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白娘子传奇》艺术性与传统《白蛇传》之国学考证

- shanya LV.连长
- 2012/7/15 1:46:14
首先说明,这是轉来的。
《新白娘子传奇》一部十二年前的台湾电视剧,从其首播之日起,便受到无数华人观众的青睐,十二年之后的今天,在重播了无数遍后,仍有无数国人为之醉心,甚至形成了很多观众心中的一份抹不去古典情怀,可谓百看不厌。何解?在我看来,除了演员的出色表演外,更重要的是依托传统《白蛇传》之精华并运用深厚的国学底蕴和民间色彩所形成的文化魅力,古典文化与民风民俗的融入,是成就《新白娘子传奇》艺术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50集的内容涵盖了诸如中国传统戏曲、诗词、中医、宗教、民俗等各种国学范畴,编剧抱着对传统文化严肃认真的态度,把《白蛇传》这一民间传说原汁原味的展现给我们。下面就具体从几个方面对其国学范畴作简要考证,不妥之处恳请指正:
一、章回体形式
四位台湾编剧以其深厚的国学造诣地回归《白蛇传》古老的民间传说。0 g+ y2 r0 Q9 \. p, [, o
当年白娘子传奇的编剧是一分为四,虽四人前后风格迥异,但其创作原则确是一以贯之,50集的剧情吸纳了历史上有关白蛇传的小说、戏曲、弹词等民间版本,可谓集各传统版本之大成。那新白的“新”字又作何解释?据笔者考证,其蓝本是清代的《雷峰塔奇传》5 卷13 回(玉花堂主人校订),卷端题“ 新编雷峰塔奇传”,内封题“新本白蛇精记雷峰塔”。
嘉庆十有一年岁在丙寅仲秋之月,作此于西湖官署之梦梅精舍。此书在整理收录有关白娘子题材的野史、话本、戏曲基础之上修改而成。由此可见,“新白娘子传奇”的“新”字绝不是单纯的新编之意,而是依据这本嘉庆年间的小说题名而来。事实证明,剧中主要的人物、情节、地名都是出自此版小说,而并非编剧杜撰。另有部分内容出自清乾隆年间戏曲家方成培编写的梨园剧本《雷峰塔传奇》和清末民初的弹词《白蛇后传》,主要是白蛇之子的情节。当然,改编的成分也是有的,如对胡媚娘形象的改造和为剧情服的人物小传等。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视剧的原创剧本,是编剧在翻阅大量传统版本的基础上,用章回体形式创作而成。电视剧每集开场后都有一句章回体标题(只有台湾版本可以看到,大陆引进时已将其删除)如下:, J7 ]. F; f+ x
一 前世牧童救白蛇 千年修成续今生
二 风雨西湖寻恩主 纸伞为媒喜成婚
9 K6 h% |- r7 R/ l
三 误盗赃银受连累 充军姑苏遇贵人0
四 夫妻重逢创业难 智取灵药换保安
五 呆郎错信乌鸦道 佳妇巧胜蛤蟆妖' G* [) k) L) C, b' h
六 一举成名扬天下 身怀六甲喜欲狂
七 端午现形惊元魂 瑶池冒险求仙丹( \( F6 S/ w# c& _4 W
八 远赴南极得灵草 勇闯冥都救夫君
九 妙手回春接孪胎 誉满苏城遭人害
十 力救乞婆作铁证 严惩凶徒为洗冤# B( A+ f" g* _; _% u6 }$ `; d
十一 万众拥护入三皇 夜半借宝惊梁王
十二 展会奇珍压俗玩 冤家路窄泄倪端0 [8 M7 o0 ]. t- O" c6 m7 [. Q
十三 调虎离山押人质 铁索穿心绝后患/ Q" h- D, e* ?1 f8 |( x
十四 救夫心切漏身份 宿怨怀深驻红尘2 q' s" F O' ~* r9 i" j7 Y& K! d2 B8 g
十五 重罪轻判发镇江 小题大作杀鬼奴# q E3 {. E( E& x( m" t+ p
十六 耗元救仆感人心 冒死出逃得相助( P2 X4 m* g* v' a |! e
十七 情深难舍迁家业 怨积不平定计谋
十八 无情禅师伤小青 有义郎君寻妻室
十九 强道谗言扣凡夫 欺人太甚激怨妇8 K6 |- {7 q+ y+ F6 K" Q) T+ S
二十 水漫金山铸大错 断桥重逢续前缘# t% j/ E4 j" `! S6 O/ u( i- W# f
廿一 患难夫妇发盟誓 借剑乖女惹相思) \+ H, L! u# m; O% f" n+ w
廿二 为民除害斩孽妖 情窦初开越雷池: x6 I3 e% P1 B ?( [6 p
廿三 重建家业保和堂 苦口婆心劝勒马
廿四 妖毒迷体害张生 忘字一点消前因- \' F5 V' Q) T6 U$ i
5 n7 }0 }! j& E( ^" I7 ]
廿五 二妖相害难进退 亲人拔刀脱险危* o" X' g$ ~+ {
廿六 十月怀胎一朝娩 文曲星君降凡间
廿七 猛忆毒誓知灾近 苦劝归心却人伦# Q# A4 ~' w2 ]: m
廿八 法海金钵照姹女 雷峰宝塔镇白蛇
廿九 桃花依旧百恨生 人面全非万念沦 n; l! M6 E& h0 ] g
三十 归去同修赎孽债 绝情出家上金山
卅一 光阴流转读书郎 少年才俊结新朋: [3 W: S, G4 h
卅二 书生风采引玉兔 丑女多情怨自容8 s1 {9 J) n& o3 v' X8 s" P8 F; p
卅三 神奇易貌变绝代 惺惺相惜恨见晚) z0 A0 N' X% p
卅四 两情相悦添无奈 金钹毒计伤女怀8 u+ w* c" r V" s4 y$ L' W. E w- F
卅五 错牵红丝妹含酸 纵使阴谋下手难2 f& R# b' I* p* }
卅六 多疑母女演闹剧 痴心青婢探故主
卅七 道观陷阱害世仇 绣庄异类访旧亲( X- V6 ~( _* h. c8 {! p' T! Q
卅八 险救少主诉真相 惊知身世一病昏
卅九 慈悲观音治顽疾 柔情媚娘解心语- `! c* K# T) f, M" L q! A D
四十 雷锋拜母记叮咛 金山寻父定决心
四一 恩师惜才荐门徒 仇家怀恨销名册& ^) _0 _# ^. y. v5 P, x/ K" p
四二 媚娘感爱消奸计 仕林念责上京途* B0 h, z- {" P/ w( v, |) I2 X* F
四三 情急挺身护情郎 爱深破塔救爱子
四四 屈居柴房更磨砺 高中状元皆欢喜7 P6 ?2 t) e+ X: i% m) s
四五 痴情媚娘香魂碎 状元儿郎空肠牵
四六 情灭文曲伤祭奠 缘尽玉兔黯投胎3 |6 F$ f, V1 N: } t
四七 痴儿救母西湖水 恶叟害孺天牢房
四八 进京救兄遇渊源 合力上奏遭连累
四九 青蛇机智胜梁王 扭转乾坤化平安6 d, d# T' e( ?2 M8 H1 U
五十 孝感动天开塔门 功德圆满永升仙
《新白娘子传奇》一部十二年前的台湾电视剧,从其首播之日起,便受到无数华人观众的青睐,十二年之后的今天,在重播了无数遍后,仍有无数国人为之醉心,甚至形成了很多观众心中的一份抹不去古典情怀,可谓百看不厌。何解?在我看来,除了演员的出色表演外,更重要的是依托传统《白蛇传》之精华并运用深厚的国学底蕴和民间色彩所形成的文化魅力,古典文化与民风民俗的融入,是成就《新白娘子传奇》艺术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50集的内容涵盖了诸如中国传统戏曲、诗词、中医、宗教、民俗等各种国学范畴,编剧抱着对传统文化严肃认真的态度,把《白蛇传》这一民间传说原汁原味的展现给我们。下面就具体从几个方面对其国学范畴作简要考证,不妥之处恳请指正:
一、章回体形式
四位台湾编剧以其深厚的国学造诣地回归《白蛇传》古老的民间传说。0 g+ y2 r0 Q9 \. p, [, o
当年白娘子传奇的编剧是一分为四,虽四人前后风格迥异,但其创作原则确是一以贯之,50集的剧情吸纳了历史上有关白蛇传的小说、戏曲、弹词等民间版本,可谓集各传统版本之大成。那新白的“新”字又作何解释?据笔者考证,其蓝本是清代的《雷峰塔奇传》5 卷13 回(玉花堂主人校订),卷端题“ 新编雷峰塔奇传”,内封题“新本白蛇精记雷峰塔”。
嘉庆十有一年岁在丙寅仲秋之月,作此于西湖官署之梦梅精舍。此书在整理收录有关白娘子题材的野史、话本、戏曲基础之上修改而成。由此可见,“新白娘子传奇”的“新”字绝不是单纯的新编之意,而是依据这本嘉庆年间的小说题名而来。事实证明,剧中主要的人物、情节、地名都是出自此版小说,而并非编剧杜撰。另有部分内容出自清乾隆年间戏曲家方成培编写的梨园剧本《雷峰塔传奇》和清末民初的弹词《白蛇后传》,主要是白蛇之子的情节。当然,改编的成分也是有的,如对胡媚娘形象的改造和为剧情服的人物小传等。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视剧的原创剧本,是编剧在翻阅大量传统版本的基础上,用章回体形式创作而成。电视剧每集开场后都有一句章回体标题(只有台湾版本可以看到,大陆引进时已将其删除)如下:, J7 ]. F; f+ x
一 前世牧童救白蛇 千年修成续今生
二 风雨西湖寻恩主 纸伞为媒喜成婚
9 K6 h% |- r7 R/ l
三 误盗赃银受连累 充军姑苏遇贵人0
四 夫妻重逢创业难 智取灵药换保安
五 呆郎错信乌鸦道 佳妇巧胜蛤蟆妖' G* [) k) L) C, b' h
六 一举成名扬天下 身怀六甲喜欲狂
七 端午现形惊元魂 瑶池冒险求仙丹( \( F6 S/ w# c& _4 W
八 远赴南极得灵草 勇闯冥都救夫君
九 妙手回春接孪胎 誉满苏城遭人害
十 力救乞婆作铁证 严惩凶徒为洗冤# B( A+ f" g* _; _% u6 }$ `; d
十一 万众拥护入三皇 夜半借宝惊梁王
十二 展会奇珍压俗玩 冤家路窄泄倪端0 [8 M7 o0 ]. t- O" c6 m7 [. Q
十三 调虎离山押人质 铁索穿心绝后患/ Q" h- D, e* ?1 f8 |( x
十四 救夫心切漏身份 宿怨怀深驻红尘2 q' s" F O' ~* r9 i" j7 Y& K! d2 B8 g
十五 重罪轻判发镇江 小题大作杀鬼奴# q E3 {. E( E& x( m" t+ p
十六 耗元救仆感人心 冒死出逃得相助( P2 X4 m* g* v' a |! e
十七 情深难舍迁家业 怨积不平定计谋
十八 无情禅师伤小青 有义郎君寻妻室
十九 强道谗言扣凡夫 欺人太甚激怨妇8 K6 |- {7 q+ y+ F6 K" Q) T+ S
二十 水漫金山铸大错 断桥重逢续前缘# t% j/ E4 j" `! S6 O/ u( i- W# f
廿一 患难夫妇发盟誓 借剑乖女惹相思) \+ H, L! u# m; O% f" n+ w
廿二 为民除害斩孽妖 情窦初开越雷池: x6 I3 e% P1 B ?( [6 p
廿三 重建家业保和堂 苦口婆心劝勒马
廿四 妖毒迷体害张生 忘字一点消前因- \' F5 V' Q) T6 U$ i
5 n7 }0 }! j& E( ^" I7 ]
廿五 二妖相害难进退 亲人拔刀脱险危* o" X' g$ ~+ {
廿六 十月怀胎一朝娩 文曲星君降凡间
廿七 猛忆毒誓知灾近 苦劝归心却人伦# Q# A4 ~' w2 ]: m
廿八 法海金钵照姹女 雷峰宝塔镇白蛇
廿九 桃花依旧百恨生 人面全非万念沦 n; l! M6 E& h0 ] g
三十 归去同修赎孽债 绝情出家上金山
卅一 光阴流转读书郎 少年才俊结新朋: [3 W: S, G4 h
卅二 书生风采引玉兔 丑女多情怨自容8 s1 {9 J) n& o3 v' X8 s" P8 F; p
卅三 神奇易貌变绝代 惺惺相惜恨见晚) z0 A0 N' X% p
卅四 两情相悦添无奈 金钹毒计伤女怀8 u+ w* c" r V" s4 y$ L' W. E w- F
卅五 错牵红丝妹含酸 纵使阴谋下手难2 f& R# b' I* p* }
卅六 多疑母女演闹剧 痴心青婢探故主
卅七 道观陷阱害世仇 绣庄异类访旧亲( X- V6 ~( _* h. c8 {! p' T! Q
卅八 险救少主诉真相 惊知身世一病昏
卅九 慈悲观音治顽疾 柔情媚娘解心语- `! c* K# T) f, M" L q! A D
四十 雷锋拜母记叮咛 金山寻父定决心
四一 恩师惜才荐门徒 仇家怀恨销名册& ^) _0 _# ^. y. v5 P, x/ K" p
四二 媚娘感爱消奸计 仕林念责上京途* B0 h, z- {" P/ w( v, |) I2 X* F
四三 情急挺身护情郎 爱深破塔救爱子
四四 屈居柴房更磨砺 高中状元皆欢喜7 P6 ?2 t) e+ X: i% m) s
四五 痴情媚娘香魂碎 状元儿郎空肠牵
四六 情灭文曲伤祭奠 缘尽玉兔黯投胎3 |6 F$ f, V1 N: } t
四七 痴儿救母西湖水 恶叟害孺天牢房
四八 进京救兄遇渊源 合力上奏遭连累
四九 青蛇机智胜梁王 扭转乾坤化平安6 d, d# T' e( ?2 M8 H1 U
五十 孝感动天开塔门 功德圆满永升仙

- 杨京文
- 2012/7/15 8:50:01
^ [5 Y
四位才华横溢的编剧在唱词、念白中大量引用古典诗词和民间戏曲,使整部片子充满了浓厚的文学气息:2 u0 ?$ `3 T) R; r4 o% A% q' J* m9 Y
出自清朝乾隆年间,方成培戏曲剧本《雷峰塔传奇》的部分---8 r" X B' `$ H) B0 C
“情纵痴,也有完,不如清修把皮毛换”(二十六集白唱) --第二出<付钵>(天下乐):何不悟真空,及早换皮毛。- p9 j0 A$ y }; \3 d& J: Y
“百年胶漆初心在,此生终不负卿卿”(二十一集许唱)9 W$ r( K: Q2 z$ [+ A--第十八出<疗惊>下场集唐诗:药杵声中捣残梦(李洞)此生终不负卿卿(油蔚)百年胶漆初心在(白居易)夜半人扶强起行(无名氏); R2 H, `8 J* m
“叹孽种,终朝迷惑将人弄”(二十七集法海) --二十三出<化香>(古轮台)叹孽种,心怀毒害有谁同,终朝迷惑将人弄。8 F, N" V, k Z [
“春蚕空吐情丝自缠绕”(二十七集法海). Q" E% U4 N M* ] --二十五出<水斗>(南滴滴金)(外)劝伊不必心焦躁,似春蚕空吐情丝自缠绕。
“万法从心起,空论树下禅”(二十七集许仙) --二十八出<重谒>(集唐)皈依受真性,成就那罗延。万法从心起,空论树下禅" S( F% R0 Y7 [) o* m9 n' E
“尘世昏昏谁猛省”(二十七集法海)0 O/ m5 e. M5 Z2 } --二十八出<重谒>(滴滴金)(外)叹姻缘好恶皆天定,尘世昏昏谁猛省! y; A( T7 S+ }. k
“姐姐玉碎珠沉,觉后真堪痛,恩债两成空”(三十六集小青)' D7 S5 ?" u/ m$ Y1 d --三十一出<塔叙>(中吕慢词.柳梢青)(旦)(塔内唱)前情如梦,觉后真堪痛,恩债两成空) v: J, C8 M, F: P2 U9 K2 A; D) G4 I# B
“听青儿塔外悲声唤,一番叙旧添悲恸”(三十六集白唱) --三十一出<塔叙>(尾声)一番叙旧添悲恸,隔断仙凡瞬息中) `5 k% ~) |6 @. Y0 A* o& a" i& _- p5 U
“相逢咫尺间,霎时天样远”(四十集) --三十二出<祭塔>(前腔)哪知又咫尺间,霎时天样远# U7 n1 B$ F, t& R
“奈何百结愁肠,付与夕阳笑杜鹃”(四十集) --三十二出<祭塔>(尾声)奈何百结愁肠转,都付与夕阳烟芜哭杜鹃! z4 m8 _2 X9 N7 C3 i
“痴心未悟拈花笑”(三十一集)% e d2 P$ w) [' y: t; e- `& t1 Z+ A" S --第二出<付钵>(点绛唇)极乐逍遥,早悟拈花笑。
“拈花笑”典故出自“五灯会元”卷一“迦叶佛”,意为“心心相印”
历代诗词文学典故:
“慎终追远来祭祀”(第一集旁唱) --《论语.学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红烛替我流清泪”(第二集白唱) --杜牧《赠别二首》: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5 x' s7 V8 x( j$ J2 v; l
