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0.4:武汉游手记:一路向北?桂花飘香?黄鹤楼及其他
  • 浏览:3936 评论:9 人

  • 在第一次接到自称是广州日报记者王青的电话时,正值上课时分,老师的大嗓门明显盖过了手机的音量,只是模糊地听到“获奖、免费旅游、武汉”之类的字眼。我头脑马上冒出了“您已成为被李咏‘非常6+1’节目的金蛋砸中的幸运用户,请登录网站×××查询获奖情况”、“恭喜您的手机被××抽奖中了×等奖,奖品是××牌小轿车一部”等等手机屡收不倦的短信,遂不假思索地对同桌说:“丫的现在的骗子都找上门来了。”置之不理。
    下课后又收到王记者的电话和再三解释,才想起在遥远的几个月前某一天看到新浪网和广州日报联合举办一个叫做“试写高考作文大赛”的活动,声称奖品丰厚云云。当时冲着另一网站的万元钻戒大奖兴冲冲地作一文章,就顺便一并发过去,没想到那边钻戒没戴上,这边却因为不知哪个专家看走了眼让我稀里糊涂被评了个优秀奖,奖品为“武汉免费3日游”,于是便有此行及此文。
    首日起个大早,辗转几路地铁到广州南站会见众团友,10点列车开出,一路言谈甚欢。第一次乘坐武广高铁,兴致勃勃。列车以350公里的时速一路向北飞驰,相当稳妥,矿泉水瓶可倒置于桌面而不倒。不久走出南岭,可见江南丘陵分布颇广,途经山洞隧道无数。及至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带,眼前豁然开朗。往窗外望去,田野渐绿渐远,一片片的分割得整整齐齐。田埂上,神情肃穆的牛和人在阳光下,只能见到个轮廓,显得像极了田园风格的配诗水墨画。一处河水欲断还流的,在树丛之间窜高伏低,一半儿蓝得发白,一半儿沉沉的绿。灰色的群鸟左左右右,在河上翩舞不停。道路两旁的树影子一片片的,把明亮的阳光搅得细碎。唯一单调的就是云和电线杆,像恒定的背景图案。白云躺着,电线杆飞到云前。所有景物皆惊鸿一现就不断的奔向身后去了。
    抵达武汉时刚过响午,有大巴在站台恭候多时,甚为周到。第一次来武汉,眼前道路还算开阔,很多高架桥、路面都在施工,一排排巨大的水泥柱子,构成了这座城市的脊梁。导游小席介绍说武汉是一个骑在江上的城市,长江和汉水分别从西南和西北两个方向贯穿整个市区,将武汉分割成汉口、汉阳和武昌三镇。由于该地大学众多——以武汉大学为首的国家重点大学就有7间,包括温总理的母校中国地质大学;大学生占了城市流动人口的一半以上——故武汉又有“大学城”之称谓。
    在汉口一家宾馆放下行李,便到附近找饭店下馆子。武汉第一餐安排有炒萝卜、蒸鸡蛋、肉粉煲等当地的家常菜,还算可口。南方饮食精细,广东人求原味,江南人尚精致,虽然有时模糊一点,口味还是参差分明。整桌饭的亮点是一尾大鲈鱼,味道极为鲜美,颇得广东清蒸鲈鱼之风韵,于是乎不多时便被众人瓜分完毕,皆大欢喜,嘴角留香。
    吃饱喝足后去汉口江滩公园三峡石广场参加2010中国武汉国际旅游节开幕式暨中华婚典仪式,公园的桂花开了,香气袭人,倍感惬意。101对新人从广场后面鱼贯而出,徐徐步入会场。一开始当然是中国特色的领导讲话,先是总结了近几年来武汉国际旅游节的活动情况,进而以点带面,谈到市政府如何如何大力挖掘旅游资源,全心全意给人民谋利益(掌声),并谦称自己能力有限,虽尽力为之仍深感不足,因此需要社会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掌声),最后谈到了本市未来几年的旅游宣传计划,以及若干年计划云云。我听得几无耐心,于是专心数他头上稀疏的头发。
    等了好久的“谢谢大家”(雷鸣般经久不息的掌声)终于憋出来了。领导一句“我宣布,XX旅游节——开幕!”,《爱我中华》等主旋律音乐随之响起,歌舞演员兴奋地和新郎新娘们一起跳起了交谊舞、民族舞、现代舞,广场上顿时热闹非凡,场面如白云大妈所言:“那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呀。”几首歌、几支舞过后便是宣誓,新人们跟着主持人念念有词:“亲爱的,我们结婚吧!让长江作证,让武汉见证,把我们的百年好合,缔结在高山流水的知音江城武汉!”个个脸色甜蜜而庄重。
    庆典最后是众新人与歌女舞娘们合影,我看着那些打着厚厚面霜的新娘们在年轻的女孩面前显得暗淡无光,想象着她们即将走进围城生儿育女整天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场面,便觉光阴似箭,红颜易老——她们年华的逝去胜似一脸晚霜味道随风散去的速度,而好的粉底液也只不过是延缓酒入愁肠化做相思泪的过程。惋惜却又无可奈何,曹雪芹借林黛玉之口轻吟“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道的就是此千古之憾。

