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水平测试不完全攻略
  • 浏览:2209 评论:9 人
  • 对于想由三甲冲上二乙、二乙冲上二甲、二甲冲上一乙,还有从未参加过普通话考试但是有心一试的同学们来说,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作为师范生,普通话证书是必须的。文学院的师范生至少要拿到二甲,其他学院的师范生至少要拿到二乙。
    而对其他非师的同学而言,多一证傍身也是有益无害的。

    作为一个拥有两本二乙证书与一本二甲证书、付出了三十个煲仔饭之多的金钱代价的广东人士来说,充其量只能给那些还未考过普通话考试的同学做下简单的流程与经验介绍,其他的一些南方人士易犯的语音问题如儿化音、前后鼻音等,要请其他同学加入进来一起讨论解决方为好王道。

    一、备考

    所需物品:《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一本、朗读音频





    就长这个样子了,可以找同学的复印~~.

    每天早读的时候抽出那么一二十分钟读读60篇朗读篇目、读读字词,没事的时候听听朗读音频,到考试的那时候,整本书也差不多读完了。
    要注意的是,一个人闷头苦读有时候收效甚微,因为有一些错误你自己还是无法觉察到。
    所以找一个partner与你一同练习相互纠错是个相当不错的方法,在相互纠错中不仅可以加深彼此的感情交流而且还可以得到很显著的进步何乐而不为?
    此方法由担任过监考的CSHINE姐提供,并且经由本人实践,确实是个好办法。
    考试前学校会有相关的普通话讲座,对于第一次参加考试的同学来说,最好去听一下,了解一下考试流程。

    二、考试内容
    1.读100个单音节字(100个音节,共10分,限时3.5分钟)
    2.读50个多音节词语(100个音节,共20分,限时2.5分钟)
    3.朗读一篇指定的文章前400字(60篇朗读篇目中的其中一篇)(400个音节,共30分,限时4分钟)
    4.按规定题目三分钟说话(两个话题中选一个,共40分,限时3分钟)

    要注意的是,每一个环节都有时间规定。当然一般来说很少有人会做到超出规定时间,不过还是要注意一下,超时是要扣分的。

    等级评定:
    97~100 一级甲等(播音员、节目主持人)
    92~96.99一级乙等(大学语音教师)
    87~91.99二级甲等(语文教师)
    80~86.99二级乙等(其他教师)
    70~79.99三级甲等
    60~60.99三级乙等

    三、各个环节的一点解析
    1.单音节字词
    大家在字词环节应该都没有什么压力。
    经常被大家忽视的一点大概就是在读第三声的时候。
    调值,是声调的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和幅度,用五度标记法可以分别标记为55、35、214、51。55为高平调型,35为中升调型,214为曲折调型,51为全降调型。
    第三声是曲折调型,但我们日常生活中说话的时候经常是读到21就戛然而止了,而正确的读法应该把整个调值都读完整。具体可以参照音频里关于字词的读法。
    第三声的正确读法的声调升降像V这一轨迹。

    2.多音节词语
    字可以一个字一个字读,如果词语也是一个字一个字读,例如读“一个”读成“一、个”那就杯具了。
    这一环节,除了要注意轻声、儿化外,就是变调的问题了。

    3.朗读篇目
    朗读篇目其实可以说就是前面单音节字词与多音节词语的总汇了。结尾时的第三声的发音、一些词语的轻声、儿化以及变调都需要注意。不如果平常有练习的话这方面倒也无多大问题。
    朗读篇目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出现回读。回读是不允许的。每回读一个字据说是扣0.1分。
    例如“比如,散落在田间、路边......”你读成了“例如,散落在田间、路边......”在这个时候发现读错了然后又读了一遍“比如,散落在田间、路边......”你一共回读了九个字。
    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平常朗读的时候建立起即使发现朗读时读错了某个字,也要无视错误继续读下去的习惯。

    4.说话题目

    (1)话题整理:
    说话题目一共有60个。除非你自认为口才非常好喜欢玩即兴演讲,否则最好还是在考试前认认真真的准备一下。
    60个说话题目其实有一些是交叉的,即你准备了一个话题就可以多个话题通用,还有一些话题比较生僻的你根本可以不用准备(只是个人的一点看法)。
    “谈谈xxxx”之类的话题一般我们都是54掉不准备的
    而例如“我的愿望”“我喜爱的职业”这是可以共用一篇讲稿的,同理的还有“我喜欢的节日”与“我知道的风俗”、“我尊敬的人”与“我喜欢的明星”等等。(有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一下整理结果也好啊~)
    在准备60个说话题目的时候可以先删除一些比较生僻的话题再总合一下可以共用一篇讲稿的话题,剩下的就是你要准备的话题了。

