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 浏览:371 评论:1 人
  • 大众文化兴起以来,美人的概念呈现出十分明显的工业化与生物化倾向。突出特征是对身材的讨论从系统的“苗条”转向了“三围”。技术的控制性与可操作性顺速成为一个普适的标准,考察当今流行文化的许多镜像,皆能发现这个要素,从时装到照片,到影视,无不渗透着这样一个生物学逻辑。第二个特征就是对“容”的强调也变得更为苛刻,已经从古典意义上的肌肤涉及到了现代意义上的毛孔,一方面这和摄影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即容貌成为“凝视”的对象,审美已经从心灵走向了显微镜,第二个方面是粉饰技术的进步,大量脂粉等辅助手段的利用,使得“容”也从一个文化镜像衍变为一个工业化的符号。正是因为这两个原因,所以“美人”有了工业生产的可能。        所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就是一个十分简单的公式:“身材 + 容”。就这个意义而言,美人并不难找,求之于广大,随处可见。路上时处可见婀娜有态,容光如月之辈,但不过一时纸糊的衣冠,当不得真。譬喻来说,犹如温室里的花,开的太廉价,见不得阳光。美虽因时代、种族而已,但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平衡”,或谓“最平均”“最普通”“黄金分割”,众生本平等,但本性渐失,维持这种“平衡”极难。而所谓美人者,或言人之美,就是能保持这种平衡。在几本生物学要素具备的基础上,美产生于“生活”。举手投足,高下立判。曾于畅春园天桥处见一mm,左手拖一个小箱子,右手臂架着衣服,背上背一个大包,此种境遇下,凡夫俗女多弯腰斜腿,摇摇曳曳,或匆忙,或疲倦,但此女款款而行,步履轻动,有如古人放舟平湖,任流飘荡,清风吹衣,有如天人。回首观其背影,平正中有婀娜。一般而言,今人走路最为难堪,自己习焉不察,他人观之,则一腿长一腿短,或者身体前轻,垂首奋足,如牛犁地,男生如此,已属难堪,女生如此,实在令人不忍再看。此种情况,于天桥上最为严重。亦有反其道而行者,故作高态,昂首而行,不知跌宕,观其背影,有如木偶。行动翩翩,处变不惊,此种风度神姿,非生物学所能解,亦非工厂所能造就。至于模特、迎宾小姐之流,做作之至,不可同日而语。
          又,吃相,亦不可不察。古典美人樱桃小口,多是妄谈。然细嚼慢咽,张驰有度,方为上品。学一食堂屡见女生大口开合,有如茹毛饮血之始祖,此种景况,最不入流。下品之人,虽无声息,然俯首歪腰,饿相、贪相毕露。中品之人,有如庖丁所谓“良厨”,规规矩矩,吃饭一如睡觉,索然无味,虽无坏相,亦无足观。佛家有谓“龙抬首,凤低头”之说,余少时常见白发长者如此,甚为佩服,记忆至今。于燕园少见此辈,唯于家园曾见一长发美女,甚为优雅,有如水鸟抓鱼,凌过而过,水上不过一圈涟漪。



                                                                                                                                                                                                于2007.4.1

    呵呵。。看来LZ对美特别有感悟啊。。。

    有个笑话:某天,我逗一个邻居的小女孩玩儿,她说了一句话差点让我的头发也站起来,她说:“我长大后,要美得像妖精一样!”哇噻!服了。

    想必LZ对笑的要求也应该是:笑不露齿 的吧?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美,仅局限于外表?难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称得上是美吗?相反,那些相貌平平或是有缺憾的人,只要心地善良就能称之为美...何谓美?真正的美,是心灵上的高洁,更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