“三生石上有盟证”(第三集许唱) --“三生石”典故出自唐朝袁郊《甘泽谣.圆观》: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识,此身虽异性长存。7 l! [: M' e1 g4 g$ ?5 m3 G2 o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三集). N$ {$ g( Y) l* H --陆游《游山西村》 9 y! r2 M7 W7 t( V4 }
“花间独步人徘徊”(第四集白唱)8 [+ G) _/ O+ u* X% t2 e --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不欺暗室黄花女”(第四集白唱)" l, U3 }/ z9 b2 |1 W --见《魏碑亭》4 ?# k9 e% H, e4 u4 L
“季布你一诺重千斤”(第四集白唱)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0 ^% B5 O5 M+ R7 k/ m" r7 c \! l
“上穷碧落下黄泉”(第七集许唱) --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O* [5 A2 M8 R# u3 r+ G
“广寒宫高处不胜寒”(十一集许唱)8 t* s( P7 A: n* \; G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只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s9 H. H2 k6 T- K6 m; ^: R
“广寒宫”典故出自“淮南子.览冥”
“只羡鸳鸯不羡仙”(十七集青唱)4 K% r* A2 b! Y5 ~. y2 Y ? --卢照邻《长安古意》:成比目何辞死,顾作鸳鸯不羡仙
“月有阴晴圆缺时,人在旦夕祸福间”(二十一集白唱)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O' s" c# }: P3 b
“玉人何处访踪迹”(二十二集张玉堂唱)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情侣恩爱巫山会”(二十二集) --见宋玉《高唐赋》4 N/ R0 Z u- t8 b
“佳丽三千后宫凉”(二十四集白唱) --白居易《长恨歌》: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Y- O% h% J* t1 i/ d. K
“好花堪折何须折”(二十四集白唱): `; m2 V1 @8 V) t! k2 V0 g4 _ --唐朝杜秋娘《金缕衣》:好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烟江水色淡溟蒙,千尺浮图兀倚空。湖山画舫归欲尽,孤峰犹带夕阳红” --元代尹廷高《雷峰夕照》诗+ }. T0 e" J- R! }9 X# T' Y9 H# ^
“若非月老牵红线,恩爱短来寂寞长”(二十四集白唱) --《三言》: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
“月老”典出自李复言“续幽怪录.定婚店”% Y" {7 O. Y3 S) l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引晓穿珠户”(二十五集白娘子)! k1 X8 v& i; j# `4 s/ q9 C9 P --晏殊《蝶恋花》: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珠户
“天与多情,不与长相守”(三十集旁唱) --晏几道《点降唇》:天与多情,不与长相守,分飞后,泪痕和酒,占了双罗袖7 s) K7 T0 y; I& [( {1 m
白素贞:无边烦恼断,无量法门修,誓愿度众生,总愿成佛道 虚空有尽,我愿无穷,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十方三世一切佛 # l1 j g+ k$ |
许 仙:众罪消灭,善根增长,若临命终,自知时至 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
白素贞: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l" S' d. v5 f$ T* f
许 仙:天罗神,地罗神,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
--取自佛经《普贤十大行愿》
四位才华横溢的编剧在唱词、念白中大量引用古典诗词和民间戏曲,使整部片子充满了浓厚的文学气息:2 u0 ?$ `3 T) R; r4 o% A% q' J* m9 Y
出自清朝乾隆年间,方成培戏曲剧本《雷峰塔传奇》的部分---8 r" X B' `$ H) B0 C
“情纵痴,也有完,不如清修把皮毛换”(二十六集白唱) --第二出<付钵>(天下乐):何不悟真空,及早换皮毛。- p9 j0 A$ y }; \3 d& J: Y
“百年胶漆初心在,此生终不负卿卿”(二十一集许唱)9 W$ r( K: Q2 z$ [+ A--第十八出<疗惊>下场集唐诗:药杵声中捣残梦(李洞)此生终不负卿卿(油蔚)百年胶漆初心在(白居易)夜半人扶强起行(无名氏); R2 H, `8 J* m
“叹孽种,终朝迷惑将人弄”(二十七集法海) --二十三出<化香>(古轮台)叹孽种,心怀毒害有谁同,终朝迷惑将人弄。8 F, N" V, k Z [
“春蚕空吐情丝自缠绕”(二十七集法海). Q" E% U4 N M* ] --二十五出<水斗>(南滴滴金)(外)劝伊不必心焦躁,似春蚕空吐情丝自缠绕。
“万法从心起,空论树下禅”(二十七集许仙) --二十八出<重谒>(集唐)皈依受真性,成就那罗延。万法从心起,空论树下禅" S( F% R0 Y7 [) o* m9 n' E
“尘世昏昏谁猛省”(二十七集法海)0 O/ m5 e. M5 Z2 } --二十八出<重谒>(滴滴金)(外)叹姻缘好恶皆天定,尘世昏昏谁猛省! y; A( T7 S+ }. k
“姐姐玉碎珠沉,觉后真堪痛,恩债两成空”(三十六集小青)' D7 S5 ?" u/ m$ Y1 d --三十一出<塔叙>(中吕慢词.柳梢青)(旦)(塔内唱)前情如梦,觉后真堪痛,恩债两成空) v: J, C8 M, F: P2 U9 K2 A; D) G4 I# B
“听青儿塔外悲声唤,一番叙旧添悲恸”(三十六集白唱) --三十一出<塔叙>(尾声)一番叙旧添悲恸,隔断仙凡瞬息中) `5 k% ~) |6 @. Y0 A* o& a" i& _- p5 U
“相逢咫尺间,霎时天样远”(四十集) --三十二出<祭塔>(前腔)哪知又咫尺间,霎时天样远# U7 n1 B$ F, t& R
“奈何百结愁肠,付与夕阳笑杜鹃”(四十集) --三十二出<祭塔>(尾声)奈何百结愁肠转,都付与夕阳烟芜哭杜鹃! z4 m8 _2 X9 N7 C3 i
“痴心未悟拈花笑”(三十一集)% e d2 P$ w) [' y: t; e- `& t1 Z+ A" S --第二出<付钵>(点绛唇)极乐逍遥,早悟拈花笑。
“拈花笑”典故出自“五灯会元”卷一“迦叶佛”,意为“心心相印”
历代诗词文学典故:
“慎终追远来祭祀”(第一集旁唱) --《论语.学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红烛替我流清泪”(第二集白唱) --杜牧《赠别二首》: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5 x' s7 V8 x( j$ J2 v; l
“三生石上有盟证”(第三集许唱) --“三生石”典故出自唐朝袁郊《甘泽谣.圆观》: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识,此身虽异性长存。7 l! [: M' e1 g4 g$ ?5 m3 G2 o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三集). N$ {$ g( Y) l* H --陆游《游山西村》 9 y! r2 M7 W7 t( V4 }
“花间独步人徘徊”(第四集白唱)8 [+ G) _/ O+ u* X% t2 e --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不欺暗室黄花女”(第四集白唱)" l, U3 }/ z9 b2 |1 W --见《魏碑亭》4 ?# k9 e% H, e4 u4 L
“季布你一诺重千斤”(第四集白唱)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0 ^% B5 O5 M+ R7 k/ m" r7 c \! l
“上穷碧落下黄泉”(第七集许唱) --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O* [5 A2 M8 R# u3 r+ G
“广寒宫高处不胜寒”(十一集许唱)8 t* s( P7 A: n* \; G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只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s9 H. H2 k6 T- K6 m; ^: R
“广寒宫”典故出自“淮南子.览冥”
“只羡鸳鸯不羡仙”(十七集青唱)4 K% r* A2 b! Y5 ~. y2 Y ? --卢照邻《长安古意》:成比目何辞死,顾作鸳鸯不羡仙
“月有阴晴圆缺时,人在旦夕祸福间”(二十一集白唱)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O' s" c# }: P3 b
“玉人何处访踪迹”(二十二集张玉堂唱)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情侣恩爱巫山会”(二十二集) --见宋玉《高唐赋》4 N/ R0 Z u- t8 b
“佳丽三千后宫凉”(二十四集白唱) --白居易《长恨歌》: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Y- O% h% J* t1 i/ d. K
“好花堪折何须折”(二十四集白唱): `; m2 V1 @8 V) t! k2 V0 g4 _ --唐朝杜秋娘《金缕衣》:好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烟江水色淡溟蒙,千尺浮图兀倚空。湖山画舫归欲尽,孤峰犹带夕阳红” --元代尹廷高《雷峰夕照》诗+ }. T0 e" J- R! }9 X# T' Y9 H# ^
“若非月老牵红线,恩爱短来寂寞长”(二十四集白唱) --《三言》: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
“月老”典出自李复言“续幽怪录.定婚店”% Y" {7 O. Y3 S) l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引晓穿珠户”(二十五集白娘子)! k1 X8 v& i; j# `4 s/ q9 C9 P --晏殊《蝶恋花》: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珠户
“天与多情,不与长相守”(三十集旁唱) --晏几道《点降唇》:天与多情,不与长相守,分飞后,泪痕和酒,占了双罗袖7 s) K7 T0 y; I& [( {1 m
白素贞:无边烦恼断,无量法门修,誓愿度众生,总愿成佛道 虚空有尽,我愿无穷,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十方三世一切佛 # l1 j g+ k$ |
许 仙:众罪消灭,善根增长,若临命终,自知时至 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
白素贞: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l" S' d. v5 f$ T* f
许 仙:天罗神,地罗神,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
--取自佛经《普贤十大行愿》

- xuhui021
- 2012/7/16 3:31:17
《白蛇传》作为民间传说,难免与医药、民俗、宗教紧密相连,《白娘子传奇》在剧情和人物上则恰当运用以上内容,突出了这一神话故事的“民间性”
中医典故:4 L! z" Z$ c+ w& A: S
岐黄 岐黄相传黄帝和他的臣于岐伯都会治病,黄帝曾与岐伯伦医而作《内经》,他们被认为是医家之祖,后来便以"岐黄"为中医学术的代称. . i3 Z8 G) u( l- }
杏林4 "杏林"—词是中医界常用的词汇,医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然而"杏林"一词典出汉末三国闽籍道医董奉.7 R5 U6 E2 e+ n
董奉 董奉,字君异,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有很高的道术和医技,与当时的华伦,张仲景齐名,号称"建安三神医".据《三国志.士燮传》注引,交州刺史士燮得恶疾昏死已三日之久,仙人董奉用自制药丸一粒塞入刺吏口中并灌入少许水,捧其头摇消之,食顷,昏死的刺吏便神奇般地张开眼睛,手脚也能动弹7,"颜色渐复,半日能起坐,四日复能语,遂复常".类似的记载详见于《神仙传》中,由此可见董奉医术的高明. / b. N# n, G1 r n* o* g
悬壶 "悬壶"也是中医行医的专用名词,典出《后汉书》及《神仙传》,与道医壶公有关.《后汉书》卷八十二《方术列传》云:"费长房者,汝南人也,曾为市椽.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惟长房于楼上睹之,异焉.因往再拜,奉酒脯.翁知长房之意其神也,谓之曰:'子明日可更来'.长房旦曰复诣翁,翁乃与俱入壶中,惟见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共饮毕而出.……后长房欲求道,随从人山中……"这段颇为神奇的记述也见于《神仙传》卷九《壶公传》中,声称"壶公者,不知其姓名.今世所有《召军符》,《召鬼神治病王府符》凡二十余卷,皆出于壶公……"壶公乃是东汉时一位卖药的老翁,有道术,善用符治病.因常悬一壶于市头卖药,"药不二价","治病皆愈",故后世称行医为"悬壶".这一典故流传甚广,至今人们日常语言中还有"你胡芦里卖的什么药"这样的口语. . Y: M7 l) a0 [$ l9 c1 ]
虾浆瓦霜(在镇江开药铺的时候,小青问药材铺一位大爷的问题) 《梁祝》故事,原来说的是这个,给祝英台的.原文如下:一要东海龙王角,二要虾子头上浆,三要万年陈壁土,四要千年瓦上霜,要阳雀蛋一对,六要蚂蝗肚内肠,七要仙山灵芝草,八要王母身上香,九要观音净瓶水,十要蟠桃酒一缸.倘若有了药十样,你小姐病体得安康.
