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来说说自己的姓氏

- hqz8812 LV.连长
- 2013/2/6 7:06:52
同学之间有很多人的姓都不同,你的姓起源于何时何地?有什么著名人物、故事?你之前所知的到底正不正确?
都来说说吧!互相长点知识
都来说说吧!互相长点知识

- qq4262492
- 2013/2/6 14:40:00
先来说说我的姓:伍姓
后世有许多学者,认为伍姓是传自春秋末期的楚国伍家,譬如,《姓纂》一书上所说的:“楚大夫伍参生举,举生奢,奢生尚、员,员字子胥,奔吴,其子又为王孙氏,奔齐”,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姓氏考略》一书,却把伍姓的姓源,追溯到更古老的黄帝时代。该书是这样说的:“芈姓,黄帝臣有伍胥,见玄女兵法,当为伍氏之始,望出安定、武陵。”依照这个说法,则是早在5000年前就有了伍姓的,至于楚国的伍子胥一家人,究竟是不是源自这位黄帝的臣子,由于文献缺乏,历来的学者皆无论证。然而,当年楚国伍氏究竟因何而得姓,史书上同样的也没有交代,因此,如果说楚国的伍氏是传自黄帝时的伍胥,似乎也并不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更为可信的说法,是伍姓始于春秋末期的楚国伍参。楚庄王时与晋争霸,派伍参伐郑。晋国随后前往救援。伍参力排众议,说服庄王与强大的晋军决战,并取得了胜利。伍参被封为大夫,并以名为姓,称伍氏。伍姓由此开宗。
伍姓发源于楚地,而后在安定(今属湖北)、武陵(今属湖南)成为望族。
一、伍姓名人录
伍参之子伍举、伍举之子伍奢都在楚国世袭为大夫。汉灵帝时有大臣伍孚,谋杀董卓不成,大骂董卓,慷慨赴死。晋时出过一位高士伍朝。南北朝学者伍安宾撰写《武陵图记》,至今闻名。南唐伍乔以诗闻名于世。明代有伍福为著作家,伍文定为兵部尚书;明清之际有伊斯兰教学者伍尊契(回族)。近现代有外交官伍廷芳,红军将领伍中豪,当代学者伍连德、伍献文等。
二、伍姓名人
一生复仇的伍子胥
伍子胥是楚国大夫伍奢的次子。子胥性格刚硬暴烈而又坚忍。楚太傅费无忌于平王时谗杀子胥父伍奢及兄伍尚。子胥逃至吴国,誓言报仇。
在吴国,子胥察知公子光有野心,就向他推荐了剑客专诸,专诸向公子光说此时可杀僚而自立。于是公子光埋下伏兵,备酒请僚。专诸在鱼肚中藏匕首,入内刺杀了僚,公子光自立为王,即为阖闾。后阖闾召来子胥,赐以官职,与他共商国事。
阖闾九年(公元前506年),吴国攻入楚国都城郢,楚昭王出逃。伍子胥随军入郢,找不到昭王,就掘开平王的坟墓,挖出他的尸体,抽打了300鞭,心中仇恨才稍稍平息。申包胥原是子胥的好友,子胥逃离楚国时曾誓灭楚国,而包胥则说要保卫它。这时申包胥逃到山中,派人对子胥说:“你也太过分了吧!我听说人可胜天,天也能毁灭人。您曾是楚王臣下,您父亲也是楚王旧臣,现在鞭打死人,这岂不是太不讲理了!”子胥对来人说:“帮我向包胥道歉。我来日无多,就像太阳将落,但路途还远,所以倒行逆施。”夫差继位后,伍子胥曾多次劝他灭掉越国以绝后患,夫差一直不听。夫差执意攻齐,并派子胥出使齐国,子胥就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牧。伯乘机向夫差进谗说子胥怀有异心,劝夫差杀掉他。于是伍子胥被赐剑自杀,当时,他狠狠地说:“在我的坟上种上梓树,使它长大能做棺材。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吴国东门上,好让我亲眼看到吴国被越国消灭。”