    (2)话题内容:
    虽然据说老师比较注意的你的发音而不是你的内容,但是内容如果脱离主题或者逻辑混乱也是不大好的。
    至于内容方面,可以使用“套用故事法”,即准备一个万能故事套遍所有话题。例如......普通话考试雷人应对法http://bbs.gzhu.edu.cn/viewthread.php?tid=192997&page=1&extra=#pid3460674这只是一个模板,我们还是要准备一个比较正规的故事。龟兔赛跑就不必了,据我兼班介绍,老师们好几年前就已经听累了......
    另外还要注意一点的就是,注意情感不要过于起伏。听普通话指导老师讲以前有一个同学在说话题目的时候说的是他去世了的亲人,他是一边哭一边讲完这三分钟说话的。虽然很值得同情,不过这势必对考试时发音等会有影响,能避免就避免吧。

    (3)话题时间:
    三分钟。
    平常练习的时候可以自己算一下时间。
    因为如果不够三分钟的话,老师是会“同学,还有时间啊,继续啊~~~”的......
    我同学今年的题目是“我喜欢的动物”,即使她已经把她养的猫给说死了,但是因为时间未到,老师还是要求她继续说下去,杯具......
    所以......准备三分钟的讲稿......读的时候要淡定,不要因为紧张而使你语速加快......


    四、不妨来次模拟考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上场前不妨先热一下身
    第二页的试题链接:http://bbs.gzhu.edu.cn/viewthread.php?tid=192984&page=2&extra=#pid3460666

    五、考试这一天
    必带物品:字典、普通话测试纲要、你准备了的话题讲稿
    个人觉得提前一两个小时去到考场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可以做许多调查工作。

    流程:
    1.抵达等候室,领取填写你资料信息的表格。
    2.在被叫到名字去候考室的这段时间,就是你做调查工作的最佳时机了。前提是你rp好,不是你们组的前一两个。
    同一组的人抽到的试题的相同率那是相当的高。每一组有三份试题,所以你可以问前面考完的同学,朗读篇目是什么、说话题目是什么,字词方面有没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综合他们所提供的信息,你就不用再大海捞针了,而是可以有选择性的准备。
    3.到了候考室,抽试卷、选择说话题目(有两个说话题目,当然是选择你准备充分的那一个咯.~),然后便是给你一段时间准备了。尽快确定那些你不知道、或是不确定读音的字词,将整张卷子快速朗读一遍。
    4.进入微格考试。首先自我介绍,接着便开始读卷子了。需要注意的是,也许在你读卷子的时候老师会表现得很心不在焉甚至是交头接耳摇头说笑之类的,不过请54掉他们的一切行为,有时候他们的摇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否定,许多被监考老师“摇头”了的同学还不是照常过二甲~~~

    普通话考试到此结束,请留意学委通知。
    ========over祝君成功============

    普通话应试技巧

    普通话水平测试共分四部分:读单音节字词100个,读多音节词语,朗读短文、命题说话
    一、        读单音节词
    此部分主要检查应试者声母、韵母、声调发音的标准程度,应试者语音方面的问题都能够在这一项体现出来。在测试的时候,应注意:
    1、在读的时候注意字词的顺序,在读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某个字错了,可以紧接着再读一遍,评判以第二遍为准;如果第一遍是对的,第二遍读错了,仍以第二遍为准。
    2、音节间注意停顿,否则会产生音变现象。
    3、音节要发完整。不能按照平时语流当中的读法来读,必须严格按照该字的拼音以及声调。声调中尤其要注意上声。在语流中,我们的上声往往需要读成半上,但在读单音节词的时候一定要读成全上。
    4、语速要适中,过快会造成发音不到位,过慢则可能会超时。

    二、        读多音节词语
    此部分除了考查声韵调的发音之外,还考查上声变调、儿化词和轻声的标准程度。儿化词一般不少于四次,而且都标明了“儿”。变调中的重点是上上相连的词的变调,不少于3次。轻声词不少于三次。轻声词的训练注重平日积累,可参考普通话测试辅导资料。

