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 浏览:1013 评论:4 人
  • 这是一个发生在八十年代的故事。这天,天似乎要亮了,窗外有一点点白。
              小明仍在昏睡着,迷迷糊糊中,感到有一双双温柔的手,在他身上慢慢地移动、抚摸,从他的胸前开始慢慢地向下。到了他的腹部,在他的腹部轻轻地滑动。小明从睡梦中醒来,一种激动、温情、一股绵绵爱意立刻袭遍全身,他忍不住轻轻地哦了声,一把翻过身来紧紧地抱住文哥。文哥见他醒了,也紧紧的抱住他,在他脸上不停地亲着吻着,两张嘴紧紧地粘在一起,两人都用下身那坚硬的小家伙使劲顶住对方,顶得对方心潮澎湃,呼吸急促。
    ……  ……

              风雨过后,两人瘫了似的倘在了对方的怀里。此时,天已大亮。文哥从小明怀里爬起来,眼睛定定地望着他,充满了柔情与蜜意。他俯下身子,轻轻地吻了吻小明的眼睛,说:宝贝,我起床了,你再好好睡一觉吧,呆会我去食堂给你买了早餐放在桌上,你起来时吃。
    小明什么也没说,像往常以样,只是以深情的眼光望着文哥,一副撒娇的表情,扁着嘴点了点头。
    文哥起床,洗漱,买早餐,然后上班去了。
    小明幸福地躺在床上看着文哥所做的一切,幸福地看着他去上班。他跟文哥都在一个炼钢厂工作,且都是炉前炼钢工人,同住一个宿舍已整整三年。今天小明轮休,不用上班。
    然而,也就在这一天,上帝十分残忍地、轻而易举地就夺去了文哥的生命。他们还太年青,从来还没有去思考过死亡的命题。文哥在炼钢时被炉内喷溅出来的钢水夺去了他年青的生命。在宿舍球坪摆的灵堂里,小明不顾一切地,抢天呼地的嚎淘大哭,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文哥就这么突然的、轻而易举地离开了他,他从来就坚信文哥会陪伴他一生,照顾他一生。
    神使鬼差地,文哥在这世上唯一的一个亲人——母亲来了,从千里迢迢的乡下,提着一蓝子煮熟了的鸡蛋来看望他儿子。
    小明挽着柱着拐杖、双目失眠的老人,在肖邦的《葬礼进行曲》中慢慢地走过文哥的灵堂。所有的人都转过头来,默默地望着他们,一双双会意的目光里,充满了怜爱。
    娃儿,这儿在干什么?这声音好悲的。老人家问小明。
    哦,在办丧事哩,有人得病死了。
    娃儿,听说你们炼钢的那地方很不安全,你要注意啊!
    娘,我知道。小明突然脱口而出喊了她一声娘,心里酸酸的、热呼呼的。
    娃儿,你的声音怎么变得嘶嘶的像鸭子叫似的?母亲说便笑了。
    娘,娃儿还有一点点长身体呢,声音自然会变。
    啊,娃儿,你长大了。娘老了,眼睛又看不见。有空,你要多回去看看娘啊。
    娘,我知道,您放心吧,我会回去看您的。小明强忍着泪水,紧紧地攫住了娘的手。
    来到大桥广场,广场永远那么热闹、宽阔。
    请在这儿留个影吧,美妙的瞬间,将会使您终身难忘,照个相吧,彩色的。一位戴着大哥大黑镜,胸前挂着相机的小伙子在吆喝。
    娃儿,他在讲啥呢?娘问。
    娘,照相呢。小明说。
    娘停住脚步。照相的小伙子小跑过来。
    这位小哥,您母亲是从乡下来的吧,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古人折柳相送,泪洒长亭,可惜不如现代摄影纪实传神呀。娘似懂非懂,但主意却定了。娃儿,咱照张相吧。
    小明说,好,娘一辈子还没照过相呢。
    咋的没照过相,你参加工作那年,在咱家屋门前照的合影,你忘了?
    哦,娘,我记起来了。小明想起了文哥日记本里那一张黑白相片,激动的母亲,微驼着背,紧紧地抱着文哥的双肩,身后是一间小茅屋和一片竹林。
    你呀,总是没记性。母亲说。
    娘,您腰身子挺直点,咱们来照相吧。小明扶着她说。
    小伙子端起相机,盖在一只眼睛上,一边的嘴角翅得高高的,对准他们咔嚓一声。
    彩色照片就是带颜色的,跟电影里的一样?娘扭过头问小明。
    是咧,娘。
    那,咱再照一张。
    照相的小伙子又跟他们咔嚓了一下。
    娃儿,你问问他,那里面能咔嚓多少张?
    娘,三十多张呢。
    那,跟他说说,咱再照几张。
    娘,小明望着他,心中涌出阵阵酸楚。
    啥子?还要照?小伙子望着这个乡下老人。似乎有点不相信,赶紧端起相机,连连咔嚓咔嚓。
    小明心里沉得有点透不过气来。
    娃儿,你要笑,娘说。
    娘,我笑。
    娃儿,你笑了吗?
    娘,我笑了。小明强忍着哽咽。
    娃儿,来,娘抱抱你。
    她伸出双手,将小明抱在怀里,紧紧地像害怕他会跑掉似的。
    喂,你们这是怎么啦?把脸移过来,对准相机,移动移动位置,换换风景呀。
    小明松开娘,擦擦眼泪,慢慢地走过去对他说,别照了,她儿子都死了,听说过吗?就是前天在炼钢沪台上被烧的那一个。
    啊?那,那你是?
    娃儿,过来,咱再照一张。
    是咧,娘。小明走过去,挽起娘的手。
    最后一张,看样子,照相的小伙子极想发挥一点水平。他慢慢地举起相机,调好焦距,可老是按不下快门,手不住的抖动着。
    小师傅,你快咔嚓呀。娘对他说。
    可是,小师依然按不下快门,手颤抖得越来越历害,突然,相机蹦的声重重地掉在了地上,胶卷门被摔开,相机里面是空的,没有胶卷。(完)