伍子胥心怀一把浸透怨毒的复仇之剑,一生复仇,至死不止。
后世有许多学者,认为伍姓是传自春秋末期的楚国伍家,譬如,《姓纂》一书上所说的:“楚大夫伍参生举,举生奢,奢生尚、员,员字子胥,奔吴,其子又为王孙氏,奔齐”,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姓氏考略》一书,却把伍姓的姓源,追溯到更古老的黄帝时代。该书是这样说的:“芈姓,黄帝臣有伍胥,见玄女兵法,当为伍氏之始,望出安定、武陵。”依照这个说法,则是早在5000年前就有了伍姓的,至于楚国的伍子胥一家人,究竟是不是源自这位黄帝的臣子,由于文献缺乏,历来的学者皆无论证。然而,当年楚国伍氏究竟因何而得姓,史书上同样的也没有交代,因此,如果说楚国的伍氏是传自黄帝时的伍胥,似乎也并不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更为可信的说法,是伍姓始于春秋末期的楚国伍参。楚庄王时与晋争霸,派伍参伐郑。晋国随后前往救援。伍参力排众议,说服庄王与强大的晋军决战,并取得了胜利。伍参被封为大夫,并以名为姓,称伍氏。伍姓由此开宗。
伍姓发源于楚地,而后在安定(今属湖北)、武陵(今属湖南)成为望族。
一、伍姓名人录
伍参之子伍举、伍举之子伍奢都在楚国世袭为大夫。汉灵帝时有大臣伍孚,谋杀董卓不成,大骂董卓,慷慨赴死。晋时出过一位高士伍朝。南北朝学者伍安宾撰写《武陵图记》,至今闻名。南唐伍乔以诗闻名于世。明代有伍福为著作家,伍文定为兵部尚书;明清之际有伊斯兰教学者伍尊契(回族)。近现代有外交官伍廷芳,红军将领伍中豪,当代学者伍连德、伍献文等。
二、伍姓名人
一生复仇的伍子胥
伍子胥是楚国大夫伍奢的次子。子胥性格刚硬暴烈而又坚忍。楚太傅费无忌于平王时谗杀子胥父伍奢及兄伍尚。子胥逃至吴国,誓言报仇。
在吴国,子胥察知公子光有野心,就向他推荐了剑客专诸,专诸向公子光说此时可杀僚而自立。于是公子光埋下伏兵,备酒请僚。专诸在鱼肚中藏匕首,入内刺杀了僚,公子光自立为王,即为阖闾。后阖闾召来子胥,赐以官职,与他共商国事。
阖闾九年(公元前506年),吴国攻入楚国都城郢,楚昭王出逃。伍子胥随军入郢,找不到昭王,就掘开平王的坟墓,挖出他的尸体,抽打了300鞭,心中仇恨才稍稍平息。申包胥原是子胥的好友,子胥逃离楚国时曾誓灭楚国,而包胥则说要保卫它。这时申包胥逃到山中,派人对子胥说:“你也太过分了吧!我听说人可胜天,天也能毁灭人。您曾是楚王臣下,您父亲也是楚王旧臣,现在鞭打死人,这岂不是太不讲理了!”子胥对来人说:“帮我向包胥道歉。我来日无多,就像太阳将落,但路途还远,所以倒行逆施。”夫差继位后,伍子胥曾多次劝他灭掉越国以绝后患,夫差一直不听。夫差执意攻齐,并派子胥出使齐国,子胥就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牧。伯乘机向夫差进谗说子胥怀有异心,劝夫差杀掉他。于是伍子胥被赐剑自杀,当时,他狠狠地说:“在我的坟上种上梓树,使它长大能做棺材。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吴国东门上,好让我亲眼看到吴国被越国消灭。”
伍子胥心怀一把浸透怨毒的复仇之剑,一生复仇,至死不止。

