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恰同学少年*到现代学校教育 By: 千里烟波

- addison LV.连长
- 2012/3/29 10:58:20
《恰同学少年》和《我和****的一段曲折经历》
《恰同学少年》作为红色青春偶像剧,从影视的角度来说,不得不说这是部很好的作品,谁都知道,在中国要拍一部以现代伟人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不难,但能客观的把历史反映出来确实是不容易,特别是被政治所牺牲掉的历史。
在《恰同学少年》中,我是第一次如此清晰的了解到了****、蔡和森、萧子升(萧瑜)、向警予等革命前辈那意气风发的青春少年。
片子一播出后,有人就说了,不应该如此的暴露****的平凡的生活隐私,把伟人青少年庸俗化,也有人说,不该在过于浓笔描写男女爱情,误导现代青少年。
这些都不重要,谁都知道,伟人不是神仙,他不可能十全十美,即使把他吹到了天上,看的人只能恶心和厌烦,因为太多如此题材的影视剧都这样,恰好相反,我想大多人都因为把****这个人物给平民化的原因才对《恰》剧如此喜爱。再者,对爱情的描写并不等于误导现代青少年,因为现在在校学生,如同剧中的****等人物这样的年纪的,恐怕不仅仅是爱慕这么简单了,怎么谈上误导呢?而且在剧中反映出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依然值得我们现代教育去深思。
这些姑且不表。我最关心的是在历史上板仓先生杨昌济先生得意的弟子****、蔡和森、萧子升的关系问题,我看过萧瑜(萧子升)的《我和****的一段曲折经历》,里面记录了很多关于他们以及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人的青春往事和《恰同学少年》中所描写的大相径庭。
首先,先说****和萧子升的关系问题,其实****比萧子升要大一岁,但是萧却比毛要高三届,从这点上来说,毛和萧是一起进入湖南第一师范是不可能的,《恰》剧上“****帮萧子生****”的事件就是不存在的了。****与萧子升的确是在进省立第一师范前就认识的了,不过那是在湘乡县东山学校。他们只同学了半年时间,到了1911年萧子升考入了省立第一师范,而****1913年才考入了省立第一师范,而真正和****是同学的是萧子升的弟弟萧三,而萧三后来也成了著名的诗人。
再次,****与陶斯咏的爱情要比剧中要深刻上许多,陶斯咏是****的初恋情人,在之前,****十四岁那年,在父母的安排下,一个比毛大6岁的姓罗的姑娘就嫁给了****,但是不到三年就死了。而****也很少谈起这段感情。陶斯咏是大家闺秀,据说个子很高,人也很温柔漂亮,很有气质,在1919年的时候与****办起了“文化书店”并热恋,而并非如《恰》中所说的,陶斯咏只是一相情愿。而真正造成这对恋人分手的原因是陶家的反对,以及陶斯咏忍受不了****的激烈造反和暴力主张。1920年,两人在友好的气氛下宣告分手。陶斯咏最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终生未嫁。
****和杨开慧的爱情是产生的也在这个时间,在1920年,板仓先生杨昌济去世不久,****和杨开慧结婚了。
萧的回忆录里,在1936年巴黎,熊光祖去看萧,谈到杨开慧,萧问起二十年前的事,说有一次,他们三个人从杨先生家里走出来,杨先生又把熊叫了回去,杨先生和他说了什么。
熊光祖答道:“杨先生和杨师母打算把开慧嫁给你。开慧自己也有这个心。我当时不得不告欣杨先生,说你巳经结过婚了。这就是为什么当时我没有和你们说的缘故。”
萧子升这段话的可信程度具体是多少,值得考究。
说到****的青少年时代,不得不说“湘江三友”,当时蔡和森、****、萧子升是相当要好的朋友,萧和毛曾成立了不表示任何政治主张,不隶属于任何政党的“新民学会”,约定蔡和森也就是这个时候认识****的,他们三人也是杨昌济最为得意的弟子,三人论时事,谈理想,无话不谈。而在1921年在解散新民学会前,****和萧子升发生了很大的分歧,前者主张解散学会,加入共产党或者社会组织,而后者坚持无政府主义,坚持保留“新民学会”。于是两人分道扬镳。这个在〈恰〉剧中没有说到,可能是从政治因数上的考虑吧。
而****接触共产主义,受到了蔡和森很大的影响,在剧中,蔡和森做为第二主角占足了戏份,剧中的蔡和森,开朗但却不多言论,和萧子升的回忆录里说的基本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在剧中的蔡是比较喜欢笑的,而萧子升的回忆录中是这样描述的:“他身材瘦长,两只门牙突出。他是意志十分坚强的人,虽然少有笑容,但对朋友却非常友善。”“和森为人缺少创发力和推动力,又不愿意在任何事情上求助于人。”
而在剧中,****和蔡和森在爱晚亭一起雨中登山的故事,在萧的回忆录中却是如此写道:(****告诉了萧子升,蔡和森没有房子住,在爱晚亭)“****走後,我向学校请了假,渡过湘江,往岳麓山走去。走近爱晚亭之时,看见和森背依亭柱,坐在石阶上,手里拿着一本书,正在聚精会神地阅读,对我的走近全无所觉。从他的神情看去,对整个世界似是寂然无存。”
如果这段文字是真实的话,那〈恰〉剧中的那段一帮有志青年一块享受自然之乐的事情是杜撰的了罢。
在〈恰〉剧中,是尊重历史的,也很大程度上的进行了适当的夸张,总体说来,是罕见的青春偶像剧本,里面不象很多青春偶像剧那样娇滴滴,满口都是“耶!”“好好哦”等让人肉麻的语言,而更多的反映历史来进行励志教育、思想教育,甚至如本文前所提到的,在剧中的一些教育理念到现在还值得我们学习。
而萧瑜先生的〈我和****的一段曲折经历〉中虽然有很多对共产党不敬的语言,甚是有自吹的嫌疑,但是也正是这书,更让我更为详细的了解到了历史的真相和更为真实的****,对我来说,同样的是宝贵的资料。

- 北方驾校
- 2012/3/29 20:01:36
《恰》给我的感觉和一般的青春偶像剧实在是太不一样。。。。
最明显的感觉是:前者越看越有味道,越吸引人且很有power....
而后者,则相反。。。
实在不错,推荐~~
最明显的感觉是:前者越看越有味道,越吸引人且很有power....
而后者,则相反。。。
实在不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