- }2 `/ M5 Z: s+ N/ t
除以上列举之外剧中还涉及不少中药名词,鉴于比较常见,在此不再赘述。" D) g! Y. b/ o3 Q/ L) ]
8 P7 h$ C% [. T7 r
民间神话人物及风俗习惯:* K, w! p, A: q0 @/ o* ^
酆都五鬼 东方鬼蔡郁垒、神荼,治"桃止山" 鬼门关。西方鬼赵文和,王真人,治"嶓冢山"。北方鬼张衡、杨云,治罗酆山。南方鬼杜子仁,治罗浮山。中央鬼周乞、稽康,治"抱犊山"。 % q( R& ?- I( _/ ~' N
骊山老母' 骊山老母 骊山老母即女娲,亦称无极老母,“古女神而帝者”。她同伏羲、神农史称三皇,是人类始祖。 《说文》云“女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山海经.大荒西经》云:“女娲功烈,非仅 造人,又兼补天”,“诚天地初辟摩肩盘古之大神也”。 骊山老母抟黄土造人历尽艰辛。《风俗通义》云:“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 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她为人们制定婚姻而 又繁衍了人类。
赵公明) 财神,相传姓赵名公明,秦时得道于终南山,道教尊为‘正一玄坛元帅'。亦称赵公元帅赵玄坛,秦时避乱,隐居终南山。其像黑面浓须,头戴铁冠,手执铁鞭,坐骑黑虎。故又称‘黑虎玄坛。'传说能驱雷役电,除瘟禳灾,主持公道,求财如意。"俗以三月十五日为神诞,祀之能令人致富。民间奉祀,或于正月初去财神庙敬祀,或在家迎接财神贴子,或在店堂由人装扮的财神登门。8 n8 F' \1 p7 H5 S2 ^* d
真武大帝 真武大帝,原称“玄武大帝”,亦称“真武帝君、“佑圣真君玄天上帝”、“荡魔天尊”等,道教徒俗称“元量祖师”。道书记载真武大帝原为净乐园太子,入太和山修道四十二载,功成德满,玉帝救镇北方,为真武大帝。太和山因改名为武当山,意为“非真武不足以当之”。
0 g6 [* C) S& Z6 s3 X: j
文曲星 星宿名之一,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古人说文曲星下凡,就是说,天上的星宿下到凡间,成就了一代大文人。比如历代状元,都被人称为文曲星下凡。又如吴敬梓《范进中举》:“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 T- R! H% M6 W: T3 v; p3 A" E; ?
白猿仙官 传说云蒙山中白猿之母患病想吃桃子。白猿十分孝敬母亲,偷偷去仙桃园中摘桃。不料被看守桃园的仙人孙真人捉住。白猿为了治母亲的病哀求孙真人,孙真人被他的一片孝心所感动,赐白猿仙桃,白猿之母病愈,让白猿将一部兵书赠送给孙真人。% J6 M* A8 ~* l! d0 E( w9 }
2 {4 Q" {3 U3 p7 `7 \/ @2 E+ u, l
除此之外,还有如王母观音、阎罗判官、黑白无常、南极仙翁等大家所熟知的神话人物,不再赘述。作为民风民俗方面,最直接的体现则是片中所涉及的各种节气与习俗,如清明节上坟祭祖;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雄黄酒;吕祖寿诞时“挤神仙”;九月九登高饮菊酒;元宵节看花灯等等。另外,该剧中的配乐也体现出了传统的民间特色,作曲左宏元大师精心创作的黄梅调配以箫、琵琶、横笛、扬琴等民族乐器构给人以唯美古典的意境,观众总是在不经意之间被那婉转凄切的曲调所感染,置身其中不可自拔。可以说,正是那魂牵梦绕的乐曲增添了《白蛇传》这个古老传说以凄美浪漫的爱情色彩。从这个意义上讲,《白娘子传奇》在做到雅俗共赏的同时原汁原味的保留了这个古老传说的“民间性”,使其艺术性得到了升华。
中医典故:4 L! z" Z$ c+ w& A: S
岐黄 岐黄相传黄帝和他的臣于岐伯都会治病,黄帝曾与岐伯伦医而作《内经》,他们被认为是医家之祖,后来便以"岐黄"为中医学术的代称. . i3 Z8 G) u( l- }
杏林4 "杏林"—词是中医界常用的词汇,医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然而"杏林"一词典出汉末三国闽籍道医董奉.7 R5 U6 E2 e+ n
董奉 董奉,字君异,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有很高的道术和医技,与当时的华伦,张仲景齐名,号称"建安三神医".据《三国志.士燮传》注引,交州刺史士燮得恶疾昏死已三日之久,仙人董奉用自制药丸一粒塞入刺吏口中并灌入少许水,捧其头摇消之,食顷,昏死的刺吏便神奇般地张开眼睛,手脚也能动弹7,"颜色渐复,半日能起坐,四日复能语,遂复常".类似的记载详见于《神仙传》中,由此可见董奉医术的高明. / b. N# n, G1 r n* o* g
悬壶 "悬壶"也是中医行医的专用名词,典出《后汉书》及《神仙传》,与道医壶公有关.《后汉书》卷八十二《方术列传》云:"费长房者,汝南人也,曾为市椽.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惟长房于楼上睹之,异焉.因往再拜,奉酒脯.翁知长房之意其神也,谓之曰:'子明日可更来'.长房旦曰复诣翁,翁乃与俱入壶中,惟见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共饮毕而出.……后长房欲求道,随从人山中……"这段颇为神奇的记述也见于《神仙传》卷九《壶公传》中,声称"壶公者,不知其姓名.今世所有《召军符》,《召鬼神治病王府符》凡二十余卷,皆出于壶公……"壶公乃是东汉时一位卖药的老翁,有道术,善用符治病.因常悬一壶于市头卖药,"药不二价","治病皆愈",故后世称行医为"悬壶".这一典故流传甚广,至今人们日常语言中还有"你胡芦里卖的什么药"这样的口语. . Y: M7 l) a0 [$ l9 c1 ]
虾浆瓦霜(在镇江开药铺的时候,小青问药材铺一位大爷的问题) 《梁祝》故事,原来说的是这个,给祝英台的.原文如下:一要东海龙王角,二要虾子头上浆,三要万年陈壁土,四要千年瓦上霜,要阳雀蛋一对,六要蚂蝗肚内肠,七要仙山灵芝草,八要王母身上香,九要观音净瓶水,十要蟠桃酒一缸.倘若有了药十样,你小姐病体得安康.
- }2 `/ M5 Z: s+ N/ t
除以上列举之外剧中还涉及不少中药名词,鉴于比较常见,在此不再赘述。" D) g! Y. b/ o3 Q/ L) ]
8 P7 h$ C% [. T7 r
民间神话人物及风俗习惯:* K, w! p, A: q0 @/ o* ^
酆都五鬼 东方鬼蔡郁垒、神荼,治"桃止山" 鬼门关。西方鬼赵文和,王真人,治"嶓冢山"。北方鬼张衡、杨云,治罗酆山。南方鬼杜子仁,治罗浮山。中央鬼周乞、稽康,治"抱犊山"。 % q( R& ?- I( _/ ~' N
骊山老母' 骊山老母 骊山老母即女娲,亦称无极老母,“古女神而帝者”。她同伏羲、神农史称三皇,是人类始祖。 《说文》云“女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山海经.大荒西经》云:“女娲功烈,非仅 造人,又兼补天”,“诚天地初辟摩肩盘古之大神也”。 骊山老母抟黄土造人历尽艰辛。《风俗通义》云:“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 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她为人们制定婚姻而 又繁衍了人类。
赵公明) 财神,相传姓赵名公明,秦时得道于终南山,道教尊为‘正一玄坛元帅'。亦称赵公元帅赵玄坛,秦时避乱,隐居终南山。其像黑面浓须,头戴铁冠,手执铁鞭,坐骑黑虎。故又称‘黑虎玄坛。'传说能驱雷役电,除瘟禳灾,主持公道,求财如意。"俗以三月十五日为神诞,祀之能令人致富。民间奉祀,或于正月初去财神庙敬祀,或在家迎接财神贴子,或在店堂由人装扮的财神登门。8 n8 F' \1 p7 H5 S2 ^* d
真武大帝 真武大帝,原称“玄武大帝”,亦称“真武帝君、“佑圣真君玄天上帝”、“荡魔天尊”等,道教徒俗称“元量祖师”。道书记载真武大帝原为净乐园太子,入太和山修道四十二载,功成德满,玉帝救镇北方,为真武大帝。太和山因改名为武当山,意为“非真武不足以当之”。
0 g6 [* C) S& Z6 s3 X: j
文曲星 星宿名之一,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古人说文曲星下凡,就是说,天上的星宿下到凡间,成就了一代大文人。比如历代状元,都被人称为文曲星下凡。又如吴敬梓《范进中举》:“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 T- R! H% M6 W: T3 v; p3 A" E; ?
白猿仙官 传说云蒙山中白猿之母患病想吃桃子。白猿十分孝敬母亲,偷偷去仙桃园中摘桃。不料被看守桃园的仙人孙真人捉住。白猿为了治母亲的病哀求孙真人,孙真人被他的一片孝心所感动,赐白猿仙桃,白猿之母病愈,让白猿将一部兵书赠送给孙真人。% J6 M* A8 ~* l! d0 E( w9 }
2 {4 Q" {3 U3 p7 `7 \/ @2 E+ u, l
除此之外,还有如王母观音、阎罗判官、黑白无常、南极仙翁等大家所熟知的神话人物,不再赘述。作为民风民俗方面,最直接的体现则是片中所涉及的各种节气与习俗,如清明节上坟祭祖;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雄黄酒;吕祖寿诞时“挤神仙”;九月九登高饮菊酒;元宵节看花灯等等。另外,该剧中的配乐也体现出了传统的民间特色,作曲左宏元大师精心创作的黄梅调配以箫、琵琶、横笛、扬琴等民族乐器构给人以唯美古典的意境,观众总是在不经意之间被那婉转凄切的曲调所感染,置身其中不可自拔。可以说,正是那魂牵梦绕的乐曲增添了《白蛇传》这个古老传说以凄美浪漫的爱情色彩。从这个意义上讲,《白娘子传奇》在做到雅俗共赏的同时原汁原味的保留了这个古老传说的“民间性”,使其艺术性得到了升华。

- 独立苍茫子
- 2012/7/16 12:18:13
《新白娘子传奇》是白蛇传发展中的一个难以超越的高峰,在各方面都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尤其注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其中最高丽的风景,最具新白特色之一的说是其中大量的剧情性黄梅调唱段。这些插曲音律优美,兼具古典音乐、戏剧与现代流行音乐的某些优点,故有“新黄梅调”之称。然笔者不谙乐理,唯知其美,而不知其所以美者,因而不敢妄加展开评述,只想对其歌词作一番初步的分析。
当年新白横空出世,同时发行了一套专辑,包括片头片尾主题曲《千年等一回》、《渡情》等十二首歌曲。新白剧中那一百多首插曲也就以这十二首歌曲的旋律填词——另有一小调《三月三日是清明》专辑上未收录,且专辑上的《心湖雨又风》因为是《渡情》的变调而在插曲中没有使用,《千年等一回》也只以其变调《悲情面具》出现在插曲中。其余十首专辑在剧情插曲中都有不同频度的应和。新白音乐乐美词丽,又具有如此的系统性,这在影视剧中不可谓不是一奇观。不由令我想起宋词元曲,不妨效古人编集之雅事,把新白的所有剧情插曲作为一整体看待,并称《新白词曲集》,每一插曲也就以专辑中相应歌名作为词牌名(或叫曲牌也可),题目另择,或概括内容,或引首句为名。5 v# a' R, u4 l2 Z& T9 ?3 e1 n! |$ r
! y& q3 J1 `0 e" e% M( i' v
《新白词曲集》所用到的修辞格
《新白词曲集》中的歌词总体上是通俗易懂,间有佳句警句,可谓深入浅出。其中也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有古汉语常用的修辞,也有现代汉语常用的修辞,还有些是古汉语语法现象的体现,亦颇为典雅。现归纳如下:
1.赋。在先秦,有六义之说,“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是文体,“赋比兴”就是修辞了。“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按此“敷陈直言”的定义,新白很多的插曲也就可以冠以“赋”的修辞了。如舟遇互报家门的两个唱段:/ e4 o ?6 B s) N
姓许名仙字汉文,祖籍钱塘有家门。
世代为商重信义,贩卖药材做营生。3 Y8 O, u" r4 ^$ x, K
不幸父母早亡故,清明佳节来上坟。
游罢西湖回家转,满天风雨遇佳人。
不知二位名和姓,为何要到清波门。
三生有幸来相识,同船共渡走一程。(前世今生○姓许名仙字汉文)) p/ q7 r, @8 R
小姐名唤白素贞,家居四川芙蓉城。
老爷在世为总镇,驰骋沙场有名声。
二老归天无依靠,来到江南投亲人。
亲人不在无投奔,如今暂住清波门。; v( t8 g% `( k9 H- A
小姐她生来多聪明,琴棋书画样样精。0 p+ g6 c i! X* H0 d. h; f
她待我小青如姐妹,天涯海角觅知音。(前世今生○小姐名唤白素贞)' ?. c$ ^4 @, N/ z/ n) n7 \
虽然言语浅显,没有太多的粉饰,但它文词齐整,听来如痴如醉,若说没用修辞,吾不信也。
其他的很多大段唱段,都可以归到“赋”这一名目下。不过要提醒的事是,古时一般意义上的“赋”,其言辞都比这些新白歌词华美瑰丽得多。( L/ T$ P) Z5 x- p
2.比。即比喻,这是不管在古文还是在现代文中都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而且其他不少修辞格也与比喻有些渊源关系,大凡稍有文采的文章,基本上不会出现只有其他修辞而无比喻的现象。“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现在一般把比喻分为三类:明喻、暗喻与借喻。: a9 c# e* T& b& g) v% E7 T: b
u$ j
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三者都出现的比喻。如:
废园旧屋变新貌,犹如枯木又逢春。(前世今生○结拜姐妹)& D) ?$ `: z' p$ A/ I& O
娘子呀贤惠又聪颖哪,两相恩爱犹如逢望月长盈。(情与法○小弟本是寒门一书生)
貌似天仙性温柔,苏州总镇娇娇女。(前世今生○你几次解围费心机)9 e" _, U; y; M1 x# P, ]4 H2 M
暗喻,有的也称隐喻,有本体但不出现特征比喻词。如:
鬼迷心窍太胡涂,错把西湖当太湖。(雨伞是媒红○鬼迷心窍太胡涂); |8 G; \6 t0 l# o C) t3 n
生生世世为夫妇,海枯石烂金石盟。(前世今生○饮酒)
转身不见是雕虫小技俩(神仙歌○黎山门下)3 ?$ q- f3 q p
借喻,只有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
