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神2010:诸葛亮之六出祁山
  • 浏览:344 评论:0 人
  • 近来总想说点什么,但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今天上课的时候,突然想到一点东西,思路明朗起来了。想到一个题目,那就是诸葛亮为何要不顾实际兵力六出祁山,最后客死五丈原呢?很多人都有讨论过这个问题,我没有怎么看过,在此我只说说自己的观点,虽然我其实是借题发挥。

            人说天有天道,人有人道;细分下去,各道实在也有太多,王有王道,商有商道,师有师道,农民有农民之道,工人有工人之道,猫有猫道,狗有狗道,一切阶层都有各自的道理的,依靠着这道理来维持,来发展,用物理的观点说,这人类各界是一个复相系,一个阶层各自是单相系,而且都不是关闭的,而都是开系,除了各自行为方式的改变还有人的交换,比如做生意的人不走商道去当老师,当老师的人可以下海经商,农民可以学技术成了工人等等,但从各自内部来看,都是稳定的动态平衡的。不会因为一部分人的转业而给商道、师道、等其本身带来很大影响,商道还是商道,师道还是师道。身处某一道,你就要严格遵守那一道的规则,皇帝要懂得权利的运用,商人要讲诚信,讲利益;老师要讲大道理,要有学问;农民要懂天气;工人要讲技术诸如此类,你不遵守你所在的那道的规矩,注定要被淘汰。其中各道的学问当然就深了,而且各道深浅也大不相同,聪明的你又掌握了多少门道呢?

            老鼠命中注定见了人或猫就要跑的,黑道老大见了警察还是只有躲,诸葛亮有何尝不是只有出来打呢?此乃王道也,打,还有一点希望,或者壮烈地死去;不打,蜀国唯有在沉默中死亡,因为没有多少人才来投奔蜀国了。这看谁家制度更适合人才,即是更适合人。

              万物各行其道,但事实上事物总在不断变化之中,因何而变?答案当然还是只有一个:生产力。知识就是一种好强大的生产力。

            当变化让各道产生矛盾了,怎么办呢?只有改变。以变应变;

            早在2000多年前,当生产力发展,人类的劳动成果可以多出来被其他人剥削的时候,原始社会就要变成封建社会了。但封建社会应该是怎样的呢?那时没有人知道。

            孔子、老子等诸子百家们,还有释迦摩尼,基督之类为人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系统解决方案”,各有优点,大家都了解得不比我少,我就不敢多说了。事实是孔子和墨子的思想影响最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