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是最重要的
  • 浏览:1395 评论:8 人
  • 星期五的时候班级又要开班会了,这又是一个见证班级是一个虚伪的集体的机会。

              团支书告诉我们,今天要选出一些同学去上党课,这是无可口非,选就选吧,反正清心寡欲和功利心强的人就可以在这次“选举”中一目了然。然而团支书一句话却让我深思良久。他说:“他们说要挑选一些成绩在一半以上的同学,让大家投票...”话中的“他们”应该是指团委之类的机构吧。可想而知,在团委的眼中成绩在决定了一个是否有资格成为一个党员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你成绩低?还是去打酱油吧,共 产 党是不适合你的。而且在同学们的普遍思想中,这个举足轻重的作用还足以决定一个人的素质好坏。在当今社会中也普遍存在着这种成绩决定一个人素质乃至各个方面的现象。你成绩好就是三好学生了,甚至五好,七好了。

                其实这种思想根源可以追溯到一千年以上。在封建社会中,科举是改变一个穷苦人命运的重要途径,在平民百姓中还有另外一条就是打仗,立战功。然而谁那么笨去浴血到几乎丢了性命才换来富贵荣华啊?因此,前者在人民心中就成为了拯救世人的伟大制度。而一个读书的人,一个会读书的人,一个读书超级好的人,往往很容易受到人民的尊敬和崇拜,因为一个不好意思高中了(无论状元还是进士),自己的命运都会因之改变,翻了两番,甚至翻了两番还不满足,再翻个二的N次方。百姓在读书人高中之前的尊敬与崇拜其实也是一种投资,为了日后的官员们能关照一些我们的疾苦,少缴纳一些税款,服少一些奴役。

                然而这种思想竟然沿袭了一千年多年,这是古人始料不及的。制度改变了,古老的一套思想的沿袭其实很正常的,这些思想是会遗传,一直混在广大人民群众的血液里头。而且一些人还热血澎湃到为他人着想,我要挖掘你的潜意识。因此在一些学校中就有一些“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读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校训了。我看是“唯有度数高”罢了。

                昨天看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里面也提到这方面。他说看着外国的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生活是多么的羡慕。在中国,孩子都在“伏案疾书”,拿着一本奥数,做啊做啊,不知何时了。而且这让中国人几近无情,看到自己母亲晕倒,想扶她一些,就要挨骂:“不用理我!还不抓紧读书,你考不上一中,你就检狗屎去吧!”悲哀啊!同学们,你看读书的重要性远超于亲情了。中国人的几近无情可能就是从亲情开始的,既然我对父母都不怎样,我干嘛下车帮你这个不认识倒霉蛋推车啊?饱读教材之书的同学们难道不知道“百行万善孝为首”的道理,还是博览群书到学会了陈独秀“万恶以孝为首”?当然道理是知道,但是施行起来却又很大的阻碍,就像我们知道谁谁哪个官行贿,受贿,却要鼓起很大的勇气去上访,有时还未上访就给毙了。在读书与亲情之间的最大阻碍就是成绩了。君不见,名校录取学生主要是看分数的,这其中还有例外,那就是你老子一定要做到随时腰缠几万大元,或者你老妈与校长有一腿。对于盼望摆脱土地的枷锁的贫苦学子来说,后面的两种可能,一种是做梦,另外一种就要用“你他妈”来孝敬我了。因此只能靠读书,而且是读出好成绩,好分数的。在中学年代,我有一个好朋友,家里条件不是太好,成绩又尴尬地在好坏之间徘徊,最后他非常无奈和可惜地放弃了继续读书的机会。而且论人品很多“度数高”的人拍死了几匹千里马都追不上啊。然而,老师评比“三好学生”“优秀xx”之类的通通都给了那些成绩好的高手们,说是鼓励他们继续读好书,言下之意就是要他们继续增加度数。

              因此在这里我想对一些专写校园爱情故事的作家们(让我称作作家已经是很大荣誉了),你们收笔吧,从心底到纸面的长征不要再这么烂漫了。我们高贵美丽饶雪漫姐姐,我们娇小可爱的郭敬明哥哥,你们可怜现在的孩子吧。当他们沉醉于你们这些作品而愚蠢地认为自己痴迷文学的时候,他们浪费了多少时间?当他们通过你们的作品知道了在校园里不恋爱就不是现代人,而且结局不凄美得来个自杀就不完整的时候,他们浪费了多少时间啊?你们收笔吧,他们还有九门功课要学习啊!他们还要拿“三好学生”,做党员,用成绩换取自己美好的将来啊!除非你们的作品伟大到让所有的中学生,甚至小学生都早恋,我还真既佩服又感谢你们啊!至少到那时候孩子们不再将时间一律放在学习上。

                忘了鲁迅在《风筝》是否有一句“游戏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有的老师都站一边去吧,你们多么伟大都比不上游戏,还卑鄙地教导孩子“勤有功,戏无益”,这种抵委他人而彰显自己的把戏已经从官场污染到教育界好多年了。

                  最后还是像鲁迅那样感慨一下吧:“救救我们的孩子吧。”

    分数不代表一切......不过没分数就没有一个标准........
    而问题是,这个标准是否适合每个人,是否能够比较准确的衡量一个人在某方面的能力.......
    不乏功课考试分数高,但是能力低下的人.......有些人两耳不闻窗外事,连这个世界都未好好看清几眼,就当所谓的party员,无理想、眼界低、思维死板,入party只为求个人利益,这些人将来当上什么职位都不会给人民带来幸福~~~~

    ........分数只是其中一个衡量标准...........现在我们是学生........除了分数能够作为一个小标准之外我们还能够拿出什么标准来...........我也是有LZ的想法.........不过要知道我们是什么等级的人.......是学生就应该有学生的标准.......再重复一句.........分数只是一个标准.......还有就是你的个人表现(社团活动和各项社会实践活动....)

    分数,在学校还是要看重的,但在社会,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做人做事,一切都截然不同

    尽管赞成LZ的话语。可我还是有那么些话想留下: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连成绩都没有,别人该用一种什么眼光去发现某人是个有能力的人?这是人观察人的潜规则。曾经有那么一句话:学习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但是如果我们连这么一小部分都无法做好,怎么谈生活?

    我想看成绩来选人去上党课的现象并不是很普遍的。。每个班都有不同的选择吧。
    当然在古时候科举的时候是有很大的成绩成分在里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