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隽同学之)访旧半为

- 婆娑叶 LV.连长
- 2014/8/14 13:12:54
翻一下年代久远的日志,我去过恩宁路225号那家旧书店,当时评价并不好
最近看各新闻工作者对亚运整饰工程颇有不满,
加之新一期城市画报登了批广州旧城保护小组的摄影作品
其中一幅,便是这店,靠墙一架书,半边辟为“文物”(或称工艺品)卖场,
店主夫人还要不时接点缝纫活补贴家用
本城另有媒体,刊载店主访谈,说西关剩两家旧书店,还有一家在长寿西路
“没进新书了,卖完也就散了,租金又贵。”
当年我只是挑剔他们没好书,价又高,没有体谅小商户挣扎求存的辛苦
触动了某条神经
便在炎热的午后一点,坐完地铁,黄沙B口出
见到丛桂路,走到头,就是恩宁路
广州最长的骑楼街
探头望,失落,已经涂饰成新簇簇的样子,仿佛不成器的影视城布景
店铺开门的寥寥可数
莲香楼倒是依旧,二楼有伙计正吃着
余下几家多卖生活百货,
前面就是繁华的上下九
书店,当然早就扯起铁门了,四点,阳台上几件翻飞的衣物,证明有人住
百无聊赖,看下詹天佑的故居,
人也不多,只是那条小巷聚集了一批街坊,围着两扇大铁门
镇定啊,社会和谐又美好,
他们只是接小孩放学
故居内,欣赏了清政府的选派小童留洋简章
当年出国可没现在馨香
摸了摸粤汉铁路的枕木
看到西关二斋(李曲斋、朱庸斋)的书法集子,摆在纪念品专柜内,标价当然是换过了
阿姨扇着报纸,
微风
融入石板街上的热浪中
最近看各新闻工作者对亚运整饰工程颇有不满,
加之新一期城市画报登了批广州旧城保护小组的摄影作品
其中一幅,便是这店,靠墙一架书,半边辟为“文物”(或称工艺品)卖场,
店主夫人还要不时接点缝纫活补贴家用
本城另有媒体,刊载店主访谈,说西关剩两家旧书店,还有一家在长寿西路
“没进新书了,卖完也就散了,租金又贵。”
当年我只是挑剔他们没好书,价又高,没有体谅小商户挣扎求存的辛苦
触动了某条神经
便在炎热的午后一点,坐完地铁,黄沙B口出
见到丛桂路,走到头,就是恩宁路
广州最长的骑楼街
探头望,失落,已经涂饰成新簇簇的样子,仿佛不成器的影视城布景
店铺开门的寥寥可数
莲香楼倒是依旧,二楼有伙计正吃着
余下几家多卖生活百货,
前面就是繁华的上下九
书店,当然早就扯起铁门了,四点,阳台上几件翻飞的衣物,证明有人住
百无聊赖,看下詹天佑的故居,
人也不多,只是那条小巷聚集了一批街坊,围着两扇大铁门
镇定啊,社会和谐又美好,
他们只是接小孩放学
故居内,欣赏了清政府的选派小童留洋简章
当年出国可没现在馨香
摸了摸粤汉铁路的枕木
看到西关二斋(李曲斋、朱庸斋)的书法集子,摆在纪念品专柜内,标价当然是换过了
阿姨扇着报纸,
微风
融入石板街上的热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