    三、        朗读短文
    此部分考察普通话朗读书面作品的水平,重点考查语音、连读音变、停连、语调以及流畅程度等。在测试的时候,应注意:
    1、        发音准确清晰,避免漏字、添字、错字。
    2、        不能回读!即使某个字读错了,也不要重读。回读会造成不连贯,测试员会扣分。
    3、        注意朗读的连贯性、自然性。如果为了读准而一个字一个字或一个词一个词地念,会影响文章的整体感觉,造成连贯性方面的扣分。
    4、        重视语调问题,追求自然流畅,不能带朗诵腔、播音腔,以免给人夸张、不自然的感觉。注意方言语调的纠正,在平日中多观察总结本方言与普通话在语调上的差异。
    5、        注意“儿”的处理,正确区分儿化词与“儿”字的使用。儿化词在普通话测试辅导资料里有专题的训练,注意培养语感与词量的积累。
    6、        叠字形容词中的ABB式、AABB式,除部分口语习惯中习惯变调的情况外,其他的在朗读中都可以不变调。
    7、        停顿、断句要得当,避免造成歧义。

    四、        命题说话
    此部分考查语音标准程度、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和自然流畅程度,同时对应试者的心理素质、文化水平也有一定要求,是决定考试结果的关键。在测试的时候,应注意:
    1、        语句要流畅。可多用单句、短句。适当地使用口语化的词语,但必须注意适度。
    2、        用词要恰当。不用方言词语,多用口语词语,少用书面词语,慎用流行词语、新词语。
    3、        内容要斟酌。说话在立意、结构方面的要求不高,但应避免说使自己情绪激动的内容,同时尽量避开难点音(如“r”)。
    4、        语速要适中。测试前,应试者可测试自己在考试规定的时间内能说多少音节,以做好说话内容的准备,并比规定时间多准备30秒—40秒的说话内容,避免因应试时紧张语速加快,无法完成为时三分钟的说话而被扣分。

    在准备考试的期间,首先要了解自身的主要问题,从而进行强化训练。以测试范围为核心,短文朗读和命题说话为重点,进行集中性的训练与准备。在单音节词、多音节词的训练基础上,反复朗读规定的60篇作品。命题说话方面,可为规定的30个命题各列一个提纲,确定简要内容以及记忆线索,在日常训练中根据提纲以及自设的记忆线索进行内容的拓展的习惯,考场上就不会不知所措,又可避免生硬、背稿子的感觉。
    不打没有准备的仗!当我们做到了“认真准备、勤奋练习、注重积累、勤于运用”的要求,我们自然会有足够的底气应对考试。

    普通话测试试卷构成和评分细则
    来自《闽南语系师范生提高普通话水平的问题研究及其对策——以潮汕方言区为中心》项目研究小组。






    普通话测试试卷构成和评分细则

    试卷包括4个组成部分,满分为100分。
    (一)读单音节字词(100个音节,不含轻声、儿化音节),限时3.5分钟,共10分。
    1、目的:测查应试人声母、韵母、声调读音的标准程度。
    2、要求:
    (1)100个音节中,70%选自《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表一”,30%迁自“表二”
    (2)100个音节中,每个声母出现次数一般不少于3次,每个韵母出现次数一般不少于2次,4个声调出现次数大致均衡。
    (3)音节的排列要避免同一测试要素连续出现。
    3、评分:
    (1)语音错误,每个音节扣0.1分。
    (2)语音缺陷,每个音节扣0.05分。
    (3)超时1分钟以内,扣0.5分;超时1分钟以上(含1分钟),扣1分。

    (二)读多音节词语(100个音节),限时2.5分钟,共20分。
    1、目的:测查应试人声母、韵母、声调和变调、轻声、儿化读音的标准程度。
    2、要求:
    (1)词语的70%选自《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表一”,30%选自“表二”。
    (2)声母、韵母、声调出现的次数与读单音节字词的要求相同。
    (3)上声与上声相连的词语不少于3个,上声与非上声相连的词语不少于4个,轻声不少于3个,儿化不少于4个(应为不同的儿化韵母)。
    (4)词语的排列要避免同一测试要素连续出现。
    3、评分:
    (1)语音错误,每个音节扣0.2分。
    (2)语音缺陷,每个音节扣0.1分。
    (3)超时1分钟以内,扣0.5分;超过1分钟以上(含1分钟),扣1分。

