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开门

- 尘飞土 LV.连长
- 2013/6/18 7:08:34
学会开门
(愿以此文送给所有异地恋的朋友)
屡次在报纸上看到一个故事,说洗手间的门是双向开关的,可以往里拉,也可以往外推。往往有急着如厕的人使劲一推,结果把要出来的人撞个鼻青脸肿。这个问题讨论了好久,甚至连改建方案都拿出来了,但后来有人在门上贴了两张纸条就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两张纸条分别贴在门的两侧,上面写着同一个字:“拉”。
我的一个朋友,谈了六年的恋爱,最终散了。分手的原因,也就在于如何开启这扇门上。
她的男朋友对她很好,好得都让人嫉妒。他们两个分别在不同的城市读研,每到周末她的男朋友都会奔波几百公里,坐一晚上的火车到她所在的城市来看她,等周日的下午再坐火车赶回去。而她,一年四季无论酷暑严寒,每个星期六的凌晨都会守候在火车站的站台上,等候远方来的恋人。朋友们对他们的恋情都很羡慕,有什么不快的时候就爱拿他们做比较:“看看人家!”
但就是这么两个人,终于还是分手了。分手的原因很简单,是一件小小的纷争。那个男孩子很委屈:“我为你每周都来回奔波上千公里,你却……”她听得心头火起:“你为我奔波上千公里,我还为你每周守候若干个小时呢,那些火车误点的冬天早晨,寒风是多么的刺骨你知道吗?”都感觉委屈,都感觉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回报,就分手了。
后来谈起来,她还在愤愤:“他那句话本该我说的,‘你为我每周都来回奔波上千公里’,从我嘴里说出来该有多好,该是多么的情深,没想到反而让他给抢了,忒是小气。”估计他的心里也会不满:“她那句话要是我说,该多么的感人……”同样的一扇门,各自都开错了方向。于是,往左走,往右走。分道扬镳。
同样的过程,也复制在一位长辈的家庭里。他总是抱怨,孩子来看他的次数太少了,每年为他付出的太少了。而他的孩子也在抱怨:我们回家已经算多的了。要知道,我们的工作有多忙,家庭负担有多重,却全不知体恤我们……结果,父子终成路人般冷漠。
而我所认识的另外一对母女却正相反,母亲认为当年养儿育女并不图日后的报答,他们现在如何对待自己都无所谓。而女儿却觉得赡养老人天经地义,经常回家看望父母理所当然。同样的回家频率,同样的物质付出,他们家里却是其乐融融。
懂得把门向自己的方向拉,而不是怨天尤人地推,才算是真正学会开门了。(广州日报)

- jingying
- 2013/6/18 17:06:42
一脚拽开……

- 淡蓝涩
- 2013/6/19 4:56:41
好 文 !!

- roger03
- 2013/6/19 21:10:39
学会开门是生活的哲理也是生活的艺术~~

- 碧水蓝天
- 2013/6/20 6:18:06
暂时只学会开一半的门。。。

- goldenft
- 2013/6/21 5:37:19
直接把门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