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拜山算不算封建迷信?
  • 浏览:4161 评论:9 人
  • 清明节,是我们拜祭仙人的最集中日子 ,对于这种“民间活动”,我曾经想过,我们一直信奉科学和无神主义,跟这个是不是有矛盾呢?有多少的主张那些什么什么科学,世上无鬼神,还不是一到拜山的时候,又拜又跪的?好吧,你不拜又不跪,那为嘛还烧这个烧那个?有人说,这是寻求心灵的一种寄托,称不上封建,更谈不上迷信,还有人说,他们只是缅怀一下去世的亲人而已,用不着那么认真。哦,好吧,其实我是想问,这个清明节的全国式的拜祭,怎么不跟封建迷信扯上关系?怎么样的去说这个问题:清明节拜祭≠封建迷信

    很多人或者不明白清明节的意义吧?清明节更多的意义在于,后人选择在这一天里,无论贫富,不论美丑,抛开工作,相聚一起,吃个饭,聊聊家常,纪念一下先人。

    无论哪个人,都会最终以死亡结束。所以如果你是死去的人,在生前也会希望后人能够记住自己吧?后人能够和睦相处吧?在中国节日里,估计没多少能够让一个家族的人聚一起了。

    现在更多的仪式,都是尊崇上一代人的思想。烧各种祭品,的确是污染环境,而且浪费钱财。或者将来,大家都不再烧各种祭品或者减少烧各种祭品,而是换作鲜花拜祭。那么,清明节会变得更加文明。

    一些情感需要行动来得以寄托,就如人们在qq上点蜡烛哀悼死者,本质都是一样的~
    对于上一辈,拜祭是他们成长以来习惯了的行为模式,无论他们是否真的怀缅先人,行为本身能够使他们内心得到满足和安宁,拜祭本身的意义已经存在~~此外,上升到文化习俗来说,这也是文化的体现,有些人可能觉得迷信,但只要把握好一个度,拜祭活动是有一定功能的。
    如果,我们单单说悼念或者缅怀先人,光是用语句或者心意是不足以表达情感的,从烧香,拜,烧纸钱,祈祷保佑,祭品的设置,奠茶酒这一系列繁复的动作,极大地调动人的眼耳口手触觉,也使心意这个虚无缥缈的概念有了物质的映射客体,赋予“祭”更多的事实内容和意义,让人能够从实践之中获得更多“祭”带来的体验,这种体验亦升华了“悼”的心境。
    当然,很多人会觉得用其他环保的方式或者更加科学有意义的方式去“祭”会更好,我亦赞同,若仪式成为了桎梏,那么必然地人们会更倾向于形而上层次的追求或者更富于现实意义的效果。
    了解一个事物,单单用“封建迷信”去描述,停留在表层意义的讨论,则于挖掘事物本质、格致穷理是没有帮助的。此外,很多学者的研究方法也会加入数据、历史、社会因素等多方面的阐释现象,这些也是值得去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