- seeyoulp
- 2013/2/7 1:11:58
新官上任三把火~~

- m冒泡泡
- 2013/2/7 15:38:24
这火也要有人添柴才烧的旺哦

- yands28
- 2013/2/8 5:16:36
本人高姓 黄
黄,颜色的一种。黄色,是电磁波的可视光部分中的中波长部分,波长大约为570~590nm,是三原色之一。
一 ; 出自「嬴」姓。以国为氏。据《诸暨孝义黄氏族谱》所载,黄氏为嬴姓十四氏之一。古代黄国在今河南潢川。后被楚国所灭,子孙散居四方,以国名为氏。
二 ; 古代南方蛮族有黄姓。在广西南宁一带。
黄,在游戏私服当中也可称为"倒闭",例如:A:唉,这个私服又黄了,又得重新找.
黄姓起源:
黄姓与本族远古先民对天然黄色的感悟有关。古人就以青、黄、赤、白、黑五色作为主要的颜色,并配上方位:青-东,黄-中,赤-南,白-西,黑-北。黄色的方位,正好在东南西北四向的中央。古老的中原大地,遍地皆黄,还有奔腾千里的黄河。
黄姓的古代先民,是一个崇拜黄色事物的氏族,故自称黄人黄族。他们先有了黄色的概念、词汇,但却没有表示这一概念的文字;而喜爱黄色事物的这个“黄族”氏族,恰好他们又喜爱佩玉,于是,他们就以能反映本氏族特征的佩玉的图形符号来代表他们的氏族,这样,原来是表示佩玉的“黄”字,被借来表示黄色,成为黄色的符号,也成为表示黄人的标志。文字随着历史的演变,黄字的本义早已成为了历史,后人常用的却是它的假借义。
黄,颜色的一种。黄色,是电磁波的可视光部分中的中波长部分,波长大约为570~590nm,是三原色之一。
一 ; 出自「嬴」姓。以国为氏。据《诸暨孝义黄氏族谱》所载,黄氏为嬴姓十四氏之一。古代黄国在今河南潢川。后被楚国所灭,子孙散居四方,以国名为氏。
二 ; 古代南方蛮族有黄姓。在广西南宁一带。
黄,在游戏私服当中也可称为"倒闭",例如:A:唉,这个私服又黄了,又得重新找.
黄姓起源:
黄姓与本族远古先民对天然黄色的感悟有关。古人就以青、黄、赤、白、黑五色作为主要的颜色,并配上方位:青-东,黄-中,赤-南,白-西,黑-北。黄色的方位,正好在东南西北四向的中央。古老的中原大地,遍地皆黄,还有奔腾千里的黄河。
黄姓的古代先民,是一个崇拜黄色事物的氏族,故自称黄人黄族。他们先有了黄色的概念、词汇,但却没有表示这一概念的文字;而喜爱黄色事物的这个“黄族”氏族,恰好他们又喜爱佩玉,于是,他们就以能反映本氏族特征的佩玉的图形符号来代表他们的氏族,这样,原来是表示佩玉的“黄”字,被借来表示黄色,成为黄色的符号,也成为表示黄人的标志。文字随着历史的演变,黄字的本义早已成为了历史,后人常用的却是它的假借义。

- zhaoyin
- 2013/2/9 0:28:37
好像很多表示颜色的都是姓,比如红蓝白黑
还有些与人物有关的,比如姬、侯、相、师、祖
还有些与人物有关的,比如姬、侯、相、师、祖

