员一栏里出现。父亲看到这本书时的兴奋程度不亚于我第一次看到此书样本时。虽然他也知道,在这本书的诞生中,我所做的只是最没技术含量的校对工作,但还是不能阻止他常满怀骄傲地拿给来往的客人看。他的眼睛已经不太好了,看文字要带老花镜,但他还是很认真地翻看那本书。看到一天一天变化着位置的书签,我心里竟有点难受。倘若,那本集子里哪怕有一篇是我写的也好啊。父亲这样辛苦地翻阅着他,仅仅因为我参与了该书的编辑工作。
    总有一天,会让他看到我写的文章出现在某本集子里,而不仅仅做一个编辑人员出现。因为他,我想成为更好的人。


    【10年2月】
    说到看书学习,想起了去年十二月份时的“对外汉语教学和语言服务国际研讨会”,因为那时还要上课,只听了一部分的讲座,但还是深为震撼,颇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但感受最深的还是第二天专家们分别演讲后讨论的环节。讨论的房间围坐的都是专家,演讲部分自然很精彩,但当他们自由讨论时,简直就像“禅宗机锋”,一言一词皆是饱含智慧,看得我们自叹弗如。像我这样因有点懒散,所以喜欢用小聪明蒙混过关且经常得手的人,对于下苦功、打基础之类的事常不屑为之。看到他们的对话讨论后,才觉得自己愧为中文系的人。作为一个读文科的人,我真是太懒了些,该读必读的书也看得太少了。故而得从现在补回基础,但愿有所得。


    【10年5月】
    本月在新闻中心的工作也随着招生特刊的排版变得繁重了很多,几乎一有空就得在办公室呆着。想来在新闻中心担任四版编辑已快一年了,上个星期老师忽然问我说,你在这一年里有什么感受。我想了很久,也只得一句“学到了很多”。也许拙于表达,但这句话确实对我来说确是最为贴切不过的。排版编稿之类的技术性习得倒是在其次,重要的是那些难以用尺度衡量的“软实力”,至少在我看来,懂得与不同的陌生人打交道便是很重要的软实力。编辑需要经常跟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从一开始紧张得将所要讲的话语都誊写下来到如今可以态度自然地与人交谈,确实学到了很多。


    【大学生活的反思和计划】

    性格因素让我倾向于自己研究解决问题,在学习上也许有利于思维,但在人际社交方面则成了短处。想来自己大一期间和老师及师兄师姐等过来人的交流太少了,以至于现在会为以前的选择而追悔。
    然往者不可谏的道理我也懂,故而常免不了进行内心挣扎。一方面不自觉地陷于回忆,一方面又提醒自己当前才是可改变的。这种黏液质的个人气质所具有的内倾性让我保持着自持的同时又不免过于隐忍。
    入学军训时曾为自己与他人相比拙劣的运动神经而感伤,却又难与他人言,只得在舍友不在时自己在宿舍练习。在很多时候,我都不愿意轻易在公共场合尝试新事物,只肯做有绝对把握的事情。所以这种因为不懂而着急,但嘴上却不说,仅在私下练习的事是经常有的。只因过于追求稳重平衡,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不高,不安于在众目睽睽之下做没有把握的事是我很大的缺陷。其实从另一方面而言,我想我内心还是带着一定程度的自卑感的,有着严重的输不起的心态。
    大一下学期,因机缘巧合,进入了校新闻中心担任学生编辑。那时才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因被需要而有了存在感,甚至有一种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感觉。之前浑浑噩噩的日子渐渐明朗,我知道因自己有了正确的位置。其实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舞台,我对这份职位有着极大的热爱。在新闻中心耳濡目染之下,也稍微沾了点新闻人雷厉风行的果断气质,懒散习气有所收敛。在新闻中心学到了许多,找对位置真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因为他,我想要成为更好的人。”

    嗯嗯~同感触。我十八年生命中遇到一个无比强悍的人,我永远只能仰头去看他,无法企及,可是却又一直固执地像和他并肩站着,不再被认为是幼稚和天真,不再被护佑在身后,想更快地成长起来,想变得更好,再好一点。
    可以永远被他亲眼看着我的蜕变,不会觉得失望。

    比我写思想汇报好多了,每次都是XX会议召开、XX指导精神、XXX的亲切会谈、XXX的深厚慰问,自己都替自己感到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