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随笔

- 大长脸 LV.排长
- 2012/12/5 16:57:59
又一个下雨的黄昏,今年的6月从下雨开始,不知道会不会从下雨结束。无论是否下雨结束,我们或许更希望平静地结束,还给我们一个平静的六月。不久就到端午节了,很久很久没有看过龙舟的我,有了观看比赛的冲动,而且今年在星期天,如果有一个上天的钦赐,或许又一个激情的周日。
每逢佳节倍思亲,多少赤子心。端午佳节将至,我浮起对乡下的怀念,尽管离我最近那次回去已经有10年多了,但是每年准时送到的裹蒸粽,还是不难让人想起那个小村庄。从父亲开始,我们就已经在广州生活,小时候我对乡下记忆莫过于可以放鞭炮,毕竟广州很早就严禁了。至今还对哪时候用烟花爆竹去炸牛屎的片段记忆犹新,虽然也少不了大人的责备,至少对于一个在城市长大的我是一件很刺激的事。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表兄弟在乡下玩爆竹,有一堆牛屎刚好在小路的中间,我们就拿着鱼雷炮去炸,恰恰此刻有一个大叔经过,结果是我们对事情的敏捷反应,躲在人家还没有说话前,已经跑到老远了,后来回到广州,那段经历成为我们几个表兄弟的最佳话题,自然在乡下也是,唯一就是讨论方向不同。对于乡下的回忆不多,几乎都是捣蛋回忆录,或者叫威胁物品使用手册,毕竟我到乡下的日子不过清明前后的两三天时间,在那些日子里,头一两天我们还是兴致勃勃的,毕竟那时候投诉不多而且压抑了一年对烟花爆竹的激情,但是第三天我们准时闹着回家,因为任天堂等游戏机才是属于我们的游戏。
肇庆裹蒸粽是很闻名的,不知道多少广州人吃过比较地道的。那份竹香的清涩是广州这里的粽子不会具有的,或许因为肇庆裹蒸粽的版本很多吧。而我乡下那种的粽子大少就比现在广州的粽子大两倍多,配料主要是眉豆、红豆、绿豆、还有猪肉和一些我不知道叫什么的豆,而糯米和竹叶是很讲究的,听我母亲说,奶奶以前为了做这种粽子要专程去一个地方买竹叶,而竹叶用的是一些比较大的和比较青嫩的,所以做出来的粽子表面有一层薄薄地青色的竹香。当然奶奶的我已经吃不到,母亲也不会做,所以那些粽子都是每天差不多这个时候乡下的亲戚送来的。那种粽子由于很大,一个人是吃不完的,不知道是不是乡下人的设计是为了一个人一天刚好吃一个,至少我觉得我吃了一半就觉得刚刚很饱,这个只是我个人假设,因为如果没有冰箱来保鲜,一个下午后,我就可能不吃了。乡下的粽子比这里很多粽子在味道上,我觉得要好吃很多,因为在配料和竹叶的新鲜和足料都做得很好。当把粽子蒸约20分钟后,打开粽子会看到一薄薄的青色竹叶色素层,这是粽子第一个好吃到原因吧,因为这样的一层色素层留下了浓浓的竹香,吃上去的味道跟用新鲜竹子做的竹子饭一样,有一份清清地竹香。切开粽子后,大约有一层1.5~2厘米的糯米层,然后里面就是配料,配料主要是用一种豆充满,这种豆我不知道叫什么,口感很好,估计做法应该是把这种豆和其他配料腌制好才和糯米一起做的,因为感觉吃上去配料不是分散的而是紧紧挤在一起。粽子只要加上酱油就会有一个极好的口感。
肇庆裹蒸粽的驰名不在于独此一家,而是很普通的一个农妇都能做得到;不在于配料的贵重,不过是一种朴素和对制品的坚持。内容和外表都可能随着时间在变,我们今天吃的可能是普通猪肉,明天吃的可能要求上等猪肉,而始终还是在吃猪肉而不是换成其他贵价肉类,还是很普通的猪肉。这样一份坚持却在我们追求生活的时候被遗弃了,当我们可以买上等猪肉的时候,我们会毫不犹豫地换成上等猪肉,不过此刻还是猪肉,然而当我们可以买上上等羊肉、上等的其他肉类时,我们依然会毫不犹豫地换成这些,只是此刻已经不再是那种粽子了,味道变了。细味广州之变化,我小时候生活的那条街,大家从木门装了铁门,铁门装了钢门,然后集成了美观和防盗一身的精美门窗,只是此刻的门窗已经有了隔膜,在起防范作用的时候也引起了隔膜和猜忌的副作用,当街道上发生一起抢劫案的时候,我们都自以为聪明地躲在那道门后面眼看这一切的发生而不申以援手,结果这条街慢慢地人流复杂了,门即使再高级了,却只剩下副作用了。当我们惊讶地发现这样一种情况时,更惊讶地发现原来身边很多人都很陌生...我们的生活变化很快很快,只是在高速发展的此刻,又有多少人记得当初自己的理想,还有那份被认为天真的坚持。
即使佳节至,缘于路途不远,一小时便可到家。希望大家那天不能陪伴至亲左右也到珠江河畔观赏那激情的比赛,至少为一段沉重的心情放一个美好的端午假期。