    (三)朗读短文(1篇,400个音节),限时4分钟,共30分。
    1、目的:测查应试人使用普通话朗读书面作品的水平。在测查声母、韵母、声调读音标准程度的同时,重点测查连读音变、停连、语调以及流畅程度。
    2、要求:
    (1)短文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朗读作品》中选取取。
    (2)评分以朗读作品前400个音节(不含标点符号和括注的音节)为限。
    3、评分:
    (1)每错1个音节,扣0.1分;漏读或增读1个音节,扣0.1分。
    (2)声母或韵母的系统性语音缺陷,视程度扣0.5分、1分。
    (3)语调偏误,视程度扣0.5分、1分、2分。
    (4)停连不当,视程度扣0.5分、1分、2分。
    (5)朗读不流畅(包括回读),视程度扣0.5分、1分、2分。
    (6)超过扣1分。

    (四)命题说话,限时3分钟,共40分。
    1、目的:测查应试人在无文字凭借的情况下就普通话的水平,重点测查语音标准程度、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和自然流畅程度。
    2、要求:
    (1)说话话题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用话题》中选取,由应试人从给定的两个话题中选定1个话题,连续说一段话。
    (2)应试人单向说话。如发现应试人有明显背稿、离题、说话难以继续等表现时,主试人应及时提示或引导。
    3、评分:
    (1)语音标准程度,共25分。分六档:
    一档:语音标准,或极少有失误。扣0分、1分、2分。
    二档:语音错误在10次以下,但方音比较明显;扣3分、4分。
    三档:语音错误在10次以下,但方音比较明显;或语音在10次—15次之间,有方音但不明显。5分、6分。
    四档:语音错误在10次—15次之间,方音比较明显。7分、8分。
    五档:语音错误超过15次,方音明显。扣9分、10分、11分。
    六档:语音错误超过15次,方音重。扣12分、13分、14分。
    (2)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共10分。分三档:
    一档:词汇、语法规范。扣0分。
    二档:词汇、语法偶有不规范的情况。扣1分、2分。
    三档:词汇、语法屡有不规范的情况。扣3分、4分。
    (3)自然流畅程度,共5分。分三档:
    一档:语言自然流畅。扣0分。
    二档:语言基本流畅,口语化较差,有背稿子的表现。扣0.5分、1分。
    三档:语言不连贯,语调生硬。扣2分、3分。
    说话不足3分钟,酌情扣分:缺时1分钟以内(含1分钟),扣1分、2分、3分;缺时1分钟以上,扣4分、5分、6分;说话不满30秒(含30秒),本测试项成绩计为0分。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紧张状态的心理分析及控制策略

    作者:金 水 来源:金水老师心理网


    内容提要:心理紧张是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应试者普遍存在的现象。心理紧张的产生与应试者的心理素质及认知评价有关。对不同特点的应试者应做具体的心理分析。特别是对于重度心理紧张的应试者,应采取适宜的控制方式、方法,引导应试者学会放松,以达到理想的应试状态,从而取得良好的测试成绩。

    关键词:应试者
    紧张状态
    心理分析
    控制策略




    在普通话水平测试过程中,测试员常常碰到这样一些情况,有的应试者把“烹调”读成了“煮调”,把“打鸣儿”读成了“打鸟儿”,还有的把“剜”读成“割”,甚至把“甩”读成“丢”。有一次,竟然有五六个参加测试的同学都把第二项中的“缓和”毫不犹豫地读成了“暖和”。何以出现这种现象呢?是真的不认识这些字词吗?我看不全是,究其原因,他们是由于心理过分紧张而把本该读准的字词读错了。

    毫无疑问,心理状态紧张是应试之大敌。有些语音面貌本来不错、而且又下苦功去训练了的人,因为在测试中过于紧张而导致频频出错,结果令自己感到痛心、也令主测老师感到惋惜。心理紧张是如何产生的,怎样主动、及时地调控好自己的心理状态,这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一、
    关于测试中紧张状态的心理分析


