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香记
  • 浏览:671 评论:2 人
  • 时下,网上交友在白领阶层比较盛行,但许多人在网上依然一无所获。分析起来,原因虽然较多,但不可否认,失之于礼是他们未能成功的一个方面。
    前不久,在北京的老舍茶馆喝茶,意外地遇到一个朋友正和女友喝茶呢!他一见我,立马走过来,握着我的手向女友作着介绍。我看了一下他的女友,是个很有气质、长相俊美的姑娘。经介绍,我知道姑娘名叫刘慧儿,是北京一家医院的医生,而我的这位朋友,属于北漂一族,长得比较寒碜,然而因为一个“礼”字给他带来了这份姻缘。说起来你也许不信,一次,朋友乘地铁下班,车里很挤,在宣武门地铁站上来一个姑娘,她提着一袋资料,看起来很累的样子!朋友立马站了起来,说道,我快到站了,您坐吧!姑娘看了他一眼,说声谢谢,就坐下了!结果姑娘到站了,朋友还没下车,见此情形姑娘笑了。于是又将位子还给了他,同时给他的还有一个手机号。就这样他们认识了,在礼尚往来中,双方渐渐有了好感,一年以后他们相爱结婚了……
    说起礼字,许多人都不会陌生,如果你能在生活中处处留心,时时将礼仪礼节礼貌体现在自己的言行举止里就不容易了!那么何谓礼呢?礼本意为敬神,后引申为表示敬意的通称。礼的含义丰富,既可专指为表示敬意而隆重举行的仪式,也可泛指社会交往中的礼貌、礼节。
    《礼记》说“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经礼是指大的礼,曲礼是指小的礼)足见礼的丰富多彩。礼仪究竟何时何故而起?人们做过种种探讨,归纳起来大体有五种礼仪起源说:一是天神生礼仪;二是礼为天地人的统一体;三是礼产生于人的自然本性;四是礼为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五是礼生于理,起于俗。
    礼始于《诗经》。郭沫若先生说:“大概礼之起源于祀神,故其字后来从示,其后扩展而对人,更其后扩展而为吉、凶、军、宾、嘉的各种礼制。”从文献记载看,《通典》上说:“自伏羲以来,五礼始彰;尧舜之时,五礼咸备。”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不过最为学者所公认的说法,还是礼起于三代而备于周朝。司马迁曰:洋洋美德乎!宰制万物,役使群众,岂人力也哉?
    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荀子对礼也有着独到的诠释,在荀子看来,礼者,养也。刍豢稻粱,五味调香,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芯,所以养鼻也;雕琢刻镂,黼黻文章,所以养目也;钟鼓、管馨、竽笙,所以养耳也;疏房、遂貌、越席、床第、几筵所以养体也。故礼者,养也。
    荀子觉得礼是用来在生活中调养人们的欲望的。牛羊猪狗等肉食和稻米谷子等细粮,五味调和的佳肴,是用来调养嘴巴的;椒树兰草香气芬芳,是用来调养鼻子的;在器具上雕图案、在礼服上绘彩色花纹,是用来养眼的;钟、鼓、管、馨、琴、瑟、竽、笙等乐器是用来调养耳朵的;窗户通明的房间,深邃的朝堂、柔软的蒲席、床上的竹铺、矮桌与垫席是用来调养躯体的……因为有了礼,天地因此而和谐,日月因此而明亮,四时因此而有序更迭,星辰因此而运行正常,江河因此而奔流不息,万物因此而茂盛,好恶因此而有所节制,喜怒因此而表现恰当……礼的作用真是太大了!
    许多时候,我们行事时又有多少人能注意到礼呢?父母抚养我们长大,我们有多少人对父母的付出说谢谢了;老师教给我们知识和技能,又有多少人会感恩戴德、在心里记住他们?长大了,走向社会,每一步都有关心我们的人,然而时过境迁,我们连别人的名字都不记得了。看到网上的美女,首先想到的不是彬彬有礼,有礼有节,而是急迫想知道人家的名字和电话号码,这难道不是一种失礼的表现吗?第一次约会,不知道遵守约定的时间,穿着随便,不修边幅,别人会喜欢我们吗?和女友一起看电影回家,面对车水马龙、危机四伏的马路,你的手是放在口袋还是拉着女友的手一起过马路呢?
    这点点滴滴,看起来虽小,但在一个注重爱情细节的女性眼中,莫不是你不重礼节、不懂礼仪、缺乏礼貌、不会关心体贴别人的表现啊!这样的话,就难怪我们总是找不到心仪的女友了!有一句话说得好啊,细节关乎成败,许多人有着博士硕士头衔,有着很好的工作和收入,可就是引不起女性的兴趣,看来你要好好反省一下自己了,看看自己是失之于礼还是别的什么?
    作为个体的人,其实无论是德、智、体、美,还是行、学、礼、义等方面都很重要,只有不断地加强我们自身的修养,提升我们的整体素质,爱情对于我们总会像清晨的太阳,如期升起在我们生命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