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树人
  • 浏览:1250 评论:7 人
  • 吾自幼受西洋之术荼毒甚深,我朝之文章,唯七言五律略有涉猎,至于近代小说,则弃之如敝履,及及冠,始读古文,爱之愈深,固迷途而知返也。然,近代之文体,或平实质朴,或激越冒进,或晦涩艰辛,实非吾之所好,难以下咽,独鲁迅者,每每提及,莫不恭敬,待之如古之圣贤。
        吾慕先生之名亦久已,然先生之作,所读者甚少,思之有愧。先生生于乱世,正值思想解放初期,百家争鸣,群雄并起,举新晋之言,破迂腐之说,创白话文之先河,废古文学之旧制,敢为人先,锋芒毕露,实乃文学界一代楷模。
        虽然,窃以为先生之贡献,远非如此。
        夷人有云:知天朝者,唯二又二分之一人也,一为先生,一为总裁,半为太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先生之言,道尽千年国民劣根性,振聋发瞶,吾奉之为真理。先生之文,非清丽婉约、雍容华贵之属,读之犹芒刺在背,其言语之犀利,见解之深远,经百年而不衰,非后人所能及也。然今人观先生,犹莎翁之于不列颠,为学子所惧,文章亦惨遭删减。呜呼!纵观今日之中国,国民之劣根尤未改也,何言先生之说落于时后?
        先生亦非神祗,实乃一介凡人,吾观先生,资产阶级之无党派人士也,非革命之志士,然今日之先生,为世人所歪曲,负文学之战士等名,已失其真意,吾所苟同者,唯民族之脊梁之论。先生一生,苦闷抑郁,知之者甚少,所思皆托与笔墨,非言语所能描述,虽有许氏广平者伴其左右,亦难以解忧,若夫妻有所争,必静坐一隅,其颜色之冷峻,非常人所能忍也,先生之人格绝非至善至美者,其文亦有诸纰漏,今人修饰之辞,极尽圆润之所能事,岂不可笑哉?先生泉下有知,不亦悲乎?

    写有关鲁迅先生的文章,竟然不用白话文!先生泉下有知,不亦悲乎?

    看了这个文字版块,鲁迅先生又要泪流满面了……


    先生破的是精神,文体只是一根过桥板而已。
    而且……说是文言文也太抬高我了吧,这顶多只是民国体阿喂!(老板,今晚第三碗内牛满面归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