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冰心、关于巴金等
  • 浏览:480 评论:6 人
  • 其实冰心,就文章来看,其实真不怎么滴(当然我也写不出那样的东西来)。但不能否认的是,在她那个时代来讲,文坛地位还是很高的。韩寒用当代人的眼光是看,当然会觉得不怎么滴。我也不喜欢看冰心 的文章,觉得有点幼稚和小资情。
          《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好看不?一点都不好看。
      
          巴金,文学技巧不高。代表作《家》、《春》、《秋》都是以情节和思想内容取胜。盛名很高的《  随想录》其实就是一些回忆文革的文章,当时写这书时巴金年事已高,文笔、内容都不好看。唯一取胜的就是“讲真话!”
          巴金,作品耐看的,就《家》、《春》、《秋》以及《寒夜》。

          老舍(韩寒后来说没有批过这位作家),幸亏韩寒改口改得快。其实老舍的文章很好,尤其是小说,在吸取了北京地方语言特色上胜人一筹。文笔精致,语言民族风味独特。杰出的语言大师。
          《四世同堂》、《茶馆》、以及短篇小说集《月牙集》很不错。
          反观当代,几乎没有一人能像老舍一样,运用民族语言和民族特色如此精致,到位。

        茅盾,中国文学史上地位非常高,为啥?跟政治搭在一起,就会变得很高。就像郭沫若。
        茅盾小说方面,《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写得不错。茅盾文艺理论方面成就更大。
        但是自从抗日期间开始,茅盾跟政治挂上沟之后,地位就更加重要。(这跟后来的丁玲很相似)
        可以说,茅盾的成就不在小说方面,而在他的文艺理论方面。所以,关于茅盾,相信这个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没多少人看过。

        所以,韩寒攻击这几位作家,也有他的道理。


    (先写这么多,等写好我的采访提纲再继续)

    见LZ在讨论韩寒骂文学大师冰巴茅事件~~附上一篇韩寒的博文给大家参考~~

    冰心巴金和茅盾,我等无条件臣服于您
    作者:韩寒  来自:韩寒 6月20日 |  

                                   

    收藏 -
    加标签

        最近有记者问我,外面说我炮轰和侮辱很多文学大师,问我怎么看。
      我仔细回忆,想我什么时候炮轰和侮辱来着。后来我想起了事情的原委,我觉得,所谓炮轰或者侮辱,是别人生怕不够劲爆少人看,自己加的标题。这就好比我一拍你的肩膀,说,哥们,你今天穿的衣服我不是很喜欢。最后就演变成我痛扁了别人一顿。
      事情是这样,我和陈丹青两人做一个电视节目,我说的大意是,新中国以后的中国文学很不注重文笔和文采,那可能是从我们的课本选文章和背诵文章开始的,因为我认为老舍,矛盾等人的文笔很差。
      然后陈丹青补充到,还有巴金。
      我表示很同意。因为老舍是我一个口误,我就是想说巴金来着。
      我们也觉得冰心写的东西读不下去。

      最后我和陈丹青大致说,你看,我们俩说了这个,电视台就肯定很高兴,他们就等着我们说类似的话。就会拿这个来做文章了,因为这个招骂啊,然后最后大家说我们两个炒作,借这些作家来出名。可随便人家怎么说,我们就是这么想的。真是没有办法说话啊。
      当然,这个是肯定是会被剪掉的。



