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玉的莫扎特/归来的口琴

- lgnil LV.连长
- 2014/1/21 19:33:04
“哥子,你拉的‘莫扎特’最好听了。”
阿玉这句这是我听到赞扬我的提琴演奏最奇特的一句话了。即使我拉的不是莫扎特的歌。
也许因为我熟知得太少,或者说80后熟知得太少,像阿玉这样在我们标满了外文的琴行的清洁大婶应该是未来的保护人民了吧,中国最善良的公民,我每次去兼职教琴的时候总会听到她宽大厚实的声音。
我是冒着微雨在近圣诞的晚上回到那家美国侨居的香港人开的琴行进行聚餐的,我最后一次回来这家兼职的美式琴行,接着就是考研的生活。
我又看到了玉姐,那个四五十来岁的番禺谢村妇女。她还是坐着那一辆高头大马的凤凰牌大罗马自行车即将回家,车尾架再夹了一条长常的拖把,就显得很威武。她见着了我,隔了一条马路就开始叫喊“喂喂喂,哥仔,好久不见来咯,今日开饭吃多一点,有体力,不成拉你的莫扎特都是没有力气的。”她在一头招摇了一阵,一转身,我又目送她架长车小时在众公家私家汽车混杂的马路上走远了。
阿玉最为在乎之处就是要把我唤作哥仔,她最喜欢的是跟年轻人一样的位置。尤其是对着常职的年轻女老师们强调得多:“哎,你们千万别叫我作玉婶啊,我大不了你们几岁的,就唤我作玉姐罢。”于是我们出奇地同辈了,至于真名我现在也不知道了,像阿q一样我也只记得她是“玉姐”了。那个绅士的BOSS,被唤作了“香港的阿叔”,且每回这样的喊,BOSS也没在意,她又对BOSS尊敬尤佳,虽然BOSS确切是65的年龄,一般人只能认出了45,boss也认了只能做阿叔的分,一有空隙开玩笑的话准会对着玉姐道:“新年准给你派红包封利是,你恭喜我便是”。玉姐自然是欢喜的。
她也最忘不了的BOSS口头传授的mozart这个外文,整个琴行就被她神圣化为“mozart”了。
玉姐在我们琴行刷洗的仪式非常庄重。总是先对着墙上知名的贝多芬大幅画报默视一会,甚至要合十双手拜上两下。然后她开始从上往下的刷洗,然后念道:“莫扎特啊,这莫扎特的头像一定要光亮一点,否则大家都弹的东西不好听。”还在练着琴的我就突然停下来看着这“神圣的仪式”,玉姐非常高兴的是我竟然会停下来,“哈哈,看吧,就是你的莫扎特最好听,mozart有灵感的!”
我每次对这个行为表示尊敬,因为都是这么崇高的尊敬我才不会打断她的。当然,她对旁边的真莫扎特画像也是不放松的,这“秀丽的莫扎特儿子”小朋友是不会放过的。因为那是一位神童,而贝多芬长得像个严父,两人这样挂着,颇有托塔天王李靖和哪吒的父子的风格,阿玉对这种关系羡慕得不得了。
大概这就是给玉姐纳福的神仙大佛了,钢琴上的莫扎特雕像,柜台里肖邦的手型雕塑,一张一张长满了和“人”所不同的毛的画像。否则,中国人挂年画,挂财神爷和佛陀姜太公尉迟敬德,西方怎么就不会挂耶稣圣母玛利亚或者贝多芬莫扎特呢。这也让我想起了在乡里退休隐居的香港大学的教授那幅蒙娜丽莎,多届以前的统战部长作客参观的时候就赞不绝口:“你们伟大的圣母玛利亚慈祥的画像啊。”让人听起来那么销魂。细想也不是什么坏事,毕竟互相理解了就是好。
把一切的大神给敬奉好之后玉姐才开始洗地的,尽管身体肥胖,但扭腰转手挺轻松,又似是在跳大神,琴行里外两层,被她清除得光澄澄的。每次都是我比学生来早一个小时,大约是我的习惯,但玉姐是在琴行没开门的时候就在外边等着了,或者跟别的店铺的业主滔滔不绝地侃大山。否则我也不会想象不出玉姐黝黑的健康体态是如何形成的。
第一次遇见玉姐就已经来得比我早了,她伏在钢琴底下擦洗钢琴底,这个动作还挺像我们65岁的钢琴boss拿着工具盒在车底修车的风格,绝对地动专业格调。但我轻轻地推开玻璃门窗,玉姐竟爬了出来,高高地拿着一张抹布。
“哥仔,是来学琴的吧,这里很不错的。”
“也许吧,呵,我是这里的提琴老师。”
