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的七八事
  • 浏览:1272 评论:7 人
  • (一)前言

            这两天文学版流行说关于书的事,虽然本人平生为人十分低调、谦虚及谨慎,从不跟什么潮流,但这还算是件雅事,同时为了感谢此版版主三变兄在灌水版对我的大力宣传,为了表示对她五毛事业的支持与鼓励,就决心写下此文,也当是缅怀下当年那个喜欢搬个小板凳猫在墙下、捧本书读得如痴如醉的那个小男孩,我想对他说我很想念他。

    (二)第一次亲密接触

          忘记自己的第一次的理由不多,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自己不愿想起;
          二、确实是时隔太久已经忘却;
          三、次数太多,不知道哪次才算第一次;
          四、装逼。
           
          我不知道我属于哪种,或是哪种都沾点边,反正就是想不起看的第一本书是什么,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看书的。只大概记得,很小很小的时候(3~4岁?),就跟爸妈在一山区小学生活了,根据史料记载,好吧,是我妈口述的,有次那小学期末考试,还是小屁孩的我在教室门外玩泥巴,把一年级还是二年级的语文课本背了一遍,把一位来监考的外校老师深深的震撼到了,对我爸妈叹曰“此子非池中之物,必将成为传说”。所以除去其中我杜撰的成分,大概可以推测出,我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不是给了一年级的语文课本就是给了二年级的语文课本。至于到底是一年级还是二年级,我直到现在还纠结着。
           
          可能有些同学看完上面这段话觉得我太装了,那我索性就更装一点吧,最早有印象的一批书是小学三四年级看的历史演义小说《薛仁贵征西》、《薛丁山征东》、《薛刚反唐》、《三杰八俊十二雄》、《封神演义》之类的,是从我爷爷的衣柜(你没看错,确实是衣柜,不是书柜)里翻出来偷着看的。但记忆最深刻的一部还是《绿野仙踪》,因为那本书有很多地方标明“此处删去XXX字”,当时我以为是作者偷懒,或者纸不够用了才这么写,也是从那时起,我养成了写作文爱用省略号的习惯。
           
          那个年代书籍是奇缺的,为了能看到更多的书,我利用身为教工子弟的号召力,在班内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图书角活动。所谓图书角,就是拿个破硬壳纸箱,把大家收集到并贡献出来的图书放进去,然后扔到教室后面的角落里。当然,我顺理成章的成了图书角的角长,所有同学从图书馆借书都必须经过我同意,借的书必须是我没有在看的。那个阶段我看了大量的小人书(你不能指望小学生的档次有多高……),以及一些武侠小说残本(没有封面封底、只有中间一截、残缺不全的那种简称残本)。小人书形象生动,情节丰富,通俗易懂,内容无所不包:武侠、历史、战争、神话……,实在是以书换糖、以书换作业的极品装备。借着小人书的东风,我开始知道了很多历史人物和传奇故事,像杨家将、霍元甲、燕子李三、岳飞、水浒、三国演义、嫦娥奔月、八仙过海、葫芦兄弟……,当然也少不了打小日本、抓特务题材《铁道游击队》、《二个小八路》、《智擒XXX》之类的。在这些小人书的熏陶下,同学们都纷纷提出自己想做警察、解放军、八路军、国家主席等等伟大的革命理想。
           
          我的对头--另一位教工子弟看不惯我一个人出风头,联合一群没借到书看的同学占领了教室的另一个角落,与我角分庭抗礼。班内很快分成了后右角派和前右角派,两派成员互不理睬,不跟对方说话,甚至出现打架斗殴现象,班内形势一时之间极为严峻。我本着团结同学,营造班内和谐学习气氛的精神,提出共同执政、民主借书的政策,很快把另外一角兼并了,挽救了图书角,挽救了整个班级。
           
          图书角最后的结局我已经忘记了,或许是因为涉嫌非法组织被官方取缔了,又或许因为学校厨房在大雨时塌了教室要检修学生要搬迁到另一处时图书角也就无疾而终了,还或许因为我五年级随父母搬到另一个镇的小学以致群龙无首作鸟兽散了。总之,我是不记得了,但他确实存在过。
           
          (插播一段广告,1990年至1996年就读于广东省南雄市邓坊乡(现在应该是镇)马战小学的徐承凤(女)同学,我是你二年级到四年级的同桌,如果你还没结婚的话,看到此帖请速与我联系。)






    (三)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应该说,男儿心中都有一个武侠梦,特别是在游戏机室遭遇打劫的时候……我的武侠梦萌芽于小学时候那些武侠小说孤本,主要以梁羽生的小说《金弓玉海缘》、《七剑下天山》之类的为主,这类小说大多憎恶分明,不是英雄好汉对抗朝廷鹰犬就是白道对付黑道,和现在的奥特曼打小怪兽有异曲同工之妙。
            到了初中,我们的中学也有图书馆,但只有一个教室大小,而且不能进馆借书,得先在门口那几个柜子里查询书卡,得到书的编号写在借书证上,然后交给馆内的老师,老师再交给专门负责找书的学生去把书取来,而且如果这本书被借走了,还得再填写一次借书证。于是我班结成借书联盟,把借到的书都交换着看,最大程度的提高书籍利用率。这期间我看完了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卧龙生的《新仙鹤神针》、温瑞安的《四大名捕会京师》等等。

            但学校图书馆远远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买书来看更是绝无可能的,这时,租书铺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问题。租书铺里的书主要以武侠和言情小说为主,一般每本书压金十元,每本每天收费一毛。借书的问题是解决了,但看书还是个的问题。在课堂上看,一不留神被老师缴获那可亏大了,在家里看得随时关注房间外面的动静,同时要选好恰当的藏书地点,被家长发现挨骂那是小事,断供才是最要命的。我藏书的地点随着季节而变化,冬天可以藏在被子里--把被套打开,把书塞进去,然后叠得整整齐齐;夏天没被子,藏在书桌两个抽屉中间的空隙也是不错的选择。

            既然说到武侠,那就绕不过金庸和古龙。金庸的作品很容易让人着迷,对人物的刻画生动细致,代入感非常强,一捧起书来就再难放下。当然,最引人入胜的还是关于爱情的描写:相貌平平却又极其聪慧灵秀的程灵素,明知无望,仍是不改初衷,“我爱你,却与你无关”,最后为救胡斐了却一生的悲情,端的是荡气回肠,实在让人扼腕叹息不已;无瑕无邪的郭襄一见杨过误终身,骑着青驴唱着李莫愁唱过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孤身一人踏遍天涯,苦苦寻觅二十四年,最后只落得峨嵋的青灯孤影。



    ……………………………………………………未完待续……………………………………………………

    占位鄙视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