    (原创文学版应该不鼓励转载的,但是这个故事实在太感动了,虽然故事发展得有点突兀,但是最后的情节很感人,希望两位版主允许我发这张帖子,谢谢!)



    首先,对LZ的头像与故事的某个条件很有兴趣,呵呵,请原谅我的瞎想.
    其次,对故事的某个细节产生了怀疑.据说,盲人的听力特别好,老人家就算是听力能力减退了,也应该能认出自己娃儿的声音吧,毕竟她不是神经有问题(例如某些故事里死掉儿子想儿想疯了的母亲),不成立.
    最后,读了3次,代入角色去感受,仍然不觉得哪里很感人了,失败.

    恕我愚昧,LZ能不能指点一二
    感谢~~

    我严重地支持同性恋结婚……强烈支持!而且他们不要拿自己的细胞去复制后代!最好是领养一个孤儿或弃婴。
    简直是一举多得!


    首先,对LZ的头像与故事的某个条件很有兴趣,呵呵,请原谅我的瞎想.
    其次,对故事的某个细节产生了怀疑.据说,盲人的听力特别好,老人家就算是听力能力减退了,也应该能认出自己娃儿的声音吧,毕竟她不是神经有问题(例 ...


    呵呵……故事确实是漏洞太多,我看了一遍就觉得足够了。
    其中有一段情欲描写的我删去了,那段描写其实可以看出两人的感情很深,而后来小明对老人的举措也就不会显得太突兀。
    摄影师的相机掉在地上的一幕觉得很有意思:整个故事无非两个“谎言”,一个是小明善意地欺骗老人;摄影师欺骗路人以获得金钱;但是最后摄影师仔细调整相机的那一刻我相信他是被故事里小明代替老人儿子的事情感动了……
    或者还有第三个谎言,就是观众都被这个杜撰的故事骗了……

    对了,还得说明以下,我的头像不是本人,而是网络上的一个朋友。




    我严重地支持同性恋结婚……强烈支持!而且他们不要拿自己的细胞去复制后代!最好是领养一个孤儿或弃婴。
    简直是一举多得!


    我想到了天下版关于“中国人口太多”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