“哎呦呦,不得了,原来这么嫩的就做了老师了,好嘢,那你得准备准备吧,我擦我的钢琴呵。”一说完又迅速地钻进了三角钢琴的底,使唤我一下,“老师啊,你帮个忙把那桶水递过来。”看着她的造型,我是不得不佩服的,赶紧把那桶水给抬了过去。玉姐就能立刻笑起来“这哥仔心肠好,就是好老师。”这是第一次被赞扬职业的本位,这种莫名其妙的神圣感照旧浸染着人,“这哥仔心肠好,教学生有耐性。”玉姐也在工作之余特别喜欢观察琴行里的每个老师,当然,我的耐性算是极其不错的。
而她擦洗钢琴是很精细的,最要紧的是擦琴键。88个键盘一个一个地来回擦,那些从低到高的声音总是让玉姐惊奇不已,一边擦一遍发笑,顺便两手同时弹了弹,又往里面望了望,不成曲调,却是情趣勃然,弹完还要跟我分享——原来那黑乎乎的钢琴的声音是很大的,是家具,不是小孩子的玩具,大人弹得最多,尤其是香港啊叔,家里那台斯坦威臣又坏掉了。原来钢琴的声音是很大曾经是我小孩的时候惊奇的,我好久没有注意了,玉姐看来果然是我的同辈。
一个大婶这么忙上忙下,会让年轻人有点不安的。假如她是音乐的信徒,应该喜欢有背景音乐的衬托。所以玉姐做大忙人,我便在练琴。西贝柳斯,帕格尼尼,她却是毫无反应的,她就想身体上了链条,在那儿握着地拖搓来搓去。毕竟还是不同年代和环境下的人。
也许要找到门路还是玉姐得听进去玉姐的音乐。“劳动光荣”的年代感是不会褪色的,我在那里观察了好久,试着拉一些文革的提琴曲。《毛主席把金色的炉台照亮》果然是玉姐有反应的,虽然难以拉出盛中国般的热情奔腾,但主旋律的声音还是比较动人,玉姐把拖把放到水桶上浸泡,于是就来劲了。
“哥仔啊,就你这首莫扎特我觉得最好听的,其他的都没听懂!你,拉成这样很厉害了。”她很是激动,又拖着地,一边自然自语地说“啊,这孩子好厉害的,我听很多人都没有拉成你这么好听的咯,以后真是出息啊。”日后她就把我当琴王了,因为她还不仅给一家琴行洗刷,当然其它的琴行没人理会她,她也不出声一个劲地在那儿干活。
阿玉这句这是我听到赞扬我的提琴演奏最奇特的一句话了。即使我拉的不是莫扎特的歌。
也许因为我熟知得太少,或者说80后熟知得太少,像阿玉这样在我们标满了外文的琴行的清洁大婶应该是未来的保护人民了吧,中国最善良的公民,我每次去兼职教琴的时候总会听到她宽大厚实的声音。
我是冒着微雨在近圣诞的晚上回到那家美国侨居的香港人开的琴行进行聚餐的,我最后一次回来这家兼职的美式琴行,接着就是考研的生活。
我又看到了玉姐,那个四五十来岁的番禺谢村妇女。她还是坐着那一辆高头大马的凤凰牌大罗马自行车即将回家,车尾架再夹了一条长常的拖把,就显得很威武。她见着了我,隔了一条马路就开始叫喊“喂喂喂,哥仔,好久不见来咯,今日开饭吃多一点,有体力,不成拉你的莫扎特都是没有力气的。”她在一头招摇了一阵,一转身,我又目送她架长车小时在众公家私家汽车混杂的马路上走远了。
阿玉最为在乎之处就是要把我唤作哥仔,她最喜欢的是跟年轻人一样的位置。尤其是对着常职的年轻女老师们强调得多:“哎,你们千万别叫我作玉婶啊,我大不了你们几岁的,就唤我作玉姐罢。”于是我们出奇地同辈了,至于真名我现在也不知道了,像阿q一样我也只记得她是“玉姐”了。那个绅士的BOSS,被唤作了“香港的阿叔”,且每回这样的喊,BOSS也没在意,她又对BOSS尊敬尤佳,虽然BOSS确切是65的年龄,一般人只能认出了45,boss也认了只能做阿叔的分,一有空隙开玩笑的话准会对着玉姐道:“新年准给你派红包封利是,你恭喜我便是”。玉姐自然是欢喜的。
她也最忘不了的BOSS口头传授的mozart这个外文,整个琴行就被她神圣化为“mozart”了。
玉姐在我们琴行刷洗的仪式非常庄重。总是先对着墙上知名的贝多芬大幅画报默视一会,甚至要合十双手拜上两下。然后她开始从上往下的刷洗,然后念道:“莫扎特啊,这莫扎特的头像一定要光亮一点,否则大家都弹的东西不好听。”还在练着琴的我就突然停下来看着这“神圣的仪式”,玉姐非常高兴的是我竟然会停下来,“哈哈,看吧,就是你的莫扎特最好听,mozart有灵感的!”