    (一)应试者的不同心理状态


    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不同应试者通常表现出以下四类不同的心理状态。第一类:镇定状态。应试者头脑清醒、反应敏捷,在整个测试过程中从容不迫、游刃有余,这是最理想的应试状态。但青年的应试者中能达到如此境界的实属罕见。第二类:轻度紧张。应试者测试前有一种轻度焦虑感,心中有点惶惑不安,开始测试时心情较为激动,但渐渐能够平静下来,进入良好的应试状态。第三类:重度紧张。应试者测试前焦虑感很强,测试时神经功能有些紊乱,导致思维涣散,判断和发音屡屡失误。在这样紧张的心境中应试,势必难以考出自身的实际水平。第四类:无所谓的心态。这类应试者好像是很不情愿地在为他人测试,心不在焉,敷衍应付,吐字松软,声音干瘪,这种心态比重度紧张还要糟糕。即使应试者普通话底子不错,但因为投入程度不够,结果也往往让测试老师都感到遗憾和失望。

    (二)心理紧张产生的原因

    心理学研究发现,紧张心理具有双重性。从积极的一面看,它是应试者对待测试的态度认真、动机强的体现,轻度的紧张和适度的焦虑感不仅有功无过,而且是一种相当宝贵的动力,有利于调动应试者潜能;从消极的一面看,重度的紧张和严重的焦虑感会妨碍应试者水平的正常发挥。我们在这里着重分析的是给应试者带来不良影响的重度心理紧张的产生原因。

    1.心理素质差或身体健康状况不良

    一般说来,神经类型强而稳定者(心理学上称之为粘液质),在测试情境中,可能情绪反应较弱;而某些神经类型强而不稳定的人(即胆汁质),在同样的测试情境作用下,则容易出现心理不平衡和强烈的情绪反应;神经类型弱而不稳定者(即抑郁质),往往表现出心理的脆弱性,对刺激敏感性高,面对测试老师不好意思,不敢放松,这类应试者在测试过程中稍遇挫折就加倍紧张且不易消退。另外身体虚弱、健康状况不佳者因为心境恶劣、萎靡不振,面对测试也很容易引起情绪波动,产生忧虑与不安等强烈的焦虑心理。

    2.认知偏差

    应试情境是否能引起应试者的紧张情绪以及引起的焦虑程度如何,同应试者的认知评价有着紧密的联系。应试者对本次测试的性质及其利害关系的预测以及对自身应付能力的评价不当,易导致应试焦虑。有的应试者之所以没有把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冷静应试中去,是因为过多地贪求功利和虚荣,把测试的结果看得太重,这反而使自己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在测试中造成高度的神经紧张。

    3.知识准备和技能训练不足

    有些应试者平时不用功,对测试抱有侥幸的心理,只在测试前的几天临阵磨枪,岂不知对于讲普通话来说,光靠三、五天的突击是很难提高的。因为知识准备的不足,有人在读第一项单音节时,一遇到“槛、癣、荫、蓊、蕹”就傻眼了。其实这些字词都是测试中常见的,由此看来他们连模拟试卷中的内容也没认真去看过,遇到生字就瞎蒙或跳过去,表面不在乎,心理却难免发慌、甚至冒冷汗。


    二、
    关于测试中紧张心理的控制策略


    (一)认知矫正法

    要消除或削弱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紧张心理和焦虑情绪,首先必须重新认识引起紧张焦虑的担忧和想法。因为这些担忧和想法往往具有隐蔽的自我暗示性和很强的威胁性,从而严重地干扰了应试者正常水平的发挥。那些把测试结果看得很重的人,不妨重新审视自己普通话的真实水平,客观地分析一下自身的优缺点。告诉自己:不贪心不慌,只要努力了,就无怨无悔。然后以一种“平常心”去面对测试。这样做,反而有益于状态的调整、也有益于水平的发挥。

    (二)行为矫正法

    战胜心理紧张的最常用的行为矫正法是进行放松练习。它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身心放松程序,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对肌肉的系统放松达到放松心理的目的。这种方法是心理学家舒尔兹和雅格布森最早提出并成功地运用于各个领域的。一般程序是:运用言语进行自我暗示,循序地从脚趾肌肉、大腿肌肉、臀部肌肉、腹部肌肉、胸部肌肉、背部肌肉、肩部肌肉、颈部肌肉、一直到头部肌肉交替地进行收缩和放松,每收缩一个肌肉群都要保持20—50秒,同时仔细体会自己肌肉的松紧程度。采用的暗示言语有:“深深吸一口气,保持一会,再保持一会。”“好,慢慢地把气呼出来。”“握紧拳头,用力握紧,注意手的紧张感。”等等。这种放松练习完全是自我控制的,可以随时终止或继续下去。应试者在测试前操作这种放松练习,可以消除身体的不适反应,有意识地调整好心理状态,以饱满的精神坦然去迎接挑战。

