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之手的捉弄
  • 浏览:1420 评论:4 人
  • 1908年十月,在一个秋风呼啸的寻常黑夜,一个年仅三岁的小男孩,带着母亲的余温,被皇宫的侍卫送入到紫禁城里,由此揭开了自己非同寻常的人生之页。
        这个小男孩,名字就叫做爱新觉罗~溥仪!
        溥仪被带进宫的缘由是当时清王朝皇帝光绪和实际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同时生了重病。光绪无后,慈禧最后议定立年仅三岁的溥仪为帝,并让溥仪的亲生父亲载沣监国,于是那个还偎依在母亲怀里撒娇的小男孩被带进了紫禁城,不经意间便成为了大清至高无上的皇帝,得到了一个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的辽阔帝国,也拥有生杀予夺、享尽荣华富贵的机会。但是,这仅仅是机会,因为溥仪也因此成为了清朝两百余年历史的末代皇帝,中国两千年帝制下的最后一位皇帝。这,便是直接造成了溥仪之后颠簸坎坷命运和无奈失去自由的“元凶”。
        溥仪进宫后的两天里,光绪、慈禧相继死去。半个月后,太和殿举行登基大典,当时年仅三岁的他不谙世事,闹着哭着要回家见额娘,把殿堂下跪着的父亲焦虑得似热锅上的蚂蚁,只好用“快完的啦、快完的啦”的话语来哄他安静,但这句话引来了太和殿群臣狐疑和不安的目光,仿佛在预示着“风雨欲来,大树将倒”这一信息。
        年幼的溥仪知道皇帝的无比权力后,在童心的驱使下,经常捉弄身边服侍的太监们,用水来拨弄他们,逼迫他们喝墨水汁来取乐,哈哈大笑的他看上去似乎很快乐。但对于一个三岁的小孩来说,温暖亲切的家才是他唯一的眷念,冰凉的紫禁城对他来说毫无吸引力可言。尽管心里千百次的哭喊着要“我要回家,我要回家”,但这话语在森严刻板的宫禁规条面前软弱无力,像一颗小草,刚刚冒出绿芽就被巨大的石块死死压住,虽然贵为九五之尊,但在威严坚固的紫禁城面前,他就象是命运之手的一件玩具,被无情的作弄着。他常常思念的“家”,被那重重宫殿和宫中茫茫的人海所阻隔,遥不可及。 
        表面上,溥仪是紫禁城的主人,大臣太监俾女们对他是毕恭毕敬、顶礼膜拜,但实际上,他只是一个囚徒,紫禁城就是羁押他的监狱——世界上最奢华的监牢,他只能被限制生活在那里。紫禁城的甬道很窄,夹在耸立着的两堵朱红的高墙之间,墙是那样高,那样冰冷,只留出一条长长的蓝色缝隙—那就是禁宫里的天空。溥仪可以做的事就是跑到太和殿广场去看天空,诺大的广场上空无一人,他的的身影显得格外渺小!
        从进宫的那晚起,溥仪便在紫禁城里度过了漫长岁月,宫内似乎一直保持着宁静,没有什么大事情发生,但外面的世界却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历史舞台不断的出现了各路人马的脸谱,上演着一出又一出的精彩绝伦的好戏,只可惜,溥仪都不能看到,更别说参与到,他只是在不断地被剥夺,不断地失去———家庭、奶娘、母亲……凡是一个自然人最可亲近和宝贵的,他都失去了,而他拼尽全力反抗也只是徒劳无功,微不足道。因为,他首先失去的是做为一个人的根本—自由。最终,冯玉祥的军队开进了紫禁城,把他驱逐了出来,他也失去了这座生活了近二十载的宫城。这对溥仪来说,应该算是一个好消息,虽然心情会有失落与惆怅,但毕竟,他终于可以离开“监狱”,获得对于他来说难能可贵的自由。我想,溥仪当时的心情更多的应该还喜悦欢欣。 
        但命运之手在和他开了一个大玩笑,他虽然获得自由,但却过上了人身安全毫无保证的漂泊流离日子。他自己经常遭到革命党人的暗杀,他的家庭每日都在哭声中度过,他的祖坟被蒋阶石的手下孙殿英挖了,慈僖的夜明珠被盗了......这些事情使溥仪悲痛不已、无可奈何,他原来打算流亡到英国,但后来在日本人的帮助下,溥仪进入了日本在天津的使馆避难,这使他逐步倾倒在日本人的怀抱当中。
        对于日本人的相助,溥仪的解释是“日本也有个天皇,年纪和我差不多”,但谁都明白,日本人在利用他。备受禁锢坎坷之苦的他其实也在利用日本人帮助他成为满洲国的皇帝,企图实现自己的野心,真正成为为所欲为的帝国皇帝,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在日本侵吞了东北三省后,一心想复辟的溥仪不顾妻子婉容等人的劝戒,以"中国背弃了我"为由,作出了自己人生最重大但无比错误的决定——出任所谓的"满洲国"的皇帝。     
        但溥仪的这一次的美梦就破碎了,他很快就意识到,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傀儡,只是从“囚犯皇帝”变成“傀儡皇帝”,没有任何的行政权和否决权,仍旧没有自己追求的自由,仍旧在别人的阴影下苟且偷生,他唯一的工作就是在日本人的威逼下,签署着一份又一份的文件......反抗是徒劳的,他仍旧和以往一样,被命运之手主宰着,玩弄着。在国人眼中,他还是个挨千刀的卖国贼,万千国人狠不得开他的膛,吃他的肝,喝他的血,将他推入万丈火坑。
        随着日本战败,溥仪结束了十余年的傀儡皇帝生涯,被苏军俘虏,押往西伯利亚,后再被押回共和国的抚顺战犯管理所改造,在改造初期,溥仪企图掩盖自己的罪行,拒不承认自己情愿做皇帝之事,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别人服侍,一举一动仍是皇帝模样,得罪了不少战犯。但在监狱长的感化下,观看了许多日本人在东北的罪行:细菌试验、肆意屠杀、种植鸦片等,良心受到强烈谴责,所以承认了自己全部罪行,积极配合改造。十年后,溥仪被特赦,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终于得到了他人生中第一次得到梦寐以求的自由,迎来了自己的新生活,摆脱了命运之手的捉弄!
        人,有时候决定了历史,但更多的时候是历史决定了人的一生。无论是进入这座宫城,还是离开它,作为末代皇帝的溥仪都是被迫的。命运之手摆布一个生命的方向是那样简单,那样轻而易举,无论他是百姓还是君王。
        而面对命运之手的捉弄,我们不应怯懦,宿命地接受命运的安排,怯懦囚禁人的灵魂。我们要有希望,热情的希望。有希望才可感受自由,希望是灵魂深处一次不经意的冲动,引导人们实现自救,实现渡人,看清人生的荒谬,面对冤枉时不会委屈和无奈,面对压制时不会愤怒和狂暴,在困境下生存,百折不挠的铸炼灵魂,让命运之火生生不息!

    命运是虚无缥缈的。。
    针对无法用科学方法解释的一切发生在人身上的现象都说成是命运。。。
    其实命运真的存在吗??
    不。。。从来没有过。。。

    有些事不是我们可以选择的,

    就好象去小解一样,明明尿到一半了,难道你愿意忍住,把剩下的一半憋在裤裆,然后尿崩


    LZ看了很多好电影啊
    《末代皇帝》貌似不错
    但我对那些英文对白真的很不习惯

    看电影是另一种阅读,一部好的电影可以让人从中收获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