白花银子三十两,买了三张鬼画符。(雨伞是媒红○鬼迷心窍太胡涂) ^( L. \+ B% W, m
姐姐我不会厚彼薄此,切莫强分彼此论轩轾。(前世今生○你我情谊胜手足)# r4 f* M8 Q7 m( R9 J2 @
可恨陈伦性颟顸哪,趋炎附势无腰杆。(情与法○婀娜多姿俏红颜)
还有连续使用几个比喻的,也叫博喻。博喻更有气势,言辞更觉美。如:6 K9 C6 N* z. i
姐姐娇艳如花胜天仙,宛如月里嫦娥下凡间。(前世今生○姐姐娇艳如花胜天仙)- B5 P+ n4 N5 }
夜色如酒醺人醉,情侣恩爱巫山会。
芙蓉帐内鱼比目,鸳鸯枕上鸾凤颠。(前世今生○夜色如酒醺人醉) + u1 e# b6 z, c1 ]! L
总之,新白歌词中使用了大量贴切的比喻,有的生动形象,有的委婉含蓄,使得新白歌词之美足以当新白音乐之美,相得益彰。
3.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古诗词常用,现代诗歌也有。也许中国的传统很含蓄,开言喜欢来个“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样子——当然兴的作用远不限于此。一个兴的经典例子是“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就这两句“兴”引出了乐府中最长的叙事诗。所言“他物”,最常见的是写景,如:% h" I7 D, l) p/ Z
西湖美景三月天,春雨如酒柳如烟。(渡情)
美景如画映楼台,姹紫千红百花开。
比翼双飞鸟歌唱,花间独步人徘徊。(雨伞是媒红○凭江伤怀)" D' {% u7 e' h& y- W* P" Y
也有的未必是写景引起的。如“候门似海深重重”,“人寂寂,画沉沉”,还有“拿魁天下多风光”也都用了兴的修辞。另有一些歌词,如“青城山下白素贞”,“姓许名仙字汉文”,“我家娘子白素贞”等,虽然言的不是它物,还算是己物,但从它们的位置与作用来看,倒很接近兴的修辞,因此也算是起兴吧。4 I' V- U3 s3 c1 F% ~
在兴的同时,往往还有比喻的意味,比寓于兴,可称之为“比兴”。如:
桃花流水满前溪,池里游着比目鱼。(渡情○桃花流水满前溪). e" g0 L, @" a& }) H+ ~
白云飘在天胸膛,鱼儿游在水中央。(前世今生○孤家寡人有情郎)
还有上页提到的《雨伞是媒红○凭江伤怀》的后两句也有明显的比喻性质。但像“西湖美景三月天……”与下文的“有缘千里来相会……”可没什么直接联系。
4.互文。互文也是古诗常用的修辞,“凡言互文者,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若还不理解什么是互文,先看两个新白之外的例子——笔者还记得中学时的两个互文例子。一个是《木兰辞》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老师解释说它的意思不是“将军战死了,壮士荣归了”,其直译是“将军与壮士,有的战死了,有的荣归回来了”。另一个例子是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其意是说秦时的明月秦时的关塞,到汉时的明月汉时的关塞还是一样的。若说秦时只有明月而汉时只有关,岂不谬乎。现在来看新白歌词的几个例子。如:
断垣残壁都修好,荒草废丘要迁移。(前世今生○仇王府本是荒凉地)( Y( K% d$ Z. I9 j6 W
意即“断垣残壁”与“荒草废丘”或者要迁移,或者修好了。又如:9 G& v( \( c" G$ m: q
人役打道仇王府,双茶巷内拿犯人。(情与法○公堂之上说实情) `9 W* P) w+ F f0 m. r& R
“仇王府”与“双茶巷”也应该互文起来理解,否则差役都到仇王府了,还怎么在双茶巷内拿人啊。其他一些互文例子还有:0 j! P" E9 K3 N& N# q
神通广大兴府第,法力无边造园林。(前世今生○结拜姐妹)
净瓶水养我慈悲性,紫竹林常存菩萨心。(天也不懂情○洞房花烛)% a! Q$ S) x6 m3 g( q0 o3 @) O
天上麒麟原有种,人间凤凰在你身。(情与法○天降好音到许门)- a0 Z; z+ M0 S! {3 k# [2 s
由此可见,互文的特点就如《前世今生》唱的“缠缠绕绕的情意永缠绵”那样, 互文的上下两句就这么互相缠绕着不能分开。互文可以使行文简洁生动,但若注意这种修辞现象,则可能引起费解。 * I% o6 t3 V* K* J" J! G, w2 @
5.借代。借代容易与借喻相混淆,其主要区别是借喻是比喻的一种,把隐去的本体找出来就能构成明喻,但借代体与被代体之间却不能构成比喻。借代往往是部分代整体,或用其他特征相关物体来代指本体。如新白常用“悬壶”、“歧黄”、“杏林”代指医术。( Y5 i5 C' T/ ]. t/ @9 `
悬壶济世救苦难,愿修来世再结缘。(前世今生○姐姐娇艳如花胜天仙)
她精通岐黄,武艺更超群。(神仙歌○黎山门下)2 N; V5 i4 e) d" Q: M
誉满苏城杏林间。(情与法○婀娜多姿俏红颜)
“红颜”、“红装”、“红袖”代指女子(一般是美女吧),如:, }3 N+ x, }7 S* Q0 R' } s
不如人间红颜伴痴男,凤凰于飞逍遥在人间。(前世今生○姐姐娇艳如花胜天仙)
狂风偏打孤零雁,空余红袖泣苍天。(前世今生○人寂寂画沉沉)
倦极偶把周公会,梦中犹见女红装。(渡情○张玉堂相思)
其中周公也是借代手法,这里也可体会一下借代与借喻的区别,若说“像红装一样的女子”,那显然是不成立的,因而是借代而非借喻。还有“红丝”、“红线”代指“姻缘”,如:4 Q5 c5 c; a& M' F0 s
若非月老牵红线,恩爱短来寂寞长。(前世今生○孤家寡人有情郎)
姻缘路上多崎岖,谁道红丝不错牵。(想飞的水○碧莲愁万千)5 e+ M) [' {) I) c. i4 A/ [
这些借代词已经成了固定词语,固定用法了。再看一些例子:) t8 G& p; q' {, @% Z
情纵痴也终有完,不如清修把皮毛换。(前世今生○人易老好梦短)
广寒宫中高处不胜寒,冷裘孤枕无人可为伴。(前世今生○姐姐娇艳如花胜天仙)3 E, q- k9 q$ f7 b
例句一的“皮毛”二字是借代,即使考虑到娘子本就是蛇,那也是有皮无毛,不是写实,而是借代,代指妖的身份。在例句二中,娘子即若飞升,也可能而且极可能不是分配到广寒宫的,这广寒宫便是泛指天界了。另外“无人可伴”的寂寞又岂只是夜间的“冷裘孤枕”,白天不也一样无人促膝谈心么,故而也算是借代了。
当年新白横空出世,同时发行了一套专辑,包括片头片尾主题曲《千年等一回》、《渡情》等十二首歌曲。新白剧中那一百多首插曲也就以这十二首歌曲的旋律填词——另有一小调《三月三日是清明》专辑上未收录,且专辑上的《心湖雨又风》因为是《渡情》的变调而在插曲中没有使用,《千年等一回》也只以其变调《悲情面具》出现在插曲中。其余十首专辑在剧情插曲中都有不同频度的应和。新白音乐乐美词丽,又具有如此的系统性,这在影视剧中不可谓不是一奇观。不由令我想起宋词元曲,不妨效古人编集之雅事,把新白的所有剧情插曲作为一整体看待,并称《新白词曲集》,每一插曲也就以专辑中相应歌名作为词牌名(或叫曲牌也可),题目另择,或概括内容,或引首句为名。5 v# a' R, u4 l2 Z& T9 ?3 e1 n! |$ r
! y& q3 J1 `0 e" e% M( i' v
《新白词曲集》所用到的修辞格
《新白词曲集》中的歌词总体上是通俗易懂,间有佳句警句,可谓深入浅出。其中也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有古汉语常用的修辞,也有现代汉语常用的修辞,还有些是古汉语语法现象的体现,亦颇为典雅。现归纳如下:
1.赋。在先秦,有六义之说,“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是文体,“赋比兴”就是修辞了。“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按此“敷陈直言”的定义,新白很多的插曲也就可以冠以“赋”的修辞了。如舟遇互报家门的两个唱段:/ e4 o ?6 B s) N
姓许名仙字汉文,祖籍钱塘有家门。
世代为商重信义,贩卖药材做营生。3 Y8 O, u" r4 ^$ x, K
不幸父母早亡故,清明佳节来上坟。
游罢西湖回家转,满天风雨遇佳人。
不知二位名和姓,为何要到清波门。
三生有幸来相识,同船共渡走一程。(前世今生○姓许名仙字汉文)) p/ q7 r, @8 R
小姐名唤白素贞,家居四川芙蓉城。
老爷在世为总镇,驰骋沙场有名声。
二老归天无依靠,来到江南投亲人。
亲人不在无投奔,如今暂住清波门。; v( t8 g% `( k9 H- A
小姐她生来多聪明,琴棋书画样样精。0 p+ g6 c i! X* H0 d. h; f
她待我小青如姐妹,天涯海角觅知音。(前世今生○小姐名唤白素贞)' ?. c$ ^4 @, N/ z/ n) n7 \
虽然言语浅显,没有太多的粉饰,但它文词齐整,听来如痴如醉,若说没用修辞,吾不信也。
其他的很多大段唱段,都可以归到“赋”这一名目下。不过要提醒的事是,古时一般意义上的“赋”,其言辞都比这些新白歌词华美瑰丽得多。( L/ T$ P) Z5 x- p
2.比。即比喻,这是不管在古文还是在现代文中都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而且其他不少修辞格也与比喻有些渊源关系,大凡稍有文采的文章,基本上不会出现只有其他修辞而无比喻的现象。“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现在一般把比喻分为三类:明喻、暗喻与借喻。: a9 c# e* T& b& g) v% E7 T: b
u$ j
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三者都出现的比喻。如:
废园旧屋变新貌,犹如枯木又逢春。(前世今生○结拜姐妹)& D) ?$ `: z' p$ A/ I& O
娘子呀贤惠又聪颖哪,两相恩爱犹如逢望月长盈。(情与法○小弟本是寒门一书生)
貌似天仙性温柔,苏州总镇娇娇女。(前世今生○你几次解围费心机)9 e" _, U; y; M1 x# P, ]4 H2 M
暗喻,有的也称隐喻,有本体但不出现特征比喻词。如:
鬼迷心窍太胡涂,错把西湖当太湖。(雨伞是媒红○鬼迷心窍太胡涂); |8 G; \6 t0 l# o C) t3 n
生生世世为夫妇,海枯石烂金石盟。(前世今生○饮酒)
转身不见是雕虫小技俩(神仙歌○黎山门下)3 ?$ q- f3 q p
借喻,只有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
白花银子三十两,买了三张鬼画符。(雨伞是媒红○鬼迷心窍太胡涂) ^( L. \+ B% W, m
姐姐我不会厚彼薄此,切莫强分彼此论轩轾。(前世今生○你我情谊胜手足)# r4 f* M8 Q7 m( R9 J2 @
可恨陈伦性颟顸哪,趋炎附势无腰杆。(情与法○婀娜多姿俏红颜)
还有连续使用几个比喻的,也叫博喻。博喻更有气势,言辞更觉美。如:6 K9 C6 N* z. i
姐姐娇艳如花胜天仙,宛如月里嫦娥下凡间。(前世今生○姐姐娇艳如花胜天仙)- B5 P+ n4 N5 }
夜色如酒醺人醉,情侣恩爱巫山会。
芙蓉帐内鱼比目,鸳鸯枕上鸾凤颠。(前世今生○夜色如酒醺人醉) + u1 e# b6 z, c1 ]! L
总之,新白歌词中使用了大量贴切的比喻,有的生动形象,有的委婉含蓄,使得新白歌词之美足以当新白音乐之美,相得益彰。
3.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古诗词常用,现代诗歌也有。也许中国的传统很含蓄,开言喜欢来个“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样子——当然兴的作用远不限于此。一个兴的经典例子是“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就这两句“兴”引出了乐府中最长的叙事诗。所言“他物”,最常见的是写景,如:% h" I7 D, l) p/ Z
西湖美景三月天,春雨如酒柳如烟。(渡情)
美景如画映楼台,姹紫千红百花开。
比翼双飞鸟歌唱,花间独步人徘徊。(雨伞是媒红○凭江伤怀)" D' {% u7 e' h& y- W* P" Y
也有的未必是写景引起的。如“候门似海深重重”,“人寂寂,画沉沉”,还有“拿魁天下多风光”也都用了兴的修辞。另有一些歌词,如“青城山下白素贞”,“姓许名仙字汉文”,“我家娘子白素贞”等,虽然言的不是它物,还算是己物,但从它们的位置与作用来看,倒很接近兴的修辞,因此也算是起兴吧。4 I' V- U3 s3 c1 F% ~
在兴的同时,往往还有比喻的意味,比寓于兴,可称之为“比兴”。如:
桃花流水满前溪,池里游着比目鱼。(渡情○桃花流水满前溪). e" g0 L, @" a& }) H+ ~
白云飘在天胸膛,鱼儿游在水中央。(前世今生○孤家寡人有情郎)
还有上页提到的《雨伞是媒红○凭江伤怀》的后两句也有明显的比喻性质。但像“西湖美景三月天……”与下文的“有缘千里来相会……”可没什么直接联系。
4.互文。互文也是古诗常用的修辞,“凡言互文者,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若还不理解什么是互文,先看两个新白之外的例子——笔者还记得中学时的两个互文例子。一个是《木兰辞》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老师解释说它的意思不是“将军战死了,壮士荣归了”,其直译是“将军与壮士,有的战死了,有的荣归回来了”。另一个例子是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其意是说秦时的明月秦时的关塞,到汉时的明月汉时的关塞还是一样的。若说秦时只有明月而汉时只有关,岂不谬乎。现在来看新白歌词的几个例子。如:
断垣残壁都修好,荒草废丘要迁移。(前世今生○仇王府本是荒凉地)( Y( K% d$ Z. I9 j6 W
意即“断垣残壁”与“荒草废丘”或者要迁移,或者修好了。又如:9 G& v( \( c" G$ m: q
人役打道仇王府,双茶巷内拿犯人。(情与法○公堂之上说实情) `9 W* P) w+ F f0 m. r& R
“仇王府”与“双茶巷”也应该互文起来理解,否则差役都到仇王府了,还怎么在双茶巷内拿人啊。其他一些互文例子还有:0 j! P" E9 K3 N& N# q
神通广大兴府第,法力无边造园林。(前世今生○结拜姐妹)
净瓶水养我慈悲性,紫竹林常存菩萨心。(天也不懂情○洞房花烛)% a! Q$ S) x6 m3 g( q0 o3 @) O
天上麒麟原有种,人间凤凰在你身。(情与法○天降好音到许门)- a0 Z; z+ M0 S! {3 k# [2 s
由此可见,互文的特点就如《前世今生》唱的“缠缠绕绕的情意永缠绵”那样, 互文的上下两句就这么互相缠绕着不能分开。互文可以使行文简洁生动,但若注意这种修辞现象,则可能引起费解。 * I% o6 t3 V* K* J" J! G, w2 @