    当晚和同行几位美女逛武汉著名的江汉路步行街,司机好心提醒在此有大量的黎叔亲切等待着问候南方来的傻根,故对此地倍生敬畏。比之广州,武汉步行街的特色是地摊众多,使得本来就不宽的路面更显狭窄。一路经过林林立立的小摊档、商店、超市,遍尝武汉糕点、菱角、蒸包等当地小食,大快朵颐,此为旅游之乐也。
      翌日早上到游客必去的户部巷小吃街吃早餐,要了一碗当地有名的热干面,比起广东的面条显得浑厚有余,细巧不足。吃上几口,方觉该面劲辣,满嘴火焰山,用了整整一支矿泉水才将嘴里的火熄平。
      上午游东湖,比杭州西湖还要大很多,风景不错。午餐终于吃到了传说中的武昌鱼,味道鲜美一如昨天的鲈鱼。毛主席的诗词《水调歌头.游泳》中有“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一句,说的就是此鱼。大概如苏东坡之于东坡肉,武昌鱼也由此而闻名于世。
      下午登黄鹤楼,崔颢的《黄鹤楼》七律:“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显然已成绝唱,该文在景区内随处可见。据说当年李白登上黄鹤楼也想题诗,不料看见崔先生的诗词先写景后抒情,一气贯注,浑然天成,只得对准备好笔墨纸砚的地方官打哈哈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就此搁笔。有众多名家在此留步,黄鹤楼自然声名鹊起,就此成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站在黄鹤楼上“极目楚天舒”,可远眺长江,雄伟的武汉长江大桥横跨大江两岸,主席云“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诚然是哉!
       
      晚上十点登游船夜游长江。黑色的天幕面无表情的沉肃,寥寥几颗碎钻一般的星洒下微弱的光。江水在脚下缓缓流淌,游船的发动机不停地轰鸣着,辗过了平静的江面。江岸两旁的景色略嫌单调,听团友说不如夜游珠江看得丰富。秋之夜晚,多少有冬天的感觉,渐行渐觉冷。我将双手互相揉搓,来回踱步,借以取暖。随着一个多小时后轮船靠岸,第二天的行程也由此结束。
      第三天游最后两个景点:古琴台及归元寺。位于汉阳区龟山西麓、月湖东畔的古琴台因一典故而闻名——相传春秋时期楚国琴师俞伯牙在此鼓琴抒怀,山上的樵夫钟子期能识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伯牙便视子期为知己。几年以后,伯牙又路过龟山,得知子期已经病故,悲痛不已的他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后人感其情谊深厚,特在此筑台纪念之。由相遇到相知,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之情已成千古佳话。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倘若有幸,夫复何求?
      接着去不远处的归元寺,逐一观赏了放生池、大雄宝殿、藏经阁、大士阁、念佛堂等佛教建筑。逢上十一黄金周,寺庙香火鼎盛,信男善女们从全国各地汹涌而至,为自己及家人祈福许愿。大雄宝殿里的男男女女跪在佛象前,如小鸡啄米似的做着头部大幅度摆动,之后在袅袅香烟中,将大面额的人民币丢进功德箱。眼前金口缄默的菩萨是不会享用阳间的阿堵物的,只是那些假和尚们落得中饱私囊脑满肠肥。世上的骗子形形色色,如这般合法的职业骗子,倒是做得轻松逍遥,几乎是一本万利的好职业。佛门本是清静之地,现在却在游人的熙熙攘攘中变得浮躁至极。跪拜是我所不愿的,顽固不化如此,看来我终究是做不成善男信女中的一员了。
      下午4点,高铁飞驰在归去的路途。大片大片云影般的树荫不断抚摸着车窗,田野的角度渐次倾斜,湖水如明镜般映照出列车的掠过的倒影,温暖的阳光轻轻洒在大家的身上,那是一张张疲乏而幸福的笑脸,我融入其中,体味着生活的全部诗意与梦想。

    呀,武汉啊。。。
    之前我妈三八妇女节= =  单位组织去武汉旅游。。。逛了武大,买了几张学生自制的书签,里面夹着樱花,很漂亮呢,哈哈,不过我送了好多给朋友了。。。
    黄鹤楼也很妙,很漂亮,我妈拍了好多照片。师兄也觉得吧?
    崔颢的诗无人能及了。

    6# 渔歌悠扬。

    嗯嗯,这次我没去武大,是最大的遗憾。
    黄鹤楼的话如果游人不要太多就好了,真的。
    中国的景点每逢节假日都是人挤人,少了点轻松观赏的雅致。

    哈哈,中国人多嘛。。。说到这,马寅初老先生文革前第一个提出计划生育,后来还被批得很惨,结果历史证明他是正确的。。。
    每次节假日都是这样,人潮如蚁涌,无穷无尽的样子,放眼望去人头一片,多得让人绝望= =
    我有个朋友,是旅游达人,支持slow travel的,都是寒暑假去,最疯狂的一次是因事假期没去成,开学后请了两星期假,背个包就跳上了车走人旅游去了。。。
    我想去看看黄鹤楼。

    8# 渔歌悠扬。

    黄鹤楼适合秋日登高,不过似乎当地人对其评价不高。也许距离太近让人不懂珍惜吧。

    说到这,我突然想到一件很囧的事= =
    我们高中的外教曾说过,外国人眼中常以为大笨钟就是在伦敦看到的那个高楼上的巨大钟表,其实不是。。。其实大笨钟是在里面的。。。所以他作为地道的伦敦人都从来没有见过真正的大笨钟。。。
    当时我们全班就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