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藏书》(博尔赫斯)摘录
  • 浏览:1132 评论:8 人
  • 《私人藏书》(博尔赫斯)摘录

    四月份看书笔记。图书馆博尔赫斯的书都看完了。
    因为忙不能手写只能打字,不过这样也方便交流。
    博尔赫斯就是座图书馆啊,阅读量和记忆都惊人。
    看到错别字的麻烦指出,谢谢~~
    ————————————————————————————————————————————


          让别人去夸耀写出的书好了,我则要为我读过的书而自诩。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的脑中会有一套浩繁的藏书形成,那是由曾经让我们爱不释手并且极想与人分享的书和文字组成的。这一私人藏书中的每篇文字不一定都很有名。原因很清楚。传播名声的是大学里的教授,他们感兴趣的不是文学的美而是文学的运动、年代以及对一些作品的繁琐分析(那些作品似乎不是为了使读者愉悦而是为了让人分析而写的)。

    易卜生《彼尔?英特》《海达?加布勒》
          易卜生众多信徒中最杰出的一位——萧伯纳——在其《易卜生主义的精髓》中说,要求一个作家解释其作品的意义是荒谬的,因为这种解释可能正是作品所要寻找的。寓言的创造总是先于其寓意的理解,就易卜生而言,其创造的故事就比故事的命意更重要。可当易氏的作品上演时,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多亏了易卜生,一个女人有权过自己的生活这样一个论点现已成为常任见识。

    在原业平《伊势物语》
          加藤在其所著的《日本文学史》中,把他与唐璜相比较。不过《物语》中虽有不少艳情描写,这种比较却站不住脚。唐璜是一个勾引无数妇女、胆大妄为地去触犯法律(他明知那是神圣的法律)的放荡的天主教徒;在原业平却是生活在一个未受道教和佛陀八正道熏染的不信神的蒙昧世界中的享乐主义者。日本的这些处于善恶的此岸和彼岸的古典作品尚不识道德与不道德。

    索斯坦?凡勃伦《有闲阶级论》
          在这部写于1899年的书中,凡勃伦发现了有闲阶级并对它下了定义。这个阶级的奇怪的责任是炫耀财富,所以他们只在某个区居住,因为那个区有房价昂贵的名声;李卜曼或毕加索之所以索价很高,不是因为他们贪婪,而是为不使买者失望——买主是想表明他们付得起一幅带有这些大师签名的油画。照凡勃伦的看法,高尔夫球的兴起是因为那种运动需要很大的场地。他还错误地断言,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是基于那是两种无用的语言这一事实。要是一个经理没时间挥霍,他的妻子儿女便会替他去做——时装的周期性变化正是为他们提供标识。

    安东尼?加朗选编《一千零一夜》
          质与量进行比照时一般都会倾向于前者,这是传统的做法。不过,有些作品却要求后者,要求不惜篇幅。《一千零一夜》,必定是一千零一。有的抄本说成一千夜,然而一千是一个不定数,是“很多”的同义词。一千零一则是个表示无限的数——一个无限而确切的数。据揣测,加上一是出于迷信,对偶数的敬畏。不过,认为这是一个美学发现可能更为妥当。

    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贫穷的小国爱尔兰,现金人口不过三百万,却奉献给世界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人才。第一位是斯科托斯?埃里金纳,他在9世纪勾画并阐明了一种泛神论;乔纳森?斯威夫特当然不是最后一位。他出生在都柏林,同奥斯卡?王尔德一样,毕业于三一学院。作为道地的爱尔兰人,伦敦对他具有极大地吸引力,就像那么多阿根廷人被巴黎所吸引,那么多南美洲人向往布宜诺斯艾利斯那样。他尝试写作难以掌握的品达体颂歌,他的亲戚约翰?德莱顿对他说:”乔纳森,你永远成不了诗人。“但他当了诗人,不过是以另外的方式。他致力于政治,从自由党转为保守党。他在1729年发表了”为方式穷人的孩子成为其父母负担的一个小小的建议“。这个方案远比九重地狱可怕,”建议“设立公共屠场,以便父母们出售特意喂肥的四五岁的子女。他在小册子的最后一页说自己并非出于私心,因为他本人并无子女,就是想生也为时已晚。他盼着早日死去,却在身心的巨大痛苦中等了三十年才等来死亡。”想到斯威夫特,“萨克雷写道:”如同想到一个强大帝国的衰落。“吉卜林指出,作家可以杜撰故事,却从无知道寓意何在。斯威夫特本想审判人类,不料留下了一部供儿童阅读的书。其原因是:“儿童们只读里梅尔?格列佛船长所作的最初两次旅行,而不看后面几次恐怖的旅行。”

    伏尔泰《小说集》
          没有一天我们会不用“乐观主义”这个词,该词是伏尔泰铸造出来用以反对莱布尼茨的,因为后者曾证明——竟然无视《旧约?传道书》并得到教会的许可——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可能存在的世界中最美好的。伏尔泰非常理智地否定了这一言过其实的意见(用简单逻辑推论,只要做一个噩梦、长一个肿瘤,即可使这种见解站不住脚)。莱布尼茨也可能会反驳说,一个把伏尔泰赐给我们的世界应有某种权利被认为是最好的世界。

    这么严重

    诗集:《面前的月亮》《圣马丁札记》《另一个,同一个》《铁币》《雨》《布宜诺斯爱丽斯激情》《夜晚的故事》《天数》《密谋》
      散文集:《探讨集》 《我希望的尺度》 《序言集成》《什么是佛教?》
      传记:《埃瓦里斯托.卡列戈》
      论文集:《讨论集》
      短篇小说集:《恶棍列传》 《沙之书》《梦之书》《小径分岔的花园》 《虚构集》《虚构集》《阿莱夫》
      小说集:《杜撰集》
      诗歌散文集:《影子的颂歌》 《深沉的玫瑰》 《阿德罗格》
      演讲集:《博尔赫斯口述》《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