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阿刀田高与他的《风物语》

- huina1212 LV.连长
- 2012/3/17 10:52:03
解说:阿木耀子
我小的时候,非常喜欢唱一首歌,它叫《充满歌声的城市》。歌词是这样的:
好孩子住在美丽的城市
幸福的、喜悦的、充满歌声的城市
花店插花,喀嚓、喀嚓
铁匠打铁,丁当、丁当
…………
虽然这只是一首童谣,但在当时非常流行,一看到歌词很自然就能联想到旋律。
在读《风物语》的时候,不知何故我想起了这首老歌,而且不知不觉地在头脑中《风物语》和《充满歌声的城市》重合在了一起。
儿时的歌谣,经常是并不理解歌词中的含义就把它记在心里、唱在嘴上了,甚至有很多误解的地方,直到长大以后才意识到。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相信“幸福的、喜悦的、充满歌声的城市”是“风之城”。
幼时的歌声中是有情景的,在不同的时候唱不同的歌,心会与歌产生同样的意境。
我唱《充满歌声的城市》一般都不在家中,而是一个人形单影孤的时候才唱:
被母亲责骂赶出大门的时候;一个人蹲在屋檐下看夕阳的时候;下雨天被指使出去买东西,趿拉着磨破后跟的帆布鞋在雨中奔跑的时候;傍晚,玩伴们一个两个地回家去了,结果只剩自己在沙滩上继续着没有同伴的游戏的时候……
因为已经是久远的记忆,所以实际上是不是这样,连自己也记不太清楚了。但是,歌之城就是风之城的印象逐渐在我的头脑中固定下来了。
好孩子住的城市却是单调的城市,有花店和铁匠却好像没有居民,只有建筑物的影子拉得老长,还有那喀嚓、丁当的声响不是歌声而是风声。在我的头脑中把歌词和曲调中明快的成分随意篡改了,那首歌变成了超现实主义的画。
来时的路、曾经住过的街道。
风从街上吹过。
歌中的某些地方与《风物语》相同。
通读《风物语》全篇,在各个剧情中“街”都是非常重要的主题场景。难道这又是我头脑中固有观念造成的感觉吗?
男人和女人,过去与现在。
这些容易推移的东西,配以静止不动的街道。
虽然有人居住、有历史在流动,但街道给人的感觉是一块时间停止的地方,只要踏进去一步,我们就进入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国度。
《高岗上的人家》和《舒适的街区》就不用说了,是以街道整体为主题的,其他像《看脚尖的男人》、《秋千》、《危险的画本》等都选取了我们司空见惯的场景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让读者们捕捉到生活的某一瞬间。
但是,这里的街并不是实际中的街。
而是反映人们生活的一个屏幕。这个屏幕把时代的变迁、季节的推移、人心的转变通过一个全景图的方式表现了出来。
《风物语》中描写的街道,与其说是情景,不如说是风景更贴切,风的景色。风不断地从这里吹过。
而且,不知何时风也会把街侵蚀掉的,让它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也许就是风化吧。在这部作品中风和街既是反义语,又是同义语。这是时间与空间的对话,同时也超越了时间和空间。
阿刀田的作品,不论是现代“世态剧”,还是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其背景都不是我们现在所居住的三次元空间,当我读他的作品时有种窥见了四次元空间入口的兴奋与喜悦。
说些题外话,阿刀田偶尔还会让和服登场,女性穿和服时高贵、典雅,而且在他的笔下又不显得烦琐。男性穿和服时庄重、严肃,让人感觉胸怀深厚,有一种想扑进去的诱惑。
阿刀田的作品本身胸怀就很深远,登场人物的影子很长。一个人物的影子并不只有一个影子那么长,而似乎是背负了轮回前世的身影,或者已经预感到如今的影子要加在来世的身上。更加不可思议的是这影子并不黑也不暗。
就像叶尖上的朝露,垂涎欲滴;就像沙漠中的沙粒,清洁干爽。
所以在阅读的时候,会微微露出微笑或默默渗出泪水,绝不会捧腹大笑或伤心恸哭。
纸偶人、沙漏、画本、纸鹤,这些美好的事物把窥见人生深渊时的恐惧感柔和地包围了起来。
最后说一句不着边际的话请大家原谅,阿刀田的脸有福相。虽然我不怎么懂相面之类的学问,但是我信这个。不仅是脸,阿刀田的全身都洋溢着福气。稳定的眼神、饱满圆润的前额,不管怎么看都觉得幸福之神就在他周围。
读书不一定非要从中得到什么鼓励、激发什么勇气,但是,读了阿刀田的这部作品,能够让人想起自己身边的某些人物,或者是自己,此时一种深深的怀念之情便会油然而生。
《风物语》中的十二个故事就像十二个风的精灵在诉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
读完之后,我感慨道:从明天开始要努力过好自己的人生!我想有这种感慨的并不只我一人吧。
不知道有谁认真读完了 顺便说一句 《风物语》广大图书馆有得借
我小的时候,非常喜欢唱一首歌,它叫《充满歌声的城市》。歌词是这样的:
好孩子住在美丽的城市
幸福的、喜悦的、充满歌声的城市
花店插花,喀嚓、喀嚓
铁匠打铁,丁当、丁当
…………
虽然这只是一首童谣,但在当时非常流行,一看到歌词很自然就能联想到旋律。
在读《风物语》的时候,不知何故我想起了这首老歌,而且不知不觉地在头脑中《风物语》和《充满歌声的城市》重合在了一起。
儿时的歌谣,经常是并不理解歌词中的含义就把它记在心里、唱在嘴上了,甚至有很多误解的地方,直到长大以后才意识到。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相信“幸福的、喜悦的、充满歌声的城市”是“风之城”。
幼时的歌声中是有情景的,在不同的时候唱不同的歌,心会与歌产生同样的意境。
我唱《充满歌声的城市》一般都不在家中,而是一个人形单影孤的时候才唱:
被母亲责骂赶出大门的时候;一个人蹲在屋檐下看夕阳的时候;下雨天被指使出去买东西,趿拉着磨破后跟的帆布鞋在雨中奔跑的时候;傍晚,玩伴们一个两个地回家去了,结果只剩自己在沙滩上继续着没有同伴的游戏的时候……
因为已经是久远的记忆,所以实际上是不是这样,连自己也记不太清楚了。但是,歌之城就是风之城的印象逐渐在我的头脑中固定下来了。
好孩子住的城市却是单调的城市,有花店和铁匠却好像没有居民,只有建筑物的影子拉得老长,还有那喀嚓、丁当的声响不是歌声而是风声。在我的头脑中把歌词和曲调中明快的成分随意篡改了,那首歌变成了超现实主义的画。
来时的路、曾经住过的街道。
风从街上吹过。
歌中的某些地方与《风物语》相同。
通读《风物语》全篇,在各个剧情中“街”都是非常重要的主题场景。难道这又是我头脑中固有观念造成的感觉吗?
男人和女人,过去与现在。
这些容易推移的东西,配以静止不动的街道。
虽然有人居住、有历史在流动,但街道给人的感觉是一块时间停止的地方,只要踏进去一步,我们就进入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国度。
《高岗上的人家》和《舒适的街区》就不用说了,是以街道整体为主题的,其他像《看脚尖的男人》、《秋千》、《危险的画本》等都选取了我们司空见惯的场景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让读者们捕捉到生活的某一瞬间。
但是,这里的街并不是实际中的街。
而是反映人们生活的一个屏幕。这个屏幕把时代的变迁、季节的推移、人心的转变通过一个全景图的方式表现了出来。
《风物语》中描写的街道,与其说是情景,不如说是风景更贴切,风的景色。风不断地从这里吹过。
而且,不知何时风也会把街侵蚀掉的,让它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也许就是风化吧。在这部作品中风和街既是反义语,又是同义语。这是时间与空间的对话,同时也超越了时间和空间。
阿刀田的作品,不论是现代“世态剧”,还是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其背景都不是我们现在所居住的三次元空间,当我读他的作品时有种窥见了四次元空间入口的兴奋与喜悦。
说些题外话,阿刀田偶尔还会让和服登场,女性穿和服时高贵、典雅,而且在他的笔下又不显得烦琐。男性穿和服时庄重、严肃,让人感觉胸怀深厚,有一种想扑进去的诱惑。
阿刀田的作品本身胸怀就很深远,登场人物的影子很长。一个人物的影子并不只有一个影子那么长,而似乎是背负了轮回前世的身影,或者已经预感到如今的影子要加在来世的身上。更加不可思议的是这影子并不黑也不暗。
就像叶尖上的朝露,垂涎欲滴;就像沙漠中的沙粒,清洁干爽。
所以在阅读的时候,会微微露出微笑或默默渗出泪水,绝不会捧腹大笑或伤心恸哭。
纸偶人、沙漏、画本、纸鹤,这些美好的事物把窥见人生深渊时的恐惧感柔和地包围了起来。
最后说一句不着边际的话请大家原谅,阿刀田的脸有福相。虽然我不怎么懂相面之类的学问,但是我信这个。不仅是脸,阿刀田的全身都洋溢着福气。稳定的眼神、饱满圆润的前额,不管怎么看都觉得幸福之神就在他周围。
读书不一定非要从中得到什么鼓励、激发什么勇气,但是,读了阿刀田的这部作品,能够让人想起自己身边的某些人物,或者是自己,此时一种深深的怀念之情便会油然而生。
《风物语》中的十二个故事就像十二个风的精灵在诉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
读完之后,我感慨道:从明天开始要努力过好自己的人生!我想有这种感慨的并不只我一人吧。
不知道有谁认真读完了 顺便说一句 《风物语》广大图书馆有得借

