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塞.古城(一篇很久之前的文章)

- jingying LV.工兵
- 2011/11/4 22:42:11
关于这个城市的历史可能只会存在于纸张和石碑上了。
河中沉积着千年的风沙,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会想要了解那些已经流失的光阴。在那些岁月中这个城市到底记载了多少人,充当了什么角色。
风沙深深地埋在植物错乱的根下,我用一种和奇怪的眼光去欣赏那段发黄的历史……
我生长在这个城市,住在河边十多个年头。河不大也不深,不过却见淹死了人。从前的一次龙舟大赛,其中一只龙舟翻了,十一个选手全落入水中,十个人回来了,还有一具没有生命的躯壳。
虽说当时的救生设备的确不足,但那十一个人全是戏水的好手,却始终有人死了,就不能不说是怪事。官方消息是被水草缠足,不过民间流传更广的确是另一个古老的传说:这河里没有龙的庇佑,是划不得龙舟的,不然必有人亡。
当然是十分可笑的,但所有人都沉陷在这茫然的信仰之中,龙舟比赛竟然也没有再举行。
一种文化就这样慢慢被遗忘。
本来千年未断的河流变得这样没有底蕴……
还有河边上停泊着大小的船只,不管三有还是三无,水上人家就住字有点阴暗的船舱内,用很有特色的语调叫嚣着自己的生活。
听流水声,感受水纹的飘荡。
旱季的水是青绿,到了雨季就变得黄浊。再夹上废水的昏黑,河流和人们一样在堕落。在夏天的时候,河水还会漫上河岸,那时侯像我家一样住在河边低洼处的人家总会有那么一层楼房泡在水中。水倒是急流勇退,第二天早上就会退回河里,留下一层厚厚的淤泥,和泥里的小鱼小虾。
损失不大,而小鸟孩们如我都乐于在淤泥中捕捉鱼虾,可惜都成了回忆。
许多记忆都在岁月中变了样,这一段河,总会让人有点心痛。
在我离开这座城市的几年中,所有东西都在变,翻天覆地。那些很有特色也很破旧的双层椅楼民房终于也在政府的规划下变成一片片碎片,商品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太多的商品房会让人怀疑究竟是否真的有那么多人去住那么多的房子。
城市在发展中,却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会有人发现这座存在了千年的城市到底失去了什么。
早在战国时期这里就已经是一个军事要塞,四面环山,是一个浑然天成的易攻难守兵家必争的据点。
这里是曾经的战场,现在却是一个到处充斥着安逸的空间。
现在人们安逸的性格和处事方式和本应喋血的战场格格不入。
黄沙,尘土,游走在城市边沿。我闭上眼,仿佛听见了那个时代用血谱写成的哀歌。兵戎的铁屑,布满箭孔的木桩,还有融在土地中的尸体。那个时代,那个已经远逝的时代,时间代替人们去遗弃她。宛如一角落的饿殍,只待时间将之风化,没有人可以读懂。
凌乱的兵器,喋血还是安逸的冲突,不被歌颂的闹剧。
风吹起街道上凌乱的垃圾,不知有多少亡灵凝集在土地下,注视着那些不知所谓的东西!
新的城区充满了时代气息,旧的街道流连着后知后觉的人群。仅仅是几百米的距离,两种巨大的反差就这样剧烈地碰撞。
衣着入时的年轻人在身前走着,身后是朴素的老农。我便处在这样的交角,似乎只有我这样的人可以进入两个相异的空间,也似乎只有我这样的人,哪里都不能去。
在半个世纪的时间中形成了无形的墙,一种如真空的隔膜,让人窒息。
所有看似颓败的楼房正在消失,简约的公寓,可能更能象征这个时代的生活,有规律得如同机械!
原来的东西已经老去,一种新的东西在滋长。
方正的砖格,平顶,无一不显示她的安静。
窗,破房,灰暗的天,潮湿的空气。
已经没有人再愿意去接受那些故事,这个城市无处不充斥着浮华。在小天地中抱着小希望悠然自得不思进取。
会在多久之后才有人愿意回首,有人愿意寻找?我不知道,不过一定是很久很久以后。
这是一种法则,无可替代的法则。总有人遗忘,才有人愿意想起。
每个人都满足于此,在城里的某一角平静地使用自己的生命,乐于接受这样的命运,我不知道是快乐还是寂寞。
我的小学旁有一座古塔,我望着它倾斜的塔身六年。如果它再高大一点再有名一点就可能是中国的比萨斜塔了,不过它始终是一个名不经传的塔,所幸的是没有在几十年前被毁吧。
中学则是在一个很大的尼姑庵上修建的,有时候怀疑办学校的都是恶霸,清末时期把尼姑赶走把庙宇拆了就办了学校。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占地二百五十多亩。环境倒是清幽,因为是在半山上建的,全是天然的山石,没有一点人工的做作,显出神工气魄。
还有一些亭子和牌坊被留下来,淡淡地浮出陈年的气息,渲染了一方空气。
我的初中就在这所古城里唯一的重点初中里度过,我上了高中后初中部就给取消了,所以我还是比较幸运的,可惜我去了别的城市念高中。
韩愈和刘禹息在许多年前来过这里,当然是以被降职的身分。韩愈还在一块石头上留过字,竟然成了许些人炫耀的资本。但当时是韩愈生命中最为黯淡的日子,那时候的城大概如韩愈的落托一样荒凉。
这座城,预示了那些落魄文人墨客的命运。
我害怕在多年后再回想这些事的时候,会诉说着如数家珍,留下一个背影,等待下一次转生。
原来可以这样,从很久以前就知道,把所有爱都留在这片土地上,再也无法添加,让自己的生命渐渐荒芜。这里留下过我的一滴血,继续磨灭我曾经锋锐的眼神。
梦见韩愈,一个落拓的老人,双眼犹如无尽的枯井。梦见多年前的自己,懵然而尖利的双瞳,直刺心脏,我不敢在看下去,我害怕,真的很害怕。
那如泣的鹰哨扯破长空,停留在地上一个少年的肩上,叫鹰的少年。
我便再次安静地沉入梦境,为自己而沉醉。
相信我,我一如以往地爱你。
即使。
我已不是我。
2006年6月26日 17时20分

