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向古老剧种学什么
  • 浏览:1112 评论:2 人
  • 中国的古老剧种很多,如京剧、豫剧、河北梆子、秦腔等,至于这样的剧种本身,
    命运如何,前景如何,是另一篇文章的内容,暂不细说。我这里要说的是眼下的“现代
    演员”,如演电影电视的,演话剧的,当歌星、笑星的或什么什么星的,不妨先向中国
    古老剧种学一点悟性或“唱念做打”的基本功。
        例如,中国的古老剧种之一京剧,演《空城计》时,台上只有一个用纸或用布画成
    的假“城”,司马懿来攻城,代表千军万马的无非是几个龙套式的角色。但台下的人听
    “诸葛亮”那么一唱,硬是觉得这事很“真”,好像真的看到了一个战场、十万大军、
    一座孤城。另一出戏《三岔口》里的一场打斗,主要道具和演员无非是一张桌子,三个
    演员。台下的人看得却颇入境,好像真的看到了一场真实的武打。
        倒是电视里的古战场、古战斗、古武打,动用了那样多的大场面,那样多的人,那
    样真刀真枪的武打,甚至动用了那样眼花缭乱的“情节”和那样如仙似神的“特异功能
    ”、“玄奥法力”,观众还是看到了虚、假、浮。
        原因在哪里呢?我看至少有一条:古老剧种演的戏,明明白白告诉观众那是戏。于
    是便一下子把观众带到了特定的也特殊的审美境界:尊重的是另一种真实——艺术真实
    ,演技真实,才艺真实。也就是说,戏是要人们去欣赏的,戏里的事儿、词儿、曲儿、
    腔儿是要人们去体会和品味的,而不是要人们去看那样的戏是否比真事还真。若是只追
    求俗里俗气的“真”,何必要坐进剧场或坐在屏幕面前?跑到大街上、大地上、大乱子
    面前去看即可。包括演的是两口子之间的事,古老剧种中绝对不将真床真枕摆在台上。
    有一点象征性的动作情态、三五句的说和唱,就足可以了。而且,观众又可能觉得同样
    真实,因为那是艺术之真。今天搞现代戏剧的,应该向古老剧种学一点什么悟性呢?我
    看第一个就是:懂得艺术只能是艺术,必须是艺术,首先是艺术,而艺术品位又必须首
    先是文明品位,文化品位。切切不要把粗糙而俗野的生活真实卖弄到艺术的特殊楼堂馆
    所里。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用之于眼下的演艺圈,很可能已经不属实。一曲
    成名、一戏成名、一段儿(如相声)成名、一夜成名的事已经太多太多。而上面的那句
    话用之于古老剧种或前代艺人,却是言之有据的。古老剧种中的唱、念、做、打,大都
    是师父、徒弟一句一句和一招一式教的,学的,来不得半点假!体味或学习那一唱一念
    ,一做一打,很苦但又很值得,因为那是真功夫!外行人之所以只能做观众,至多只能
    做票友,而和内行人相比毕竟有区别。区别就在于内行的功夫既真又深。艺界中太笨的
    人,叫“棒槌”;太浮的人,叫“混子”。这两种人,都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内行。
        真功夫与假招子,有根本性的差异。眼下,喜欢唱几首歌的人或喜欢逗几句贫嘴的
    人,虽然都有可能到台上充当一番演员、艺人(甚而“明星”),但你若是真的很认真
    地听过看过真内行的唱和演,且又听得、看得入实入深,就会老老实实承认自己无非是
    棒槌。有此自知,有此悟性,不但难能可贵,而且此后的成功希望就会大些。然而目前
    ,又很可能是棒槌、混子最容易镀金的时代。几日里就成名、就发财的事,也不乏其例
    。我多次说过,当“明星”容易,当货真价实的演员、艺人很难。
        在很多影星、歌星、笑星面前,我为什么突然提起向古老剧种搞一点拜师学艺之举
    呢?根本的意思是古老剧种有三“重”(即重视):重学、重练、重悟。其中的“悟”
    ,包括德悟、才悟、艺悟。一个演员既不能悟出艺德之贵,艺海之深,又不能悟出艺源
    于学,技源于练,只是瞪着两眼翘盼出名,流着口水追逐发财,其实是连合格的艺人也
    未达标的,只能去做这样那样的艺贩或艺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