    (三)应试策略

    1.测试前的心理调试

    按照普通话水平测试常规安排,每一位应试者进场抽题后都约有10分钟的准备时间。很多人一进考场便乱了方寸,或形同复读机似的只顾跟读前一位应试者的一二项,或坐以待毙地熬时间,或徘徊于两个说话题之间。其实一二项占总分的30%,且多选自常用字词,不认识的毕竟很少,与模拟题相差不大。三四项占70%,应将重点放在这两项上。迅速浏览朗读内容时,应着重注意平时易读错、读破的地方。对于占比分最大的第四项,要果断选定自己熟悉且构思过的说话题,一旦确定就耐心准备下去,切不可犹豫不决或半途而废,那样只会使自己思绪混乱、平添烦躁心情。抽题后的测前准备,不是临时抱佛脚,而是赛前必不可少的热身运动。在理清了思路后,还可以做做深呼吸用以调整一下心理状态;在冷静、从容地走向考桌时,提醒自己别忘了自报家门,说好第一句话,为测试开个好头。

    2.测试中的心理控制

    在刚开始测试时,如果感觉到有些激动,不要慌,这属于正常现象。正如前文分析过的,轻度的紧张有利于提高警惕性、迅速调动心智,把注意力集中于测试内容上。也有人开始比较平静,在进行了第一、二项之后,情绪随之兴奋起来,这正是有利于朗读和说话水平的发挥的。但要注意4分钟读400字是绰绰有余的,所以朗读时要牢记速度放慢,看准再读;否则读得越快,心越慌乱,发音含糊,失分越多。测试说话题时,千万不要背稿,那样得不偿失。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说话是即兴表达,要求现想现说,边说边调整语境。那些过分依赖书面原稿的应试者不仅口语化极差,而且稍有紧张就容易卡壳,有的人忘了词,数秒甚至数十秒说不出声音来,大脑一片空白,录音磁带也一片空白,扣分自是情理之中的事。不背稿不等于不做测前准备了,问题在于要准备的不是文章,而是说话的基本素材和主要脉络。有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方能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要说什么心里有底,而且整体思路清晰,测试时自然也就胆大心细,遇事不慌.






    参考文献


    [1]安徽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安徽.普通话训练与测试》,语文出版社,1997年4月版。

    [2]宋欣桥:《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实用手册》,商务印书馆,2000年8月版。

    [3]郑日昌、陈永胜:《考试焦虑的诊断与治疗》,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3 月版。