      这个里面我的唯一错就是,把老舍和巴金搞混了。老舍的文笔还是不错的,我本意是巴金和茅盾的文笔很差,但巴金老舍茅盾冰心这四位作家,在中国的政治文学体系里,往往是打包在一起的,所以我一时搞混了一个,在此要向老舍先生说声抱歉。
      但我很坚定的认为,巴金,冰心,茅盾三人的文笔和文采是非常一般的。
      至于余华和苏童,我则没有说过。
      我不大明白,评论三个作家的文笔很一般,我个人不喜欢这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会变成侮辱大师和毒害青年。今天在人民网上看见有评论说,文化名人不应该在媒介发表不负责言论,尤其是大嘴巴言论错误导向舆论,出言不逊的结果伤害整个民族的文学尊严。
      怎么几句话就把整个民族的文学尊严就伤害了呢?作者的名字叫民族么?为什么这个叫“不负责任的言论”呢?我当然为我说的话负责任了。这又不是我一时激动胡说的,我从小学看语文课本的时候就这么认为了。而这怎么就成了错误的舆论导向了呢?您的小名叫正确么?
      在中国早期的这些作家里,任何人都是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来评价的。比如我,我个人比较欣赏梁实秋,林语堂,鲁迅,钱钟书这些文采和文字天赋比较好的,比较不喜欢巴金,冰心,茅盾等文采比较差的。
      我个人的认为是,作为一个作家,最重要的是
    1:作品的情怀
    2:作品的文采
    3:诚实说真话

      而对于我们一直强调的“文以载道”和“思想性”,我觉得是应该放在最后的。因为文学很容易变成政治的妓女,导致的结果就是,你跟对了人,你就是崇高和灵魂,你跟错了人,一模一样的文字,你就变成了反动和毒草。而我们一直说的“感情真挚”,我也不认同,你一个作家,仅仅只有感情真挚,那还不如去做午夜聊天节目的知心大姐。
      所以,我们单单说文字,我个人认为这冰心茅盾巴金三个人的文采不行。当然,因为每个人对文采的理解不一样,所以,大家自然可以觉得这三人不光思想非凡,而且文采也非凡。关于这个,大家各自说理就行了。
        小学课本选入他们的东西是有问题的,首先,如果是真正的大师级别的东西,我个人认为给刚识字的小学生看,是不合适的,这才是侮辱大师。当然,不要再拿白居易给老奶奶念诗来说事了。但因为政治和思想上的迫切需要,所以有必要在小学阶段收入教材,并且背诵。这些范本导致了小学生认为,文章就是应该这么些的。而这些人被后人所推崇的却是他们几十万个字堆成的整本书,可我们拼命学的是他们的一段话,这也是他们几个人最弱的地方,那就是在一段话里的文采。
      如果我身为一个好的作家,我的写作手法被一群小学生给分析和模仿了,反正我觉得挺丢人的。
      人民网的评论继续说:对文学大师心怀尊敬之心、追念之心是一个民族的基本涵养,是一位有责任文化人的基本修养,贬低大师甚至出言不逊已经超出文艺争鸣的范畴。
      这段话我很不认同。我不觉得我认为茅盾冰心巴金文笔不好时对他们出言不逊。只要不是人身攻击,你再大的大师,无论是人民封的大师或者政党封的大师,都是可以自由的评说的。在我们这个国家里,不能说政治,不能说官员,不能说制度,难道连个写书的都说不得?况且我还没评说大家所看重的“思想”,单纯说个文采,这就变成了颠覆大师了?
      一位有责任的文化人的基本修养是有骨气,说真话,不献媚,不阿谀,绝对不是对文学大师心怀尊敬之心,追念之心。我也不觉得这是一个民族的基本涵养,如果一个民族的全部人都必须觉得有那么几个人,写的必须是好的,所有的全好,没有一点不好,否则你就是没涵养,那这是个除了朝鲜以外的什么民族啊。
      而当时所谓的“冰心的书读不下去”,这也是陈丹青,包括我的真实想法。任何人都有权利觉得另外一个人的书不在自己的审美里,读不下去。如果大家读我的书读不下去,我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而为什么在某些评论家眼里,读不下去冰心就是人格和文学品格出了问题呢?你不能非得逼着我看冰心看得津津有味才行吧,我的确是不喜欢,我也只是把我内心真实想法说了出来。如果你非要逼着我读冰心的书,我对你的惩罚就是逼着你读冰心的书。看看你是真喜欢还是假喜欢。
      所以,看见很多在网上痛骂的人,他们的措辞之激烈,表现之激动,是要比玉米相对于李宇春更甚的。但是否巴金茅盾冰心三位老人在他们心中的位置要比李宇春在玉米心中的位置高呢,明显不是这样的,我甚至怀疑把老舍矛盾巴金三个人放他们面前,他们能否分的清楚谁是谁。当然,你们可以说,你们只认文字不认脸,但是我也怀疑,在那么多叫嚣着你胆敢不尊重文学大师的人们,你们中是否都完整的看过你们所“尊敬”的大师的书?是否还记得冰心老舍茅盾巴金原名叫什么?我想,如果李宇春原名叫李春波的话,所有玉米都是应该记得的。所以,其中很多人是巴金冰心茅盾的假粉丝。你们只是单纯的看我不顺眼,不喜欢我,就甘愿马上摇身变成你们的大师们的不忠实读者,这是不诚实的。至少在我念书的时候,似乎整个班级甚至学校都没听说过有多少人多么喜欢看这三个人的作品的。而现在突然冒出来这么多义正言辞的假读者,我感觉这些茅盾,冰心,巴金的假粉丝马上就要组成“盾牌”“心冰乐”“京巴”等粉丝团了。
      对于他们的真读者,对我留言说,其实巴金写的很好,并且告诉我为什么好,哪段的那里很好。那我对他们也很尊重,我也会尝试去再去看看。这是正常的文学观点的不同。而不是借着这三个“大师”的帽子给别人扣更高的帽子,顺便名正言顺的骂两句。但到现在,我依然认为,巴金,老舍,冰心,茅盾这四个人中,别的什么都不说,就说文采,除了老舍不错以外,其他三个人的文采从最差到较差的排名是——冰心,巴金,茅盾。作为一个作家,文笔和文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作家必须要拥有独特和出色的文字技术和文字风格,这是所谓的思想性和感情真挚是不能代替的,这也是汉字的魅力所在,中国历来的作家都是很看重这点的,从诗经开始,到唐诗宋词,到四大名著,无不如此,再到后来的白话文中,钱钟书梁实秋林语堂胡适鲁迅沈从文包括张爱玲都做的都不错,但是因为到了新中国,文字的魅力被思想的正确和意识形体的需要所替代,很长一段时间里,政府和人民再没有运作出文采出众的真正文学大师。不知道这三个人是不是能经受住时代的考验——是真正的时****验哦……
      而现在,看着一些评论家们的意思,是不是面对老巴冰茅他们这些作家,我等必须觉得全部都很好?有异议就是我人格和涵养出了问题?也不用管个人的文学喜好如何,必须抛弃所有阅读口味,无条件臣服?