我每次对这个行为表示尊敬,因为都是这么崇高的尊敬我才不会打断她的。当然,她对旁边的真莫扎特画像也是不放松的,这“秀丽的莫扎特儿子”小朋友是不会放过的。因为那是一位神童,而贝多芬长得像个严父,两人这样挂着,颇有托塔天王李靖和哪吒的父子的风格,阿玉对这种关系羡慕得不得了。
大概这就是给玉姐纳福的神仙大佛了,钢琴上的莫扎特雕像,柜台里肖邦的手型雕塑,一张一张长满了和“人”所不同的毛的画像。否则,中国人挂年画,挂财神爷和佛陀姜太公尉迟敬德,西方怎么就不会挂耶稣圣母玛利亚或者贝多芬莫扎特呢。这也让我想起了在乡里退休隐居的香港大学的教授那幅蒙娜丽莎,多届以前的统战部长作客参观的时候就赞不绝口:“你们伟大的圣母玛利亚慈祥的画像啊。”让人听起来那么销魂。细想也不是什么坏事,毕竟互相理解了就是好。
把一切的大神给敬奉好之后玉姐才开始洗地的,尽管身体肥胖,但扭腰转手挺轻松,又似是在跳大神,琴行里外两层,被她清除得光澄澄的。每次都是我比学生来早一个小时,大约是我的习惯,但玉姐是在琴行没开门的时候就在外边等着了,或者跟别的店铺的业主滔滔不绝地侃大山。否则我也不会想象不出玉姐黝黑的健康体态是如何形成的。
第一次遇见玉姐就已经来得比我早了,她伏在钢琴底下擦洗钢琴底,这个动作还挺像我们65岁的钢琴boss拿着工具盒在车底修车的风格,绝对地动专业格调。但我轻轻地推开玻璃门窗,玉姐竟爬了出来,高高地拿着一张抹布。
“哥仔,是来学琴的吧,这里很不错的。”
“也许吧,呵,我是这里的提琴老师。”
“哎呦呦,不得了,原来这么嫩的就做了老师了,好嘢,那你得准备准备吧,我擦我的钢琴呵。”一说完又迅速地钻进了三角钢琴的底,使唤我一下,“老师啊,你帮个忙把那桶水递过来。”看着她的造型,我是不得不佩服的,赶紧把那桶水给抬了过去。玉姐就能立刻笑起来“这哥仔心肠好,就是好老师。”这是第一次被赞扬职业的本位,这种莫名其妙的神圣感照旧浸染着人,“这哥仔心肠好,教学生有耐性。”玉姐也在工作之余特别喜欢观察琴行里的每个老师,当然,我的耐性算是极其不错的。
而她擦洗钢琴是很精细的,最要紧的是擦琴键。88个键盘一个一个地来回擦,那些从低到高的声音总是让玉姐惊奇不已,一边擦一遍发笑,顺便两手同时弹了弹,又往里面望了望,不成曲调,却是情趣勃然,弹完还要跟我分享——原来那黑乎乎的钢琴的声音是很大的,是家具,不是小孩子的玩具,大人弹得最多,尤其是香港啊叔,家里那台斯坦威臣又坏掉了。原来钢琴的声音是很大曾经是我小孩的时候惊奇的,我好久没有注意了,玉姐看来果然是我的同辈。
一个大婶这么忙上忙下,会让年轻人有点不安的。假如她是音乐的信徒,应该喜欢有背景音乐的衬托。所以玉姐做大忙人,我便在练琴。西贝柳斯,帕格尼尼,她却是毫无反应的,她就想身体上了链条,在那儿握着地拖搓来搓去。毕竟还是不同年代和环境下的人。
也许要找到门路还是玉姐得听进去玉姐的音乐。“劳动光荣”的年代感是不会褪色的,我在那里观察了好久,试着拉一些文革的提琴曲。《毛主席把金色的炉台照亮》果然是玉姐有反应的,虽然难以拉出盛中国般的热情奔腾,但主旋律的声音还是比较动人,玉姐把拖把放到水桶上浸泡,于是就来劲了。
“哥仔啊,就你这首莫扎特我觉得最好听的,其他的都没听懂!你,拉成这样很厉害了。”她很是激动,又拖着地,一边自然自语地说“啊,这孩子好厉害的,我听很多人都没有拉成你这么好听的咯,以后真是出息啊。”日后她就把我当琴王了,因为她还不仅给一家琴行洗刷,当然其它的琴行没人理会她,她也不出声一个劲地在那儿干活。