河中沉积着千年的风沙,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会想要了解那些已经流失的光阴。在那些岁月中这个城市到底记载了多少人,充当了什么角色。
风沙深深地埋在植物错乱的根下,我用一种和奇怪的眼光去欣赏那段发黄的历史……
我生长在这个城市,住在河边十多个年头。河不大也不深,不过却见淹死了人。从前的一次龙舟大赛,其中一只龙舟翻了,十一个选手全落入水中,十个人回来了,还有一具没有生命的躯壳。
虽说当时的救生设备的确不足,但那十一个人全是戏水的好手,却始终有人死了,就不能不说是怪事。官方消息是被水草缠足,不过民间流传更广的确是另一个古老的传说:这河里没有龙的庇佑,是划不得龙舟的,不然必有人亡。
当然是十分可笑的,但所有人都沉陷在这茫然的信仰之中,龙舟比赛竟然也没有再举行。
一种文化就这样慢慢被遗忘。
本来千年未断的河流变得这样没有底蕴……
还有河边上停泊着大小的船只,不管三有还是三无,水上人家就住字有点阴暗的船舱内,用很有特色的语调叫嚣着自己的生活。
听流水声,感受水纹的飘荡。
旱季的水是青绿,到了雨季就变得黄浊。再夹上废水的昏黑,河流和人们一样在堕落。在夏天的时候,河水还会漫上河岸,那时侯像我家一样住在河边低洼处的人家总会有那么一层楼房泡在水中。水倒是急流勇退,第二天早上就会退回河里,留下一层厚厚的淤泥,和泥里的小鱼小虾。
损失不大,而小鸟孩们如我都乐于在淤泥中捕捉鱼虾,可惜都成了回忆。
许多记忆都在岁月中变了样,这一段河,总会让人有点心痛。
在我离开这座城市的几年中,所有东西都在变,翻天覆地。那些很有特色也很破旧的双层椅楼民房终于也在政府的规划下变成一片片碎片,商品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太多的商品房会让人怀疑究竟是否真的有那么多人去住那么多的房子。
城市在发展中,却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会有人发现这座存在了千年的城市到底失去了什么。
早在战国时期这里就已经是一个军事要塞,四面环山,是一个浑然天成的易攻难守兵家必争的据点。
这里是曾经的战场,现在却是一个到处充斥着安逸的空间。
现在人们安逸的性格和处事方式和本应喋血的战场格格不入。
黄沙,尘土,游走在城市边沿。我闭上眼,仿佛听见了那个时代用血谱写成的哀歌。兵戎的铁屑,布满箭孔的木桩,还有融在土地中的尸体。那个时代,那个已经远逝的时代,时间代替人们去遗弃她。宛如一角落的饿殍,只待时间将之风化,没有人可以读懂。
凌乱的兵器,喋血还是安逸的冲突,不被歌颂的闹剧。
风吹起街道上凌乱的垃圾,不知有多少亡灵凝集在土地下,注视着那些不知所谓的东西!
新的城区充满了时代气息,旧的街道流连着后知后觉的人群。仅仅是几百米的距离,两种巨大的反差就这样剧烈地碰撞。
衣着入时的年轻人在身前走着,身后是朴素的老农。我便处在这样的交角,似乎只有我这样的人可以进入两个相异的空间,也似乎只有我这样的人,哪里都不能去。
在半个世纪的时间中形成了无形的墙,一种如真空的隔膜,让人窒息。
所有看似颓败的楼房正在消失,简约的公寓,可能更能象征这个时代的生活,有规律得如同机械!
原来的东西已经老去,一种新的东西在滋长。
方正的砖格,平顶,无一不显示她的安静。
窗,破房,灰暗的天,潮湿的空气。
已经没有人再愿意去接受那些故事,这个城市无处不充斥着浮华。在小天地中抱着小希望悠然自得不思进取。
会在多久之后才有人愿意回首,有人愿意寻找?我不知道,不过一定是很久很久以后。
这是一种法则,无可替代的法则。总有人遗忘,才有人愿意想起。
每个人都满足于此,在城里的某一角平静地使用自己的生命,乐于接受这样的命运,我不知道是快乐还是寂寞。
我的小学旁有一座古塔,我望着它倾斜的塔身六年。如果它再高大一点再有名一点就可能是中国的比萨斜塔了,不过它始终是一个名不经传的塔,所幸的是没有在几十年前被毁吧。
中学则是在一个很大的尼姑庵上修建的,有时候怀疑办学校的都是恶霸,清末时期把尼姑赶走把庙宇拆了就办了学校。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占地二百五十多亩。环境倒是清幽,因为是在半山上建的,全是天然的山石,没有一点人工的做作,显出神工气魄。
还有一些亭子和牌坊被留下来,淡淡地浮出陈年的气息,渲染了一方空气。
我的初中就在这所古城里唯一的重点初中里度过,我上了高中后初中部就给取消了,所以我还是比较幸运的,可惜我去了别的城市念高中。
韩愈和刘禹息在许多年前来过这里,当然是以被降职的身分。韩愈还在一块石头上留过字,竟然成了许些人炫耀的资本。但当时是韩愈生命中最为黯淡的日子,那时候的城大概如韩愈的落托一样荒凉。
这座城,预示了那些落魄文人墨客的命运。
我害怕在多年后再回想这些事的时候,会诉说着如数家珍,留下一个背影,等待下一次转生。
原来可以这样,从很久以前就知道,把所有爱都留在这片土地上,再也无法添加,让自己的生命渐渐荒芜。这里留下过我的一滴血,继续磨灭我曾经锋锐的眼神。
梦见韩愈,一个落拓的老人,双眼犹如无尽的枯井。梦见多年前的自己,懵然而尖利的双瞳,直刺心脏,我不敢在看下去,我害怕,真的很害怕。
那如泣的鹰哨扯破长空,停留在地上一个少年的肩上,叫鹰的少年。
我便再次安静地沉入梦境,为自己而沉醉。
相信我,我一如以往地爱你。
即使。
我已不是我。
2006年6月26日 17时20分

