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师江《逍遥游》
  • 浏览:1361 评论:8 人
  • 这几天我看了一本书,《逍遥游》。
    吸引我的倒不是书名,而是附在书页的简介——在海内外华语圈受到广泛注意,引起读者对大陆“70后”原生态生活的极大关注。

    李师江《逍遥游》写的是一个跨出大学校门的年轻人的生存遭遇、一个文化北漂族的真实经历程。书中没有浮华的语言,没有修饰。他以直接大胆的笔触,诚实又赤裸地写出年轻一代冲撞巨大的传统所产生的震撼。他的坦率剖白满溢着青春的活力;他的一针见血大快人心……


    掩卷沉思,我们走向社会后又会是怎样的呢?孤独?无奈?失落?温暖?
    幸福的我们彷徨了……

    预防针?
    呵呵,希望阅后的我们能够更加用心为自己的未来准备。。
    以应付那个复杂多变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的社会。。
    无需原因
    自己的未来,这点已足够。。

    文人是否注定四处流浪?
    虽然很向往流浪的生活,但是,人,最后总要定居下来。就算真的居无定所,心也总该有个归宿吧?
    但是,他们的心,也在流浪。

    谁是文人,文人是谁?无知抑或仰望者虚构的空中楼阁!
    文人首先是人,其次才是文!
    流浪不是宿命,故弄玄虚的人才总喜欢将流浪挂在嘴边做逃避现实的虚晃!


    谁是文人,文人是谁?无知抑或仰望者虚构的空中楼阁!
    文人首先是人,其次才是文!
    流浪不是宿命,故弄玄虚的人才总喜欢将流浪挂在嘴边做逃避现实的虚晃!


    流浪首先是人的宿命,其次才是文人。。。敢问氏族社会,哪个部落的人不是为了生存而到处流浪,寻求更好的发展。那时文明都说不上,何来文人??
    而且流浪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美国西部掘金,中国西部大开发。引发许多跟随的浪人。。只有先有机遇,才会有浪人。。
    殊不知,日本古时来中国的人,我们称其为浪人——流浪在外的人,从他们的角度看,不也是谋求发展,准备一图中华大地。再观近代历史,这似乎是早有预谋的事。。。
    所以不能扳起面孔说流浪就是狗屁文人逃避现实的幌子,其实不然。。。。。






    流浪首先是人的宿命,其次才是文人。。。敢问氏族社会,哪个部落的人不是为了生存而到处流浪,寻求更好的发展。那时文明都说不上,何来文人??
    而且流浪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美国西部掘 ...



    1.LS第一句话“流浪首先是人的宿命,其次才是文人。。。”已经可以看出你是一个宿命论者,或者说为了反驳我的观点,而暂时成为一个宿命论者,我不是一个宿命论者,这已经关系到世界观不同的问题,所以咬文嚼字地挑毛病只能出现“死循环”!但是有一点必须说明的是,流浪绝对不是人的宿命,起码到目前为止,我并有看到,每一个诞生在共和国天空下的人,就必须像"三毛"般遭遇流浪的际遇!乐观地说,其实相当部分人还是可以较稳定地生存乃至生活的,而LS居然运用氏族部落如此遥远牵强的论据来说明人一生下来就颠沛流离,就在流浪,从而证明流浪是人的宿命,那显然有钻牛角之嫌!l此外,按照你第一句话“流浪首先是人的宿命,其次才是文人。。。”的逻辑,我们居然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流浪是文人”,我愿意相信这是笔误,而不是晦涩难懂,词不达意!?
    2.之后LS说“"流浪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这又说明你确确实实是为了反驳而充当了暂时宿命论者,可惜同一段话中自相矛盾确实是兵家大忌!而且就你后面所提的美国西部掘金人,中国西部开发人,通常我们是不叫他们浪人的,他们多数是带着梦想,或者带者使命去寻梦的,即使有些人最后成为LS所说的浪人,那也是他们选择后的结果,我们叫它"遭遇",但却不是他们的宿命,而这又说明了,流浪不是宿命!
    3.LS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那就是"日本古时来中国的人,我们并不全都称其为浪人""浪人"这一蔑视性的称号,只有当时那些抢劫犯杀人狂才配得上,那些虚心向学,一心想把灿烂中华文化带回弹丸国的日本人,无论是什么时候,无论他们回去后做什么勾当,好客的中国人总都会提供想当不错的待遇的!
    最后呢,我说的用流浪来作为逃避现实的虚晃,是有一个前提的("流浪不是宿命,故弄玄虚的人才总喜欢将流浪挂在嘴边做逃避现实的虚晃!")并不是所有人,或者说所有文人都是这样!而是一部分将流浪当做一个貌似时尚无比的词汇,动不动就说我想去流浪,我一直在流浪-----等等俗不可耐的无病呻吟的人!而LS最后说"不能扳起面孔说流浪就是狗屁文人逃避现实的幌子"于是更有了断章取义的嫌疑!此外,不是所有文人都是LS所说的我认为的狗屁文人(饶口了点),我不鄙视文人,我只是不喜欢那些故弄玄虚的逃避现实的所谓文人!这个社会不需要懦夫!
      PS:断章取义或者拍脑袋式思维者三思而后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