5.借代。借代容易与借喻相混淆,其主要区别是借喻是比喻的一种,把隐去的本体找出来就能构成明喻,但借代体与被代体之间却不能构成比喻。借代往往是部分代整体,或用其他特征相关物体来代指本体。如新白常用“悬壶”、“歧黄”、“杏林”代指医术。( Y5 i5 C' T/ ]. t/ @9 `
悬壶济世救苦难,愿修来世再结缘。(前世今生○姐姐娇艳如花胜天仙)
她精通岐黄,武艺更超群。(神仙歌○黎山门下)2 N; V5 i4 e) d" Q: M
誉满苏城杏林间。(情与法○婀娜多姿俏红颜)
“红颜”、“红装”、“红袖”代指女子(一般是美女吧),如:, }3 N+ x, }7 S* Q0 R' } s
不如人间红颜伴痴男,凤凰于飞逍遥在人间。(前世今生○姐姐娇艳如花胜天仙)
狂风偏打孤零雁,空余红袖泣苍天。(前世今生○人寂寂画沉沉)
倦极偶把周公会,梦中犹见女红装。(渡情○张玉堂相思)
其中周公也是借代手法,这里也可体会一下借代与借喻的区别,若说“像红装一样的女子”,那显然是不成立的,因而是借代而非借喻。还有“红丝”、“红线”代指“姻缘”,如:4 Q5 c5 c; a& M' F0 s
若非月老牵红线,恩爱短来寂寞长。(前世今生○孤家寡人有情郎)
姻缘路上多崎岖,谁道红丝不错牵。(想飞的水○碧莲愁万千)5 e+ M) [' {) I) c. i4 A/ [
这些借代词已经成了固定词语,固定用法了。再看一些例子:) t8 G& p; q' {, @% Z
情纵痴也终有完,不如清修把皮毛换。(前世今生○人易老好梦短)
广寒宫中高处不胜寒,冷裘孤枕无人可为伴。(前世今生○姐姐娇艳如花胜天仙)3 E, q- k9 q$ f7 b
例句一的“皮毛”二字是借代,即使考虑到娘子本就是蛇,那也是有皮无毛,不是写实,而是借代,代指妖的身份。在例句二中,娘子即若飞升,也可能而且极可能不是分配到广寒宫的,这广寒宫便是泛指天界了。另外“无人可伴”的寂寞又岂只是夜间的“冷裘孤枕”,白天不也一样无人促膝谈心么,故而也算是借代了。

- 岁月流声
- 2012/7/17 5:16:56
6.典据。说到借代,也顺便说说典据,有的写作典故,用典,用事等,差不多的意思了。像“悬壶”、“歧黄”、“杏林”都是有典可考的。其他用典的例子还有:
立身呀处世多方正,季布你一诺重千金。(情仇爱恨○官人不愧是良人)
奈何百结愁肠,付与夕阳笑杜鹃。(雨伞是媒红○相逢咫尺间)2 g1 u* T6 }& G: l0 ?( S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三月三日是清明○遇难成祥)
用典不但使语言表达精炼隽永,且能增加文化底蕴。
7.又一个与比喻相似但不相同的修辞手法,它重在拟,拟人或拟物,与比喻是不同的味道。如:
红烛替我流清泪,何日与君再相逢。(雨伞是媒红)
月老手法未免旧,环境为媒想必越来越不行。(天也不懂情○日落西山把路迷)
这月老本就是个想象的产物,何况来个“手法”,即使在神话中承认月老的存在,也应该是比较古板地按姻缘谱来系红线吧,也不会像人那样耍手段吧。又如:, r/ V5 j" h) A. t; M6 ~2 _; N7 W
姻缘路上多崎岖,谁道红线不错牵。(想飞的水○碧莲愁万千)
夜色如酒醺人醉,情侣恩爱巫山会。(前世今生○夜色如酒醺人醉)
那个“酒”、“醉”与“路”、“崎岖”也量“拟”的意味多于“喻”。! n$ s9 k0 ]! ?% {" O
8.双关。一语又关或言在此而在彼。如:, N$ ^! v5 ~6 z3 r. A
漫漫长夜会过去,日出东山黎明来。(情与法○时光迅速飞一般) i3 d! F5 }) b. S7 J. z
只怕其意不单指小仕林在日夜交替中会慢慢长大吧。又如:
昔日喜鹊报过晓,今朝却闻乌鸦叫。(雨伞是媒红○欲回峨嵋山)
一束青丝系儿身,朝朝暮暮发如人。(情仇爱恨○一束青丝系儿身)
这里“青丝”之“青”还可能与“情”双关,不见后文仕林有唱吗?“见锦囊,泪潮涌。千条青丝万般情。”
9.夸张。如:
大人壮志凌云冲霄汉,奈何光说不练不实践。(天也不懂情○大人壮志凌云冲霄汉)$ K8 G1 z O; L; l% X
望呀望儿面,泪呀泪涌泉。(悲情面具○望儿面)
万树松涛难见日,竹竿竹叶不见天。(悲情面具○仕林寻父)' N' k7 h3 m0 V( A5 V; k& ~0 M
有很多夸张是与比喻结合在一起的,就如那个“泪涌泉”吧。这种一句多修辞的现象太多了。$ m4 V' I6 [; x6 {) }
8 j q$ z' \' s3 E
10.隐晦。隐晦是指由于某种原因不直说而采用另一种相关方式来表达的修辞手法,这一般是为了委婉的需要。如:2 T/ E3 B% |. J2 H g9 |
他年成就,你娘已身后。(悲情面具○望儿面)# k0 @6 _" r+ ^2 p x# a
夫妻重逢若无日,清明来上两座坟。(情仇爱恨○一束青丝系儿身)
不欺呀暗室黄花女,公堂你不攀床头人。(情仇爱恨○官人不愧是良人): B+ f9 @' z0 v5 b5 P
前两例是不祥的话,自然不好直说的,后一例的“床头人”是指妻子,即娘子自指,也许是娘子害羞吧,也没有直说。# l4 ^( p7 @- ], Q: N
9 G, g* o" D. E7 q8 F7 M/ E
11.隐断。就是有的书上写的省略,我这里称这为隐断。如:# o9 K2 D3 E; x& f* e/ k
天涯把我寻,娘子是知音。: u9 W5 T: n1 |# y3 Z
山高全不怕,为了我许汉文。(情仇爱恨○官人不愧是良人), z$ c( k$ B. o6 O# X
这里“天涯”与“山高”分别是“天涯海角”与“山高水远”的省略。省略不单单是为了符合音律,其实像新白这样与流行音乐相通的音乐,多几个字少几字是无关紧要,一样能唱顺的。这省略其实也是种很实用的修辞。你听一唱出了“天涯”,那“海角”也就呼之欲出了,既然欲出,又何必出。再说从容地唱两个字一定比挤着唱四个字来得清晰高昂。另一方面,从行文来看,也使得语言更精炼。! ~6 Q$ u6 O$ E. n# V4 D# O
与这种省略相对的叫偏义,省略是只出现一个词的一部分,但表达全词的意思,偏义是出现整个词,但只取其中一部分意思。在新白歌词中似乎没找到偏义的例子,不过记得《孔雀东南飞》里有一句“便可白公姥……”,因仲卿有母无父,故“公姥”只有“姥”的意思。
12.顶针。简单地说,顶针就是下一句的开头重述前一句的末尾。如:
二老归天无依靠,来到江南投亲人。- F# r3 R! Z* p2 d
亲人不在无投奔,如今暂住清波门。(前世今生○小姐名唤白素贞)0 a' V4 S) _2 _* a
三月三日是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三月三日是清明)% e& z" x4 [1 W" {
若重在意义上,顶针在形式上也可以不那么严格,如下面例子也是顶针:' S, j( l" S% n+ o
此人若是不诛除,不如掩门藏悬壶。
娘子菩萨慈心肠,轻言藏壶不应当。(雨伞是媒红○鹤顶剧毒害无辜), `# B( d4 G) C; q R$ D; h e8 m4 F6 U& x
顶针不但可以顶字词,还可以顶句子。如:' O1 K( V" b& L& j/ _
陶家大哥和我讲,面粉制药太荒唐。- Y7 L$ b; T8 W! E- ]
一字千金有妙方,面粉制药不荒唐。(前世今生○面粉制药), e. [! b: \1 ]& I7 k U) B. ^
素贞不是寻常人,料想大姐早知情,+ J; R2 B+ i: t/ w" K
素贞不是寻常人,汉文已经早说明。(前世今生○你几次解围费心机) % E' I5 Z; B+ u0 m1 D9 q2 y
顶针的修辞可以使结构紧凑,增强气势,在新白两人对唱时还能使衔接自然,更具生活化。新白不追求奇幻化,而是生活化。
立身呀处世多方正,季布你一诺重千金。(情仇爱恨○官人不愧是良人)
奈何百结愁肠,付与夕阳笑杜鹃。(雨伞是媒红○相逢咫尺间)2 g1 u* T6 }& G: l0 ?( S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三月三日是清明○遇难成祥)
用典不但使语言表达精炼隽永,且能增加文化底蕴。
7.又一个与比喻相似但不相同的修辞手法,它重在拟,拟人或拟物,与比喻是不同的味道。如:
红烛替我流清泪,何日与君再相逢。(雨伞是媒红)
月老手法未免旧,环境为媒想必越来越不行。(天也不懂情○日落西山把路迷)
这月老本就是个想象的产物,何况来个“手法”,即使在神话中承认月老的存在,也应该是比较古板地按姻缘谱来系红线吧,也不会像人那样耍手段吧。又如:, r/ V5 j" h) A. t; M6 ~2 _; N7 W
姻缘路上多崎岖,谁道红线不错牵。(想飞的水○碧莲愁万千)
夜色如酒醺人醉,情侣恩爱巫山会。(前世今生○夜色如酒醺人醉)
那个“酒”、“醉”与“路”、“崎岖”也量“拟”的意味多于“喻”。! n$ s9 k0 ]! ?% {" O
8.双关。一语又关或言在此而在彼。如:, N$ ^! v5 ~6 z3 r. A
漫漫长夜会过去,日出东山黎明来。(情与法○时光迅速飞一般) i3 d! F5 }) b. S7 J. z
只怕其意不单指小仕林在日夜交替中会慢慢长大吧。又如:
昔日喜鹊报过晓,今朝却闻乌鸦叫。(雨伞是媒红○欲回峨嵋山)
一束青丝系儿身,朝朝暮暮发如人。(情仇爱恨○一束青丝系儿身)
这里“青丝”之“青”还可能与“情”双关,不见后文仕林有唱吗?“见锦囊,泪潮涌。千条青丝万般情。”
9.夸张。如:
大人壮志凌云冲霄汉,奈何光说不练不实践。(天也不懂情○大人壮志凌云冲霄汉)$ K8 G1 z O; L; l% X
望呀望儿面,泪呀泪涌泉。(悲情面具○望儿面)
万树松涛难见日,竹竿竹叶不见天。(悲情面具○仕林寻父)' N' k7 h3 m0 V( A5 V; k& ~0 M
有很多夸张是与比喻结合在一起的,就如那个“泪涌泉”吧。这种一句多修辞的现象太多了。$ m4 V' I6 [; x6 {) }
8 j q$ z' \' s3 E
10.隐晦。隐晦是指由于某种原因不直说而采用另一种相关方式来表达的修辞手法,这一般是为了委婉的需要。如:2 T/ E3 B% |. J2 H g9 |
他年成就,你娘已身后。(悲情面具○望儿面)# k0 @6 _" r+ ^2 p x# a
夫妻重逢若无日,清明来上两座坟。(情仇爱恨○一束青丝系儿身)
不欺呀暗室黄花女,公堂你不攀床头人。(情仇爱恨○官人不愧是良人): B+ f9 @' z0 v5 b5 P
前两例是不祥的话,自然不好直说的,后一例的“床头人”是指妻子,即娘子自指,也许是娘子害羞吧,也没有直说。# l4 ^( p7 @- ], Q: N
9 G, g* o" D. E7 q8 F7 M/ E
11.隐断。就是有的书上写的省略,我这里称这为隐断。如:# o9 K2 D3 E; x& f* e/ k
天涯把我寻,娘子是知音。: u9 W5 T: n1 |# y3 Z
山高全不怕,为了我许汉文。(情仇爱恨○官人不愧是良人), z$ c( k$ B. o6 O# X
这里“天涯”与“山高”分别是“天涯海角”与“山高水远”的省略。省略不单单是为了符合音律,其实像新白这样与流行音乐相通的音乐,多几个字少几字是无关紧要,一样能唱顺的。这省略其实也是种很实用的修辞。你听一唱出了“天涯”,那“海角”也就呼之欲出了,既然欲出,又何必出。再说从容地唱两个字一定比挤着唱四个字来得清晰高昂。另一方面,从行文来看,也使得语言更精炼。! ~6 Q$ u6 O$ E. n# V4 D# O
与这种省略相对的叫偏义,省略是只出现一个词的一部分,但表达全词的意思,偏义是出现整个词,但只取其中一部分意思。在新白歌词中似乎没找到偏义的例子,不过记得《孔雀东南飞》里有一句“便可白公姥……”,因仲卿有母无父,故“公姥”只有“姥”的意思。
12.顶针。简单地说,顶针就是下一句的开头重述前一句的末尾。如:
二老归天无依靠,来到江南投亲人。- F# r3 R! Z* p2 d
亲人不在无投奔,如今暂住清波门。(前世今生○小姐名唤白素贞)0 a' V4 S) _2 _* a
三月三日是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三月三日是清明)% e& z" x4 [1 W" {
若重在意义上,顶针在形式上也可以不那么严格,如下面例子也是顶针:' S, j( l" S% n+ o
此人若是不诛除,不如掩门藏悬壶。
娘子菩萨慈心肠,轻言藏壶不应当。(雨伞是媒红○鹤顶剧毒害无辜), `# B( d4 G) C; q R$ D; h e8 m4 F6 U& x
顶针不但可以顶字词,还可以顶句子。如:' O1 K( V" b& L& j/ _
陶家大哥和我讲,面粉制药太荒唐。- Y7 L$ b; T8 W! E- ]
一字千金有妙方,面粉制药不荒唐。(前世今生○面粉制药), e. [! b: \1 ]& I7 k U) B. ^
素贞不是寻常人,料想大姐早知情,+ J; R2 B+ i: t/ w" K
素贞不是寻常人,汉文已经早说明。(前世今生○你几次解围费心机) % E' I5 Z; B+ u0 m1 D9 q2 y
顶针的修辞可以使结构紧凑,增强气势,在新白两人对唱时还能使衔接自然,更具生活化。新白不追求奇幻化,而是生活化。

- wendejun
- 2012/7/17 21:05:24
13.回文。插曲的歌词没发现有回文现象,但在专辑中的《天也不懂情》有回文的运用,如:“几分惆怅惆怅有几分”,“好梦易醒易醒是好梦”。& z5 a( c$ s& v" ]/ P1 ~
$ G% J7 _$ w; O! J& K" d# z
14.对照。或对比,就是把相关或相对的内容放在一起对比,增强表现力,也能加强对称美。如:
前世牧童,救命恩人,恩呀人呀比海深。3 ]1 u* h2 O# k( [6 I5 }; ~2 A
今生许仙,待我情深,情也深呀意更真。(雨伞是媒红○前世牧童)
孤家寡人有情郎,待字闺中俏红装。(前世今生○孤家寡人有情郎)
这是相关的对照,相对的对照有:
世人都怕鬼来缠,孰晓心魔才更难赶。(情与法○世人都怕鬼来缠)# k- M9 [* |) A: y! H& B) B7 P \
欢娱似流水,苦痛汪洋般。(神仙歌○千载宿世情)0 M8 W5 ~2 ]$ d* t% o
15.对偶。细分起来,对偶的种类有很多,在讨论新白歌词时,只想简单地分为宽对与严对。新白词曲集中的歌词大多都结构整齐,可以成对,如:2 x2 j, o \1 r7 }0 e6 A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渡情): I1 U: ~/ O( E) L t( A; ~. L
我来,为前世留下的怨;我爱,还今生纠缠的恋。(纠缠). b5 j1 S1 f3 b% O" b4 l" x
不羡天上鸟比翼,不羡水中莲并蒂。(神仙歌○不羡天上鸟比翼)
更为严格的对偶也叫对仗,对上下两句的字数、词性、结构、平仄都有要求,如同律诗的中间两联的要求。如:5 n1 S% F( x- G& j3 L0 D
神通广大兴府第,法力无边造园林。(前世今生○结拜姐妹)
救世人,良医胜良相;存厚道,今人比古人。(天也不懂情○洞房花烛)
比翼双飞鸟歌唱,花间独步人徘徊。(雨伞是媒红○凭江伤怀). |: _, I/ z k7 c0 M9 `6 a, s2 _9 g