    [4]任莉:也谈应试心理障碍,《语言文字报》总第935期。

    [5]汪云华:考前十分钟准备应科学些,《语言文字报》总第935期。

    [6]魏文亭:走出测试准备中的误区,《汉语拼音小报》总第802期。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 紧张焦虑心理的探究与克服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测试员按照《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在口试中,对受测者的语音正误作即时判断,进行量化评分,并依分确定受测者的普通话水平等级,然后颁发相应证书的一种考试。测试员是由国家语委或省语委培训机构培训考核达到一定等级,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国家级或省级测试员)的人员,受测者是指《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中规定的相关专业、职业中的人员自愿提出申请,参加培训考核的人员。这种测试主要是口试形式,测试员把受测者言语的声音作为刺激而感知,并进行计分,评判等级。   
        在普通话水平测试过程中,由于双方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意识、心理活动,因而在具体的测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其干扰,影响了测试的过程和成绩。有时会产生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有的同学在平时普通话说得不错,但考试成绩却不尽人意;有的同学平时表现并不突出,结果成绩还算不错;甚至还有的同学一旦处于比较紧张地状态,就会出现"变声"的现象,声音变得很难听,而且发颤,让人听起来很不舒服,所以给考官留下不好的印象,影响了水平的正常发挥。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现作如下分析:  
        首先是来自心理方面的因素:普通话水平测试首先是一种考试,而且采用的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考试形式--口试,因而在各种考试中容易出现的情形也会在此出现,甚至会更加严重。紧张焦虑是人们在面对考试时的产生的一种最普遍、最经常的现象,尤其是在这种与考官面对面、现场口试的形式下,紧张焦虑则更为明显。适度的紧张焦虑有利于测试者集中精力、提高效率、顺利完成考试;而过度的紧张焦虑则会分散人的注意力、干扰人的回忆、瓦解人的思维,使人情绪不稳定,结果容易产生呼吸急促、声音变调甚至颤抖的现象,发音更容易出错,有时语速过快,造成调值不够准确,在说话时更是常常因为紧张而无话可说,有时的题目是非常简单常见的,也会不能自然流畅完整地表达出来,所要求的时间没有达到,不能很好地完成这项测试,成绩不够理想。有的考生由于过度的紧张,各种失误不断出现,尤其是一些平时不经常说普通话的同学,在这种情况下,自己的方言会时不时地冒出来,造成一种"半土不土,半洋不洋,土洋结合"的令人啼笑皆非的局面;还有的考生,由于过度的紧张,连自己本来十分熟悉的字都不认识了,出了考场还问人家,结果目瞪口呆,后悔地要死。   
        产生这种紧张焦虑的原因是主要是由于测试者在考前没有做好充分地准备,自信心不足所造成的。充分地准备是考好的前提,如果没有做好,测试者就会在考试的时候心里没底、发虚,越想越害怕,紧张也就在所难免。有的同学表现地过于自信,觉得自己水平还可以,不需要准备,没什么问题,到考试的时候好好发挥就行,其实事情根本没有那么简单,如果遇到的是自己比较熟悉的字或话题还算可以,一旦是陌生的内容,就会不由自主地紧张,影响自己地正常发挥;还有的同学则是不够自信,认为自己本来就差,再准备也于事无补,干脆就不准备,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在考场上随意发挥,结果可想而知。   
        克服这种紧张焦虑的心理,最重要的是提高人们对普通话的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使用普通话,让它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而非纯粹地为了考试而考试,从而推动普通话的发展和普及。这样才不会造成测试者的恐慌,在测试的时候做到心里有数,不再是毛手毛脚地准备。还有就是在在测试前应作好充分、认真、细致地准备,所包括的内容很多,有语音、语法、词汇等各方面,尽量多认、多识、多记,做到多读、多练,同时还要熟悉测试的内容和过程,甚至可以模拟测试过程进行训练,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在测试的过程中,要学会自我调节,避免因过度紧张而出现怯场的现象,比如说,做几次深呼吸,放松一下紧张的身体,或者跟同学聊天,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也可以跟老师说几句话,以增进彼此间的好感而消除对老师的畏惧心理,等等。由于现在考试的改革,测试者在测试时面对的不再是具有一定意识的人,而是不会表达情感的计算机,因而在面对这位"主考官"时的紧张心理会减轻,所以这方面的因素会得以缓解,即便如此,作为一项测试给各考生所带来的紧张焦虑仍是不可避免的。   
        除了以上心理因素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会影响到受测者的成绩,如出生地的不同,所说的方言就不一样,有的地区方言缺少某个调值,有的则是几个发音部位不同的声母相互混淆,例如:"n"与"l"、" z""c"" s"与"zh""ch""sh"在发音的时候不能相互区别,造成一类错误的出现,扣分相对比较多。后天的语言环境也比较重要,有的同学生活在说普通话的区域里,那么他的普通话水平可能比其他的没有生活在这类地区的人要高,这也是显而易见的。还有的人因为性格急躁,在测试的过程中,由于语速过快而易造成错读、漏读、加字、回读或读音、调值不准确的现象,最终影响了等级的测定。有的人因为不熟悉新的环境而产生各种不适的状况,对于此种情况应尽早或提前到考场熟悉一下周围的环境,做好自我调节,平和自己的心态,以在考试的时候能够正常发挥,取得理想的成绩。同时,各位主考官应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给大家一份满意的成绩。

    8# dorawu


        哈哈,考了很多次,终于考到了。88分。
    不过考的时候,说话还是很紧张,觉得是监考老师他们很那个,常搞些出乎意料的动作,本来就紧张的我更紧张。

    .....................................回复一下翻页去,
    我现在考了两次了,有了两个二乙证书。第二次83.45
    下次不知还考不考,看看有时间练习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