- 绿百合
- 2014/1/22 4:19:30
等得BOSS在琴行里弹着他怀念的《秋叶》时,那首改动了加进爵士风味的钢琴,阿玉就握着拖把连着水桶叉着腰在一旁观看。BOSS也是很相信音乐能够打动所有生灵的理想的。这位德州大学钢琴系的退休教授,皱着眉头处理着每一个音符和节拍,把自己沉醉进去了。一曲奏毕,阿玉还是一脸的懵然,上前问道:
“嗨,香港的阿叔啊,刚才你动来动去真的很厉害,不过啊。”说上一半还戳上一戳“你好像没有那哥仔的莫扎特好听喔。”
BOSS睁大了眼睛,一脸的郁闷。直接问:“哇,刘老师,你拉的什么曲子,能打动得了玉姐的耳朵算是很厉害的了,奏一曲老听听如何啊,哈。”玉姐好像是她发现掘来了宝藏一样:“就是,就是,给阿叔听一下,以后比阿叔厉害啊。”我一下子不知道如何弄个狡兔三窟,找地洞容身。但BOSS致意要我拉,坐在钢琴上已经把腮帮子伏在手上,一脸渴望,原本就老顽童的他的要求可是不能再拒绝的。
事实上,还是《金色的炉台》《满怀深情往北京》这类的曲调能打动得了玉姐,老板虽然不喜欢这类名字,但这类的歌曲没怎么听过却也感兴趣,当年除了1977年托人从香港要了一本殷承宗先生改编的《黄河》拿回去和德州交响合作演出之后就没听过当红歌曲,玉姐就得意洋洋地向老板示威:看到了吧,这个好听啊。老板也只能挤了挤眉,耸了耸肩。“of course,very good”
往后玉姐就非常骄傲,自己是专门发现专业人才而来的。但是仍然工资不高,在我们琴行只能拿到一百五十元一个月,每星期洗刷一次,还要在太阳底下派完传单袋子才能过来。
那次她一路刷洗到二楼,我刚教完了不更事的孩子,玉姐就偷偷进来说:“哥仔,你要下点心机啊,这孩子就你能管得住了,要是其他老师那里管得住。”多善良的玉姐,转而她又开始唠叨其工资来了,“哥仔,你工资多少一个月。”
我这个人从来不记薪水,因为我每个月叫的学生的课程量不同而有所变化的,但是每次发钱的时候总是没点点数目,看也不看就拿走了。“约略一千五吧”。玉姐大概对我的报酬也不满意,她开始了的老前辈教育:“你还是要多给点心机啊,一开始是要辛苦点的了,年轻人,前途还是无量的。你看我每天这样晒啊刷啊,各间琴行我一家一家的做啊,也差不多是这个价啊,但这琴行最漂亮,给的工资反而最少,还要到大夫山派袋子,不过香港大叔好人,这里本身设计得莫扎特而且又干净。在大陆开了这家琴行也累啊,个个的部门坤他的钱财。所以我要做下去的。还好你这年轻人有莫扎特这门手艺啊,我们同村那些大学生还是啥还都买不起咧。”
我无比的感动,玉姐是完全因为这里的莫扎特而要留下来干活的,这完全是一个教徒的神圣心理了。所以玉姐的常挂在嘴里的话也是个好好的鞭策来:“这年头啊,哪里都是不容易,年轻人得多给点心机!教累了也不能忘了你的莫扎特,拉得这么好听,可不得浪费了。”我记得她说话的时候手部的动作奇多,都是在摇,而且一顿下来,眼睛也喜欢瞪一下,就像那老先生戴着眼睛时候,把头放低,透过眼镜的边缘望人的神情。她的“教导”有方,我也得自然地附和着她,连忙点头。她再说了一遍“比d心机啵。”(多费点精神)才放心地离开琴门,于是奔下楼去,状态还是那样矫健。
一锅的牛肉被那些气泡折腾着,霎时血腥红就变成了干净的褐色,BOSS对着南下的一帮老师说着奇歪的普通话,夹杂一半的英语,但就是少了些激动,也许太过绅士。圣诞的聚餐好像琴行里少了玉姐真没那热闹。倒是玉姐在的时候容易让人哭笑不得,即使绅士在场也会变得无厘头起来。我问起了玉姐和莫扎特的事,老师们个个都哂笑起来,原来现在玉姐听得处真的莫扎特风格出来了。
