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的美丽
  • 浏览:1163 评论:1 人
  • 偶然的认识了一个周笔畅的粉丝,在此之前,我并不认识她,也不了解她长的怎么样,但就在聊天中,我很无意的看到她的照片,发现眉目之间竟有些相似,这就促使我思考一个问题:社会认同感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人民的追求。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其中教育心理学提到,引当拥有第六层对知识的需求。
          从春哥到曾爷,到周笔畅的一系列造星计划,无疑是中国当代必然出现的一种情况,造星计划无疑的抓住了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的这三层金字塔,仔细的观察这三者的重要结合点,可以利用马克思哲学原理中的经济学原理,以超过社会的必要劳动时间的生产技术,获得相对的剩余价值,在经济学里的人都是理智的,都是以实现某种目的或欲望为动力而推动的。三层金字塔的欲望就构成了 塑造社会标准美丽的动力,以超过此社会标准美丽为手段,得到相对剩余美丽,从而达到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的基本条件:女人倾向于让自己有女性化(证明自己是女人),以超过社会标准美丽为资本,进行自由的竞争。
          幸好人类是有意志自由(此自由不是行为的自由),拥有二分之一的人类并不能决定二分之一人类审美观点,男人心中永远是 S型的美女性感、美丽,虽然他从来不会承认这一点,但任何一个男人都清楚这一点(当然这里排除了非主流的性取向),一个简单的问题就足以证明这个观点:假如全世界剩下两个非男人的人给你选择:芙蓉姐姐与春哥,请问你选择哪一位?事实证明,很多男人都愿意选择芙蓉姐姐。也就是说:塑造的美丽只能成为普通的一般社会美丽,唯一的用处是:使得女性大部分都自信起来,自信使得一个女人美丽,不是说笑的,自信的女人都会化妆。
          当一个人说是对的时候,很可能对的,当一个人说一定错的时候,这个人很可能是错的。从卢俊的浪漫主义出发,社会契约论也可以用在这里,当我们自然的人无法承认自己欣赏美的能力,我们应当把这个欣赏能力交出来,让一个社会来帮我们管理,这样我也虽然失去了美,但社会给了我们一个平等的美,大众的美。这必然的就会出现一个巨大的问题:因为契约,我们失去了自由,迫于和二分之一的力量维持和平,我们选择社会。我们中国人喜欢顺势而为,为了反抗,我们开始造势,从舆论、文字里造就我们的势,逐渐的将春哥神化,最后把这种社会标准美丽去除掉,但事事总是相反的,曾爷来了,使得社会意志再一次占据上风,我们仍然是弱势群体。加油,努力!
          这种历史阶段必然和中国最根本的现状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历史事实一同发展并且在二十一世纪中叶达到顶峰时期,最后步入社会主义,从而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