    就别管人民网之类什么主流媒体因为对大家们的地位有所撼动而对韩寒的穷追猛打了,那都是屁话。
    问题是“所以我一时搞混了一个”,拜托,电视台录节目,说的是“新中国以后的中国文学很不注重文笔和文采”,不需要太严肃,但也麻烦严谨一点,这样也能搞混。
    我很怀疑韩寒是否有认真读过他们的作品。

    为什么陈丹青说了同样的话,没人攻击?
    相反,韩寒说几句就铺天盖地。
    韩浩月说得对,允许别人有不同看法。
    关于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都觉得冰心的文章很难看下去。
    爱的文学。超人文学,文笔都很幼稚。


    为什么陈丹青说了同样的话,没人攻击?
    相反,韩寒说几句就铺天盖地。
    韩浩月说得对,允许别人有不同看法。
    关于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都觉得冰心的文章很难看下去。
    爱的文学。超人文学,文笔都很幼稚 ...

    因为陈丹青影响力不及韩寒。
    就算文革,一个百姓说刘少奇是叛徒,刘少奇会被抓吗?但****说他是,影响就大了。
    文学好与不好,的确是见人见智。但从社会影响来说,韩寒能引起这样的反响,也不容易,至少让大家有个机会来谈谈老一辈的作家,还会去回忆一下他们。不是他这次的言论,各大网站已经很难在出现巴金、冰心等名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