- 天涯顽童
- 2011/11/5 9:21:09
我们正在慢慢的接受一些本不属于我们的东西
我们正在失去一些原本应该属于我们的东西
而每当我努力的阻止这些东西失去时,才觉得自己是多么的软弱无力
我只是个平凡的人,平凡得只能看着属于自己属于民族属于国家的东西慢慢消失
可是,那些不平凡的名人又能怎么样呢?还不是一样的无力?
无论是谁,都阻止不了时代的变迁,时势的交替,做为个体的人类都只能是渺小的。我们,只能默默地接受。
接受的同时,祈祷~~
我们正在失去一些原本应该属于我们的东西
而每当我努力的阻止这些东西失去时,才觉得自己是多么的软弱无力
我只是个平凡的人,平凡得只能看着属于自己属于民族属于国家的东西慢慢消失
可是,那些不平凡的名人又能怎么样呢?还不是一样的无力?
无论是谁,都阻止不了时代的变迁,时势的交替,做为个体的人类都只能是渺小的。我们,只能默默地接受。
接受的同时,祈祷~~

- 280836606
- 2011/11/5 20:21:24
看来我还要提高自己的耐心程度,!!!!再次佩服蓝蓝,我仲系钟意睇下D简短的哲理性文章多D!!

- 雪叮咛
- 2011/11/6 8:11:23
……我还能说什么呢?

- 尚锦风
- 2011/11/7 1:29:05
我们那也有一座“斜塔”。微微倾斜,据说倾斜到了某个角度就定型了。
从来没去过,虽然只有几百米的路程,远远看去,山顶的斜塔的窗口黑蒙蒙,深深的,透不过一点光。很有西游记里那段塔楼盗宝捉妖的感觉。
LZ很爱自己的家乡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从来没去过,虽然只有几百米的路程,远远看去,山顶的斜塔的窗口黑蒙蒙,深深的,透不过一点光。很有西游记里那段塔楼盗宝捉妖的感觉。
LZ很爱自己的家乡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oktran001
- 2011/11/7 20:36:32
今年应该会去连州的摄影年展观摩,虽然终于可以看见那个你形容得很好很好的城市,可惜,时间不允许你做我的导游了

- Q435128916
- 2011/11/8 9:55:46
今年应该会去连州的摄影年展观摩,虽然终于可以看见那个你形容得很好很好的城市,可惜,时间不允许你做我的导游了
你的额头是头发还是一种印记?
很像小蛇的感觉。。。

- seoer001
- 2011/11/8 23:04:44
……化妆画出来的纽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