我这里举的对照与对偶的不同处在于对照重内容,对偶重形式,对照是通过内容上的对比来增强感染力的,对偶则是通过形式上的统一来增加气势。
16.排比。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构成排比。由于新白歌词都较简短,排比较难有用武之地。如果要求不是很严格的话,下面两例也许是排比:
一杯酒谢恩情,为我许仙受辛苦。
同心协力创家业,愿白首偕老共此生。
二杯酒谢娘子身有孕,为许门留下后代根。
是儿是女我都是爱,女是凤凰儿是麒麟。5 P' [' C$ c& j. \0 P
三杯酒对娘子表深情,地老天荒不变心。
愿生生世世为夫妇,海枯石烂永守金石盟。(雨伞是媒红○端阳同庆)4 S, |: X9 Z% n
拾金不昧归原主,船头避嫌湿衣襟。8 j- M) ^, v f, ?# h8 [
不欺呀暗室黄花女,公堂你不攀床头人。(情仇爱恨○官人不愧是良人)
17.衬字。衬字是为了补充音节的需要而加上的无实际意义或与内容无关的字、词、乃至句的一种修辞手法。元曲及传统戏剧中都有大量的衬字,现代的流行音乐当然更流行衬字。新白衬“字”的例子有:! ]4 }! D M1 h2 K" \$ H
西湖美景,三月天呐,春雨如酒,柳如烟呐。(渡情)6 P1 f" L5 r) G: z' O; [
衬“词”的有:! Y4 \, a) w8 ?% C% p3 B2 M8 W
硫磺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是它对头人。(天也不懂情○庆余堂对策)/ M8 A. K5 A3 U- u1 Y4 K! M, g# E7 G
至于衬“句”,像《前世今生》中都有几句“嗨呀嗨嗨哟,嗨呀嗨嗨哟,”。 0 X& y3 q; Q4 e7 A) g
衬字的位置,有的是在句末,如上面《渡情》头两句。有的是句中,如《渡情》的最后两句“若是千呀年呀有造化,白首同心在眼前。”当然也有在句首的,如:
一重重呀一重重,喔心事喔费疑猜。(雨伞是媒红○凭江伤怀)
衬字同样也可在整首曲的开头或结尾,如《情与法》《神仙歌》。衬字有时在落在音节末,如:
巴豆呀生就烈火性呀烈火性,; H& X. ^/ Q( _$ ^
最忌呀牵牛一路行呀一路行。(天也不懂情○庆余堂对策)( h N; ` g! |* V$ g) p
有时是在音节间的,还如“若是千呀年呀有造化”,就在“千年”之间强制衬上一字字。有些衬字前后是不同的词语,有些则是联接重复词语的桥梁,如上例的“烈火性呀烈火性”。 ]6 i' S1 ], }" J6 u9 h: z
衬字的词性,大多是虚词,且是“呀”、“啊”之类的拟声词、叹词。但实词也可用作衬字,如代词“你”“我”“她”“它”“这”“那”等,因为指示很明显,这些代词也不是必要的,且在唱咏时比较轻。如:2 a5 w6 o9 {) z; R1 Y2 K
立身呀处世多方正,季布你一诺重千金。(情仇爱恨○官人不愧是良人)3 i( R( y$ T! s0 S1 u3 e1 R3 R& z: h
山高全不怕,为了我许汉文。(同上)4 u# f$ X5 J5 [; V
白素贞她坚持逞凶,是为伸张国法正义。9 Y$ H6 p1 L$ m6 c" A, u! V ^
白素贞她不是存心,要与三皇祖师会为敌。(情仇爱恨○白素贞心地善良)9 m9 `! U3 l) p' e. m
井水下毒下毒是人祸,这丧心病狂害人精。
幸有良药良药可治病,不让那邪恶逞威风。(天也不懂情○正本清源)* n& I6 a8 }, s, Y
上面举的《天也不懂情○庆余堂对策》是用了大量的名词作衬字:
硫磺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是它对头人。. p( l v$ ?' }6 ]$ o" `7 ?
水银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9 D, ?" X& I+ v0 n0 a$ \1 D5 m' _2 \$ K
巴豆呀生就烈火性呀烈火性,最忌呀牵牛一路行呀一路行。
丁香丁香莫与郁金见。(天也不懂情○庆余堂对策)1 Z* M- R/ ?% `& p$ J: e
有时甚至短语也充当衬字,如:3 K2 T3 v0 T# D5 V
夫唱夫唱妇随度一生,好梦如今成了真。(天也不懂情○洞房花烛). K- X% }' G( [2 h9 R4 b( m
这“夫唱”二字便是以主谓短语作衬。6 z3 a! z9 y0 a( j8 h% j4 Z5 h2 q
可见,衬字在新白歌曲中是很普遍的,前面说过新白歌词总体上是通俗化的,而且是能唱的,如果把这些衬字都去掉,虽然干净了,但唱起来恐怕就难以想象了吧。
18.重叠。由于新白歌词衬字的广泛性与必要性,就出现了很多重复的词语,这些相重的词语不但是音节的需要,有的还能增强表达效果,如:6 [5 a7 d+ i& o" `& d
官人官人不必忧在心,听为妻对你说分明。(天也不懂情○洞房花烛)
这两声连呼的“官人”立即就把娘子那柔情蜜意表露无遗。这种修辞手法可叫做重叠。重叠本来就是种很常见运用悠久的修辞,如《古诗十九首》中就运用了大量的重叠手法。重叠可以起强调作用,如《天也不懂情○正本清源》那句“井水下毒下毒是人祸”,若只是为了补充音节凑足字数,那重叠一下“井水”也未尝不可,变为“井水井下毒是人祸”,原词重叠“下毒”就是起强调作用,可以表达许仙对此行径的憎恨之情,而下一句“幸有良药良药可治病,不让那邪恶逞威风。”重叠“良药”则可更好地安慰众乡亲。 ' ~2 }" S4 K) Q
但也不是所有因衬字而出现的重复词语都用了重叠的修辞手法,这主要从意义上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样,重叠也不一定要依附于衬字,重叠与衬字完全是不同的修辞。如:; m4 f. M: P h' }9 V& h" S
默默呀默默 无语问九天。(悲情面具○望儿面)6 b0 ?* v" J! w' h# v7 a0 g' t
这里“默默”就没有衬字的嫌疑,相反,中间那个衬字“呀”倒是因为两个“默默”的重叠遭遇特意补充的。再如:3 M! `+ d9 N9 ]9 p7 z ?
日落啊西山把路迷,宝山内心暗暗喜。(天也不懂情○日落西山把路迷) w+ z# R9 o' K+ n7 ?2 n1 T
若去掉一个“暗”字,变为“宝山内心暗喜”,虽然还不至于文理不通,但表达效果就差远了。运用了重叠的个子还有:
爱深深,恨渺渺,天涯海角路迢遥。(雨伞是媒红○欲回峨嵋山)
一束青丝系儿身,朝朝暮暮发如人。(情仇爱恨○一束青丝系儿身)- Y* d+ C! l- h
雷峰啊塔前声声唤,我娘塔下不知因。(天也不懂情○雷峰塔前声声唤)
有些重叠修辞还变成固定词语了。9 |+ I; P: w" `6 i0 v
在所有新白词曲集中,我认为重叠修辞运用得最炉火纯青的要算是《情仇爱恨○候门似海深重重》:
侯门似海深重重,母子卧榻苦不同。8 C6 \5 _5 m( @' N2 R2 f0 h
年少轻狂恋红颜,啊哈哈白发娘亲哀哀痛。
憔悴损,情何堪,两厢皆是痴心种。4 ?9 Q9 h% x# X. N) {) n$ n' e* O
业因聚,缘孽多,牵牵缠缠在世中。
情情何堪嗨哟,哀哀哀痛嗨哟,3 n4 ]& N1 m8 ?, ?$ h) X; q
恋红颜嗨哟,苦苦不同嗨哟。
痴痴心种痴痴心种,深深重重深深重重,
缘孽多缘孽多,在在世中。(情仇爱恨○候门似海深重重)
这首歌词中,有为衬字而叠的词,有为修辞而叠的词,这许多重叠词各有各的妙算,且一起又构成了整曲低沉的衣调。细细品味这首曲子,就能体会到重叠的强大修辞效果。6 ?! p$ B0 |7 b6 u/ ]
0 P0 h% x, \1 n1 L8 y* w d7 B; x
19.重复。重复的修辞与重叠不一样,重叠主要是通过叠韵词来起强调作用,而重复是把一个短语或短句重复一次,且常常用在句末,以重复非常有力地收尾,更有表达效果。如:
洞房洞房花烛遇知己,今宵一刻值千金,值千金!(天也不懂情○洞房花烛); w% }+ _6 k# U5 H7 c& Y# s
重复“值千金”三字更能表现许仙在洞房那种欣喜之情。别人是向往“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双喜临门的快感,许仙不是追名逐利之人,在洞房遇一也会医道的娘子知己,那又岂只是值千金。又如:
山盟呀海誓呀情义重,许仙我怎敢起二心,起二心!(天也不懂情○济人堂拒婚)6 s! i( P6 h8 T ^
何时啊得把冤仇报,方效孩儿一片心,一片心!(天也不懂情○雷峰塔前声声唤)
真情流露,这里的两个重复岂不更令人感动?又如:* F! D5 ^7 k- [, ^
西湖烟水无心赏,无限伤心在江南,伤心在江南!(想飞的水○失魂落魄在金山), D& ^9 | b+ Y' S2 \
重复“伤心在江南”,那种悲伤的基调便更加突出了。
其他一些《天也不懂情》与《想飞的水》插曲也用了类似的重复修辞手法,但不是说重重的修辞正是由于《天也不懂情》与《想飞的水》的旋律节奏决定的,重复作为一种修辞与重叠一样和新白的音律并无必然直接联系。事实上,专辑中《想飞的水》最末一句并没有重复,可见重复不是必要的,而插曲中选择了使用重复,就不是音律的问题了,而是修辞的高明。而且插曲中有些《天也不懂情》与《想飞的水》也没有重复修辞,而其他调子的插曲也有时用重复的,如:
一非灾来二非病,怀了我许家后代根,后代根哪!(情与法○天降好音到许门)( W$ i9 Z& \5 C' i- }! J% D
待等怀胎足月后,合家欢度迎娇生,迎娇生哪!(同上)8 F- S. B/ c' C- f `& A$ [
这里重复所表现的许仙的狂喜自然与那里“值千金”的心情又不一样了。
$ G% J7 _$ w; O! J& K" d# z
14.对照。或对比,就是把相关或相对的内容放在一起对比,增强表现力,也能加强对称美。如:
前世牧童,救命恩人,恩呀人呀比海深。3 ]1 u* h2 O# k( [6 I5 }; ~2 A
今生许仙,待我情深,情也深呀意更真。(雨伞是媒红○前世牧童)
孤家寡人有情郎,待字闺中俏红装。(前世今生○孤家寡人有情郎)
这是相关的对照,相对的对照有:
世人都怕鬼来缠,孰晓心魔才更难赶。(情与法○世人都怕鬼来缠)# k- M9 [* |) A: y! H& B) B7 P \
欢娱似流水,苦痛汪洋般。(神仙歌○千载宿世情)0 M8 W5 ~2 ]$ d* t% o
15.对偶。细分起来,对偶的种类有很多,在讨论新白歌词时,只想简单地分为宽对与严对。新白词曲集中的歌词大多都结构整齐,可以成对,如:2 x2 j, o \1 r7 }0 e6 A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渡情): I1 U: ~/ O( E) L t( A; ~. L
我来,为前世留下的怨;我爱,还今生纠缠的恋。(纠缠). b5 j1 S1 f3 b% O" b4 l" x
不羡天上鸟比翼,不羡水中莲并蒂。(神仙歌○不羡天上鸟比翼)
更为严格的对偶也叫对仗,对上下两句的字数、词性、结构、平仄都有要求,如同律诗的中间两联的要求。如:5 n1 S% F( x- G& j3 L0 D
神通广大兴府第,法力无边造园林。(前世今生○结拜姐妹)
救世人,良医胜良相;存厚道,今人比古人。(天也不懂情○洞房花烛)
比翼双飞鸟歌唱,花间独步人徘徊。(雨伞是媒红○凭江伤怀). |: _, I/ z k7 c0 M9 `6 a, s2 _9 g
我这里举的对照与对偶的不同处在于对照重内容,对偶重形式,对照是通过内容上的对比来增强感染力的,对偶则是通过形式上的统一来增加气势。
16.排比。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构成排比。由于新白歌词都较简短,排比较难有用武之地。如果要求不是很严格的话,下面两例也许是排比:
一杯酒谢恩情,为我许仙受辛苦。
同心协力创家业,愿白首偕老共此生。
二杯酒谢娘子身有孕,为许门留下后代根。
是儿是女我都是爱,女是凤凰儿是麒麟。5 P' [' C$ c& j. \0 P
三杯酒对娘子表深情,地老天荒不变心。
愿生生世世为夫妇,海枯石烂永守金石盟。(雨伞是媒红○端阳同庆)4 S, |: X9 Z% n
拾金不昧归原主,船头避嫌湿衣襟。8 j- M) ^, v f, ?# h8 [
不欺呀暗室黄花女,公堂你不攀床头人。(情仇爱恨○官人不愧是良人)
17.衬字。衬字是为了补充音节的需要而加上的无实际意义或与内容无关的字、词、乃至句的一种修辞手法。元曲及传统戏剧中都有大量的衬字,现代的流行音乐当然更流行衬字。新白衬“字”的例子有:! ]4 }! D M1 h2 K" \$ H
西湖美景,三月天呐,春雨如酒,柳如烟呐。(渡情)6 P1 f" L5 r) G: z' O; [
衬“词”的有:! Y4 \, a) w8 ?% C% p3 B2 M8 W
硫磺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是它对头人。(天也不懂情○庆余堂对策)/ M8 A. K5 A3 U- u1 Y4 K! M, g# E7 G
至于衬“句”,像《前世今生》中都有几句“嗨呀嗨嗨哟,嗨呀嗨嗨哟,”。 0 X& y3 q; Q4 e7 A) g
衬字的位置,有的是在句末,如上面《渡情》头两句。有的是句中,如《渡情》的最后两句“若是千呀年呀有造化,白首同心在眼前。”当然也有在句首的,如:
一重重呀一重重,喔心事喔费疑猜。(雨伞是媒红○凭江伤怀)
衬字同样也可在整首曲的开头或结尾,如《情与法》《神仙歌》。衬字有时在落在音节末,如:
巴豆呀生就烈火性呀烈火性,; H& X. ^/ Q( _$ ^
最忌呀牵牛一路行呀一路行。(天也不懂情○庆余堂对策)( h N; ` g! |* V$ g) p
有时是在音节间的,还如“若是千呀年呀有造化”,就在“千年”之间强制衬上一字字。有些衬字前后是不同的词语,有些则是联接重复词语的桥梁,如上例的“烈火性呀烈火性”。 ]6 i' S1 ], }" J6 u9 h: z
衬字的词性,大多是虚词,且是“呀”、“啊”之类的拟声词、叹词。但实词也可用作衬字,如代词“你”“我”“她”“它”“这”“那”等,因为指示很明显,这些代词也不是必要的,且在唱咏时比较轻。如:2 a5 w6 o9 {) z; R1 Y2 K
立身呀处世多方正,季布你一诺重千金。(情仇爱恨○官人不愧是良人)3 i( R( y$ T! s0 S1 u3 e1 R3 R& z: h
山高全不怕,为了我许汉文。(同上)4 u# f$ X5 J5 [; V
白素贞她坚持逞凶,是为伸张国法正义。9 Y$ H6 p1 L$ m6 c" A, u! V ^
白素贞她不是存心,要与三皇祖师会为敌。(情仇爱恨○白素贞心地善良)9 m9 `! U3 l) p' e. m
井水下毒下毒是人祸,这丧心病狂害人精。
幸有良药良药可治病,不让那邪恶逞威风。(天也不懂情○正本清源)* n& I6 a8 }, s, Y
上面举的《天也不懂情○庆余堂对策》是用了大量的名词作衬字:
硫磺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是它对头人。. p( l v$ ?' }6 ]$ o" `7 ?
