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客(写给受灾的人们 泪书)

- 幸福下载 LV.连长
- 2012/11/14 16:57:52
他们是我生命里的过客。倘若没去过四川,我不会那么深刻地感觉天府之国的被毁惨状。10年前的暑假,去四川旅游,靠着自己摸索着路,几乎走了大半个四川。经阿坝,过松潘, 穿理县,游都江堰,走茂县。这几个现在变成重灾区的地方,当年人们生活得无忧无虑,景色,一片和谐。宁静的生活很令人向往。茂县使我印象颇深刻。那里有一个大禹加油站,我们乘坐的车子往返都在那里加油。巧合之下,得知那是大禹故乡,圣贤的故乡,其间在九寨沟翻车之后,便改了行程,不在茂县停留一晚,连夜赶回成都。现在想来多少有些后悔,停留多些时间,我可以对那里多一些了解,多留一些美好在头脑。。
那时,在去茂县的路上住的一家农家客栈,向着一条河水清澈的河流,水边民居就着夕阳,金黄一片,间或几个农妇洗衣服,一派乐土景象。所住的3层黄色小楼下有几只母鸡悠闲踱步,见之顿生“芳草萋萋,王孙不归”之感。单是一个小小的地方便如此令人神往,更不用说其他桃花源处了。在都江堰,一个不认识的哥哥在我旁边抓着绳索,在江中荡起来。当时,玩心大兴的我也学他这样玩起来。我冲着他笑着,那种充满童趣,毫不掩饰的笑。都江堰的一块碑上刻着“河清海晏”四个字,特意留了纪念。
一切一切,都于近日被毁灭得如此彻底。找不到一点曾经的熟悉感。看到那满目疮痍,我总在寻找曾经的过去。但,已经找不到了。住过的地方应是倒塌了,田园村乐无从寻觅。那个哥哥,我不敢想象他现在怎么样了。虽说我所有亲戚都不在四川,却有一种悲凉和感同身受。途径理县,那个和别人打赌我们来自哪里,输了就按一半价钱买羊肉串给我们的叔叔,你们还在吗?阿坝藏族地区的幡旗,曾经一行行一列列一排排,迎风飘扬,现在有没有祈祷着:“扎西德勒”。中途问路学会的四川话,在电视上一遍遍播放,当年被问人的笑脸似乎又在眼前。松潘县里送我鼻烟壶的爷爷,红原里骑着马驰骋的小伙们,如今安在否?在某程度上,我和他们是陌生人。但在那么一刻,那么一个地点,有那么一些事情,他们成为我生命中的过客。之后渐渐被我遗忘,直到一些惊心动魄的发生之后,脑海中的记忆迅速唤回,一番搜索和整理之后,他们的身影再次出现。即使模糊,却是真实。与我有关的全是一些他们生命里快乐的事情,强烈的对比,内心的不安,现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为什么要这么残忍对这些本来淳朴善良的人们,本来可以闲适地世世代代都在一个地方生活,微笑和满足原来是他们的代名词。可现在…天地不仁,以万物为驺狗。我久久不能平复。
我从来都没有意识到,过客这一个似乎微不足道的群体,可以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一个月的蜀道之行,我充分体现到当地人民那种闲散的美。不像我们,整天脚步匆匆,即便不忙,步子也迈得大大的,总怕错过些什么。他们习惯随遇而安,简简单单。我们走三步的时间,他们可能才匀出一步。这种生活颇是令人向往的。城市人爱往农村跑的道理很大在于此。这种人文气息和秀美的山水互相配合着,羡慕得让人窒息。鉴于此,我才沉醉其中,而差点不知归路。对于他们来说我是一个过客,而他们本身对于我来说也是过客。但这种过客的经历,我却记住了,因为那是我美好的一段经历。地震给这段经历抹上悲伤的一笔。他们…我不习惯这种感觉,一个过客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突然有一天你知道无论你如何努力,都没有办法见到他的时候。那种“死生在天,富贵由命”的感觉是很久不会消散的。不像一个熟悉很久的人,什么事情迟早会有所知。但过客不一样,灾难来临的时候,他们会怎样,大抵是不清楚的,想知道又无从入手。这种无助感,出于心底里的呼喊,出于感受美好的彻底撕裂,悲剧性地活生生地,占据了我的心。
唐诗中我最喜欢李白的蜀道难。这几天,我背着背着,便差点流泪了。“地摧山崩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鈎连。”这句我便会想起汶川大地震,也会想起救援的人开辟道路的情况。一句“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我是切切感受这句的意味了。乐土遭受灾难,归去却是无从说起。他们家在巴蜀,只能嗟叹蜀道之难,困在里面,苦苦寻觅求生之路。我是万分不愿见到这种情况的,但是事实令人不得不相信。那个,在我生命里美丽的地方,善良的人们,果然便是过客,一生不再的过客。我也经历过灾难,98年洪水滔天,我们横过江面时候,但见房屋只露尖尖角,周围一片寂静,只剩下无数的渡船。那种感觉震撼着我,幼小的心灵从此有了隐隐的伤痛。这种感觉本来已经随时间渐渐远去,可这次,再次面对这种惨痛,这种伤逝,和我有着一些共同回忆的过客,就这样消失。