但是玉姐对mozart的热情仍旧没改,虽然改口成了“猫食”(music),但原来玉姐对真的莫扎特乐曲也还是有了享受的能力,全都是跳动的轻松旋律,她扫地擦钢琴之余就会血液喷张,特别事熟悉的《小夜曲》时她还会呐喊起来。老板向我挤了挤眉毛,他那个不符年龄的标准动作,说了一句英语:From Mao To Mozart(从****到莫扎特)来显示他的理念,那音乐的理想跨越意识形态找到认同。资产阶级贵族也在造艺术,无产阶级也在造艺术,都是心灵的东西,拿阶级来分别这些心灵的果实不是根本的方法,是需要加上心灵和耳朵去分辨的。
“不过我没有加工资,学费还是要的,现在我是商人。”老板原来早知道我临走的几个月每月要求viola经理把我工资里的100元贴到玉姐的月结里,当是刘老师的精神奖金。当然我走后BOSS免得出手比一般琴行大方,人人把自己当大款,就规定玉姐在节日时间就多加奖金了,不过玉姐到现在也不知道是哥儿开了个好头,照样是每天哼着从毛到莫扎特的熟知歌曲,音乐的公民也是这样诞生的。
BOSS饭足,又在那架三角钢琴弹起了爵士和蓝调,橙黄色的灯光照在了他的侧脸上,皱纹稍显。尽管他带来的品味在这个重利益关系和阴谋阳谋旧传统旧风俗的地方慢慢地拓荒,但玉姐这样的大婶都是一个音乐的拥趸,这个经济刚刚起来的南地儿,且玉姐这个大播音筒,人人皆可信之的劳动妇女,也许就是沐浴世人的一位avanta。那句“莫扎特”死不了的,玉姐现在做梦都唱着呢。也许,说真的,的确是一个From Mao to Mozart 的过程罢。
“嗨,香港的阿叔啊,刚才你动来动去真的很厉害,不过啊。”说上一半还戳上一戳“你好像没有那哥仔的莫扎特好听喔。”
BOSS睁大了眼睛,一脸的郁闷。直接问:“哇,刘老师,你拉的什么曲子,能打动得了玉姐的耳朵算是很厉害的了,奏一曲老听听如何啊,哈。”玉姐好像是她发现掘来了宝藏一样:“就是,就是,给阿叔听一下,以后比阿叔厉害啊。”我一下子不知道如何弄个狡兔三窟,找地洞容身。但BOSS致意要我拉,坐在钢琴上已经把腮帮子伏在手上,一脸渴望,原本就老顽童的他的要求可是不能再拒绝的。
事实上,还是《金色的炉台》《满怀深情往北京》这类的曲调能打动得了玉姐,老板虽然不喜欢这类名字,但这类的歌曲没怎么听过却也感兴趣,当年除了1977年托人从香港要了一本殷承宗先生改编的《黄河》拿回去和德州交响合作演出之后就没听过当红歌曲,玉姐就得意洋洋地向老板示威:看到了吧,这个好听啊。老板也只能挤了挤眉,耸了耸肩。“of course,very good”
往后玉姐就非常骄傲,自己是专门发现专业人才而来的。但是仍然工资不高,在我们琴行只能拿到一百五十元一个月,每星期洗刷一次,还要在太阳底下派完传单袋子才能过来。
那次她一路刷洗到二楼,我刚教完了不更事的孩子,玉姐就偷偷进来说:“哥仔,你要下点心机啊,这孩子就你能管得住了,要是其他老师那里管得住。”多善良的玉姐,转而她又开始唠叨其工资来了,“哥仔,你工资多少一个月。”