- cyf
- 2012/3/17 18:15:56
风物语读完以后,就一直有奇怪的感觉呵。
而且我借了三次这本书
每次读 都有不同的感觉
而且我借了三次这本书
每次读 都有不同的感觉

- kangkai
- 2012/3/18 3:02:53
没看过,准备看...还有,谢谢LZ...
"在阅读的时候,会微微露出微笑或默默渗出泪水,绝不会捧腹大笑或伤心恸哭。"
这样的描述,很熟悉....
"在阅读的时候,会微微露出微笑或默默渗出泪水,绝不会捧腹大笑或伤心恸哭。"
这样的描述,很熟悉....

- lixiaoru
- 2012/3/18 19:01:36
我有看过 呵呵 好看~~~

- susy112
- 2012/3/19 11:50:04
猴子````厉害``

- 晓晓溪
- 2012/3/20 8:50:18
哈
网上看了下风物语
你的评论比阿刀的文章写的好
网上看了下风物语
你的评论比阿刀的文章写的好

- 我愿意为你
- 2012/3/20 20:40:18
你的个性签名。。。。。
我的个性签名怎么拉?

- 天马行空
- 2012/3/21 13:09:13
写得太好了,就冲你这句话,NN的借不到我网上看,虽然我很喜欢书的握在手上的质感,网上看不到我就去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