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题千里的《与你为邻》
  • 浏览:344 评论:8 人
  • 与你为邻

          幼时背过的《增广贤文》里有这样一句: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当年的我自然未能体会句中深意,但那时的邻里氛围至今记得。

          九十年代空调还不常见,一到夏天,很多户人家的门都开着,上下楼梯的人经过时便会自然而然地打招呼。我们住的地方还没有运行小区管理模式,开放式的园子让邻居的定义宽泛了许多,邻里之间的往来非常频繁,彼此都很熟悉。相处十几年里也有一些不好的回忆,邻里偶尔也会发生无伤大雅的争执,但冷静下来后还是能照旧友好相处。

          常言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其实邻居在某种意义上而言也是我们出门在外时的朋友。能成为邻居是一种难得的缘分,犹如“十年修得同船渡”。做邻居的时间短则几天几月,长则几年十几年,甚至有可能是一辈子,邻居无疑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都生活在由邻居们所形成的环境氛围中,我们在和他们做邻居,也在和他们的品格行为做邻居。古时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邻居的为人对我们的影响显然是极大的。那时住在隔壁的阿姨画画很有天赋,经常去串门的我审美观明显受到了她的影响,现在写字画画时还是带着那种印记。

          几年前我们搬家了,住进了花园小区。住处明显比以前舒适,但童年记忆里那种温馨的邻里关系却在日渐淡化,搬入不久后就觉出了跟以前相比邻里之间的差异。以前那种美好的相处模式开始出现了断层。厚实的木门永远是关着的,人人时刻步履匆匆,日日相见亦不相识。明明住得那么近,却觉得距离很远。城市里的房子越建越高,楼层数不断增加,住在同栋楼的人越来越多,但人和人的交流却越来越寡淡了。钢筋森林里的人情冷漠早已司空见惯,邻居的存在感逐渐淡薄,邻里文化仿佛也日渐衰微。

          睦邻友好一直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现状却不容乐观。物质横流的社会里,很多人都热衷利益,疏于身边的温馨小事。而不肯吃亏的心理让“各人自操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情况愈来愈普遍。经济发达了,精神文明也得随着发展而非原地踏步甚至后退。古人能有礼让三尺而成“六尺巷”的气量,今人也应将更多的关心给离自己的邻居。




        感情很真。看到题目还以为这是篇零分作文,所以看完这文章有点痛心呢,以为会很低分。哈哈,一个高考生不可能写得这么好吧

    6# pengshao

    嗯嗯,写完了才发现我没点题,关于“你”,直接转化为邻居了。
    至少也是扣题不密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