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重异 慎言善思
  • 浏览:1218 评论:7 人
  • 使人信服有3种境界,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以力服人。
          以德服人为上,使人心服口服。德不只是指道德,还包含一个人的品性和情操。讨论问题不以一方之辞而动情,不因一己之利而动怒,然后做到先理性分析再做出客观判断后才说出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做到义正词严,怒而为义不因情。如三国时期的崔琰在曹操得到邺城正在得意的时候,义正词严的批评曹操应该多想自己背负的责任而不是获得的利益,当时群臣惊讶,然而崔琰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得到曹操重要。
          以理服人为中,可让人心服。据理力争,雄辩百出,让对手无言可对。就像毛主席的《论持久战》一样,把其他观点都一一辨斥,使得持久战理论得到了国共两党的认同。以力服人为下,只让人口服心不服。凭靠自己的优势,使得对手无法对话,只能逞一时威风。
          怎么做到以德服人,做到理性得分析和对待问题。就需要尊重不同的意见,特别是跟自己观点对立的意见,要做到的不是智者见智而是智者见仁,才能理解观点的背景和出发点,才能不以个人情感而愤怒或赞美。
          没有一个观点是绝对正确的,也没有一个观点是可以脱离背景的。我们如果不去了解背景而单凭观点的内容来批评或者赞美观点是很不负责任的。曾经有这样一个报道,说一个农村的男人跟一个城市的女人结婚,由于门面原因家庭有个协议不许男方的家人来城市的家里。报道把男方描绘得非常的不幸和悲惨而女方则十恶不赦,因而我们很多人一看报道就马上冲着去指责女方如何的不是。事实上,冲上去指责的人没有去了解事实,单凭一方之辞而轻易地选择了立场。然而有人说男方不是时,却受到不少人指责,这就是因为没有一个理性分析的过程造成的。因而我们在对待问题的时候要先了解背景,特别是一些很偏颇的报道的时候,反对的观点更需要理解。
          如何才能做到尊重不同的意见,我们需要慎重说话,不是小心翼翼的说话而是说负责任的话,不说不负责任的话。有一个极不负责任的报道,把一个凶手杀害手无寸铁的女生描写成英雄行为,而居然还有人去称赞,只要稍作分析,也不会去称赞,只要有理性就应该去谴责凶手。这是一个极不负责任的例子,即伤害了受害人的尊严又使得社会的不良风气加以助长。我们不应该说这样的话,因为这既伤害了别人也降低了自己的形象。香港电视台曾经对一个惊动香港的罢市事件进行报道,事情大概是由于当时政府相关部门的口头承诺得不到实现,使得店主和管理方发生了利益冲突进而引发了罢市事件。而香港电视台的报道并没有刻画出任何一方的形象而是真真实实的还原一个事实,不仅把店主和管理方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相关报道,还对了小区居民、政府相关部门和业主进行了采访报道,整个事件完完整整地呈现在各位香港市民的面前。这样的报道才是负责任的,我们也应该这样说话和做人,不以己好而刻意损低或抬高他人。
          要说出负责任的话和不说不负责任的话,我们应该善于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特别在把话说出去前,应该考虑到是否伤害到人,绝不应该为了自己的一时口快而把他人的感受置诸不理。
          为什么要多思考,就以上述例子为例。一个农村男人和一个城市女人结婚,我们必须先思考女方的背景,报道说出了女方的背景是比较良好的,这说明女方在社会上有一定地位。另一方面男方来于农村,这个像中国典型小说的才子佳人故事。既然这样男方如果希望能光耀门楣就必须有自己的成就而不是靠女方,男方想自己父母来城市生活就必须靠自己来养起自己的父母而不是指望女方来帮助。而从女方思考,农村人的衣带关系浓厚,今天他父母来,明天他兄弟来,后天他的姨妈姑姐都来了,那女方养得起那位,这个头那个敢开。从社会层面看,这个事情是很正常的,社会有地位的人肯定要面子,总不能天天都来个衣衫破烂的亲戚吧,人家的面子哪放?再多思考的时候,我们可能要说到我们的社会风气,然而我们不难发现,只要思考后,对女方的认识跟报道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十恶不赦,后者并不如此。这就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地方。
          我们需要思考,而且要多思考,特别是多角度思考。就像许庭案,我们很多人的态度是开始的时候都觉得许被告无辜,不该判这么重,但是当被告二审时说了句,“我帮银行保管钱”后,很多人又改变了态度认为该维持原判。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很多人都是从一个角度思考,要不就都站到被告一方,要不就都站到银行一方。事实上,银行、ATM和被告都有错误,都应该承担责任。银行和ATM的出错是不容置疑的,而一审的时候没有体现这个问题,这是很不应该的。但是被告没有责任吗?这说不过去,第一次按1000的时候减少一元后就应该立即报警,为什么还要去取款171次,这难道不是故意了吗?然后为什么事发后就潜逃,而不是去报警或者自首,这说明被告也清楚这些钱不是正当得来的,那么被判刑也是应该的。所以喊无罪申辩的律师有想出名的嫌疑,当然我不否认他的辩护为我们反抗法律判决不公做出了很多的贡献。然后从法院的判决分析,我个人认为一审判决过分草率,是导致案件引发掀然大波直接原因。
          做到多思考需要理性,因而立德就是我们应该做到而且应该先做到的。

    很好,很强大。。。
    娓娓道来,有理有据,算是以理服人。。似乎气势有点弱,或显现不出来。。行文不是一气呵成,有点断节拖沓之感。三种境界只凸出一点,个人觉得,也不算是以德服人,而以理服人多些。德,是不可言的品德情操,理,才是可争可比的不定因素。。就一个农村男人和一个城市女人结婚的例子,也是双方各有道理,只是媒体报道偏袒一方,诱导读者而已。个人认为,如需签订该协议,我更愿签字离婚,无道理可讲。。
    多思考,才是硬道理。。

    “但是当被告二审时说了句,“我帮银行保管钱”后,很多人又改变了态度认为该维持原判。”
    这也是不理智的观点,不能因为个人主观改变而任意改变客观。。。还是依法办事好。总需要一个准绳,判个十年,两相权衡。。

    这是一篇纲领性质的文章,其实应该发到我那个版的~~因为是我对那个版的发言建议。
        如果能跟《遇见女神》交换置顶就好了。

    需要多思考,更需要多讨论;观点不同,自然就会争论起来。平时啊,我们的争论都只是私下讨论而已,又不是真的去指导人家,慎什么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