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一篇旧日的影评
  • 浏览:1127 评论:1 人

  • 重温经典《猜火车》:选择背叛并不意味选择放弃
    这是一部10年前的小成本电影,导演丹尼.博伊尔仅仅用了49天就创造了这部绝对的带有强烈青春颓废气息的“小资”电影。不论是从埃文.威尔斯的原著角度还是从改编后的电影角度看,《猜火车》(<<Trainspotting>>)都无疑堪称经典。影片中的音乐,服饰,背包甚至口头语都是具有时尚气息的代表物品。


    很多人批评这部电影带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种种青少年颓废的代表现象扎堆在这一部电影中:吸毒,斗殴,抢劫,偷盗,贩毒,滥交等等。最惹争议的倒并不是这些。很多正统的教育工作者以及电影批评家对于影片中出现的有关吸食海洛因的感受的详细描述表示了不满,并且指出有教唆青少年以身试毒的嫌疑。但是,争议归争议,批判归批判,影片还是得到了全球众多影迷的热爱,甚至被评为“最令青少年感动,甚至让放浪形骸、孤苦无依的那一部分痛哭流涕的一部电影”,是英国电影史近年来少有的顶端佳作。第四十九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改编剧本奖,一九九六年英国最具时代活力的影片等多项荣誉使人不免对这部影片给与了更多关注。


    电影一开始,男主角伊万.麦格雷戈所饰演的麦克的奔跑和旁白便用独属于苏格兰人的黑色幽默腔调向世界展示了独特而自我的价值取向以及现代西方青年“梦魇般”的自我放逐。与周星驰的“我的男人连逃跑都那么有型”不同,伊万的奔跑充满无穷魅力,可以让你疯狂。


    “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职业,选择家庭。选择他妈的一个大电视。选择洗衣机,汽车,雷射唱机,电动开罐机。选择健康,低卡里路,低糖。选择固定利率房贷。选择起点,选择朋友,选择运动服和皮箱。选择一套他妈的三件套西装。……选择DIY,在一个星期天早上,他妈的搞不清自己是谁。选择在沙发上看无聊透顶的节目,往口里塞垃圾食物。选择腐朽,由你精子造出取代你的自私小鬼,可以说是最无耻的事了。选择你的未来,你的生活。但我干嘛要做?我选择不要生活,我选择其他。理由呢?没有理由。只要有海洛因,还要什么理由?”


    这段被无数影评人引用和夸赞的开场独白,精确而隐晦的描述了很多现代人平庸而正常的生活状态,当然最后那句“只要有海洛因,还有什么理由?”也为这个故事设定和揭示了背景及最常用的道具——海洛因。


    因为对于生活的厌恶和放弃,所以选择海洛因;同样因为对于生活的绝望和悲观,所以选择戒毒——一而再,再而三。麦克,一个放纵忧郁的苏格兰青年,没有工作,没有女朋友,没有理想,甚至没有过去,有的只是对于自己的痛恨,对生活的烦恼,对毒品的依赖以及一群所谓的朋友还有他从前一直信任与放任他的父母。他和傻气老实的薯仔,自负且经常谈论人生哲学的病仔还有一个生了小孩却不知道父亲是谁的的女人爱丽丝住在一所破烂不堪的房子里。房间地上堆积着吸食毒品的用具,一些废品还有到处乱爬的一个婴孩。他们从一个叫妈妈桑的老男人那里买海洛因,然后互相帮助注射。麦克告诉汤米那种感觉“甚于做爱”,上天堂下地狱。而汤米是一个健康帅气的小伙,并不吸毒,唯一的缺点是他深爱丽兹却不知如何挽留属于自己的爱情。另外一个完全和这帮人不搭调的朋友叫贝因,他随身带着一把匕首,疯狂的热爱暴力甚于吸毒。


    很难想象这帮人在一起会有怎样的一个故事;然而可以预见的却是他们必然分离,甚至是相互背叛的结局——因为本身的不妥协,内心和现实的抵抗还有信任以及缺失信念。


    麦克的第一次——确切说是影片中的第一次戒毒,在一段略带讽刺意味的《卡门》第二乐章音乐背景中匆匆宣告结束。自己敲碎自己亲手打造的门板,气急败坏却只是要来了两粒鸦片药丸。更糟糕的是,在整个英格兰最糟糕的公厕里他将他们遗失在了冲水马桶里。于是,我们看到了一组颇为世人称赞的经典镜头:麦克将双手伸进冲便器,继而将头伸进去,最后整个身体都进入了另一个世界。那是一个清澈的世界,清澈的水,清澈的水底布满干净的石块。很多人赞誉这种想象力的极限创造,更多人则是把它看作了对于荒诞甚至丑陋世界表象的一种寓言式解构——原来,肮脏表象下的世界并不一定一塌糊涂,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令人绝望的表面。