- x7927498
- 2013/2/9 19:04:37
我姓吴,祖先也是伍子胥。。。。

- liu86kk
- 2013/2/10 6:34:06
麦(Mài 麦)姓源出有六:
1、出自春秋时齐桓公封赐麦丘地之后,以地名为氏。麦氏源于麦丘地。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至麦丘,遇一老人年八十三,为桓公祝寿。齐桓公赐封地“麦丘”与老人,老人的后裔就跟从封地“麦丘”为氏。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再去丘为麦,改复姓成为单姓,称为麦氏。
2、出自韩姓,因避难于麦地而改为麦氏。西汉初立,韩信因功高震主,遭吕后谋害,累及九族,其族人四散逃命。逃难途中,有的因渡河幸免于难者,遂以同音字“何”而易韩改为何姓,称为何氏。有的因躲入麦田幸免于难者,而易韩改为麦姓,称为麦氏。故有民间传说,韩、何、麦三姓同宗。
3、出自刘姓,为汉景帝之后,以封爵名为氏。源自公元前116年,汉武帝封景帝后裔刘昌为麦侯,地属琅琊郡。其后世子孙遂以祖上爵号为姓,称为麦氏。
4、出自姓麴,因避乱去匊改为麦氏。据《麦氏族谱》载:“余家麦氏之谱,或问姓从何来?曰:去曲为麦。”西晋时有麴丞相者,浙江省处州府松阳县人,因逢五胡之乱,为避战乱,携亲属二十四户去匊改为麦氏,迁往始兴郡百顺里居住。遂又成为另一支麦氏。
5、出自何姓,源隋朝时何饶丰之后,因隋文帝赐姓而改为麦氏。据《麦氏族谱》载:“至隋朝有铁杖者,东征辽东,屡立战功,仕至石屯大将军,其日行百里,吃麦三斗,贤孙三才皆以仕官。”隋朝时,铁杖之父,姓何,名曾唯。中年生二子,长子饶丰,号铁杖,次子饶瑞。何铁杖因屡立战功,隋文帝问其愿任何职,铁杖答说:“愿能日食斗麦足矣!”文帝遂赐姓麦,成为岭南麦氏始祖,其子孙相传姓麦,称为麦氏。麦铁杖后来并成为隋朝开国元老,功绩显著的大将军。铁杖之弟饶瑞仍姓何。
6、出自回族中有麦姓。回族中的麦姓,取自祖上经名首音。在元代,有任中书亭章政事的麦术丁(麦术督丁)和任义乌县(今属浙江)达鲁花赤的麦术丁。另,“麦术丁”(Maisad-Din)又可译作“买述丁”,故麦和买姓也有一定的关系。现今,‘麦”字头的经名仍在使用着,如“麦扎儿”。麦姓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1、出自春秋时齐桓公封赐麦丘地之后,以地名为氏。麦氏源于麦丘地。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至麦丘,遇一老人年八十三,为桓公祝寿。齐桓公赐封地“麦丘”与老人,老人的后裔就跟从封地“麦丘”为氏。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再去丘为麦,改复姓成为单姓,称为麦氏。
2、出自韩姓,因避难于麦地而改为麦氏。西汉初立,韩信因功高震主,遭吕后谋害,累及九族,其族人四散逃命。逃难途中,有的因渡河幸免于难者,遂以同音字“何”而易韩改为何姓,称为何氏。有的因躲入麦田幸免于难者,而易韩改为麦姓,称为麦氏。故有民间传说,韩、何、麦三姓同宗。
3、出自刘姓,为汉景帝之后,以封爵名为氏。源自公元前116年,汉武帝封景帝后裔刘昌为麦侯,地属琅琊郡。其后世子孙遂以祖上爵号为姓,称为麦氏。
4、出自姓麴,因避乱去匊改为麦氏。据《麦氏族谱》载:“余家麦氏之谱,或问姓从何来?曰:去曲为麦。”西晋时有麴丞相者,浙江省处州府松阳县人,因逢五胡之乱,为避战乱,携亲属二十四户去匊改为麦氏,迁往始兴郡百顺里居住。遂又成为另一支麦氏。
5、出自何姓,源隋朝时何饶丰之后,因隋文帝赐姓而改为麦氏。据《麦氏族谱》载:“至隋朝有铁杖者,东征辽东,屡立战功,仕至石屯大将军,其日行百里,吃麦三斗,贤孙三才皆以仕官。”隋朝时,铁杖之父,姓何,名曾唯。中年生二子,长子饶丰,号铁杖,次子饶瑞。何铁杖因屡立战功,隋文帝问其愿任何职,铁杖答说:“愿能日食斗麦足矣!”文帝遂赐姓麦,成为岭南麦氏始祖,其子孙相传姓麦,称为麦氏。麦铁杖后来并成为隋朝开国元老,功绩显著的大将军。铁杖之弟饶瑞仍姓何。
6、出自回族中有麦姓。回族中的麦姓,取自祖上经名首音。在元代,有任中书亭章政事的麦术丁(麦术督丁)和任义乌县(今属浙江)达鲁花赤的麦术丁。另,“麦术丁”(Maisad-Din)又可译作“买述丁”,故麦和买姓也有一定的关系。现今,‘麦”字头的经名仍在使用着,如“麦扎儿”。麦姓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