为什么过客一定要像流星一般,只肯留下片刻的回忆。生命中很难承受的痛楚。你们可不可以慢些走,让我和你们说声谢谢。有些东西,一旦错过就不再。口口声声说一定要去青城山,去杜甫草堂看看的我,如今,只能西望长叹。
转眼青丝成白发,人生何处不是客。人不如故。悲哉。虽是过客亦亲人。愿逝者安息,生者安心。
那时,在去茂县的路上住的一家农家客栈,向着一条河水清澈的河流,水边民居就着夕阳,金黄一片,间或几个农妇洗衣服,一派乐土景象。所住的3层黄色小楼下有几只母鸡悠闲踱步,见之顿生“芳草萋萋,王孙不归”之感。单是一个小小的地方便如此令人神往,更不用说其他桃花源处了。在都江堰,一个不认识的哥哥在我旁边抓着绳索,在江中荡起来。当时,玩心大兴的我也学他这样玩起来。我冲着他笑着,那种充满童趣,毫不掩饰的笑。都江堰的一块碑上刻着“河清海晏”四个字,特意留了纪念。
一切一切,都于近日被毁灭得如此彻底。找不到一点曾经的熟悉感。看到那满目疮痍,我总在寻找曾经的过去。但,已经找不到了。住过的地方应是倒塌了,田园村乐无从寻觅。那个哥哥,我不敢想象他现在怎么样了。虽说我所有亲戚都不在四川,却有一种悲凉和感同身受。途径理县,那个和别人打赌我们来自哪里,输了就按一半价钱买羊肉串给我们的叔叔,你们还在吗?阿坝藏族地区的幡旗,曾经一行行一列列一排排,迎风飘扬,现在有没有祈祷着:“扎西德勒”。中途问路学会的四川话,在电视上一遍遍播放,当年被问人的笑脸似乎又在眼前。松潘县里送我鼻烟壶的爷爷,红原里骑着马驰骋的小伙们,如今安在否?在某程度上,我和他们是陌生人。但在那么一刻,那么一个地点,有那么一些事情,他们成为我生命中的过客。之后渐渐被我遗忘,直到一些惊心动魄的发生之后,脑海中的记忆迅速唤回,一番搜索和整理之后,他们的身影再次出现。即使模糊,却是真实。与我有关的全是一些他们生命里快乐的事情,强烈的对比,内心的不安,现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为什么要这么残忍对这些本来淳朴善良的人们,本来可以闲适地世世代代都在一个地方生活,微笑和满足原来是他们的代名词。可现在…天地不仁,以万物为驺狗。我久久不能平复。
我从来都没有意识到,过客这一个似乎微不足道的群体,可以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一个月的蜀道之行,我充分体现到当地人民那种闲散的美。不像我们,整天脚步匆匆,即便不忙,步子也迈得大大的,总怕错过些什么。他们习惯随遇而安,简简单单。我们走三步的时间,他们可能才匀出一步。这种生活颇是令人向往的。城市人爱往农村跑的道理很大在于此。这种人文气息和秀美的山水互相配合着,羡慕得让人窒息。鉴于此,我才沉醉其中,而差点不知归路。对于他们来说我是一个过客,而他们本身对于我来说也是过客。但这种过客的经历,我却记住了,因为那是我美好的一段经历。地震给这段经历抹上悲伤的一笔。他们…我不习惯这种感觉,一个过客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突然有一天你知道无论你如何努力,都没有办法见到他的时候。那种“死生在天,富贵由命”的感觉是很久不会消散的。不像一个熟悉很久的人,什么事情迟早会有所知。但过客不一样,灾难来临的时候,他们会怎样,大抵是不清楚的,想知道又无从入手。这种无助感,出于心底里的呼喊,出于感受美好的彻底撕裂,悲剧性地活生生地,占据了我的心。
唐诗中我最喜欢李白的蜀道难。这几天,我背着背着,便差点流泪了。“地摧山崩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鈎连。”这句我便会想起汶川大地震,也会想起救援的人开辟道路的情况。一句“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我是切切感受这句的意味了。乐土遭受灾难,归去却是无从说起。他们家在巴蜀,只能嗟叹蜀道之难,困在里面,苦苦寻觅求生之路。我是万分不愿见到这种情况的,但是事实令人不得不相信。那个,在我生命里美丽的地方,善良的人们,果然便是过客,一生不再的过客。我也经历过灾难,98年洪水滔天,我们横过江面时候,但见房屋只露尖尖角,周围一片寂静,只剩下无数的渡船。那种感觉震撼着我,幼小的心灵从此有了隐隐的伤痛。这种感觉本来已经随时间渐渐远去,可这次,再次面对这种惨痛,这种伤逝,和我有着一些共同回忆的过客,就这样消失。
为什么过客一定要像流星一般,只肯留下片刻的回忆。生命中很难承受的痛楚。你们可不可以慢些走,让我和你们说声谢谢。有些东西,一旦错过就不再。口口声声说一定要去青城山,去杜甫草堂看看的我,如今,只能西望长叹。
转眼青丝成白发,人生何处不是客。人不如故。悲哉。虽是过客亦亲人。愿逝者安息,生者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