每逢佳节倍思亲,多少赤子心。端午佳节将至,我浮起对乡下的怀念,尽管离我最近那次回去已经有10年多了,但是每年准时送到的裹蒸粽,还是不难让人想起那个小村庄。从父亲开始,我们就已经在广州生活,小时候我对乡下记忆莫过于可以放鞭炮,毕竟广州很早就严禁了。至今还对哪时候用烟花爆竹去炸牛屎的片段记忆犹新,虽然也少不了大人的责备,至少对于一个在城市长大的我是一件很刺激的事。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表兄弟在乡下玩爆竹,有一堆牛屎刚好在小路的中间,我们就拿着鱼雷炮去炸,恰恰此刻有一个大叔经过,结果是我们对事情的敏捷反应,躲在人家还没有说话前,已经跑到老远了,后来回到广州,那段经历成为我们几个表兄弟的最佳话题,自然在乡下也是,唯一就是讨论方向不同。对于乡下的回忆不多,几乎都是捣蛋回忆录,或者叫威胁物品使用手册,毕竟我到乡下的日子不过清明前后的两三天时间,在那些日子里,头一两天我们还是兴致勃勃的,毕竟那时候投诉不多而且压抑了一年对烟花爆竹的激情,但是第三天我们准时闹着回家,因为任天堂等游戏机才是属于我们的游戏。
肇庆裹蒸粽是很闻名的,不知道多少广州人吃过比较地道的。那份竹香的清涩是广州这里的粽子不会具有的,或许因为肇庆裹蒸粽的版本很多吧。而我乡下那种的粽子大少就比现在广州的粽子大两倍多,配料主要是眉豆、红豆、绿豆、还有猪肉和一些我不知道叫什么的豆,而糯米和竹叶是很讲究的,听我母亲说,奶奶以前为了做这种粽子要专程去一个地方买竹叶,而竹叶用的是一些比较大的和比较青嫩的,所以做出来的粽子表面有一层薄薄地青色的竹香。当然奶奶的我已经吃不到,母亲也不会做,所以那些粽子都是每天差不多这个时候乡下的亲戚送来的。那种粽子由于很大,一个人是吃不完的,不知道是不是乡下人的设计是为了一个人一天刚好吃一个,至少我觉得我吃了一半就觉得刚刚很饱,这个只是我个人假设,因为如果没有冰箱来保鲜,一个下午后,我就可能不吃了。乡下的粽子比这里很多粽子在味道上,我觉得要好吃很多,因为在配料和竹叶的新鲜和足料都做得很好。当把粽子蒸约20分钟后,打开粽子会看到一薄薄的青色竹叶色素层,这是粽子第一个好吃到原因吧,因为这样的一层色素层留下了浓浓的竹香,吃上去的味道跟用新鲜竹子做的竹子饭一样,有一份清清地竹香。切开粽子后,大约有一层1.5~2厘米的糯米层,然后里面就是配料,配料主要是用一种豆充满,这种豆我不知道叫什么,口感很好,估计做法应该是把这种豆和其他配料腌制好才和糯米一起做的,因为感觉吃上去配料不是分散的而是紧紧挤在一起。粽子只要加上酱油就会有一个极好的口感。
肇庆裹蒸粽的驰名不在于独此一家,而是很普通的一个农妇都能做得到;不在于配料的贵重,不过是一种朴素和对制品的坚持。内容和外表都可能随着时间在变,我们今天吃的可能是普通猪肉,明天吃的可能要求上等猪肉,而始终还是在吃猪肉而不是换成其他贵价肉类,还是很普通的猪肉。这样一份坚持却在我们追求生活的时候被遗弃了,当我们可以买上等猪肉的时候,我们会毫不犹豫地换成上等猪肉,不过此刻还是猪肉,然而当我们可以买上上等羊肉、上等的其他肉类时,我们依然会毫不犹豫地换成这些,只是此刻已经不再是那种粽子了,味道变了。细味广州之变化,我小时候生活的那条街,大家从木门装了铁门,铁门装了钢门,然后集成了美观和防盗一身的精美门窗,只是此刻的门窗已经有了隔膜,在起防范作用的时候也引起了隔膜和猜忌的副作用,当街道上发生一起抢劫案的时候,我们都自以为聪明地躲在那道门后面眼看这一切的发生而不申以援手,结果这条街慢慢地人流复杂了,门即使再高级了,却只剩下副作用了。当我们惊讶地发现这样一种情况时,更惊讶地发现原来身边很多人都很陌生...我们的生活变化很快很快,只是在高速发展的此刻,又有多少人记得当初自己的理想,还有那份被认为天真的坚持。
即使佳节至,缘于路途不远,一小时便可到家。希望大家那天不能陪伴至亲左右也到珠江河畔观赏那激情的比赛,至少为一段沉重的心情放一个美好的端午假期。

- qdsj
- 2012/12/6 1:25:33
坐个SF先

- 奥勒留
- 2012/12/6 17:33:00
很有文化气息。。。。内涵很足啊。。适合写闲适类小品文,周作人或林语堂似的。。

- Andypei
- 2012/12/7 7:52:13
菊苑的粽子做得跟一冰淇淋似的,味道却再创历史新怪
好怀念东风西的肇庆裹蒸粽
好怀念东风西的肇庆裹蒸粽

- 我要疯了
- 2012/12/7 23:01:12
菊苑的粽子做得跟一冰淇淋似的
同感!
同感!

- 绿百合
- 2012/12/8 9:37:53
粽子冰淇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