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大学之道
  • 浏览:1268 评论:8 人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吾十五有志,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
          古人十五而学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社会发展到如今,大学已早不是那些仕人所掌握的学问,而我们也不再作为仕子。三千大道,皆可称之谓道,故虽如今明德之不胜,然道之本未失,也可称之为大学。
          大道三千,无一有同,兼着新生又将至,所以要求各位同学诉说大学之道。并希望多加讨论各人之道。

    自己写自己的先:
          大学一直让我觉得是一个很幸福的地方,可以追求自己的快乐,玩游戏也好、谈恋爱也好,这些快乐的事情本也应当作为一种追求。
          但慢慢的我开始改变我这些想法,放纵是容易的,玩游戏、谈恋爱竟让人忘记人类之根本,知识。所以我觉得大学应当在快乐之移,仍然要学习一下需要掌握的知识,这些知识也不应当以自己的专业所局限,应当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努力学习,这里的学习却不是走马观花般,而是需要有自己独特的概念,形成自己的知识构架。
          就对自身的专业,若实在是提不起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个时候自己的专业是自己重要的部分,应当努力的学好,因为有老师的话,能最高效率的学好,虽然大学老师做不到传道授业解惑全方面,但是解惑最起码还是能够的,因为就对于我们自身的学位构架,远远是人家集合里的一个子集合。当然对老师有不同意见也要极力抗争,最后的结果却不是谁赢谁输,而是两者的兼容。
          对以同学。我其实算是一个比较喜欢交朋友的人,因为我的朋友涉及各个专业都有,因为我觉得再他们的谈话中我能学到很多我没时间去学的东西,对于这种同学,应当以一种学术性的友谊为主,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可以倾诉的地方,如果找不到朋友,难免会对知识产生厌倦,一种思想的诞生总是需要两个人的协作。我喜欢和那些不同的人聊天,因为他们不同的知识构架能带更我更广阔的构架。对于自己构架内的东西也能进行一种兼容。
          对于书本,很多书本很费(很多书的人有这种见解),浪费的费,国内出版社的书都是抄来抄起的,实在是无聊之极,所以对于这些书应当保持距离,最后拿一本百科全书,看那些书,实在是觉得反对这种思想的,就找原著看这种思想,这样会不会让你有思想局限。这点我做的很不好,我性格太明显,喜欢就喜欢 讨厌就会讨厌,这会造成很多的困扰,这样就喜欢很多学术性的朋友了,这样会有不同的观点出现,能让你接触到一些你未曾接触的东西。
          关于恋爱,很多人都说大学恋爱很美,的确很美,但请不要执着去追求,因为这样的执着会让你丧失原则,可能你莫名其妙就和一个你本不喜欢的人走一起了,这样的爱情只会让你痛苦,所以对于爱情我各人的态度是:遇到了就要努力,遇不到就不要乱找替代品,这点非常的重要。
          关于学位:学位不难拿,但总是有几个人拿不到。因为补考实在太多了,过不了,英语也是如此。所以能不补考就不补考,作弊啊不要给抓到就好了,毕竟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去学习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是很难受的,所以我坚持能过就过。
          目前就那么多了。

    "对于书本,很多书本很费(很多书的人有这种见解),浪费的费,国内出版社的书都是抄来抄起的,实在是无聊之极,所以对于这些书应当保持距离,最后拿一本百科全书,看那些书,实在是觉得反对这种思想的,就找原著看这种思想,这样会不会让你有思想局限。这点我做的很不好,我性格太明显,喜欢就喜欢 讨厌就会讨厌,这会造成很多的困扰,这样就喜欢很多学术性的朋友了,这样会有不同的观点出现,能让你接触到一些你未曾接触的东西。"
    欣赏。

    点点滴滴:
          如果迈克尔杰克逊的死是他顽皮的笑话,那么天堂将不再完美。如果大学的生活是孔子逗人的笑话,那么毕业将不再完美。
          大三的暑假,大四迫不及待试图剥夺这个暑假,要么温顺的接受它:工作的压力接踵而来。要么反抗它:做最后的疯狂。

          出国的疯狂上补习班考雅思、学英语。考研的兄弟们的疯狂的复习、疯狂的背单词。准备毕业找工作的人疯狂的找着找暑假的工作、参加自己都知道毫无用处的职业培训。大四剥夺了这个大学的最后的一个暑假。本也正常的,君不见那高三的暑假也是为大一而剥夺的么?俨然自己就成了社会上的人,正如当初一样成了一个大学生。 

          论坛上有人问:大四和大一恋爱好不好?让我产生了许多的设想,如果那个大四的仍然是一个大学生也未尝不可,一个俨然成了社会人了和大学生的爱情准定是现实和理想的矛盾冲突的,这种矛盾潜伏着,只要社会上的人把梦想戳破了,如气球一般扁锉了,平躺再地上面成了一块块的橡胶,粘黏在地上,让你怎么吹也不会再掀起一丝的波澜。这种恋爱就如同到了极限的气球,承受不了一丝的压迫。

          事实本没那么糟糕,就算是一个社会人,也并不应当就是一个世俗的人,但世俗的人多了,自己也逃脱不了这种结果。但总是有许些坚强的人,尽管给锉的千疮百孔仍然用力的吹着,维持着气球所应有的形状,然而却无法的在让它飞翔了,这种维持已经足以让人筋疲力尽了,无法的逃脱出脱力的结果,最终还是扁锉了,而人只能枉然的看着从空中飘洒下来,如同秋天的落叶,也有人说犹如樱花的飘落,秒速五厘米。很美,但很残酷。

          朋克的黑白色很好的表现出俨然的大四学生灵魂从丰满到逼仄的历程,死亡而带着美丽,难怪人常说 最美的东西往往是失去的最后一刻。树只剩下枯枝,耸向着无颜色的天空,怨谁?怨谁?这不是一个成长?修身,齐家。

          我祈求给我一丝弱火,骑着瘸腿的瘦马,带着往迹的嘲讽,向着黑夜里加鞭,寻求水晶似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