水银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9 D, ?" X& I+ v0 n0 a$ \1 D5 m' _2 \$ K
巴豆呀生就烈火性呀烈火性,最忌呀牵牛一路行呀一路行。
丁香丁香莫与郁金见。(天也不懂情○庆余堂对策)1 Z* M- R/ ?% `& p$ J: e
有时甚至短语也充当衬字,如:3 K2 T3 v0 T# D5 V
夫唱夫唱妇随度一生,好梦如今成了真。(天也不懂情○洞房花烛). K- X% }' G( [2 h9 R4 b( m
这“夫唱”二字便是以主谓短语作衬。6 z3 a! z9 y0 a( j8 h% j4 Z5 h2 q
可见,衬字在新白歌曲中是很普遍的,前面说过新白歌词总体上是通俗化的,而且是能唱的,如果把这些衬字都去掉,虽然干净了,但唱起来恐怕就难以想象了吧。
18.重叠。由于新白歌词衬字的广泛性与必要性,就出现了很多重复的词语,这些相重的词语不但是音节的需要,有的还能增强表达效果,如:6 [5 a7 d+ i& o" `& d
官人官人不必忧在心,听为妻对你说分明。(天也不懂情○洞房花烛)
这两声连呼的“官人”立即就把娘子那柔情蜜意表露无遗。这种修辞手法可叫做重叠。重叠本来就是种很常见运用悠久的修辞,如《古诗十九首》中就运用了大量的重叠手法。重叠可以起强调作用,如《天也不懂情○正本清源》那句“井水下毒下毒是人祸”,若只是为了补充音节凑足字数,那重叠一下“井水”也未尝不可,变为“井水井下毒是人祸”,原词重叠“下毒”就是起强调作用,可以表达许仙对此行径的憎恨之情,而下一句“幸有良药良药可治病,不让那邪恶逞威风。”重叠“良药”则可更好地安慰众乡亲。 ' ~2 }" S4 K) Q
但也不是所有因衬字而出现的重复词语都用了重叠的修辞手法,这主要从意义上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样,重叠也不一定要依附于衬字,重叠与衬字完全是不同的修辞。如:; m4 f. M: P h' }9 V& h" S
默默呀默默 无语问九天。(悲情面具○望儿面)6 b0 ?* v" J! w' h# v7 a0 g' t
这里“默默”就没有衬字的嫌疑,相反,中间那个衬字“呀”倒是因为两个“默默”的重叠遭遇特意补充的。再如:3 M! `+ d9 N9 ]9 p7 z ?
日落啊西山把路迷,宝山内心暗暗喜。(天也不懂情○日落西山把路迷) w+ z# R9 o' K+ n7 ?2 n1 T
若去掉一个“暗”字,变为“宝山内心暗喜”,虽然还不至于文理不通,但表达效果就差远了。运用了重叠的个子还有:
爱深深,恨渺渺,天涯海角路迢遥。(雨伞是媒红○欲回峨嵋山)
一束青丝系儿身,朝朝暮暮发如人。(情仇爱恨○一束青丝系儿身)- Y* d+ C! l- h
雷峰啊塔前声声唤,我娘塔下不知因。(天也不懂情○雷峰塔前声声唤)
有些重叠修辞还变成固定词语了。9 |+ I; P: w" `6 i0 v
在所有新白词曲集中,我认为重叠修辞运用得最炉火纯青的要算是《情仇爱恨○候门似海深重重》:
侯门似海深重重,母子卧榻苦不同。8 C6 \5 _5 m( @' N2 R2 f0 h
年少轻狂恋红颜,啊哈哈白发娘亲哀哀痛。
憔悴损,情何堪,两厢皆是痴心种。4 ?9 Q9 h% x# X. N) {) n$ n' e* O
业因聚,缘孽多,牵牵缠缠在世中。
情情何堪嗨哟,哀哀哀痛嗨哟,3 n4 ]& N1 m8 ?, ?$ h) X; q
恋红颜嗨哟,苦苦不同嗨哟。
痴痴心种痴痴心种,深深重重深深重重,
缘孽多缘孽多,在在世中。(情仇爱恨○候门似海深重重)
这首歌词中,有为衬字而叠的词,有为修辞而叠的词,这许多重叠词各有各的妙算,且一起又构成了整曲低沉的衣调。细细品味这首曲子,就能体会到重叠的强大修辞效果。6 ?! p$ B0 |7 b6 u/ ]
0 P0 h% x, \1 n1 L8 y* w d7 B; x
19.重复。重复的修辞与重叠不一样,重叠主要是通过叠韵词来起强调作用,而重复是把一个短语或短句重复一次,且常常用在句末,以重复非常有力地收尾,更有表达效果。如:
洞房洞房花烛遇知己,今宵一刻值千金,值千金!(天也不懂情○洞房花烛); w% }+ _6 k# U5 H7 c& Y# s
重复“值千金”三字更能表现许仙在洞房那种欣喜之情。别人是向往“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双喜临门的快感,许仙不是追名逐利之人,在洞房遇一也会医道的娘子知己,那又岂只是值千金。又如:
山盟呀海誓呀情义重,许仙我怎敢起二心,起二心!(天也不懂情○济人堂拒婚)6 s! i( P6 h8 T ^
何时啊得把冤仇报,方效孩儿一片心,一片心!(天也不懂情○雷峰塔前声声唤)
真情流露,这里的两个重复岂不更令人感动?又如:* F! D5 ^7 k- [, ^
西湖烟水无心赏,无限伤心在江南,伤心在江南!(想飞的水○失魂落魄在金山), D& ^9 | b+ Y' S2 \
重复“伤心在江南”,那种悲伤的基调便更加突出了。
其他一些《天也不懂情》与《想飞的水》插曲也用了类似的重复修辞手法,但不是说重重的修辞正是由于《天也不懂情》与《想飞的水》的旋律节奏决定的,重复作为一种修辞与重叠一样和新白的音律并无必然直接联系。事实上,专辑中《想飞的水》最末一句并没有重复,可见重复不是必要的,而插曲中选择了使用重复,就不是音律的问题了,而是修辞的高明。而且插曲中有些《天也不懂情》与《想飞的水》也没有重复修辞,而其他调子的插曲也有时用重复的,如:
一非灾来二非病,怀了我许家后代根,后代根哪!(情与法○天降好音到许门)( W$ i9 Z& \5 C' i- }! J% D
待等怀胎足月后,合家欢度迎娇生,迎娇生哪!(同上)8 F- S. B/ c' C- f `& A$ [
这里重复所表现的许仙的狂喜自然与那里“值千金”的心情又不一样了。

- 一世枭雄
- 2012/7/18 7:05:39
20.反复。重复还不足意,新白还运用了大量的反复修辞手法,所谓所得,就是一个较长的整句甚至段落再次出现,并且可以间隔出现,从而起到循环往复着重强调的任用。如:
我家有贤妻白素贞,我娘子本是多情人。
她生性善良她将我爱,花容月貌呀多温存。
我家有贤妻白素贞呀白素贞,- l% @+ ~) H$ n1 ?
我娘子本是俏佳人呀俏佳人。(天也不懂情○济人堂拒婚)
九泉之下我作鬼呀我作鬼。
九天之上你成仙呀你成仙。
劳燕分飞遭大限呀遭大限。
上穷碧落下黄泉呀下黄泉,不在人间。
九泉之下我作鬼哪,九天之上你成仙。
劳燕分飞遭大限哪,上穷碧落下黄泉,不在人间。(情与法○九重天)
除了夫婿许汉文,人间还有你至亲。2 X- s# i4 ^7 `( O0 |7 V2 {& s
啊……,啊……,人间还有你至亲。(情仇爱恨○人间还有你至亲)
姐姐我不会厚彼薄此,切莫强分彼此论轩轾。) v s. K: c- J# n2 L$ t' K. A
嗨呀嗨嗨哟,嗨呀嗨嗨哟,切莫强分彼此呀论轩轾。(前世今生○你我情谊胜手足)
夕阳如火是黄昏,雷峰塔前辞故人。6 J+ |+ Y2 B9 j! v4 c
单修何如双修好,早登仙界绝红尘。
嗨呀嗨嗨哟,嗨呀嗨嗨哟,夕阳如火是黄昏。
嗨呀嗨嗨哟,嗨呀嗨嗨哟,雷峰塔前呀辞故人。(前世今生○雷峰塔辞故人)
其中《前世今生》那种悠扬婉转的调子尤其适合用反复的修辞,但同样道理,反复也是独立于音律的修辞格。反复的修辞,有时重复的两句还可以有所变化,不必完全一样,从上面《情与法○九重天》可见一斑,又如:8 V8 p; ~" k0 P8 C& ?2 w6 |+ A
梦还在纠缠,泪仍在眼里打转;7 Q/ W9 o, u4 X- W
痛还在纠缠,泪仍在眼里打转。(纠缠)3 @/ V5 a/ S7 G w9 O1 j
反复与重叠重复不同。重复修辞主要是重复内容或内中意义,而反复修辞则主要是重复字面上的形式。或者说,重复修辞的作用是通过关键字词的重复来强调某种意思或感情,而反复则通过重复大段句子让读者(或听者)在“复习”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而同时也起到强调作用。就像《诗经》中很多诗采用“重章叠唱”的手法,这就是反复,就要这种效果。在新白中有时重叠重复与反复还集中在一起,协同作用。如:
正本清源在呀在水井,井水快消毒灭祸根。2 e9 Y2 O: ~4 I9 r/ _, s7 h
正本清源在呀在水井,井水快消毒灭祸根,
灭祸根!(天也不懂情○正本清源)1 X: W. p( Z8 @8 A# T
后一句“正本清源在呀在水井,井水快消毒灭祸根”是对前一句的反复,而最末三字“灭祸根”则是重复。不过“在呀在”不能理解为重叠,而只是为补充音节的衬字,但前面的“下毒”“良药”却是重叠修辞,这点前已有述。3 P5 ?' [3 D! [+ X) J; D+ R9 o
A" F k
重叠重复与反复还往往与衬字结合在一起。重叠与衬字的结合如:
想不透呀想不透,推不开呀推不开。
一重重呀一重重,喔心事喔费疑猜。(雨伞是媒红○凭江伤怀)
姐姐呀姐姐,有意不拆穿。+ K4 `' B7 w- ^& Y- i# f6 }
素贞呀素贞,心里好感激。(情仇爱恨○人间还有你至亲)
心事呀心事向谁诉?堪爱呀堪爱向谁怜。(想飞的水○碧莲愁万千)
上面的例子中,都是通过“呀”字把重叠的词联接起来。重复与衬字相结合如:1 b# K/ M: j S8 a8 r E7 e& f
她待我小青如姐妹,天涯海角觅知音呀觅知音。(前世今生○小姐名唤白素贞)( X v, h6 p/ s( n% u; i3 Q9 `
待等怀胎足月后,合家欢度迎娇生,迎娇生哪!(情与法○天降好音到许门)
九泉之下我作鬼呀我作鬼。' Q' u7 F. n+ R
九天之上你成仙呀你成仙。(情与法○九重天)
反复与衬字相结合的如:& N6 ]( U5 d2 R# ^! j: {: u
感恩饮下这三杯酒,粉身碎骨也甘心。
嗨呀嗨嗨哟,嗨呀嗨嗨哟,粉身碎骨也甘心。(前世今生○饮酒)$ W0 w$ V: F) F8 q d7 E0 t
同行同呀业呀不同工,刹变就在心念中。6 n7 o5 C, X- T$ O
追根究呀底呀许汉文,医心医德比仓公。: ]2 A% q5 ]4 J }. y5 j2 g
啦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刹变就在心念中。! K( V& \9 p4 X) }7 g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医心医德比仓公。(渡情○同行同业不同工)4 z/ E+ j" _4 b/ B; n2 b
许仙别娘子,辞家上金山。 ! s: K6 R, s( T* j% O+ {
哎呀哎子哟,哎呀哎子哟,
哎呀哎子哟,哎呀哎子哟,
哎呀哎子哟,哎呀哎子哟,/ N; |% i7 i- N+ y" X5 V2 t: X
辞家上金山,哟!(神仙歌○千载宿世情)
从表面上看,重叠重复反复三者重复的粒度越来越大。重叠修辞重复的是字词,重复修辞重复的是短语短句,反复修辞是整句段落。但这三者真正的划分依据是它们的本质意义及其修辞效果,所以这种粒度有时也不那么绝对,如:# Y2 N# x. L: D2 W$ ^# m# ^5 {
用对了嘛可以救性命,用错了那可就要了命。
行!行!行!(天也不懂情○庆余堂对策)
只准自结世间缘,不愿妹也在其间。 {/ @/ t) R$ u I9 Y; {. r
哎呀哎子哟!哟!4 V! f1 c$ w* e2 V: a% M
不是你死便他亡,总有一人命归泉。) m! M( _+ k5 C) k- K7 z* {
哎呀哎子哟!哟!(神仙歌○不羡天上鸟比翼)3 L- W5 G: N+ B7 @- G
例一中的“行”虽然中一个字,但已成句,因而是重复而非重叠。例二中后面一个“哟”字,它和常见的重叠的同字衬字(比如一长串的“啦”)是不一样的效果,这两个“哟”字很好地表达了小青与娘子的争辩,也是重复修辞,不是重叠。0 Z3 F2 X7 {) D! C5 S
其实还有一种更大粒度上的重复,就是整首的重唱,不过这只在专辑中出现,如《前世今生》《天也不懂情》与《想飞的水》就把同样内容唱两遍。插曲由于是配合剧情的,而剧情是顺序发展的,所以一般没有重唱。本文主要讨论新白插曲歌词的修辞,故不考虑这一情形,或者也归到反复这一修辞上也未尝不可。
21.反问。反问是不问而问,加强语气,表达相反的意思。如:
难道两情相好是虚话,千年报恩我不应该。' M1 X4 T/ D+ U# J( D0 e
难道山盟海誓都是假,夫妻恩爱都忘怀。(雨伞是媒红○凭江伤怀)# }- ^: A9 l! f- o2 t
+ S# E1 B' R( a, x( X+ m$ z0 b
22.设问。设问也是无问而问,主要是引起注意,引出下句的自答。如:
此愁此恨何时报?昂首昂首问苍天。(雨伞是媒红○炉火红红铁索寒)
满身荣耀有何用?又无爹来又无娘。(雨伞是媒红○祭塔)& H# g$ ]/ {( t1 z7 v7 _6 l8 J
& |+ ^& E, {7 m5 d
23.语法。是说文言语法中常用且精炼优美的语法现象,如词性活用,倒装省略等在新白歌词中都有出现。古时没有语法学而有修辞学,语法往往包含在修辞中,不过语法与修辞毕竟是两回事,这里就不再详细举例了。8 X0 i4 x) N2 j* f$ ~
24.句法。在较长的唱词中,除了对词语的修辞外,新白对句子间的衔接关系句群意义上也有讲究。除顺序叙述外,也有应用层递,选择,条件等句式。因也不是修辞的范畴,例子略。
我家有贤妻白素贞,我娘子本是多情人。
她生性善良她将我爱,花容月貌呀多温存。
我家有贤妻白素贞呀白素贞,- l% @+ ~) H$ n1 ?
