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名表门”岂能不了了之
  • 浏览:675 评论:2 人
  • 从微笑到名表 别高估了网民的力量:因在延安车祸现场面带微笑引发网友不满,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深陷“微笑门”。此后,杨达才继而被网友“人肉”出在不同场合先后佩戴五块不同品牌款式的名表。……

      从微笑到名表 别高估了网民的力量:因在延安车祸现场面带微笑引发网友不满,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深陷“微笑门”。此后,杨达才继而被网友“人肉”出在不同场合先后佩戴五块不同品牌款式的名表。接着,网友继续发动“人肉”攻势,又为杨达才找出六块名表。至此,杨达才的名表总数已达11块之多。
    真是“一笑结恩仇”,杨局长一个很不合时宜的微笑惹怒了网友,遭到了人肉大搜索也就不足为奇。令人称奇的是在初“获”5块名表后,网友们居然又“挖”出了6块名表,一下子将这位杨局长在不同场合戴着的名表数量上升到两位数。






        其实,有些疑似腐败是公开的,并非像监管部门在总结腐败案件时所讲十分隐蔽难察。即以杨局长为例,他在不同场合先后戴着10多只名表,如果监管有预警,注重日常性监管,主动性出击,那杨局长的“名表门”何以要借助“微笑门”来推动?网民们的“准胜利”又何尝不是在显示监管的“不成功”?

        尽管监管部门公开讲他们将进行调查,但这个调查却只是“对事件所涉问题”,至于该局长有否有“豪宅门”、“豪车门”、“情妇门”等等,想必没有网民的步步紧逼,他们是难以积极主动加以调查并得出公正和公开的结果吧!

        不知有关方面是否进行过统计,现在“翻船”的官员有多少是因为网络曝光而倒下的?但从这一现象至少可以获得两个认识:其一,监管部门应善于和主动通过网络发现官员腐败线索;其二,正常的监管渠道不畅,导致群众被逼上网举报,并借助网络推动方可倒逼监管部门来做调查。
    只要高估了网民的力量,就必然会掩盖监管的滞后与乏力。我们希望“名表门”、“天价烟”等类似事件的调查处理,不是靠网民的步步紧逼,而是监管部门的主动行为。