我这个人从来不记薪水,因为我每个月叫的学生的课程量不同而有所变化的,但是每次发钱的时候总是没点点数目,看也不看就拿走了。“约略一千五吧”。玉姐大概对我的报酬也不满意,她开始了的老前辈教育:“你还是要多给点心机啊,一开始是要辛苦点的了,年轻人,前途还是无量的。你看我每天这样晒啊刷啊,各间琴行我一家一家的做啊,也差不多是这个价啊,但这琴行最漂亮,给的工资反而最少,还要到大夫山派袋子,不过香港大叔好人,这里本身设计得莫扎特而且又干净。在大陆开了这家琴行也累啊,个个的部门坤他的钱财。所以我要做下去的。还好你这年轻人有莫扎特这门手艺啊,我们同村那些大学生还是啥还都买不起咧。”
我无比的感动,玉姐是完全因为这里的莫扎特而要留下来干活的,这完全是一个教徒的神圣心理了。所以玉姐的常挂在嘴里的话也是个好好的鞭策来:“这年头啊,哪里都是不容易,年轻人得多给点心机!教累了也不能忘了你的莫扎特,拉得这么好听,可不得浪费了。”我记得她说话的时候手部的动作奇多,都是在摇,而且一顿下来,眼睛也喜欢瞪一下,就像那老先生戴着眼睛时候,把头放低,透过眼镜的边缘望人的神情。她的“教导”有方,我也得自然地附和着她,连忙点头。她再说了一遍“比d心机啵。”(多费点精神)才放心地离开琴门,于是奔下楼去,状态还是那样矫健。
一锅的牛肉被那些气泡折腾着,霎时血腥红就变成了干净的褐色,BOSS对着南下的一帮老师说着奇歪的普通话,夹杂一半的英语,但就是少了些激动,也许太过绅士。圣诞的聚餐好像琴行里少了玉姐真没那热闹。倒是玉姐在的时候容易让人哭笑不得,即使绅士在场也会变得无厘头起来。我问起了玉姐和莫扎特的事,老师们个个都哂笑起来,原来现在玉姐听得处真的莫扎特风格出来了。
但是玉姐对mozart的热情仍旧没改,虽然改口成了“猫食”(music),但原来玉姐对真的莫扎特乐曲也还是有了享受的能力,全都是跳动的轻松旋律,她扫地擦钢琴之余就会血液喷张,特别事熟悉的《小夜曲》时她还会呐喊起来。老板向我挤了挤眉毛,他那个不符年龄的标准动作,说了一句英语:From Mao To Mozart(从****到莫扎特)来显示他的理念,那音乐的理想跨越意识形态找到认同。资产阶级贵族也在造艺术,无产阶级也在造艺术,都是心灵的东西,拿阶级来分别这些心灵的果实不是根本的方法,是需要加上心灵和耳朵去分辨的。
“不过我没有加工资,学费还是要的,现在我是商人。”老板原来早知道我临走的几个月每月要求viola经理把我工资里的100元贴到玉姐的月结里,当是刘老师的精神奖金。当然我走后BOSS免得出手比一般琴行大方,人人把自己当大款,就规定玉姐在节日时间就多加奖金了,不过玉姐到现在也不知道是哥儿开了个好头,照样是每天哼着从毛到莫扎特的熟知歌曲,音乐的公民也是这样诞生的。
BOSS饭足,又在那架三角钢琴弹起了爵士和蓝调,橙黄色的灯光照在了他的侧脸上,皱纹稍显。尽管他带来的品味在这个重利益关系和阴谋阳谋旧传统旧风俗的地方慢慢地拓荒,但玉姐这样的大婶都是一个音乐的拥趸,这个经济刚刚起来的南地儿,且玉姐这个大播音筒,人人皆可信之的劳动妇女,也许就是沐浴世人的一位avanta。那句“莫扎特”死不了的,玉姐现在做梦都唱着呢。也许,说真的,的确是一个From Mao to Mozart 的过程罢。

- flyzblove
- 2014/1/22 17:38:43
归来的口琴
当有金色的太阳与南风的相遇,我兼职归来,背着沉重的提琴盒走在菊苑外围的校道上时,或许会邂逅那位吹口琴的清洁大叔,我记不清他的脸,只有像树木一样的背影,口琴发出来的声声清音。
那年拆迁大学城原住民的时候一部分的老人成为了这里的清洁工,又一帮南下的大叔大妈为了活计也加进了清洁工的队伍,一群年龄负担过重的人却际遇在一起。
