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 浏览:707 评论:5 人
  • 一个寒冷的季节,我静立人海
          寻找着动与衷的一刻.陌生的熟悉人,熟悉的陌生人一一走过,却终究寻不到一点痕迹,留下的是
        一群在后的陌生和熟悉人
        其实,许许多多的著作.诗篇,在我看来,无非是在辨认谁究竟是陌生,而谁又是熟悉罢了
        才华横溢的诗人,博古览今的作家,纵横捭阖的政治家,都一一倒下了.
      
        虽然他们终其一生去写这一主题,努力向世人阐释..可是写到最后竟连他们也不弄不明这究竟是什么..
        何况是我
        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一个平凡的人,一个永远等待幸福的孩子
        孩子在世界上是说不了话的,顾城的死因可能就在此
        但世上仍然有很多的人前仆后继的想去担任这个角色,因为孩儿时代的他们是最开心的..
        
        在孩字的眼里,这个世界是如此得美好,这个世界是如此得完美.正因为如此,孩子们才会毫不保留地去拥抱一切,才能拥有一切.所以,在我看来,儿童时代绝不只是成年人的预备,而是具有自身的价值.
        
    儿童代表着人的潜力的最完美的形式.
        
      成年人可能比孩子有更多的逃避情绪,我们的心中早已经对什么事情应该介入,什么事情不该介入有了自己的衡量标准.为了生活,我们试图把真正的自我隐藏在一个很深的的地方,悄悄地关上自己最善良的一部分,带上面具,装作一副不理世事的样子....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似乎已经找不到那个真实的自己.....
         
      于是身心疲惫,心灵无法找到归宿,迷失在都市的霓虹灯下.
         
      谈这些早已无用,现实就是这样,你要生活,你要生存,就必须面对这个残酷的自然法则
        



    曾听高中的一位语文老师说过,现在的社会文明形态已扭曲了,包括人的内心和思想.只要我们心里存在着善良就可以了.这句话发生在一个见义勇为的中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被社会的浪子杀害后..
       
        我不想对此评论些什么,但这句话的确给我的感慨颇多....
        
      特别是在教育上,你想想,几千年的教育,现在依然孜孜不倦地教育着,但是为什么没有收到它预想的结果呢?究竟弊端在哪里?
        
        也许,人类总喜欢用反问句来搪塞问题,以为这样可以给到别人深一刻的思考,却不知自己终究还是没有把问题解决.
        
      看了许多文学的书,可以说,中国的作家,大致我都有一定的了解了.有诗人,有作家,有记者,有政治家...有感性的专写诗的,有理性的专写杂文的..一句话,百花齐放...
        
      在这里我提一个人,一个生错年代的人,一个本应该出生在50年后的人,却不幸早到了人间.
        
      他就是;李敖
       
      一个通古览今.风流一代的才子.
       
      我佩服他的才华,他的口才,他的"出口不逊"
       
      但我鄙视他对爱情的蔑视...
       
      有时我真的想不明白,风流这词为什么一但和才子挂上勾,它就会变成一个美好的词语似的..
       
      但这是别人的生活,他人的抉择,我没有权利去多说什么.你情她愿的事,道德上怎么束缚,社会舆论怎么强烈都是无用的...
        
        其实我一直都不认为,世人称颂的历史伟人是所有高尚品德的集合体,伟人身上龌龊.丑恶的一点都不比贫贱的下等人少,世人总是看到他们的伟大之处,因而连他们的丑恶也被忽略了。实际上一个伟人之所以伟大,许多情况下是因为他身上的丑恶比常人要多的缘故,伟人常常能将自己离经叛道的意识变为深刻的思想,并形成理论,于是反叛就成了高尚的道德. 
        
      无语.............

    查阅LZ在原创发的所有帖子。。得出一句总结,原来LZ就是那位不知名的师弟啊。。。哈哈哈哈哈哈。好久没联系了,。原来你也在论坛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