    第二次戒毒源于一次偷窃的失手。麦克和薯仔被抓住,因为他们企图依靠偷抢来获得毒款。结果是,麦克被判缓刑,而薯仔则被判入狱六个月。在他们经常光顾的酒吧里,麦克的父母还有他另外几个所谓的朋友为他庆祝“重生”,薯仔的妈妈缓慢走来又缓慢走出去,所有人沉默,贝因大声叫嚣“谁叫你儿子是个笨猪”。麦克在这一刻深深自责,但是他知道这一刻的孤独和寒冷他只能依靠海洛因解决。他找到妈妈桑,然而这一次他的身体再也承受不住。他带着巨大无比的幻想进入急救室,继而被父母送入一件封闭的屋子。当他的妈妈流着眼泪告诉他,你欺骗了我们(意指第二次戒毒所的戒毒计划),我们以后陪你,你一定要把那东西逼出来,他的眼睛里满是悲伤。


    这一次他成功了。虽然整段时间,他一直处于恐惧中,寒冷,孤独,无助时刻向他袭来。那个因为疏于照料死掉的婴孩向他爬去,他听到爱丽丝神经质的哭叫声,带着脚镣的薯仔坐在门上不停的看着他,耳边还有黛比在唱歌。黛比是麦克在第二次戒毒前迪斯科认识的一个成熟且性感的女孩。他和她一起回家并且发生关系,可是早上他才发现黛比只有14岁。是的,生活跟他开了玩笑。就好像生活跟汤米开了玩笑一样——因为麦克不小心拿走他和丽兹做爱的录像带,丽兹跟他分了手。他开始堕落,吸食毒品,放纵生活,最终死在了毒品和病菌引发的脑溢血。


    影片第一个小时十分钟。音乐进入轻松和快乐的旋律,麦克也进入伦敦开始了他认为充实却平淡的生活——做一个房屋中介。他和黛比来是平淡的交往,保持通信,了解了那些所谓朋友的现况。他的生活无聊却平静,直到有一天贝因因为抢劫被通缉找到他避祸。更糟糕的是,不久,成为皮条客的汤米也找到了他。两个想着发大财的人一次又一次的引诱麦克,最终在汤米的葬礼后他们达成了转卖一批毒品的计划。他们从一个醉鬼俄国人那里花4000英镑买来海洛因,以16000英镑卖出。小酒吧里,商量着怎么花钱的四个人内心分别充满着欲望,背叛以及希望等念头。麦克看着薯仔问道,你敢吗?薯仔不语。经历过牢狱之灾的他已经变得如此怯懦和平和,他只想为他的老母亲买一些礼物。死寂的深夜,薯仔和麦克都没有睡着。麦克拿着装钱的背包走到门旁边,意味深长的看着薯仔。薯仔将眼睛看向天花板,麦克面无表情的关上了们,从此离开了他的朋友,他的过去。


    很多人对于影片结尾表示不解以及不屑——对于导演最后让男主角的“妥协”,对于麦克最终归于平庸还有其最后的背叛。是,我在叙述了如此多废话后用了“背叛”这个词。麦克背着表示过去的背包穿过街道小巷,最终走向一条光明大道。这条路平静而平庸;然而我们不得不说,这就是生活最本来的面貌。带着笑容,又是一段与开头相似的旁白,内容上涉及一样的物品,只是光阴在不经意间改变太多,“未来在我脚下,生活就在我面前”,当“我”意识到自己已不再年轻的时候,忽然发现其实平庸的生活才是我们所有人最终的追求。麦克对贝因他们的“背叛”更多的是对于不堪回首的过去的背叛,对于放纵和逃避现实的背叛。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自我,放弃生活,放弃追求。即使背叛的是自我,那也并非意味着我们选择堕落——这也就是生活——你不得不承认和接受的无奈以及无辜。


    从一个嗜毒如命的“废物”到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职员;从不满于生活和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叫嚣着“苏格兰,苏格兰,这是一个最丑陋的地方!”,到按着规则办事,对客人小心翼翼谈话并且热爱价目表,房价单;从一个整天穿着帆布鞋紧身牛仔裤和紧身恤衫的无业青年到一个西装革履文质彬彬的白领人士。这一切不过是时间和命运开的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然而他终于让麦克,也让我们明白的是:我们都将归于平庸的一种,生老病死,忍受现实种种无奈,承受人生的种种悲哀,接受世界的种种变化。正如黛比再次见到戒完毒后的麦克所说的一样:“这个世界一直不停的在变化,音乐在变,毒品在变,男男女女都在变。所以你得找一些的意思了。”


    《猜火车》,在一种最无聊的游戏名字掩盖的背后,我们似乎只能保持沉默。因为,谁能保证他没有玩“猜火车”的时候——谁又没有背叛的可能和自由?
    但是,背叛并不意味你联想到的什么。背叛就是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