这位大叔的歌,静静地不知道有着什么样的人生,但是他的歌有邓丽君时代的歌,我回来的时候却能听到莫扎特的C小调的sonata。顿觉有清泪两行,知音难寻,何况是一位被众人忽视的清洁工人。
轻摇,轻摇,秋叶无声。
烫着华丽丽的发型的女生踱着高跟体态轻盈的走过,高大的男生怀着高傲与不屑留着酷酷的发型大步行走。
无人问津的大叔,让人怀着一丝惆怅的诗意,面庞晒得黝黑,唯独那巨大的活动垃圾车在一旁无声地听听诉说。我也轻轻的走过,他似乎注意到我,他还是在吹着他的小曲,我只能投过一个微笑,但我不知道社会人与人的隔膜有多深,防备心又有多强,我只能不断回头,终没有一句语言。
归来的口琴,那空间总有叶落的声音。他只有一刹那的回头,又吹着他的歌,也许不希望我去聆听。
每个日与夜在他身旁又走过了多少人,俯身扫地还是站起来吹着口琴,终日南风与暖阳,夜夜斜月冷照,假如有一个知音走来问好,他会惊讶,会不知所措,芸芸众生之间出来一个异类。或许他会很感动的,如果我在冷漠的世态中拉琴的时候一个人过来问好我内心会生出两行清泪来,虽然我总选择没人打扰的地方,或者没有光亮亮的地方练琴,但有人顺着音乐走来,也是一件温馨的好事。
我蹲在考研自习室一个学期了,好久没有看到一排排高树欢迎我的姿态,那位给南风和向晚的太阳吹着归来的歌的大叔,不知今宵何处,在吹着无人的歌。毕竟是一种怀念。
当有金色的太阳与南风的相遇,我兼职归来,背着沉重的提琴盒走在菊苑外围的校道上时,或许会邂逅那位吹口琴的清洁大叔,我记不清他的脸,只有像树木一样的背影,口琴发出来的声声清音。
那年拆迁大学城原住民的时候一部分的老人成为了这里的清洁工,又一帮南下的大叔大妈为了活计也加进了清洁工的队伍,一群年龄负担过重的人却际遇在一起。
这位大叔的歌,静静地不知道有着什么样的人生,但是他的歌有邓丽君时代的歌,我回来的时候却能听到莫扎特的C小调的sonata。顿觉有清泪两行,知音难寻,何况是一位被众人忽视的清洁工人。
轻摇,轻摇,秋叶无声。
烫着华丽丽的发型的女生踱着高跟体态轻盈的走过,高大的男生怀着高傲与不屑留着酷酷的发型大步行走。
无人问津的大叔,让人怀着一丝惆怅的诗意,面庞晒得黝黑,唯独那巨大的活动垃圾车在一旁无声地听听诉说。我也轻轻的走过,他似乎注意到我,他还是在吹着他的小曲,我只能投过一个微笑,但我不知道社会人与人的隔膜有多深,防备心又有多强,我只能不断回头,终没有一句语言。
归来的口琴,那空间总有叶落的声音。他只有一刹那的回头,又吹着他的歌,也许不希望我去聆听。
每个日与夜在他身旁又走过了多少人,俯身扫地还是站起来吹着口琴,终日南风与暖阳,夜夜斜月冷照,假如有一个知音走来问好,他会惊讶,会不知所措,芸芸众生之间出来一个异类。或许他会很感动的,如果我在冷漠的世态中拉琴的时候一个人过来问好我内心会生出两行清泪来,虽然我总选择没人打扰的地方,或者没有光亮亮的地方练琴,但有人顺着音乐走来,也是一件温馨的好事。
我蹲在考研自习室一个学期了,好久没有看到一排排高树欢迎我的姿态,那位给南风和向晚的太阳吹着归来的歌的大叔,不知今宵何处,在吹着无人的歌。毕竟是一种怀念。

- 5120gp
- 2014/1/23 5:47:42
好棒!有点儿期待“你”的歌曲了………

- zfk
- 2014/1/24 3:08:27
换了非论坛模式,偶终于能看完这文章了吖!啦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