我娘子本是俏佳人呀俏佳人。(天也不懂情○济人堂拒婚)
九泉之下我作鬼呀我作鬼。
九天之上你成仙呀你成仙。
劳燕分飞遭大限呀遭大限。
上穷碧落下黄泉呀下黄泉,不在人间。
九泉之下我作鬼哪,九天之上你成仙。
劳燕分飞遭大限哪,上穷碧落下黄泉,不在人间。(情与法○九重天)
除了夫婿许汉文,人间还有你至亲。2 X- s# i4 ^7 `( O0 |7 V2 {& s
啊……,啊……,人间还有你至亲。(情仇爱恨○人间还有你至亲)
姐姐我不会厚彼薄此,切莫强分彼此论轩轾。) v s. K: c- J# n2 L$ t' K. A
嗨呀嗨嗨哟,嗨呀嗨嗨哟,切莫强分彼此呀论轩轾。(前世今生○你我情谊胜手足)
夕阳如火是黄昏,雷峰塔前辞故人。6 J+ |+ Y2 B9 j! v4 c
单修何如双修好,早登仙界绝红尘。
嗨呀嗨嗨哟,嗨呀嗨嗨哟,夕阳如火是黄昏。
嗨呀嗨嗨哟,嗨呀嗨嗨哟,雷峰塔前呀辞故人。(前世今生○雷峰塔辞故人)
其中《前世今生》那种悠扬婉转的调子尤其适合用反复的修辞,但同样道理,反复也是独立于音律的修辞格。反复的修辞,有时重复的两句还可以有所变化,不必完全一样,从上面《情与法○九重天》可见一斑,又如:8 V8 p; ~" k0 P8 C& ?2 w6 |+ A
梦还在纠缠,泪仍在眼里打转;7 Q/ W9 o, u4 X- W
痛还在纠缠,泪仍在眼里打转。(纠缠)3 @/ V5 a/ S7 G w9 O1 j
反复与重叠重复不同。重复修辞主要是重复内容或内中意义,而反复修辞则主要是重复字面上的形式。或者说,重复修辞的作用是通过关键字词的重复来强调某种意思或感情,而反复则通过重复大段句子让读者(或听者)在“复习”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而同时也起到强调作用。就像《诗经》中很多诗采用“重章叠唱”的手法,这就是反复,就要这种效果。在新白中有时重叠重复与反复还集中在一起,协同作用。如:
正本清源在呀在水井,井水快消毒灭祸根。2 e9 Y2 O: ~4 I9 r/ _, s7 h
正本清源在呀在水井,井水快消毒灭祸根,
灭祸根!(天也不懂情○正本清源)1 X: W. p( Z8 @8 A# T
后一句“正本清源在呀在水井,井水快消毒灭祸根”是对前一句的反复,而最末三字“灭祸根”则是重复。不过“在呀在”不能理解为重叠,而只是为补充音节的衬字,但前面的“下毒”“良药”却是重叠修辞,这点前已有述。3 P5 ?' [3 D! [+ X) J; D+ R9 o
A" F k
重叠重复与反复还往往与衬字结合在一起。重叠与衬字的结合如:
想不透呀想不透,推不开呀推不开。
一重重呀一重重,喔心事喔费疑猜。(雨伞是媒红○凭江伤怀)
姐姐呀姐姐,有意不拆穿。+ K4 `' B7 w- ^& Y- i# f6 }
素贞呀素贞,心里好感激。(情仇爱恨○人间还有你至亲)
心事呀心事向谁诉?堪爱呀堪爱向谁怜。(想飞的水○碧莲愁万千)
上面的例子中,都是通过“呀”字把重叠的词联接起来。重复与衬字相结合如:1 b# K/ M: j S8 a8 r E7 e& f
她待我小青如姐妹,天涯海角觅知音呀觅知音。(前世今生○小姐名唤白素贞)( X v, h6 p/ s( n% u; i3 Q9 `
待等怀胎足月后,合家欢度迎娇生,迎娇生哪!(情与法○天降好音到许门)
九泉之下我作鬼呀我作鬼。' Q' u7 F. n+ R
九天之上你成仙呀你成仙。(情与法○九重天)
反复与衬字相结合的如:& N6 ]( U5 d2 R# ^! j: {: u
感恩饮下这三杯酒,粉身碎骨也甘心。
嗨呀嗨嗨哟,嗨呀嗨嗨哟,粉身碎骨也甘心。(前世今生○饮酒)$ W0 w$ V: F) F8 q d7 E0 t
同行同呀业呀不同工,刹变就在心念中。6 n7 o5 C, X- T$ O
追根究呀底呀许汉文,医心医德比仓公。: ]2 A% q5 ]4 J }. y5 j2 g
啦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刹变就在心念中。! K( V& \9 p4 X) }7 g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医心医德比仓公。(渡情○同行同业不同工)4 z/ E+ j" _4 b/ B; n2 b
许仙别娘子,辞家上金山。 ! s: K6 R, s( T* j% O+ {
哎呀哎子哟,哎呀哎子哟,
哎呀哎子哟,哎呀哎子哟,
哎呀哎子哟,哎呀哎子哟,/ N; |% i7 i- N+ y" X5 V2 t: X
辞家上金山,哟!(神仙歌○千载宿世情)
从表面上看,重叠重复反复三者重复的粒度越来越大。重叠修辞重复的是字词,重复修辞重复的是短语短句,反复修辞是整句段落。但这三者真正的划分依据是它们的本质意义及其修辞效果,所以这种粒度有时也不那么绝对,如:# Y2 N# x. L: D2 W$ ^# m# ^5 {
用对了嘛可以救性命,用错了那可就要了命。
行!行!行!(天也不懂情○庆余堂对策)
只准自结世间缘,不愿妹也在其间。 {/ @/ t) R$ u I9 Y; {. r
哎呀哎子哟!哟!4 V! f1 c$ w* e2 V: a% M
不是你死便他亡,总有一人命归泉。) m! M( _+ k5 C) k- K7 z* {
哎呀哎子哟!哟!(神仙歌○不羡天上鸟比翼)3 L- W5 G: N+ B7 @- G
例一中的“行”虽然中一个字,但已成句,因而是重复而非重叠。例二中后面一个“哟”字,它和常见的重叠的同字衬字(比如一长串的“啦”)是不一样的效果,这两个“哟”字很好地表达了小青与娘子的争辩,也是重复修辞,不是重叠。0 Z3 F2 X7 {) D! C5 S
其实还有一种更大粒度上的重复,就是整首的重唱,不过这只在专辑中出现,如《前世今生》《天也不懂情》与《想飞的水》就把同样内容唱两遍。插曲由于是配合剧情的,而剧情是顺序发展的,所以一般没有重唱。本文主要讨论新白插曲歌词的修辞,故不考虑这一情形,或者也归到反复这一修辞上也未尝不可。
21.反问。反问是不问而问,加强语气,表达相反的意思。如:
难道两情相好是虚话,千年报恩我不应该。' M1 X4 T/ D+ U# J( D0 e
难道山盟海誓都是假,夫妻恩爱都忘怀。(雨伞是媒红○凭江伤怀)# }- ^: A9 l! f- o2 t
+ S# E1 B' R( a, x( X+ m$ z0 b
22.设问。设问也是无问而问,主要是引起注意,引出下句的自答。如:
此愁此恨何时报?昂首昂首问苍天。(雨伞是媒红○炉火红红铁索寒)
满身荣耀有何用?又无爹来又无娘。(雨伞是媒红○祭塔)& H# g$ ]/ {( t1 z7 v7 _6 l8 J
& |+ ^& E, {7 m5 d
23.语法。是说文言语法中常用且精炼优美的语法现象,如词性活用,倒装省略等在新白歌词中都有出现。古时没有语法学而有修辞学,语法往往包含在修辞中,不过语法与修辞毕竟是两回事,这里就不再详细举例了。8 X0 i4 x) N2 j* f$ ~
24.句法。在较长的唱词中,除了对词语的修辞外,新白对句子间的衔接关系句群意义上也有讲究。除顺序叙述外,也有应用层递,选择,条件等句式。因也不是修辞的范畴,例子略。

- yaxin608
- 2012/7/19 5:55:38
剧情介绍:
白素贞(赵雅芝饰)原是在山野中修炼的一条小白蛇,一日小白蛇被捕蛇老人所捕获,险遭杀身之祸,幸亏被一位小牧童所救,素贞暗自起誓,此救命之恩永志铭心,“山中岁月容易过,世上繁华已千年”,素贞经过一千七百年的修炼,终于蜕尽蛇身,得以化做人形,本欲往峨嵋山继续修炼,但经观音大士指点,方忆起人间还有一段情缘未了,素贞依照观音大士的指引,来到杭州西湖寻找前世救命恩人--许仙…
途中遇见青蛇陈美琪饰),两人结为主朴,青白二蛇在西湖的断桥上找到了许仙(叶童饰),两人一见钟情,白素贞以身相许,与许仙结为夫妻,而小青与白素贞虽名为主朴,却和素贞情同姐妹,婚后许仙、素贞夫妻恩爱,白素贞为助许仙开设药铺,支使小青偷盗取钱塘库银,东窗事发,小青施法迫使知县轻判,发配姑苏,素贞一路找来,终和许仙相见,素贞说谎骗过了许仙盗库银之事,夫妻二人便在姑苏开设药铺保安堂。
端午佳节,白素贞饮下雄黄酒,却现出原形吓死许仙,素贞救夫心切而赶至瑶池求取仙丹,仙丹求取不成,只得硬抢,王母震怒,欲处死白素贞,辛观音大士出手相救,救了夫妻两人。其后,许仙因为医术高明而得罪同行三皇祖师会的成员,成员设计陷害,但都为素贞一一化解,素贞为了不让许仙出丑,令小青偷盗梁王府四件宝物供出展览,梁王虽有查觉,素贞却以宝物为蛮邦贡品要胁梁王爷,王爷自知理亏,遂令知县轻判许仙至镇江。而素贞亦怀了许仙的骨肉,可惜好景不常,昔日和素贞结下梁子的蛤蟆精,如今已成为得道高僧法海(干德门饰),法海为一己之私,欲除去白素贞,将许仙强留于金山寺,目地为逼白素贞触犯天条,白素贞为救夫婿,联合小青前往金山寺要人,法海咄咄逼人,素贞忍无可忍,发动水族,水漫金山,誓和法海一较高下,不料却使无辜镇江百姓沦为波臣,因而犯了天条。
事后许仙知晓素贞的身份,但俩人却是更加恩爱,许仙,素贞,和小青三人搬回许仙姐姐许蛟容(伊宝莲饰)家住,一家和乐。许仙和素贞开设保和堂,济世活人,并且除去了地方祸害-蜈蚣精。但就在素贞生下孩子仕林(叶童饰)之后,法海以昔日素贞因帮夫心切,和小青数次偷盗库银及珍宝,害得许仙官司缠身,牢狱不断;为害人群,戏弄官府,加上水漫金山,生灵涂碳,是为天理所不容。而将素贞镇于雷峰塔下,告其曰:“二十年之后,待文曲星中状元之日,就是你出塔之时…”。许仙伤心欲绝,将仕林交予姐姐抚养,独自前往金山寺出家,以弥补罪过,为素贞赎罪早日出塔。
二十年后,仕林已长大成人,蛟容和李公甫(江明饰)告知仕林自己的身世后,仕林便发奋图强,立誓必救回生母白素贞,而昔日被白素贞除去的蜈蚣精之父-金钹法王为报杀子之仇,利用善良的玉兔精胡媚娘(赵雅芝饰)和采因,欲加害仕林,不料,媚娘和仕林日久生情,媚娘始终下不了手,最后媚娘为救仕林,自己却落得魂飞魄散…,素贞虽在塔中,却感应仕林有难,素贞为救仕林而冲出宝塔,虽救了仕林,但遭“除非西湖水干,雷峰塔倒,否则永世也不得出塔”的刑罚。
仕林不负众望,夺得状元,祭拜于雷峰塔前,孝感动天,素贞得以出塔,重见天日,仕林与表妹碧莲结为夫妻。而素贞、小青、法海及许仙四人也因因果已解,功德圆满,得归天界…
新白娘子传奇主题曲《千年等一回》演唱者:高胜美

- likangan
- 2012/7/19 13: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